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大綱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1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本課條理比較清晰,先是太陽公公的叮囑,之後是蒲公英們的反應包括兩顆特別的蒲公英,最後寫到了不同的結果。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孩子瞭解到本課的主旨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聽長輩的話和實事求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孩子容易接受。

第一小節主要讓孩子讀出隨風飄蕩的感覺,並瞭解其中的一個比喻句。第二小節我先讓孩子瞭解太陽公公的態度,讀好他的話。讓孩子從話中提取信息,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第三小節,讓孩子自學,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伺機讓孩子說說她們爲什麼選擇去沙漠和湖泊,並讓孩子勸勸她們,練習說話。最後一小節,主要讓孩子說說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下場,想想蒲公英垂危時會想些什麼呢。最後讓孩子說出本課的主旨,孩子們都能很好的表達,但是做事要實事求是這個孩子們還是想不起來,所以我就引導他們,天上會掉餡餅嗎,讓他們思考。

本篇文章比較簡單,我在想是不是有些多餘的東西可以不講,提高課堂效率呢?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2

  一、教例

(學完了課文)

師:你們想和這兩顆蒲公英種子說些什麼嗎?

生:沙漠的金光閃閃、湖泊的銀花朵朵是太陽光的緣故。你們被自己的眼睛騙了。

生:(急忙補充)被表面看上去很美的東西所矇騙了。

師:(肯定地點點頭)說得很有道理。

生:(急不可待地)你們不聽太陽公公的話,才落得這樣的下場: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呀。

生:應該聽長輩的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生:(馬上反對)長輩的話不可能都是對的,應該仔細想一想,正確的就聽,不正確的就不能照着做。

師:(欣喜地)對呀,不能盲目地聽從別人的意見。

生:老師,我有補充。做任何事情前都要三思而後行。

師:說得真好。

生:(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想對蒲公英種子說:你們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才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佩服你們,但也替你們感到惋惜。

(教師裏一片靜寂,大家都在回味、思考着這個學生的話。片刻)

生:(堅定地舉起手)蒲公英種子,你們的追求雖然失敗了,但這失敗,對別的蒲公英種子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他們不會再做無謂的犧牲了。

師:(欣喜地鼓掌)說得太好了!是的,我們要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無謂的犧牲;要聽從別人的正確意見,但不提倡盲從;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聽迷惑。

  二、評析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者巧妙創設“對蒲公英種子說一說”的情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堂上,不斷閃爍着學生美麗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體驗着成功的喜悅,追求着創新的價值,走向創新的人生。此時的閱讀,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成了心靈的對話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了蒲公英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課文寓人生的哲理於有趣的故事中,爲了讓學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學時,我創設了情境,注重學生的體驗,讓他們來感悟這個哲理。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每一個學生對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遵循新課標“以人爲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爲立足點,圍繞“讀好書”這一教學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培養收集並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因上此新課前,我讓學生把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的關於蒲公英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把自己小組認爲比較有價值的資料與人共享,不僅體現”大語文觀”,還對理解讀好課文有很大的作用。

二、訓練從讀中悟的能力。

依據閱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創設朗讀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這些蒲公英的種子在微風的吹拂下離開了媽***懷抱。他們要到廣闊的天地中去,也許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們現在都是蒲公英種子,一陣陣風吹過,你們飛到了天空中,朵朵白雲從你們身旁飄過,你感覺怎麼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學中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生是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讀出來。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讀進去――理解課文,讀出來――表達情感)。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的境界。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在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沒有把課文蘊含的道理簡單地灌輸給學生,而是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些蒲公英種子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體驗進行交流,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啓迪,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真正以人爲本,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領悟課文的精髓。

四、提高從拓展練習中延伸知識的能力。

結尾的小練筆設計,讓學生表演讀課文,然後根據題目要求自己寫一寫,小組充分交流。既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更幫助學生在懂得探索與幻想重要的同時,要正確處理聽從和盲從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讀的形式上還夠多,學生能理解“囑咐”,也會用囑咐練習說話。但在如何讀好太陽公公囑咐的話時,學生還未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如果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師、長輩們是怎樣囑咐的,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4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同。從而告戒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有這樣兩個設計理念:

⒈以教材文本爲依據,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在“對話”“感受”“體驗”以及“興趣、習慣和語感培養”中加以具體落實;

⒉教師只須做適當提示、巧妙點撥,簡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注重爲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腳手架”。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當課堂的主角。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反映孩子比較熱烈的,但是在對於一些問題的研究上,可能我要求過深或引導不夠,學生的回答總在幾個方面打轉,花了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到擴展,導致最後的教學環節時間緊缺,沒有能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分角色朗讀和進行充分的.說話表達學生對蒲公英種子出現不同結果的想法。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5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以優美的語言敘述了一個道理,不要被事物美麗的表面所迷惑,同時也講述了一個自然常識,像蒲公英這類植物在泥土裏才能茁壯成長。

童話故事是學生最樂意接受的,學起來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讀透,故事內容便都能明確!只要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點播引導,學生們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學時,我創設了情境,注重學生的體驗,讓他們通過想想、說說、讀讀來感悟這個哲理。

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在通過各種形式朗讀太陽公公囑咐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想想說說:蒲公英種子們,現在你們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想到哪兒去安家了?爲什麼?學生們結合太陽公公的囑咐,有條有理地說出了自己的選擇。我想,學生們在說的同時也已經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達的蘊意。

在指導朗讀完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同學們:小蒲公英種子們,看到這兩位小夥伴一顆向沙漠飛去了,而另一顆向湖泊飛去了,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留住?你會怎樣勸告他們呢?在勸告的過程中,學生們對前面太陽公公所說的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最後,針對課文所寫的結局,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些蒲公英種子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積極的思維和互動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啓迪,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6

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在於融會貫通,特別是通過關鍵的內容來掌握知識,把握全文,一詞引全文、動全身。通過詞句對比分析這種方法,與語感體驗和語言文字基本功訓練緊密相聯,是一種常用不衰的方法。

在教學《蒲公英》一課時,太陽公公的話是全文的關鍵,話中的詞語體現出強烈的美醜對比:“金光閃閃”“銀花朵朵”與“黑黝黝”。所以,在教學時我運用兩段話進行對比,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銳性,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兩個句子的不同。又利用填空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文字基本功。通過比較分析,學生明白了這些詞語在文章中的不同用意,在朗讀時,一個學生有意識的注意了朗讀的節奏,繪聲繪色的模仿太陽公公囑咐蒲公英的話,贏得了全班的掌聲。聽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對比分析,在聽後也能夠說出優點。說明學生初步理解了太陽公公話裏的的意思。當然,對課文更深一層的含義沒有在此時深入挖掘,在這裏只是爲三、四自然段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我覺得運用對比的方法能夠比較有效的解決閱讀教學中品詞析句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