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語文上冊《夢溪筆談》二則教學反思

初一語文上冊《夢溪筆談》二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本週我進行了《夢溪筆談》二則的教學,在這一週的教學中,我收穫很多,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下邊我就把這節課的反思總結如下:

初一語文上冊《夢溪筆談》二則教學反思

  《以蟲治蟲》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基本實現了教學的初衷和目標,但是仍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而最主要的是知識能力的落實環節有待調整以及教學反饋沒有做到位。

在理解文章時,我開展了四人一個小組的活動,讓學生把不理解的字、詞、句說出來,疏通文意,然後全班一起來討論解決字詞問題。在走進小組進行輔導時我就發現,學生在自己讀完這篇文章後已經對文章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懂得它是寫用一種蟲子來吃另外一種蟲子的事情。然後通過是什麼?(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爲什麼?是用什麼蟲子(傍不肯益蟲)來治什麼蟲子(子方蟲害蟲)?——怎麼樣?“傍不肯”長得怎樣?它是如何來消滅子方蟲的?——結果如何?這樣一個形式進行提問。避免了學生僅僅只是翻譯字詞的而感到枯燥,而且讓學生知道行文的內在規律。然後對重點詞語進行理解記憶,採用競賽的形式進行背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效率。讓整節課更有活力!

  《梵天寺木塔》教學反思

《梵天寺木塔》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結合學生已接觸過文言文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文作爲示例讓學生初步瞭解文言文的相關知識,並通過前後知識的聯繫,培養學生養成時而習之,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的字詞疏通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本就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且不說字詞難懂,但就興趣而言,不少學生就已經皺眉搖頭了。如何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文言文,讓文言文的翻譯工作更有效地完成則成爲不少語文老師思考的難題。

備課前我也認真地考慮了這個問題,對於文言文,學生的牴觸心理究竟來自哪裏?無外乎就是文言文的“艱澀難懂”。仔細想一想,文言文真的難懂嗎?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真的不可接受嗎?其實倒也未必,畢竟我們有一隻強有力的柺杖,那就是頁下注釋。可是學生對於書頁下的這塊寶地卻視而不見,爲什麼?是不是與我們老師平時文言文教學的習慣有關呢?一味的強調講解完全剝奪了學生自學的權利,以至於不明頁下注釋爲何物,因爲平時上課他們無需觀察,只要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就萬事皆可。學生沒有參與思考,只是死記,當然沒有機會品嚐成功的喜悅了。因此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文言文翻譯的過程中,只有嘗試,纔有成功的可能。

於是在課前,我佈置了這樣的預習要求:1、查字典,讀準文中生字的字音。2、熟讀課文、參考頁下注釋,嘗試翻譯課文並總結疑難之處。學生欣然接受,在課上檢查預習的環節,學生的朗讀令人眼前一亮,給他們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孩子們也一定會不負衆望。

文言文對於現代文而言,理解起來的確有一定難度,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個人獨立嘗試之後,同學間的合作學習就顯得的尤爲必要了。

課堂教學中,在疏通文意環節,我設計了組內質疑討論,提出個人的疑難,小組合作解決並總結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學生的問題更集中了,在全班交流質疑時,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質量,如“貽以金釵”中的“以”,“便實釘之”中的“實”,“但逐層布板訖”的“訖”。通過學生嘗試自學,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們對本文的內容都能大致瞭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結合頁下注釋,確定了一種學習態度:自主嘗試。

文言文也是教材中一種常態,我們教師首先不能以如臨大敵之勢對待,正所謂“越有難度,越值得嘗試”,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方法和態度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