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23大江保衛戰》教後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23大江保衛戰》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大江保衛戰》教後反思【1】

《大江保衛戰》是一篇洋溢着時代氣息的通訊,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讚美之情更是溢於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而抗洪搶險對學生而言,應該說比較陌生、遙遠,學生沒有情感體驗。教學這課怎麼激發學生的情感?怎樣通過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字喚起學生內心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針對本文的特點,我在課堂上努力指導學生經歷如下的情感體驗。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23大江保衛戰》教後反思

一、情動辭發,深化感悟

爲使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評賞課文的語言,就要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腦去思言之妙。在教學第二段時,讓學生在感動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輕聲細讀課文,畫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並細讀所劃之處進行品味。通過朗讀,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朗讀的訓練,學生們在朗讀中,情感得到了昇華。比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努力讓學生讀好“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這一句。學生們在一遍遍的反覆朗讀中,逐步理解了,這三句話朗讀時的特點:語速由慢到快,語調由低到高,語音由輕到重,表達了“急——非常急——十分火急”的情感變化。在教學第五自然段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哪裏有洪水,哪裏就有軍旗飄揚;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徽閃爍。”這一句。在指導這一句話,我引導學生聯繫前文和蒐集的資料加深理解。有的學生聯繫“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衝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杆。”這一句深入理解。學生感受到,漂動的樹梢上有危險,滅頂的房屋上有危險,搖搖晃晃的電杆上有危險,這些地方就有軍旗飄揚,就有軍徽閃爍。學生們感受到了我人民了弟兵爲救百姓心急如焚,神勇無比的英雄本色,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學生在感動的狀態下,思維和情感積極活動,課堂上,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想說出來,就“一觸即發”了。

二、課外延伸,努力實踐大語文教學

課本,永遠是太單薄的,就拿《大江保衛戰》這篇課文來說,只有短短的幾百個字,怎麼能把發生在1998年的這次抗洪搶險戰鬥中涌現的數不勝數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都說完道盡呢?於是,我要求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瞭解英雄人物的故事,擴展了文章的內容,我也通過電腦,找到了一些圖畫,音像資料,從多種渠道,利用多種感觀,充實了課文內容,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無止境。我想,通過課前的充分準備,加之靈活多樣的駕馭課堂,我們一定會不斷地演繹課堂的精彩與感動。

  《大江保衛戰》教後反思【2】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讚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羣衆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在教學此文時,我主要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研讀的主題,開展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即讓學生進行批註式的閱讀,取得了較好的閱讀效果。

要進行批註式的閱讀,需先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批註閱讀,避免出現學生不着要領,在課文的“外圍”上轉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從而導致閱讀效率的減低。《大江保衛戰》一文的研讀主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得以確立,即“人民子弟兵們是怎樣保衛戰的?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們的一種什麼精神?”學生根據研讀的主題開展批註式閱讀。

教師根據學生批註閱讀的進展情況,安排學生先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交流或小組內的相互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穫,探求別人獨到的見解等。

最後,學生就研讀主題進行批註閱讀的情況進行全班彙報,在彙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閱讀文本並指導朗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地深入。如在彙報“在這危急關頭,幾十萬……”時,學生分別說出了自己的批註情況,有的說“說明解放軍叔叔不畏艱險,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有的說“解放軍叔叔爲了人民羣衆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趕路,日夜兼程,多麼偉大呀!而我們呢,只要是略微晚了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白天上課的時候甚至還打瞌睡。”……通過班級交流,使他們共享學習成果,讓他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可見,批註式閱讀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其學習是高效的,課堂是充實的,活躍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資料,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大江保衛戰》教後反思【3】

《大江保衛戰》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讚美之情更是溢於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語言品味、人格影響的好教材。並且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動了我。課文分爲三個版塊:險情、搶險、救人。我們多數教師對98年的那場洪水記憶猶新,讀着文章,那些解放軍官兵與洪魔奮戰的鏡頭便會重現在腦中,便會再次動情,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便水到渠成。但是,學生沒有這種情感體驗,那時他們還比較小,可能還沒有關注到這件事。那如何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呢?我最大的想法是藉助媒體,讓學生耳聞目睹,在如臨其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激情中記住這次奮戰,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是情!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採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先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從那三方面來寫的。事情的情節——保衛大堤、錚錚鐵漢、勇救羣衆。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描寫人民解放軍動作、語言等詞語、句子。再思考:從這些語言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三是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課文情境。 人民解放軍勇救羣衆這段,學生沒有這種情感體驗,那時他們還比較小,還沒有關注到這件事。於是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播放了視頻,再現了當時的場景,讓學生有了感官和視覺的體驗,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導品讀體會。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想象、討論。

課上下來,我對孩子們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想想我的課,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的。如:

1、教學過程沒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課堂始終是我拉着學生在走,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曾想過,讓學生圍繞中心,從課文中找出體現人民解放軍英勇、錚錚鐵漢的句子來展開教學,但又怕前面找一句,後面找一句,把課文拆得太凌亂,自己把握不住課堂,所以還是用了保守的方法。

2、評價的語言比較貧乏。

當學生回答好問題或者讀完課文時,評價的語言比較單一。不能針對學生的發言作出比較有效的教學評價。

這節課讓我瞭解到好的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反覆的推敲和思考才能出現更好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更應該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