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下:《小足球賽》教案與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下:《小足球賽》教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小足球賽》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下:《小足球賽》教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7個“會認字”;學寫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看圖和學文,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3.結合看圖學文,培養學生園]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學習觀察人物,練習描寫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並學習從側面表現場面。

  [教學重點]

瞭解小守門員和觀衆的外貌、動作和神態,學習作者是怎樣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人物的。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課前課後開展足球賽;蒐集與足球運動及比賽有關的資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足球比賽並留下足球比賽的圖片、鏡頭;與學生同步蒐集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畫面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課餘你們喜歡什麼體育運動?有誰喜歡足球運動嗎?

2.點擊課件出示本班學生足球比賽的影片或展示照片,學生重溫感受。

3.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足球的課文。板書課題:《小足球賽》。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讀文情況:

1.自讀課文,重溫生字。

2.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預習課文時自學生字情況:指名讀音、組詞或彙報朗讀課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

3.與識字教學同步,指導寫“臥”字,注意筆順及字的結構佈局(左寬右窄)。4.指名接讀全文,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正音。如多音字“空地”的“空”,讀準第四聲;讀準兒化的詞語:“這兒”“兩撥兒”“一塊兒”等;讀準輕聲:“小弟弟”“小妹妹”“大個子”“叔叔”等。

三、看圖讀文,明確記敘順序:

1.課文有四個自然段,請你默讀全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再對應圖說一說:小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畫面的?(整幅畫面—小守門員—左邊的觀衆—右邊的觀衆)

2.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並畫出描寫你喜歡的人物的語句重點讀一讀。

四、作業:讀一讀課文,自主積累詞語,充實“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指名接讀課文。

二、觀察畫面,自主探究,精讀課文:

1.自讀,再看一看課題:你會發現什麼問題?你的腦子裏會閃現出一個什麼問題?(如:既然課題是“小足球賽”,那麼課文內容講的應該是一場足球賽,爲什麼課文插圖上卻看不到隊員,也看不到足球?他們是怎麼進行比賽的?那些觀衆看到了什麼?)

2.再讀、交流,嘗試解決問題。(課文試圖通過刻畫人物的神態、動作,從側面讓我們感受、想象足球比賽的激烈。)

3.合作學習:觀察—想象—讀文。觀察圖,你喜歡誰?能跟你的學習夥伴說一說他(她)的樣子、神態、動作嗎?猜一猜他(她)心裏會怎麼想?可能會說什麼?可能看到了什麼?再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她)的那段話讀一讀,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4.學習小組彙報合作學習情況。

5.帶着你的想象通讀全文。

三、總結課文,仿寫片段:

1.通過同學們的發言,我越看這幅油畫越有意思,他們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遠處的場地,可見那裏一定在舉行着精彩的、激烈的足球比賽。那這個足球比賽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師播放錄像片段)現在讓我們回頭再看看這幅油畫,再來品味品味它,你覺得它之所以成爲世界名畫,主要原因何在?(它妙就妙在沒有把比賽的場面直接畫出來,而是留出空白,讓人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讓人回味無窮。)

2.出示圖仿寫: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出圖上一家人看“精彩小品”的動作和神態(寫一個片段)。寫後交流,品評。

四、作業:足球是一項古老的運動項目,也是世界上普及最廣的運動項目之一。課後蒐集有關足球的資料在同學之間交流。

  《小足球賽》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新理念中提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該這篇課文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例如生字的學習,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學習生字的同時,抓住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利用插圖,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緻描寫的方法,在寫作上幫助學生有所提高。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以下方面去實踐,去思考。

1、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爲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

3、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說,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