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第五冊《8、蒲公英》教學反思

蘇教版第五冊《8、蒲公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蒲公英》教學反思第一篇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情節性強,結構特點很明顯;語言優美形象,疊詞和四字詞語反覆出現,對話描寫更是生動而富有個性,寓理深刻。

蘇教版第五冊《8、蒲公英》教學反思

基於這樣的文本特點,對照《語文課程標準》關於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我打算藉助教材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以及抓住個性化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感悟寓理的能力。

在教學中,第一課時從預習出發,立足讀準、讀通,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解決生字的識寫;第二課時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和對典型人物對話的朗讀,藉助創情境、評價等途徑指導學生讀讀議議,讀讀演演,讀讀說說,摒棄了繁瑣的分析,以讀見悟,以悟促讀,有利於積累、吸收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第一課時猜謎揭題後我先讓學生介紹蒲公英,一方面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另一方面這也是檢查和激勵學生堅持做好預習的有效手段。接着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學習第1自然段,圖詞、圖文結合,不僅分散了識字寫字的時間,簡化了教學環節,還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聲像結合,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語境”,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依據本課生字比較集中的特點(基本在第2自然段)以及孩子已有預習基礎,我採用隨文識字,不僅可以簡化教學環節,而且把字詞置於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更有利於孩子理解詞義,學習運用,使課堂教學更爲高效。

爲了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教學“能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這一階段目標,我採用填空方式引導學生逐段概括段意,爲後面把握全文內容作好鋪墊。

按照故事情節發展的基本特徵,我先引領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此基礎上,用填空的方式爲學生搭好“腳手架”,不僅降低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也使故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輪廓,爲複述打好了基礎。

最後我留了8分鐘給學生進行寫字訓練。

不足之處:

1、沒有按照第一課時的基本模式,先讓學生整體感知一下課文就進行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2、謎語出示後沒有讓學生整體讀一讀,培養孩子對童謠的興趣。

3、學生在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資料時只會照着資料讀,不能化爲自己的理解,沒有加以引導。

4、字詞的理解還不夠到位,本課中有一些有規律的詞,如“金光閃閃”、“銀花朵朵”等ABCC的詞,如“黑黝黝”、“金燦燦”等表示顏色的ABB的詞沒有放在一起系統訓練。“絨球”的“絨”字,學生不理解怎樣的東西是“絨球”,應該用擴詞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如“絲絨”、“絨布”。“小降落傘”的“降”沒有講明它是多音字。在隨文識字後沒有把所有的詞語再集中起來一起讀讀。在理解“囑咐”這個詞時沒有點明這應該是長輩對晚輩的,引導學生造完句後不應該出示句子,這會僵化學生的思維。可以佈置學生在家作本上造一造,以此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

5、朗讀訓練不夠到位,如第二自然段中太陽公公對小種子們的囑咐沒有進行深情訓練。太陽公公對小種子們是非常有感情的,種子發芽要靠三個條件:陽光、溫度和水分,學生不瞭解怎麼能體會到太陽公公的深情囑咐呢。

6、填空出示的太多了,應該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就出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填空,藉此考察學生對課文感知的能力,而不是採用填空方式引導學生逐段概括段意。

7、分析課文不到位,如第一自然段中“絨球”和“小降落傘”都是指蒲公英種子,聚在一起是絨球,分開是小降落傘,用了比喻。

8、教學生字時板書得太低了,導致學生看不清楚。

9、多媒體課件出示詞語時字體太小。

10、第一課時應該把第1自然段分析完,而不是對課文的零敲碎打。

基於本堂課如此多的不足之處,我重新反思了我的教學,並對如何上好語文了進行了深思,並在網上學習了《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語文課的標準》,獲益匪淺。現把薛法根老師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簡約之美

--我的好課設計觀

●薛法根

語文,承載着太多的“使命”: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言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由此,語文課千頭萬緒,模糊一片,甚至失卻了純真的“語文味”!我以爲“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反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促發展”。從教師的視角看,一堂好課應該這樣設計:

教學目標簡明: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問題,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的教學要有效得多。

教學內容簡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選擇學習的內容,特別是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就顯得尤爲重要。課堂,也不需要把什麼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

教學環節簡化:語文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學習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鑽,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這麼玄、這麼深奧。比如: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孰不知體會的過程本身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卻因這種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懼,漸漸喪失了自己本應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師培養了懶學生”!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教學方法簡便:簡單意味着可以學習,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簡便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爲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爲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學媒介簡單:語文教學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克服“浪費與作秀”。現代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使用過度,也會扼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用語簡要:課堂中除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淨,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簡單的課堂,其獨特的神韻就在於此!

其實,簡單是一種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於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於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來源於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深刻的認識!

  《蒲公英》教學反思第二篇

歌曲《蒲公英》是一首3/4拍的歌曲,短小、富有夢幻色彩的兒童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優美,蒲公英被風兒一吹,打起了瞌睡,做起了美夢,引發學生天真的想象。孩子的夢可能是甜美的、愉快的、也可能是離奇的、怪誕的,但音樂裏的夢總是充滿幻想的。所以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我以學生的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音畫結合,情境體驗

課件展示洋娃娃的夢畫面,背景音樂《洋娃娃的夢》,用孩子喜歡的洋娃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想象的積極性,通過看、想、說等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音樂,理解夢的美。“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夥伴,它是誰呢?誰又能說說看它在幹什麼呢?”新的音樂課堂裏更強調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通過語言交流更有利於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中的美,能喚起學生的興趣。

(二)、歌曲體驗、行知相融

《蒲公英》是一首三四拍的歌曲,節奏平緩,旋律優美。在教唱環節中,我用輕柔的聲音:“蒲公英邊飛邊唱起了歌,那快樂的歌聲感染了我們,老師看到小朋友們輕輕的搖晃着身體也想來唱一唱,那麼請小朋友用la來哼一哼旋律”。把學生帶到天空、白雲的情景當中。良好情境的設置,激起了學生演唱慾望,他們很感興趣的輕輕地哼唱,爲學唱歌曲做準備。在教唱歌曲的時候,我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蒲公英媽媽,變成一個個小傘兵滿天飛,這一過程中我轉變角色,和孩子們一塊變成天空中的小傘兵,在藍天上盡情的歌唱。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來配合歌曲,用打擊樂器來給歌曲伴奏,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表演。

(三)、自主合作,創作表現

編創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編創的興趣。我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各種小動物睡覺的形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遊戲當中,最後讓他們在聆聽的時候,跟着音樂來一一扮演,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得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

課後我與相關負責老師認真聽取了教研員的點評意見。這堂課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她的充分肯定,如課堂各個教學環節的銜接以及基本功的展示都表現得不錯;當然,教研員也針對本堂課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如何聽辨樂器的音色及體現三拍子歌曲的音樂性、如何整合課時內容等方面。如在教唱環節中,我在學生會唱歌曲後,讓學生聽辨三角鐵、碰鈴和雙響筒的音色,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朱老師提到了講解打擊樂器要慢慢的滲透,貫穿於歌唱教學中,充分了解各學段的內容標準。

《蒲公英》是一首以“愉快的夢”爲主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音樂活動中分享夢中的情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形體動作來配合音樂節奏,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用線條表現音樂的旋律走向。那麼怎樣才能把整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起來不顯單一呢?聆聽的音樂和歌曲教學如何去找他們的共性就顯得尤爲重要了。聆聽《洋娃娃的夢》和教唱《蒲公英》他們都是在描述的夢境,都是三拍子的歌曲,那麼在感受三拍子搖曳的韻律之後,歌曲的色彩,旋律走向等等都是我們所要了解的橫向的共同點。

通過這次的“牽手名師、智慧成長”的活動,讓我在教學上有了引路人,讓我們這些年輕老師有機會像前輩學習,感謝願意教導我的老師們,讓你們費心了。

俗話說“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充電,才能將新的理念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們,我們音樂教師只有重新審視音樂課程的標準,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狀態下認真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取,認識到音樂教學應該儘可能地做的生活化,社會化,多元化和個性化,才能不斷去追求理想中的音樂課堂,才能成爲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我會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引領我的學生們暢遊在音樂藝術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