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1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抓住思維本質來審視語文教學,你對課堂就會有新的理解。

在上《夸父逐日》之前,我就想在這一堂課上一定要體現對學生“思維”的關注,讓學生的思維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於是,我就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把他原有思維充分的展現出來。只有學生展現了原有思維,教師纔有可能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糾錯提升。出於這樣的思考,教師應該抓住,深入到學生的思維本質,然後糾正其不正確的思維方式。比如:在《夸父逐日》的課堂裏,有一個學生說:夸父拿根柺杖幹嘛,簡直是累贅。乍一看,這是個無效對話,但仔細分析,這樣的思維本質並沒有什麼錯誤,可是放在《夸父逐日》的課堂裏就顯得不對勁。教師這個時候要適時做引導,從而讓學生理解夸父逐日的所要付出的艱辛,以及神話的特點——誇張。可惜的是,我在課堂上並沒有做好這一點。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了,抓學生思維本質的能力和矯正引導學生思維的能力還是不夠的,要是這方面的能力加強一些,那麼在我的課堂效果會更好。

這一次上《夸父逐日》用到了動畫。這裏有兩個版本的動畫,一個是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過的《哪吒》中片段,一個是FLASH動畫。就兩個素材的本身而言,《哪吒》中的片段要優質的多,但是我在思考,我們上課是選用素材的原則是什麼?是素材本身的優質,還是與教學所需的結合?我認爲上課素材的選擇,不是從素材的本身來衡量它的是否合理,而是要考慮你需要怎樣的素材來輔助你的教學。我上《夸父逐日》時選擇了FLASH動畫,《哪吒》中的片段雖然漂亮,但如果我選擇了它,卻反而不能輔助我的教學。”

課堂生成對於我來說還是個說不明道不清的問題。曾有人說:要讓學生很好的在課堂上生成,就要給學生一個好的預設,給學生一個明晰的.方向。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這麼去做,去追求,就是編一個筐,讓學生在這個筐裏裝內容,學生會往這個筐裏裝什麼,我就更難預設了,這要取決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了。我把這稱爲給“筐”生成。這次我上《夸父逐日》,我的預設是“筐”——這篇文章分幾組畫面?於是學生積極思維,紛紛發言,在課堂上也許就能說到我想要他們說的上面去。這次爲了實現我自己的從“思維”角度去設計課堂的想法,我還是選擇了“筐”,因爲我覺得人要有從雜亂信息中搜索出有用信息,一定要有一個既定的目標。的能力。我認爲在不同的情況之下需要選擇不同的設計方式,不能簡單的去說某種方式好,而另一種方式就不好。離開了目的去談手段,是沒有意義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夸父逐日》教學反思2

《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僅僅37個字。但文章內涵很豐富。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勇敢堅強,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夸父身上體現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話,那麼學習這篇課文,就要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外,還要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這一神話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而這則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是課文的精髓。本課的設計主要分爲分析夸父的形象和體會神話故事語言兩方面。

在學習課文之前,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先找知道這個故事的學生給大家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學生講得有聲有色,其他同學聽得津津有味。就這樣,我緊接問了一個問題,除了故事本身之外,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我提前預設學生的問題:1、夸父爲什麼要追日2、夸父是怎樣追日的 3、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

然而,實際上學生還提了許多更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學生還提出了夸父是誰?夸父追日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在“爲什麼追日”)根據學生的提問,學生小組內互相解決。於是學生找到課文中相應的段落,一起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夸父追日的動作,通過學習夸父下定決心去追日時的語言來體會夸父追日的精神。在夸父倒下時,長嘆一聲,我讓學生體會此時夸父遺憾的心情,並請學生扮演夸父,學生有的是積極的夸父,說夸父(我)雖然倒下了,但是並不後悔,因爲自己努力了,還有更多後來人去追日。悲觀的夸父:說我費了這麼多努力還是沒追上太陽,看來太陽是追不上的。我評價了孩子們的體會,總結了夸父追日的意義,雖然沒有追上,但是夸父還是有勇氣、堅持不懈地去追太陽,最後還化爲桃林爲後人解渴。

總之,這篇短小的顧問學習,一改之前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方法。整體上是我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概括主要內容時不夠放手。在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一開始我就出示提示,學生只要簡單地填一填,這樣不利於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的提高。

總結夸父追日的原因時學生的回答不夠概括,一方面是我的問題設置的不夠具體,沒有引導學生怎麼樣回答;另一方面,我沒有耐心下來,悉心引導,卻自己代替學生說,這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應該讓學生們先試着說一說,並從中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說的不好或者說不出來時,再做提示,這樣“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教學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