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蒲公英》教學案例+反思

《蒲公英》教學案例+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蒲公英》教學案例+反思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不同。從而告誡人們做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蒲公英的種子成熟了,在藍天白雲下隨風飄蕩;第二、三自然段講了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第四自然段講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種子的不同命運。課文寓人生的哲理於有趣的故事中,運用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突出人物個性,表現不同的價值觀取向,強化表達效果,有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囑咐”造句。

3、通過學習、理解課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囑咐”造句。

教學難點:

體會寓意: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應該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教學準備:

圖片、頭飾(蒲公英、太陽公公)、生字詞卡片

  教時安排:

三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寓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情境導入

1、出示生字詞,讀一讀:還認識這些生字朋友嗎?來叫一叫它們。

2、上節課,我們和那開放在田間、山坡的蒲公英交上了朋友,瞭解了些有關它們的知識。秋風吹來,蒲公英的種子要飛到廣闊的天地裏去了,他們是多麼激動、多麼愉快啊!讓我們再次去感受一番。齊讀第一自然段。

3、瞧,小蒲公英種子離開媽媽的懷抱出發了!同學們,你們願意和它們一塊兒作一次旅行嗎?——那咱們快快隨着這些小降落傘一起飛起來吧!(音樂起,師生簡單律動)

孩子們,你們想飛到哪去? 學生自由表述。(教師相機評點)

本文轉載

二、精讀課文

(一)第二自然段

1、小傘兵們,別急着飛,太陽公公還有幾句話要囑咐你們呢。(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你的`爸爸媽媽囑咐過你們沒有?想想當時的情景,試着把自己當成太陽公公讀讀這幾句話。

2、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中理解太陽公公的話。

(1)學生戴頭飾讀出太陽公公的話。相機提問:太陽公公,你這樣囑咐蒲公英種子,對它們可真關心呀!你再提醒它們一次,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呢?(板書:沙漠湖泊 泥土)

(2)誰還想像太陽公公那樣囑咐蒲公英種子?

(3)再指名讀,教師以評促讀。

(二)第三自然段

1、對於太陽公公的話,小降落傘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請你們到它們中去了解一下吧!

2、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3、引導自主交流,合作學習

同桌交流自己讀懂的內容,用喜歡的方式呈現。教師巡視、傾聽。

4、集體交流評議。

(1)大部分種子聽太陽公公的話(練讀“小降落傘大聲答道—到泥土中去生長!”)

(2)可是,有兩顆小種子卻不這樣想

出示:“這黑黑的泥巴有什麼意思!瞧,那金光閃閃的地方一定有數不清的寶貝。到那兒去,我準會變成百萬富翁。”

(教師與學生對話,那你認爲哪兒有意思?(沙漠) 指導用肯定的語氣,興奮的感情讀二、三兩句話。)

另一顆種子想去哪兒?師生對話。

出示: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給我帶來歡樂!

指名讀,用“無字詞典”來說說“波光粼粼”。指導用得意的語氣讀。

5、進一步移情導讀

(1)太陽公公眼看着這兩顆種子將有生命危險,它有多着急呀!這時,它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裏、湖泊裏的小種子呢?(學生再以太陽公公的口吻勸它們。)

(2)那兩顆種子聽得進大夥的勸告嗎?學生再次讀兩顆種子的話。

6、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三)第四自然段

1、時間過得真快,第二年春天,情況怎樣了呢?讀第四自然段,再交流。

2、指導對比讀出可憐悲慘與幸福快樂不同的感受。(齊讀)

3、讓我們想一想,當落到沙漠裏和湖泊裏的種子在生命垂危時,會想些什麼?(學生暢談)追問:看來你們十分的後悔,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該被表面現象迷惑。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又會怎麼做呢?一起去做茁壯成長的蒲公英吧!

 三、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看到這樣的結果,你們有什麼想法呢?(學生自由談)

教師小結:是啊,大部分種子聽從了長者的正確指導,茁壯而快樂地成長着;而兩顆種子卻爲自己錯誤的選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得到了一個教訓: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不是所有表面閃光的東西都是金子,要全面地瞭解事物,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

  板書設計:

8 蒲公英

沙漠     湖泊       泥土

金光閃閃   銀花朵朵     黑黝黝

乾死     淹死       茁壯成長

  [教學反思]

蒲公英,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都見過,知道蒲公英會隨風飄蕩,四處爲家。課文擬人化的描述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通過朗讀結合生活經驗,也能明白爲什麼沙漠、湖泊中的蒲公英種子會死去,泥土中的會成活。但對其中的寓意並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另外,課標還指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在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當中,我綜合運用了多種指導朗讀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文的朗讀中,並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象說話,從而使學生體會故事寓意。

一、創設情境,走進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小學生由於受知識水平、生活閱歷的限制,與教材、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差異,如果以“學生角色”這一固定模式參與思維,就很可能因爲“立於文外”而無動於衷。故,課一開始,我就創設了跟隨蒲公英一同旅行的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傘兵”中的一員,想象中想去哪兒就飛哪兒。學生興致勃勃,想象着自己嚮往的地方,感受着作爲蒲公英的快樂。隨後,我又讓學生戴着頭飾做太陽公公,親切囑咐蒲公英種子(即讀好課文第二自然段),想象如何勸告誤入歧途的兩顆小蒲公英種子;再作爲生命垂危的小蒲公英種子,說說當時心裏的想法等。這樣,在課堂上實現了學生身份的轉變,迎合了小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的心理,將學生從文外拉進了文中,使學生更多地觸摸到文中的語言文字,實現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在多次的角色轉換、想象練說的過程中,學生也已以自己的語言不知不覺地揭示了文章的寓意。

二、教師範讀,引領感受

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能準確地傳情達意,震撼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積極的情感,引發情感的共鳴。教師動之以情地範讀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能力和對語言文字豐富敏銳的感受力。由於年齡的差距,學生在扮太陽公公親切囑咐蒲公英種子時,說話的語氣如同在與同輩交流,這樣也就談不上囑咐了。於是,我馬上參與其中:“老師也想來作回太陽公公,好嗎?”隨後投入地朗讀文中太陽公公的話,讓學生感受到作爲長輩應有的語氣。課文最後一段,講述了不同做法的種子的不同命運,有着較強的對比性,學生讀得不明顯時,我也示範朗讀了。小學生大多反應靈敏,模仿力強,課堂上老師爲數不多的範讀他們會盡心感受,努力模仿。讀好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也就蘊於其間了。

三、形式多樣,讀而不厭

在教學中,如果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後,又片面追求“多讀”,課堂上讓學生多次、反覆朗讀課文,卻沒有進行必要的指導,而且形式單一,那麼學生讀書只會流於形式。看起來“書聲琅琅”的課堂,實際上學生並沒有真正參與教學,更沒有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反而挫傷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甚至會養成了“拖腔拉調”“一字一讀”唱讀、指讀等不良的朗讀習慣。因此,我在讓學生以多讀來體會文章寓意的過程中,注意了朗讀形式的多樣性,有個別讀、自由讀、同桌交流讀,分角色讀等等。另外,在再次讓學生讀兩顆落入沙漠和湖泊的種子的話前,我穿插了這樣一個過程:

師:太陽公公眼看着這兩顆種子將有生命危險,它有多着急呀!這時,它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裏、湖泊裏的小種子呢?

(學生以太陽公公的口吻勸它們。)

師:那兩顆種子聽得進大夥的勸告嗎?

生:聽不進。

師:再來讀讀它們的話。

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顆小種子的孤注一擲,讀好對話。這樣練讀,學生有新的感受,就不會感到枯燥而讀得無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這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寓意的課中,我始終以導撥者的身份出現,爲學生駛向彼岸而掌舵,逐層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寓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即課文的寓意。所以說,這堂課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自然,這堂課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如:最後蒲公英茁壯成長的情景由於電腦操作不熟練沒能向學生展示,致使學生少了一份直觀感受。再如:板書的設計簡潔明瞭,爲學生複述課文作好了鋪墊。但由於考慮不成熟,相應的圖片只是出示了一下,未能發揮其作用。我想,如果能一起貼在黑板上,這堂課的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