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第十冊《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

蘇教版第十冊《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之一

蘇教版十二冊第八課《大江保衛戰》裏敘述了在1998年的夏天,長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吞噬村寨……的情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學習解放軍戰士與洪水勇猛搏鬥的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時,還引導學生去明白這洪水爲什麼會形成?原來,這是因爲由於長江上游的人們亂砍亂伐,使長江兩岸“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貧瘠的沙土”,暴雨使沙土大量流失,日積月累,河牀擡高,河道淤塞,碰上特大暴雨,就引發了洪水。由此可見,植樹造林多麼重要!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是發人深省的,現實展示的景象是觸目驚心的。人類破環環境,環境也會給人類以致命的打擊。教學時,學生紛紛聯繫實際講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學生說,看看我們城區的湖塘河,由於兩岸的一些工廠把廢水直接排放到河裏,岸邊的人把垃圾隨意扔進去……現在,湖塘河變成了臭水河,冬天還好,一到夏天,我家不敢開窗,臭氣熏天,蚊蟲飛舞;有學生說,因爲我們住宅旁邊有化工廠,他們把廢氣直接向空中排放,我們那兒的人家一般都不開窗戶,那氣味太難聞了……學生們通過課內、課外的新聞感知和親身體驗,對環境污染、破壞的現狀獲得了感性的認識,深深地喚起了他們對環境污染、破壞的憂患意識,增強了他們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緊迫感。我們的語文教材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融入了許多現代思想理念,注入了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觀念和意識,其中選編了很多與環境有關的課文。因此,利用語文課加強對小學生環境保護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蘇教版第十冊《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

  《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之二

《大江保衛戰》這篇文章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讚美之情更是溢於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語言品味、人格影響的好教材。

我在設計這一教學的時候,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的:

一、關鍵詞助讀

大江保衛戰,通過記敘抗洪救災的場面,實際上是爲了讚美這些人們子弟兵奮不顧身保大堤,英勇救災的精神。而文中“錚錚鐵漢”一詞,能充分表現戰士們這種精神。因而在“保大堤”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錚錚鐵漢”這一關鍵詞,通過讓學生讀書,找出第二小節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這些人們子弟兵是一個個“錚錚鐵漢”。緊扣住“全然不顧”,戰士們“顧的是什麼?不顧的又是什麼?”,感受戰士們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的這種信念,使學生對人民子弟兵的這種錚錚鐵漢形象有了鮮明的認識。

二、寫作手法的滲透。

本文最顯著的寫作手法就是點面結合。因而,在學習第二和第四小節的時候,過渡時,特意以電影的長遠鏡頭作比,介紹了這一寫作手法。在修辭上,則引導學生體會了借代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是學生初次接觸,因而,有必要好好介紹,至於文中還有其它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的容易理解的,因此課上也沒有再做贅述。

三、媒體輔助悟情。

作爲教師,我們對98年的那場洪水記憶猶新,讀着文章,那些解放軍官兵與洪魔奮戰的鏡頭便會重現在腦中,便會再次動情,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便水到渠成。學生卻沒有這種情感體驗我便藉助媒體,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感人的錄像,一曲《爲了誰》激昂的歌,讓學生耳聞目睹,在如臨其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激情中記住這次奮戰,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四、聯繫時事練寫。

語文的目的就是爲了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本文第五小節中的並列句式,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很好的藍本。再加上大江保衛戰與抗震救災的戰鬥在主題上也是很吻合的,因此,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因此,我設計的模仿課文第五小節的寫法,用上“人民子弟兵奔向________,________;奔向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進行寫話,是比較有針對性的措施。

整堂課上下來,大部分地方都達到了我的預期,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回顧課堂,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板塊與板塊之間的架構還不是很清晰,還可以進一步的進行提煉。

2、學生從讀中感悟,在交流時語言表述不夠精煉、簡潔。需要平時多加強訓練,注意口語表達。

  《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之三

、 初讀課文,辨字音劃節奏

作爲第一課時,讀正確、讀流利始終是低、中、高年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把課文讀通、讀順是感悟文本、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內涵的基礎。作爲高年段的朗讀指導,又要和低中年級有着本質的區別,由於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所增強,朗讀指導要由重老師的範讀走向重朗讀方法的指導,逐步培養孩子獨立讀通課文的能力。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含有多音字的句子要根據詞語在句子中意思選擇恰當的讀音”,如“暴雨,大暴雨,一場接着一場。”“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中 “場”的讀音的辨別指導。指導學生“長句子要把語義相關的詞語讀得特別緊湊、注音短語間的停頓”,如“在安造垸,他們救出了被洪水圍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兒園老師周運蘭;在簰洲灣,他們給攀上樹梢等待了近九個小時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等長句的停頓處理。學生帶着我指導的朗讀方法,自主、自能地將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得正確、流利。

二、 概括內容,憶畫面抓情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等。概括能力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表現,是第一課時指導的難點。對於段落的概括,我採用了回憶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的辦法,讓抽象的內容與形象的畫面融合起來,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印象最深的畫面,輕鬆自然地概括出了主要段落的內容,如“挺進大江 保衛大堤 拔出鐵釘 勇救羣衆”。對於長文的概括,我順水推舟,引導學生抓主要畫面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對照板書,輔以自己的語言串聯,水到渠成地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想,當學生走出課堂,“想畫面、抓情節”一定會成爲他們以後概括敘事性文章的方法。

三、 寫字指導,評結構賞佈局

關於寫字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段的學生提出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的要求。在本篇課文“日夜兼程”“驚心動魄”“劈波斬浪”“氣壯山河”詞語書寫的指導上,在評析學生書寫的生字的間架結構、體會運筆規範美觀的基礎上,對學生行款整齊美觀進行了訓練,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張書寫紙,紙上印着兩行橫線格,有的學生把四個成語寫到了一行,有的學生把四個詞語寫得擠靠在兩行的前段,也有的同學將四個詞語均勻地擺佈在兩行的中間。我將幾個有代表性的書寫作業擺在展臺上,引導學生進行評價賞析,使學生懂得了書寫既要注意字體的結構與運筆,更要學會根據空間的大小合理安排詞語的位置和間距,做到整體的和諧和美觀。

四、 讀中理解,想情境換角色

崔巒先生指出:小學語文要和文本分析說再見,要多感悟、多體驗。本節課,對於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如“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採用了想象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時的情景讀、抓住三個感嘆號讀、補充當時地理險情的資料讀的指導方法。如“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一句採用了想象洪水奔騰、咆哮畫面指導朗讀的方法。又如“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進。他們和幾百萬人民羣衆一起,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一句採用了想象解放軍戰士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畫面指導朗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深入體驗到了當時形勢萬分緊急,以及解放軍戰士英勇無畏、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壯志豪情。

五、迴歸語文,體語言悟表達

語文教學,最後要回到語文的本體上來。當引領學生感受到了洪水氾濫,情況緊急的形勢後,繼而轉向研究作者的遣詞造句之功,向作者問津,向語文問道。“作者是怎麼寫出這萬分危急的形勢的呢?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麼訣竅嗎?”學生細心揣摩,撥開繁盛的花枝,掩映其間一條條語言的小蹊清晰地映入孩子們的眼簾。且聽孩子們的發現:“作者打了比方,寫得很形象。把洪水比作暴怒的巨龍讓我感受到洪水太可怕了,讓人膽戰心驚”“連用了三個告急反覆強調”“短句子更能表現出危急的形勢,三個短句子越來越急”。體會文本的內涵,領悟作者的表達是語文永恆的聲音,亦是我課堂上不懈的追求。

崔巒老師在大連閱讀教學研討會上提出,閱讀教學要從教會知識走向教會學習。整個一節課的教學,始終貫穿着方法的指導與實踐,讀文的方法、概括的方法、理解的方法、表達的方法。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孩子們走出課堂,帶出的是從文本學到的語言和理解、表達的方法、是逐漸形成的自主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