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

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

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二)過程與方法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3.使學生感悟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詩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在春天這個萬物復甦、鶯歌燕舞的季節裏,大家都能看到什麼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2.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學的想象力最豐富,能根據老師給出的詞語想象出美麗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這幅美景說出來,老師就把它畫下來,好嗎?

依次板書三組詞語: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漁翁、斜風、細雨。學生先分別想象、描述三幅畫面,教師作簡筆畫,再請學生看圖把三組詞語連起來想象一幅美麗的圖畫並描述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藉助這些詞彙想象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並通過教師的簡筆畫再現出來,既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爲後面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埋下伏筆。

二、理解課題

1.有一位叫做張志和的唐代詩人也看見了這麼一幅美麗的情景,於是寫下了一首詞——《漁歌子》。(板書課題和詩人)

1)我們在這個學期的第一課曾學過一首詞《憶江南》,誰來說說什麼是詞,它有什麼特點?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詞的特點。

2.瞭解作者。

1)同學們課前查閱了資料,誰來說說你所瞭解的張志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詩人張志和的資料。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詩人生平及創作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爲理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鋪墊。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1.幻燈片出示《漁歌子》,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試讀,正音。

2)教師範讀,學生試根據教師範讀劃分重音、節奏,教師小結並用幻燈出示。

3)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詞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讀古詩後我們還應該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詩詞的意思,你有什麼好方法?學生交流理解古詩詞的方法。

2)學生自讀古詩詞,通過查找資料、藉助註釋理解詞意,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②你覺得哪句寫得好,好在哪兒?

③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同組的同學聽。

④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彙報交流。

①小組派代表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重點理解:詩人爲什麼會“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詩人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板書:悠閒自在)

③學生自願感情朗讀自己覺得寫得美的詩句,並說說這句詩寫得好在哪兒?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議,老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出漁翁悠閒自在的感覺。

5)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青山,漁舟,白鷺,紅桃,青色箬笠,綠色蓑衣,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詩人又爲它染上了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

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彙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3.反覆吟誦,感悟詩情

1)播放配樂flash情景動畫,學生感情朗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背誦。

3)指名試背,師生接句背誦,男女生比賽感情背誦。

4)全班配樂背誦,並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設計意圖: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瞭解詞中描繪的情景後通過反覆吟誦把體會到的詩情表現出來,並結合配樂情景動畫進一步進入詩境,引起共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動畫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過故人莊》、《憶江南》。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的動畫及收集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2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詩,走進詞的美

我們隨着詩人那優美而凝練的詩句一路從“接天連夜無窮碧”的夏,“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秋,走進了銀裝素裹的冬,細雨霏霏的春。今天這節課,我們將流連於江南美麗的春景,在張志和的《漁歌子》中觀景、悟情。

二、讀詞,讀出詞的韻

1、板書:張志和。張志和是唐代的詞人,16歲就因才華出衆而深得皇帝的賞識,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2、今天我們就將學習他寫的一首詞。板書:漁歌子。指名讀。漁歌子和如夢令一樣,都是詞牌名,是古人用來表示音樂的節拍和旋律,有一定的節奏和韻腳。所以這裏的“子”不能讀輕聲。再讀“漁歌子”。

3、同學們,請你拿好的書本,認認真真地讀讀這首詞。老師要求每個同學最少讀三遍,第一遍,要讀得一字不錯,第二遍,要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韻味來,那你很了不起。

4、檢查初讀效果。(指名讀詞,齊讀。)

A“鱖”注意讀法和寫法。

B箬笠、蓑衣見過嗎?你知道箬笠是用什麼編的?(竹子)所以,是(竹字頭)。“蓑衣”是用草編的,所以是(草字頭),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圖片)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張志和不僅詞寫的美,畫也畫得好。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就這樣誇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請你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這詞中畫。

2、交流畫面。你聽出來了嗎?這首詞中還藏了一幅美麗的畫呢。你在這畫裏看到了什麼?

(西塞山、白鷺,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桃花流水)

白鷺飛:快讀,帶勁地飛,慢讀,悠閒地飛,快活地飛。快活的白鷺成羣地起飛了,咱們一起讀……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麼明麗、和諧的畫面。

鱖魚肥:一個“肥”字道出了正是垂釣好時光。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麼豔麗、生動的畫面!

斜風細雨:江南的春色,必定少不了“斜風細雨”,它帶給你怎樣的感覺?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如此美景,怎麼不令人陶醉,怎麼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

如果說,這就是張志和筆下的那一幅畫卷,我們應該怎樣把這些景物添在這幅畫卷中呢?

3、描繪畫面。

這山、這水、還有這雨中桃花,箬笠蓑衣,構成了一幅濛濛煙雨中的山水畫。同學們,當我們揮舞畫筆,你準備給這些畫面圖上怎樣的色彩?

綠: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青箬笠,綠蓑衣:我們生活中所見的箬笠、蓑衣都是棕色的,爲什麼在張志和的筆下卻是青色的、綠色的?難道是他錯了嗎?

這青山、綠水,這一篇綠意盎然,讓我們想起了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4、想象寫話。

張志和的《漁歌子》給我們呈現出來的這幅畫面中,不僅有景物,還有聲音,你聽——(流水、鳥鳴)

甚至我們還能聞到春天的氣息,你能聞到嗎?(春天泥土的氣息,雨絲拂過臉頰的氣息。)

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漁歌子》裏的春天,到詞中去聞一聞,用心去讀一讀吧——配樂

5、拓展積累。

(1)這桃花,這流水,不就是——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嗎?來,咱們對讀,你讀畫面,我讀詩句。(師生、男女對讀)

(2)這斜風,不就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嗎”?出示句子,學生齊讀。這不正是“斜風細雨不須歸”嘛!

(3)這細雨,也正是——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4)此景此情,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吟起——一曲《漁歌子》,學生讀詞。

6、走進獨釣者。

這情、這景,讓我們沉醉其中。我們似乎還忘了什麼呢?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悠閒、從容、自在、快樂)

是啊,青箬笠,綠蓑衣,藏着是一份悠閒和自在。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岸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起這一首《漁歌子》——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1、走進詞人。

就是這樣一首《漁歌子》,詞中有畫,詞中含情。張志和自稱是“煙波釣徒”。流連於青山綠水之間,所以,他才能深情地寫下《漁歌子》,讀——

可是張志和的哥哥張鬆齡怕弟弟流連忘返,隱居不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你知道哥哥在勸弟弟什麼?(這是在勸弟弟早日回家啊)

2、和詞悟情。

現在,老師來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我用哥哥的詞來勸,你們就用弟弟的詞來答。

一和: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二和:狂風浪起且須還。

三和:且須還哪。

一問:賢弟啊,你爲何不歸?

二問:據說張志和在垂釣時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麼哪?(美麗的風景,自在的生活。)

你真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人啊!這就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板書:心志平和)

一讀:明白了,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鏡子。他多麼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鬥,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二讀:他是多麼希望人們都能以自己的勤勞,換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三讀: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的垂釣,釣來清閒,出世。也只有這樣清閒出世的心,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

五、延伸,研究“釣”之蘊。

垂釣,正因爲具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歷代古詩就有很多是寫垂釣、漁翁的生活。

出示幾首古詩,學生齊讀。

讓我們記住這位千古詞人——張志和。記住這首千古絕句——《漁歌子》。

鼎尖教案四年級語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3、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瞭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詞讀通順。

2、再讀詞語,理解詞義——“西塞山、鱖魚、箬笠、蓑衣、不須歸”等。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1、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爲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學生圈畫,交流。

你找到了幾種景物?

3、一起看九種景物,看着看着,這九種景物彷彿成了一副畫,就成了一首漁歌子,我們一起看這九種景物誦讀這首詞。

4、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作者僅用27個字就爲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老師不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還聽到了悅耳的聲音,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了,你們感受到了嗎?

請聽老師讀這首詞,然後告訴我,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你又想到什麼?

詞人向遠方望去,他看到了什麼?怎樣的西塞山?怎樣的白鷺?

西塞山:鬱鬱蔥蔥,不是墨線勾勒,而是綠色渲染的山水畫。

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多麼快樂而悠閒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5、讓我們把這樣的美景讀出來吧。

四、入情入境,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着?怎樣的姿態?

悠然自得的漁夫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裏的“歸”指的是回到哪裏?(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須歸”。

1、同學們,讓我們聯繫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所以這裏的不須歸是指回哪裏?後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纔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

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不願歸的情感。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漁父?

3、我們學過的《江雪》,這首詩的漁父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同是漁父,爲什麼《江雪》中的漁父如此孤獨鬱悶呢?有理想卻不能實現,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

六、作業。

1、背誦《漁歌子》。

2、根據《漁歌子》想象畫面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