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社戲》教學案例(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社戲》教學案例(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一、文章背景

《社戲》教學案例(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社戲》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就節選的部分,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教材中,也是一篇篇幅較長的課文。選擇怎樣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以達到最高的教學效能,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因此需要我自己先對課文吃透,才能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學預設。

  二、教材分析

《社戲》一課記敘了“我”和小夥伴們去趙莊看社戲的過程,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課文從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寫到去趙莊看社戲的整個過程,其間,重點描寫了“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的一段景物描寫,這些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可謂是極爲普通的夜景,而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卻感到極爲優美,描寫的細緻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 “歸航偷豆”這部分內容一般都爲學生所喜愛,因爲幾位聰明機靈、淳樸善良、好客能幹的農家少年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特別是那位憨厚的說“偷”自家羅漢豆的阿發,會讓學生覺得特別可愛。

課文結尾“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豆”與“戲”的評價、讚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然而正是課文主旨的體現。指導學生理解這一點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這裏的“好戲”、“好豆”“ 好”在給“我”的少年時代帶來最美好、最愉悅的心靈感受,“好”在使“我”感受到平橋村孩子們樸實、真摯的友情,勤勞善良,聰明能幹的美德。作者寫“戲好”“豆好”,實際上是在寫“人好”。

 三、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的生字詞,瞭解小說的文學常識。

2 、理解景物描寫對襯托人物心理和表現主題的作用。

3 、理解文中有詳有略的敘事特點。

  四、課堂實錄

  (一)、目標導學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生活中有歡笑,有淚水;有喜悅,也有遺憾,但當我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時,總是充滿了嚮往和美好。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大文豪魯迅的《社戲》,共同感受一下名人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學生速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

《社戲》一課,文質兼美。那麼《社戲》之美是通過“戲”本身表現出來的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不是。)

大屏幕展示:

文中的“戲”並不好看,演得令人昏昏欲睡。《社戲》之美,美在看戲過程中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友誼和農家的自由生活,美在看戲的一種意境,一種生活體驗和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有了這樣的感情作鋪墊,才使得《社戲》一文人美景美情也美。

 (三)、探究展示

1、說得好!人美景美情也美。《社戲》之美的具體體現就是人性美、景物美,那麼人性美美在哪裏?景物美又美到了何種程度呢?

(小組討論後回答)

大屏幕展示:

(1)人性美:文中的小朋友天真活潑,熱情誠懇、友愛無私,對“我”的體貼照顧無微不至,如“陪我玩”,釣到蝦“歸我吃”,“看社戲”時對“我”的友愛和照顧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文中成年人的代表“六一公公”也是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平橋村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平橋村就像是人間“樂土”。

(2)景物美:文中的兩處景物描寫細緻逼真,有着濃郁的抒情氣氛。“月夜行船”展現的是江南水鄉的美麗夜景,給人以“如在畫圖中”的`感受;對戲臺的描寫,美侖美奐,猶如人間仙境,情景交融,美不勝收。

2、俗語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社戲》一文就以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表現了“我”去看戲時興奮愉快的心情和對江南農村美景的熱愛,今天我們就以“景物描寫”爲主題內容,來探究這種寫法,從而真正掌握運用。

課前已留作業,要求同學們在讀主題叢書時注意這種寫法的運用,現在就以小組爲單位彙集交流各自所得的信息,看看能不能統一認識。

(學生合作探究)

接下來,就把你們探究的結果展示一下,

(學生彙報展示)

 (四)、課堂訓練

景是爲情而設的,同學們也都有過悲傷喜悅的經歷,請回憶一下,再選擇一個恰當的環境,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 100字左右。

(學生寫作展示)

 (五)、歸納提升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景物描寫,知道了景物描寫一定要緣情寫景,情景交融,採用了這種寫法,就能使我們的作品顯示出一種動人魅力。在今後的寫作中,同學們一定要有意識地加強景物描寫方面的訓練。

  (六)、作業

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寫一篇題爲《家鄉月夜》的作文。

  五、教後反思

在《社戲》的教學中,因爲內容較多、容量較大,重點就應該好好把握,擇善而從,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偷豆的情節特別感興趣,我們要善於引導,從當時當地的風習、偷豆所帶有的遊戲性質、小朋友們在偷豆時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解釋。特別是作者最後對那一夜的回憶和評價,更是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使他們產生了共鳴。總之,在教學中,把握好重點引導學生,有利於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