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爬山虎的腳》優質教學設計

《爬山虎的腳》優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第一課時

《爬山虎的腳》優質教學設計

  (一) 、圖片導入,質疑。

1、出示圖片,初步瞭解爬山虎。

出示圖片,問:知道這是什麼植物嗎?(根據學生的回答介紹爬山虎: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漿果紫黑色,常攀緣在牆壁或岩石上,是可作爲垂直綠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寫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腳》,就是介紹爬山虎這種植物的。

2、板書課題,認識“虎”字:(板書課題)課題中有一個生字,這個字念hǔ,用手指跟老師一起在空中寫這個字,一邊寫一邊說筆畫的名稱。

3、對課題表示質疑:看着課題,你有疑問嗎?(學生質疑)預設:爬山虎是植物,怎麼可能有腳呢?它的腳是什麼樣子的?長在哪裏?它的腳怎麼爬的?

4、導入:是啊,爬山虎怎麼會長腳呢?它的腳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按照下面的步驟自學。

1)、(出示本課生字組的詞)初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下面的詞語: 爬山虎、佔地、鋪上、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引人注目、莖、蛟龍,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想想課文每一段講了什麼?

4)、結合每一段的段意,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小組內互檢。教師出示檢查要求:請同學們按照以下的步驟在小組內互檢,看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對又快。檢查完請坐好,在心裏記一記黑板上的詞。

1)、組長出示卡片,叫組員認讀,每個組員讀一個詞,大家給他正音。

2)、每人讀一句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一起說說段意。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小黑板詞語:老師想知道同學們的自學情況,每一個同學站起來讀一個詞,其他學生跟讀。我們要注意下面的字(一邊講一邊用紅筆標出關鍵字。):“均勻“是前鼻音,重疊的重念“chóng”,是多音字還念重量的重,疊字的下面是“且”,莖字的第四筆是橫折撇。

2)、檢查讀文:下面老師分別找幾個同學讀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聽聽他們有沒有讀得不準確的詞語,再想一想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生讀文,正音,說段意。教師簡單地書寫段意。(攀援生長,葉的特點,腳的特點,怎樣爬,腳的特點。)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同學們看一看黑板上板書的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主要內容,你能用“課文先介紹了…然後介紹了…最後介紹了…”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導語:那麼課文是怎樣具體地描寫爬山虎的特點和怎樣爬的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細緻地學習課文。

  (四)、提出問題

1、出示大問題教師大聲讀:默讀課文,用“—”劃出描寫爬山虎葉和腳的句子,體會葉和腳有什麼特點;用“﹏”劃出描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體會爬的過程;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註。再用“?”標出你弄不懂的問題。先獨立解決,再在小組裏交流你沒弄懂的問題。注意,是交流你沒弄懂的問題,如果你已經弄懂了的,就不要在組內交流了。

2、學生獨自讀文解決問題,教師巡視。

3、學生組內合作解決問題,教師參加,幫助解決部分問題。

5、學生提出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預設:1)爬山虎的葉子爲什麼一順朝下?2)爲什麼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的?3)、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細絲怎麼一彎曲了,就能使緊貼在牆上呢?4)、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五)、細讀課文,解決問題。

師:好,同學們的問題很有深度。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解決問題。我們先來學習葉的特點,(板書:葉)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畫的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寫出了爬山虎的什麼特點?

葉的特點:

1、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1)、我畫的是第二段第一句“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這是葉的顏色特點。(板書嫩紅 嫩綠,)

師導語:是的,作者是抓住顏色由嫩紅到嫩綠的特點來寫的。還有別的特點嗎?

(2)、我畫的是第二段第二句和第三句“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這是說長大的葉子引人注意,綠得新鮮、葉尖朝下、鋪得均勻、沒有重疊、不留空隙。(板書新鮮、朝下、均勻、無疊、無隙)

師導語:(指着板書,是的,爬山虎的葉子不僅緑得新鮮,而且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就像哪位高明的畫家創作的一幅畫。當微風吹來,滿牆的葉子更是美麗,誰來告訴我們?

一生回答:是第二段的第四句“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板書波紋好看)引導: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一句,你覺得這一句寫得怎麼樣?

學生出這一句寫法上的好處。

教師點撥:漾、波紋是說水的,在這裏來形容葉子被風吹得顫動時美麗的樣子,很形象,很生動。(板書形象、生動)

師點撥:同學們,你們知道葉聖陶爺爺怎麼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這麼形象生動嗎?(學生試着回答)對了,是因爲他細心地觀察了,正因爲細心觀察了,才知道葉的顏色和樣子。板書(細心觀察)

2、感情朗讀,背誦。

(1)出示圖片問:看着這麼可愛的綠葉,你感覺怎樣?(學生彙報感覺,並用朗讀表達自己的心情。)

(2)、葉聖陶先生這麼準確生動的描寫,我們應該把它背下來。試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學生背誦)指生看黑板背誦。

  六、書寫練習:下面還有一點時間,我們來抄寫詞語。提醒學生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 回憶導入

1、 讀詞:請同學們輪讀上節課的詞語。每生讀一個詞。

2、 回憶上節課內容:上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第二段,我們來試着背誦第二段,不會背的可以看書讀。

3、 回憶大問題:我們來看一看大問題。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4、 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爬山虎葉的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和是怎樣爬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上節課圈畫的有關腳的特點和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二、 品詞析句,解決問題。

一)、學習腳的特點。

師導語:好,下面我們來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板書腳)誰來告訴我們,你劃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寫了爬山虎的腳的什麼特點?

1、學生彙報

1)、我畫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寫出了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是莖上。(板書莖上)

師導語:是的。還有嗎?

2)、我畫的第三段第四句“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寫出了爬山虎腳的形狀。(板書細絲)

師導語:啊,原來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長在莖上葉柄的反面。還有嗎?

3)、我畫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寫出了腳的顏色。

導語:嗯,腳的顏色也是嫩紅的。

2、點撥寫法、

1)、教師出示對比閱讀的句子:(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細絲,顏色也是嫩紅的。)同學們看老師這裏也有一段描寫,對比剛纔我們學習的書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個好,好在哪?

2)、學生說寫法上的好處:第四句寫出了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還寫出了像蝸牛的觸角。很具體,很生動。

教師點撥:是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葉聖陶爺爺非常善於細心觀察,不僅如此,他還善於運用了生動具體的描寫,爲我們展示了爬山虎腳的特點的,這種寫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板書具體)

3、指導朗讀背誦。

1)、出示圖畫:同學們看圖,你認爲爬山虎的腳怎麼樣?(學生說感覺怎麼樣。)那你就朗讀一下這三句,表達一下吧。(三個學生讀)

2)指導背誦:現在,你已經知道爬山虎腳的特點了嗎?看着圖片給你的同桌介紹一下。

3)、不看圖會說嗎?大家齊說。

導語:這就是爬山虎的腳。那他是怎樣爬的?我們接着來學習。(板書爬)

二)、學習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導語:誰來給我們讀一讀你畫的句子。

1、找學生讀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認真聽一聽,我們來初步瞭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2、請學生再讀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夠表現爬的過程的詞語,再體會一下爬的過程。

3、學生彙報,教師板書觸、巴、彎、拉、緊貼、爬。

4、演示爬的過程:同學們看這些動詞,再拿出事先老師給你們的圖紙,跟老師一起來把這幾個動詞表示的動作畫出來。

1)、師生一起一邊說一邊畫。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後長出一隻腳,接着

2)師生一起一邊說一邊畫。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後長出一隻腳,接着

3)學生說,老師畫。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後長出一隻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着也體現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於充分吸收陽光。

5、理解動詞之間的關係: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師講解:這些詞是有先後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着因果關係,比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牆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牆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爲什麼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牆上了吧是因爲產生了拉力。葉聖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學習最後一段:爬山虎的腳還有哪些特點呢?誰來告訴我們,沒觸着牆的腳怎麼樣了?(萎了)觸着牆的呢?(變成灰色,牢固地巴住牆。)

師指板書點撥:通過剛纔學習第四段爬山虎爬的過程,第五段腳的變化,你知道,葉聖陶爺爺的觀察是一時的嗎?(不是)是的,葉聖陶爺爺懂得連續的觀察,才爲我們展示了這麼可愛的爬山虎。

  三、 歸納概括

導語:同學們看着板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1、 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點,和怎樣爬的。

2、 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

3、 按順序表達。(引導學生看黑板寫葉的部分寫腳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的)。

4、 仔細觀察,繼續觀察的方法。(問:知道葉聖陶爺爺爲什麼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和爬的過程寫得這麼形象,生動嗎?(靠的是仔細觀察)僅僅是一時的觀察嗎?

5、 學生抄寫表達方法。

6、 讀“閱讀鏈接”,體會觀察,記錄的好處。

師點撥: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徵、瞭解事物與事物之間連續的主要手段。我們應該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這樣,我們會終生受益的。

  四、 鞏固應用。

提出練筆要求:我們已經知道爬山虎的特點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稱寫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們可以這樣的順序寫: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長在……。我的葉子的特點是……。我的腳的特點是……。我爬的時候,腳先……,然後……,最後……。

爲了節省時間,每一個小組寫一處。分別找各小組彙報。

 五、 拓展創新

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許多大自然的奧祕。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行動吧。回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做記錄。也可以讓媽媽幫忙泡豆子,看看他們有什麼變化。

  板書設計

6 爬山虎的腳

葉 嫩紅—嫩綠 新鮮 準確

生動

朝下 均勻 無疊 無隙 具體

波紋 好看

腳 莖上 葉柄反面 按順序

細絲

嫩紅

爬 巴、彎、拉、緊貼、爬 仔細觀察,

連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