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加了一句話》教學實錄

四年級上冊《加了一句話》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1、直接揭題。

四年級上冊《加了一句話》教學實錄

師:齊讀課題。(生齊讀)

師:你最想獲得什麼信息?

生:加了什麼話。

生:爲什麼要加一句話。

生:加了一句話有什麼作用?(師在學生說時板書這些問題。)

師:你有什麼訣竅解開這些奧祕呢?

生:讀課文,理解詞語。

師:讀課文有什麼訣竅?

生:不要加字漏字。

生:-------

師:老師也有兩個小建議。(出示課件)齊讀。

生齊讀: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音的字多讀幾遍。2、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與同學討論。

師:帶着你自己的方法及老師的建議讀一讀課文。(生自讀課文。)

【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在教師出示課題後讀課題,又讓學生根據自己想的進行提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題意識;當然教師爲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其三便是教師用商量的語氣提出建議,蹲下來看學生,融入學生的意願,使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2、學習生字詞。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板書:衣着、大都)

師:剛纔有兩個學生問老師這兩個字怎麼讀?(指名讀老師解釋)

師:讀了課文,你學會了哪些詞?(課件出示詞語)

師:自己先讀一讀。(學生自讀)

師:誰來讀?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讀:衣裳襤褸 風燭殘年】

{課件打錯了,應是衣衫襤褸,教師向學生道歉。}

【教師並不是一個聖者,也不再是以教師爲主了,教師這裏充滿了人性。但教師把“衣衫襤褸”寫成“衣裳襤褸”時,學生指出之後,教師馬上向學生道歉,充滿了人文氣息。】

師:你再起讀一讀,這些詞語中有沒有你需要別人幫助的?

生:衣衫襤褸

師:襤褸與什麼有關?

生:衣服

師:(出示課件圖片)你看老婆婆的衣服,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說?

生:破破爛爛。

生:風燭殘年。

師:誰來幫助?(生說)

師:佝僂什麼意思?

師:(出示課件)誰來說?(指名說)

師:再讀詞語,你發現了什麼?

生:第一行不好的,第二行好的。

師:華麗------都寫出了美麗的,第二行寫老婆婆的什麼?(生說)

師:第三行呢?

生:發呆的

生:神態的。

師:誰來說說還有哪些表示神態的?(生說)

師:剛纔我們所說都是寫神態的,如果我們在寫作文中用上這些神態詞,文章就會生動了。

【課改的深入,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認識不深,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非語文實踐活動。但是該教師藉助文本習得詞語,注意了音形義的教學,大都、衣着這兩個多音字的教學落實很到位。教師在進行解釋詞語含義的教學中並未以詞解詞,而是通過圖片形象地進行詞語含義的教學。教師有意安排三行詞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其中的奧祕,讓學生成爲一個學習的主人,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詞語歸類,進而指導習作的方法,一環扣一環,循序漸進,由詞語到習作,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了這些詞語在平時習作中的運用。】

3、學習課文。

師:我們學會了這些詞語,那剛纔提出的這些問題你能解決了嗎?請你再去讀一讀課文。(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當第一位探索者解決問題?

生:我知道了加了什麼話,誰加的。

師:一個一個問題說。

生:我知道了加了一句“春天到了”。

師:誰來?

生:我解決了有什麼作用。

師:說說看。(生說)

【教師在這裏顯示了其深厚的語言魅力:讓學生當探索者解決問題,這就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充分投入到學習當中。】

師:哦,請同學們默讀第1、2自然段,加了這句話之前是怎樣的,加了這句話之後又是怎麼樣的呢?(學生默讀思考。)

師:誰來說?

生:加了之前沒有人給老人錢。

師:課文中的話讀出來。(生讀師出示這句話。)

師:那加了這句話之後呢?(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師: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課件出示兩句話:1、聽見有人詢問,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長嘆一聲,說:“我……今天什麼也沒有得到。”2、無論是衣着華麗的紳士、貴婦,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銅幣送到老人的手裏,就連衣着寒酸的小職員,也摸出一枚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