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英英學古詩》教後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英英學古詩》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英英學古詩》教後反思之一

學習這課,首先從課題入手,明確這一課的主人翁是英英,藉着學生已經的預習過,問學生:“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學生自然背得朗朗上口,且有模有樣。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英英學古詩》教後反思

接着讓學生打開課本,認真看課文的格式,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學生對文體瞭解得還不錯呢。有說:以前我們學的課文分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的第一行都空兩格作爲標誌,這篇課文沒有自然段;有說:我們以前學的古詩是單獨出現的,有《憫農》、《鋤禾》;《靜夜思》是在課文裏面的;“這就叫‘文包詩’。”有說:這篇課文的前面有“英英、奶奶”。“那是表示什麼呢?”“表示是奶奶和英英說的話。”“那用說話的內容寫成的文章叫什麼形式呢?”沉默了好議會兒,終於在我要公佈答案時,有一學生自信地說:“是對話的形式。”“真了不起!”

然後就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通讀順文章,“遠離家鄉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這句話讀起來很費勁。一是前半句讀不齊,即使畫了停頓符號還是不太理想;“思念起故鄉來”,學生思維定式,總有人讀成“思念起來”,反覆朗讀了好多遍,結果還是夾雜着幾個不協調的聲音。

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談談奶奶跟英英對話的內容,課文層次清晰,學生一下子就說得很準確:她們的談話是圍繞《靜夜思》這首詩展開的,談了詩的內容、意思和作者。

我跟學生分角色朗讀,我扮演奶奶,萌對我這奶奶沙啞的聲音還不滿意,說可以再老一點。我於是就“裝老”了,“是啊,奶奶年紀大了,耳朵不中用了,英英啊,你一說就是一大串,奶奶還是有不明白的地方。‘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什麼意思?”剛開始要求回答的小朋友是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句的意思,在我的暗示下,終於有孩子知道從書上找到了答案,但我發現至少有一半的'學生對到課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沒有感覺。再反過來問這句話是說的哪句詩,沒有我想象的那麼順利。我們還討論了“爲什麼說是秋天的夜晚?”大致瞭解是因爲秋天天高雲淡,月亮格外明亮;秋天有個中秋佳節,人們都團圓了,就更加思念起故鄉來。這時就有學生問:“老師,這首詩是詩人在中秋節的晚上寫的吧?”“你怎麼知道的?我看不一定哦!你看,詩中是說‘舉頭望明月’,並沒說‘圓月’啊。”他笑笑,坐下了。我心裏反沒了譜,是在中秋節的晚上寫的嗎?後來查了一下資料,並沒有此說,纔算安心。

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感覺不太好,總覺得學生沒有真正明白文中的語句是對詩句的解釋。

本來還設計讓學生扮演奶奶,向英英提出問題。可是由於在詩句與意思對應上扯了不少時間,這一環節沒能進行。這會兒坐着後悔呢,學生定有我想不到的精彩的提問。很遺憾!

  《英英學古詩》教後反思之二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出現,語言淺顯易懂,能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節課是我們二年級語文組集體備課的展示課。提到集體備課,我不得不感謝我們組其他三位語文老師對我的無私幫助,剛開始我備課的初稿存在不少漏洞,同事們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觀點,我覺得他們的水平都很高,提的建議對我很有幫助。經過修改,最終完成了復備任務。這次展示課我主要講了第一課時的內容。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瞭解對話的表現形式,理解《靜夜思》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再開展分角色朗讀訓練,背誦課文,學寫生字,拓展蒐集背誦李白的其它詩作。

本課的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背誦了自己積累的古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我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對話的表現形式。通過朗讀對話,使學生理清英英學古詩的過程,最後通過看圖,聯繫生活,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古詩《靜夜思》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這節課上下來,我感覺有幾個不足之處。第一,課件當中的字太小了,學生看不清楚。第二,過於注重講讀課文,學生朗讀的形式太單調。如果能指導他們分角色朗讀會更好。第三,在理解古詩之前,先讓引導學生解釋詩題會更好一些。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引以爲鑑,把教學過程設計得再精細一些,再完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