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誠實與信任》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誠實與信任》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誠實與信任》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誠實與信任》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這次縣人才強教考覈中,統一要求被考覈教師上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當時接到通知還真有點不知所措,一般教師上公開課,都是選擇第二課時,因爲第二課時的教學,相對來說能上得更出彩,所以長此以往,老師大多忽略了第一課時的有效教學,甚至每篇課文的第一課時都差不多,讀讀課文寫寫生字就了事,其實不然,因此,這次要求上第一課時,是對我縣教師第一課時教學的一次改革,對上課老師也是一次挑戰,更是一種觀念上的洗禮。

我執教的四年級上冊《誠實與信任》,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我”在一次駕車行駛中,不小心撞壞了停在路口的一輛車的反光鏡,在車主不在的情況下,“我”留下了自己的地址、電話等放在那車的玻璃窗上。這位車主很感動,並打電話向“我”致謝。這個故事是很耐人尋味的。這原本是一起比較麻煩的交通事故,然而“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動承擔責任,堅持賠償;小紅車車主自己出錢買反光鏡,不但不要求賠償,還對“我”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留條表示感謝。這種建立在誠實和信任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友好和諧,是金錢買不來的。

這篇課文是一則敘述性故事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難讀的長句,學生容易讀通都順,況且學生聽說有老師來聽課,預習得也很充分,課文也讀得較熟練了。基於我班情況,在備課時,我着重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及對課文的初步理解情況,因此我是這樣設計幾個流程的:

一、以故事入手,引起學生質疑,導入文本。

賦予“誠實與信任”以生活化的具體內涵,使學生對課文深刻的主題產生親切感,這樣的導入自然而具有親和力,並容易使學生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然後,讓學生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抓住課堂中一切讓學生寫的機會,同時抓住“誠”和“城”易混字形進行比較,做到了“防患於未然”,突出了生字教學的難點和關鍵。

自我反思:課後自我感覺導入部分花的時間過長了,正如芮愛平老師點評的,教師只要單刀直入點出課題,既簡潔又可以空出充分的時間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高效又省時。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後,全班交流不懂的詞,掃除詞語理解障礙,基於

學生的預習基礎,然後依次出示兩組詞語,讓學生認讀,再讓學生運用關聯詞

語“因爲……所以……” “雖然……但是……”連詞成句再成段,再順勢引出

課文1——3小節,讓學生讀,正音,概括段意。以上這個教學環節,既有選擇

地學習了生字新詞,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概括了段意,理清了脈絡。這樣的

“詞串教學”給了學生多角度運用詞彙的機會,可謂“多功能、全方位”,使

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活”了起來,“立”了起來。

自我反思:出示兩組詞語讓學生連詞成句後,沒必要讓學生再把兩組詞語連起

來說一段話,有重複之嫌,浪費時間。

三、引導分段,概括段意

四、練讀對話,照顧差異

在選取練讀內容方面,抓住重點、難點部分進行練習;在發展學生能力方面,照顧到了“好、中、差”三種類型的學生,使他們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自我反思:由於上半節課教學節奏沒安排好,這部分教學顯得有點趕,浮於走過場,沒有充分地讓學生讀,評價。

五、學生質疑,設下懸念

通過讓學生站在小交警的立場上評判這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應由誰付?對比人之常情,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四個問題,說明學生真正地思考了文本:

(1) 課文爲什麼以“誠實與信任”爲題?

(2) 我碰碎小紅車的反光鏡,小紅車自己停得不好也有錯,我環顧四周無人,爲什麼還要留下字條?

(3) 小紅車主人爲什麼不要我賠錢,還反過來對我表達謝意呢?他們爲什麼都往自己身上攬責任?

(4) 最後我爲什麼發出那樣的感慨?

質疑能力是解讀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此時的質疑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教室,形成新的閱讀期待,爲下節課的學習奠定基點、指明方向,課雖完而意無窮。

課一上完,聽完評委和張老師的點評,獲益匪淺,對如何合理安排閱讀教學的兩課時,如何分解課時目標,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照自己的課,反思多多,尤其是課堂最後,因爲沒有掌握好課堂節奏,沒有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補充習題》上的題目。其實課一上完,我就意識到自己教學中處理不當的地方,而爲什麼教學中不能避免呢?原因也是對教材鑽研不深,備課不充分,教學基本功不紮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在教學之路上不斷反思,及時反思,纔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