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養成教育訓練點:

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通過實踐,體會勞動的樂趣。

生:談自己在勞動中的感受。(課前佈置的實踐活動)

二、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都進行了辛苦的勞動,收穫不少,一起來交流你們的觀察記錄。

生1:我每天放學後都要觀察,然後量一量它生長的高度,並記錄下來,一共記錄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

生2:我發現前三天長的.不快,後十天比前幾天快,最後三天最快。

師:xx同學注意了數據的分析,並發現了一些規律,非常好。下面討論如何一起來表示小組內每個同學栽的蒜苗的生長高度。

生:填寫統計表(第十五天的記錄下的數據)

師:巡視

生:彙報填表情況。

師:從表中你們發現誰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的長的最矮。

生:自由發言。

師:誰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長的情況。

生:畫條形統計圖

三、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好處呢?

生:自由發言

師:教師指導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出示例圖)

生:動手製作

(學生提出途中遇到的問題)

師:引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生:總結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師:小結

四、練習。

五、總結(學生談收穫)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收集數據 → 條形統計圖

教學反思:

學生經歷了栽蒜苗的過程,體會到等待、期盼、欣喜等情感體驗,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也確實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課前預習

精要點撥

本節的難點是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這個問題要根據具體數據的多少來確定,通常是數據多,1格表示的單位數就多;如果數據少,1格表示的單位數就少。

個人活動

1、提前親自栽一盤蒜苗。

2、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

預習自測

看圖回答問題。

某校教師退休人數統計表

1、一個方格代表幾個人?

2、哪年退休人數最多?

3、哪年退休人數最少?

4、退休最多的比最少的人數多多少人?

5、五年共退休多少人?

我的疑問

課內探究

探究點一小組合作活動要求:

1、將個人觀察、記錄的蒜苗生長情況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2、將組內同學記錄的蒜苗第15天生長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並製成條形統計圖。

(閱讀課本中本節內容,完成第94頁練習)

3、想一想:條形統計圖上,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怎麼辦?

探究點二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當堂檢測

1、看95頁“試一試”第1題,完成相應練習。

(1)、你能說出各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嗎?

項目舞蹈樂器體育科技數學

人數

(2)、根據統計圖,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完成課本95頁試一試第2題。

鞏固訓練

1、教材鏈接(完成數學課本→第96頁→練一練)

2、說一說你是怎樣畫條形統計圖的。

3、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4、教材鏈接(完成《配套練習》→第57頁→思維拓展→第2題)

我的收穫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

課前準備

提前14~20天讓學生在家栽種一盤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並做好前14天的數據記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事先板書好課題:栽蒜苗。

師: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對蒜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觀察、記錄,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你們的數據並進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在你觀察蒜苗的這些天裏,你有哪些體會或者發現嗎?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1)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長高度,並把每個小組成員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長情況記錄在統計表內。

(每個小組一張學習卡,其中包括統計表和統計圖。)

小組彙報填表情況,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麼,集體交流。

(2)通過尋找所有小組成員中誰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誰其次,有什麼辦法能更直觀、一眼就能看出來呢?引出統計圖,體現統計圖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們小組打算怎麼來繪製這幅統計圖,繪製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你又是怎麼解決的,把遇到的困難記錄到課堂練習本上。

小組合作根據統計表,製作條形統計圖。

(3)討論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法。

學生會遇到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問題,每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確定自己小組的方法,把統計圖完成,師巡視進行適當的輔導。

(4)實物投影儀展示其中兩或三個一格表示不同釐米數的小組的統計圖。

展示時,讓展示的學生說說一格表示這個釐米數有什麼原因,有什麼好處。引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確定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有什麼訣竅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3.進一步瞭解統計圖。

每個小組看着自己小組的統計圖,說說自己小組哪個同學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時長得最高,誰第二,其次呢?你發現了統計圖的什麼優點了嗎?

突出統計圖的直觀、簡便,凸現繪製統計圖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統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知道那些有用到它們的.嗎?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86頁“試一試”及“練一練”。

1.試一試。

這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圖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通過數據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再在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教材將統計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教材在編排栽蒜苗(二)中的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的預測中引入。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如何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用什麼方法“的問題,供學生討論。然後再共同討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製作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製條形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上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3、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製成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重點:

重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會製成折線統計圖。

難點:能從折線統計圖上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統計圖操作紙。

學具:自己記錄的蒜苗生長情況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對同學們栽蒜苗的實踐活動進行了統計,這節課我們來看看笑笑他們栽蒜苗的情況如何?〔板書課題:栽蒜苗(二)〕

課件出示笑笑他們記錄得到的數據。(P97頁統計表)

師:笑笑和同學們一樣,也栽了一些蒜苗,每隔3天觀察一次,你能幫老師把它製成條形統計圖嗎?

(小黑板出示格子圖,一名學生在黑板上製作,其他同學在附頁111頁的格子圖上製作。然後糾正黑板上的問題。)

說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師:大家請看,老師也做了一個統計圖,這些線很曲折,所以這樣的圖叫做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1)比較折中統計圖,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有標題,橫軸和縱軸表示的量相同。

不同點:條形統計圖使用長條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線統計圖用點表示高度。(學生可能回答用線表示,教師及時糾正,並板書“點——數量”)

(2)觀察這條線是怎樣變化的?(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線的坡度變化,並說明這條線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板書:“線——趨勢”。)

正因爲折線統計圖的這個優點,我們可以對這株蒜苗進行預測,分析它的生長情況。

①估計這顆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

②預測這顆蒜苗2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說說你的想法。

2、學習畫折線統計圖。

師:折線統計圖有這樣的優點,你想不想學着畫一畫?

(1)小組討論:如何製作折線統計圖?

(2)彙報交流討論結果。

(3)課件演示畫折線統計圖的過程。(講解畫圖方法)

(4)請拿出你的蒜苗生長記錄讀給大家聽聽。

(5)把你的蒜苗生長情況製成折線統計圖。(在111頁的格子圖中完成)

(6)根據你的統計圖說說你的蒜苗的生長情況怎樣?

3、觀察統計圖,回答問題。

(1)你發現那幾天蒜苗生長的比較快?那幾天蒜苗生長的比較慢?

(2)從這幅統計圖中,你還發現了什麼?

三、嘗試練習

師:有關蒜苗生長的折線統計圖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老師很想知道其它統計圖你會看嗎?

課件出示P98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從統計圖中可以得到什麼信息?鼓勵學生從統計圖中提出問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栽的蒜苗不斷長高,我們的知識也在逐漸積累。這節課你有學到了什麼?

五、課堂作業:

1、完成P98~99頁“練一練“第2、3題。

2、課外延伸:調查最近一週的最高氣溫,折成折線統計圖。並分析氣溫的變化趨勢。

課後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認識折線統計圖的優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能從統計圖上獲取信息預測事物。教學中,通過統計栽蒜苗活動中蒜苗的生長情況,把統計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收集的數據和分析統計圖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地進行預測和估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有效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3.理解複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複式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理解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以及意義,能由複式條形統計圖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教師在課前要將學生分成實驗小組,提前佈置學生栽蒜苗實驗,要求學生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在之前要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並填表。

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並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後,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並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麼?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徵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製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麼,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麼辦等,提問:你認爲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製成條形統計圖,並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4.教師出示課件: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徵,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3.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並繪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4.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x動前後脈搏跳動的次數,並繪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學反思

栽蒜苗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制作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在製作的過程中明白一個格子不僅僅表示1,還可以表示2、3、5、10、100等單位,視情況而定。另一個需要達到的目標是瞭解統計表和統計圖的不同表示,體會統計圖的.優越性。

我在這節課裏開門見山的出示了一張15天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觀察讀表,然後引出還可以用統計圖的方法表示蒜苗的生長情況,出示圖表,橫軸表示小組組別,樹軸表示長的高度,表示組別時這樣好不好,連續的格子表示,爲什麼不好,怎樣表示作圖比較好呢?在一系列的追問下得出空一個格子表示好,這樣看着清楚。在學生嘗試完成豎軸時發現問題,格子不夠後再交流,學生想到可以一個格子表示好幾個單位,學生製作統計圖就水到渠成了。

這堂課還有一點在四(1)班上完感覺到不是很到位,就是如何讓學生明白統計圖的優越性,在四(2)班時我就調整了教學計劃,在學生完成統計圖後學生讀圖時加入比較,哪個更能明顯的看出哪組蒜苗的生長高矮呢,統計圖中的直觀感覺比較明顯,優越性就比較明顯,學生的體會就比較深。

課堂中還有統計養雞場買出一週雞蛋的數量統計,當學生統計完以後讓學生說說有什麼發現,學生髮現週六週日賣出的雞蛋特別多,聯繫上生活習慣,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有趣。很多時候,只有老師的問題設計巧妙一些,學生的回答才能精彩,所以課堂還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6

設計說明

在上節課學生學習了調查、收集數據的基礎上,本節課設計了一個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收集數據的過程,意在幫助學生對收集數據的方法能有比較豐富的體驗,以利於學生將來能根據問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獲取數據。教材設計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通過交流與討論明確整理數據的目的;第二個問題是填寫小組蒜苗14天生長高度的統計表;第三個問題是根據上述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解決用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的矛盾;第四個問題是解讀上述條形統計圖所蘊含的信息。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驗數據畫成統計圖的過程,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繪製條形統計圖。

2、能讀出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並對數據教學簡單的分析。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每組一份定期測得的蒜苗高度數據統計表、每組一張12×8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進行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並且按要求記錄了一些數據,這節課我們就藉助這些數據來研究一下與“栽蒜苗”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討論,明確整理數據的目的。

(1)回顧收集數據的方法。

師:你們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關數據的?(學生自主回答)

(2)這麼多數據應該如何整理?(引導學生進行兩個方面思路的整理:個體自身數據的變化、個體間的數據對比)

2、填寫生長高度統計表

(1)出示數據: 小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統計表

(2)觀察數據,把數據整理到統計表中,製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①以小組爲單位,把組內每個同學記錄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統計表中。(教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張統計表,小組同學把記錄的數據分別填入表內)

②彙報填表情況。(學生彙報,集體交流)

(3)彙報交流。提出問題:觀察統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得最高,誰種的蒜苗長得最矮嗎?(指名說一說)

師:通過統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得最高,誰種的蒜苗長得最矮。除了統計表,還有什麼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

3、繪製統計圖,解決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的矛盾

(1)利用方格紙,嘗試繪製統計圖,發現問題。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方格紙上填空,並塗出條形統計圖。在繪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

①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怎麼辦?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現有數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嗎?可以怎樣表示?

(2)小組合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①繪製: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上繪製條形統計圖。

②交流:出示同學們繪製的條形統計圖,並說明1格表示的數量及具體的畫法。

③小結:同學們繪製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

④大家是怎樣繪製條形統計圖的?(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4、解讀條形統計圖,獲取蘊含的信息

師:從上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從統計圖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設計意圖:學生在回顧、交流、整理、繪製中明確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辦法,發現以往學過的用1格表示1個單位繪製條形統計圖的做法的侷限性,自主進行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繪製的探究,發現並總結出相應的繪製方法,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動手製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鞏固提升

出示教材86頁“練一練”第一題

師:你經常在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嗎?學生回答後引入問題:

1、如果老師想了解同學們家務勞動的情況,可以怎樣得到相關數據?又怎樣整理呢?(學生交流討論)

2、出示統計表,瞭解從統計表中獲得的信息。

師:還可以怎樣形象的表示這些數據呢?(繪製條形統計圖)

3、學生小組合作繪製條形統計圖。

4、追問: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題,明確知識重點,對條形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再次鞏固,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蒐集整理身邊的數據,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

2、初步探索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着明顯的區別,兩種統計圖有着各自的特點。條形統計圖側重於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折線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裏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由於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變化情況很自然地引出折線統計圖。學生在探索、討論的過程中掌握了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表示方法。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學好這節課內容將爲以後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收集信息、整理、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們很願意去收集信息、整理、處理實驗數據。他們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性已比較強了,他們有能力去探索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表示方法。但是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掌握,尤其是對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教師要適當的進行指導。

四、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師:昨天我佈置同學們去查你們家1——12份電費價格記錄表,誰願意把你查到的信息展示給大家。

生:1——2月份150元,3——4月份130元,5——6月份210元,7——8月份360元,9——10月份160元,11——12月份140元。

師:你能用統計圖表示嗎?

生:學生畫條形統計圖。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繪製條形統計圖的?

生:橫着表示月份,豎着表示錢數,一格表示40元。

師:我們除了用條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這一數據外,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示這一數據呢?

學生猜想。

生:折線統計圖

師:折線是什麼樣的線呢?

學生猜想、試畫

師:我們來看一看折線統計圖是什麼樣的?

(出示一個現成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樣子)

師:怎樣把12個月電費交款情況用折線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呢?

生討論,試着說一說各自的'想法。

師:怎樣能更好的繪製折線統計圖呢?按照什麼樣的步驟呢?

多媒體展示描點,連線的過程。

學生嘗試畫折線統計圖

師: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畫的?從折線統計圖上,你都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生:我看到了用電的變化趨勢,想到7、8月份是用電高峯,要節約用電。

師: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你還在哪見過?

學生試着說一說。

(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都栽了蒜苗並記錄了蒜苗的生長情況誰願意彙報一下自己載的蒜苗的生長情況?(一生彙報)

師:大家和他的記錄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說一說原因?

生:因爲光、水、溫度、肥料等因素影響着蒜苗的生長速度。

師:知道蒜苗的生長的情況,用什麼樣的統計圖表示呢?

展示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你認爲繪製成什麼樣的統計圖更合適?

學生討論、交流體會兩者區別

生:我認爲,用折線統計圖更好,更能一目瞭然得看出蒜苗生長的趨勢。

師:觀察折線統計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生:第9——12天長得比較快。

師:估計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

生;我估計第10天大約長到12釐米。

師:預測第20天約長到多少釐米?並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四)深化新知:

練一練:第一題:

1、討論:“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引導生說一說自己所提出的變化趨勢的依據。

2、分析變化趨勢背後的原因

第二題:

出示單式折線統計圖

1、學生說出圖上的信息,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自己進行解答。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學生熟悉的情境更容易讓他們迅速進入有效的實踐探索。孩子對於家中常有的水電單比較熟悉,但對於幾個月的變化情況卻並不清楚,以此激發他們繪製統計圖的積極性,來展現這種變化、發展情況,孩子們體現出了非常高的主動性。

2、在教學中,讓孩子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統計圖的繪製和分析等全過程,他們充分感受到了統計的價值,對於發展他們的統計意識有着積極的作用。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要注意強調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分辨和條形統計圖的區別。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在繪製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各自的特點也比較分明,因此,讓學生感受兩者之間的不同和各自特點,適用於怎樣的情況,更有利於他們理解數學的價值。

2、猜想,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但猜想必須具有一定的基礎,因勢利導。統計水電費用的情況,對“除了用條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這一數據外,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示這一數據” 進行猜想時,學生的思維很難展開,因爲他們缺少猜想的方向和思維的空間。

六、案例點評:

1、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本節課老師從學生所熟悉並非常容易收集到的水電單引入,讓孩子繪製統計圖,在繪製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怎樣表示出水電費用的變化情況,以突顯並統領折線統計圖的價值和特點。

2、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用延續的、系列的“栽蒜苗”問題讓孩子進一步經歷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體驗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表示數量的升降變化情況”的特徵;讓孩子獨立自主地經歷繪製折線統計圖的全過程,由此來預測蒜苗的發展趨勢,分析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體現了教師對數學與生活的和諧交融關係的理解,對孩子統計意識的培養。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94~96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教學重點:

根據數據製作條形統計圖。

使學生在根據實驗數據設計條形統計圖時。

教學難點:

體會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課件、空白統計表,空白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製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1、出示數據,陽光小組蒜苗第15天生長情況

2、觀察數據,製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請組長把你們的統計表拿出來。找到了嗎?那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同學一起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好嗎?開始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深入小組,及時指導。

師:有些小組已經用行動告訴我他們已經完成任務了,那讓我們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組趕快加油。我們在等着你們,加油啊!

3、彙報

師:現在大家都完成了,誰願意代表你們小組來介紹一下你們小組統計的情況呢?

師:通過觀察他們小組的統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嗎?

指名說一說。

師:通過統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除了統計表,還有什麼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

三、引出統計圖,並根據實驗數據製作條形統計圖

1、觀察空白統計圖,並提出問題

師:那正好在你們的桌面上老師給你們提前準備了一張統計圖,現在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瞭解一下這張統計圖。

學生認真觀察,初步瞭解這張統計圖。

師:通過你們剛纔初步瞭解這張統計圖,你們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引導學生髮現統計圖設計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學的統計形式,無法完整的統計出他們蒜苗成長的記錄。

2、小組討論,尋找解決策略

師: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這個難題,那我們就在小組裏先商量一下,遇到的這個問題如何去解決?

小組討論,商量對策。

讓學生彙報一下他們小組商量的方法,教師簡單評價。

3、小組合作,繪製統計圖

剛纔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麼每張圖上的每一格表示幾個單位,還要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麼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也多,數據小,那麼所表示的單位也小。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

小組商量一下,哪種辦法適合你們小組,你們就選擇哪種辦法來解決,好嗎?那開始繪製這張統計圖。

要求:

以小組爲單位合作討論,利用統計表和方格圖,製作統計圖。

說說統計圖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組活動,教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和困惑,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師:行動快的小組現在已經在心裏爲你們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經完成的小組可以再看看你們的.統計圖。考慮一下一會介紹的時候怎麼說?

4、介紹小組繪製的統計圖

師:怎麼樣?準備好了嗎?

師:現在哪個小組願意把你們的設計情況告訴我們?

重點請學生說說是怎麼解決格子不夠這個問題的。

引導學生想出如果格子畫不滿或者突出一點的時候,可以在相應的條形上標出數據。

師:如果有哪個小組也遇到了格子畫不滿或者突出一點的情況,那就按照你們自己找的好辦法,把你們小組的統計圖稍微修改一下。

組內修改,教師巡視。

5小結,說一說你覺得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好處?(直觀,形象)

四、練習讀圖,獲取有用信息

五、小結

六、小調查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映,比如:一年中每個月的電費、水費等,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統計,並在附頁3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着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着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後,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髮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衝突,並嘗試着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 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 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 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小學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 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彙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爲了形象地反 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畫條形統計圖)

3、 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塗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 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釐米,格子數不夠塗怎麼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塗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釐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釐米)

師:剛纔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麼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麼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麼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 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係比統計 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 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 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

2cm

3cm

一格表示 100個 多個單位

2人

形象直觀一目瞭然

四上課文《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驗數據畫成統計圖的過程,認識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繪製條形統計圖。

2、能讀出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並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

教學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收集數據

課前佈置學生載種蒜苗,收集14天左右的蒜苗生長的數據。

師: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對蒜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觀察,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相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記錄蒜苗生長情況的數據,幫助學生對收集數據的方法有積累豐富的體驗。】

二、整理數據,繪製條形統計圖。

活動一:填寫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1、學生分組彙報自己收集的'數據。

出示數據,第一小組蒜苗10天生長情況統計表;觀察數據,製作第一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圖。

2、以小組爲單位,製作小組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請組長把你們的統計表拿出來。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同學一起來完成這張統計表。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深入小組,及時指導。

你們小組準備怎樣整理這些數據?用什麼方式把收集的數據展示給大家。

【設計意圖是引入用統計表的方式以數據進行整理,強化對統計圖表的應用意識。】

活動二:學習繪製條形統計圖

1、學生分組整理數據。主動展示整理數據的方法。互相問答解釋疑點。評比哪個組整理數據的方法最科學,優化整理數據的方法。

2、挑選製作的“蒜苗”條形統計圖展示,激發學生學習條形統計圖的興趣。

教師說明:這些用蒜苗長度做成的圖表,我們叫做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髮現條形統計圖特點.統計圖由幾個部分組成?名稱、橫軸、縱軸、寬度相等的直條表示數據。

3、學生分小組完成“小組14天后的高度統計圖”,並記錄在製作統計圖的時候遇到哪些困難,你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困難的?

全班解釋。縱軸上一格表示多少爲合適?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給數據,分析一格表示多少,明確一格表示多少,應根據數據和圖表的實際情況確定。

【設計意圖: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學會思考,通過討論提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展開調查,培養小組內的合作能力和執行能力,也同時培養的全班學生的協作能力。】

活動三: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1、觀看本小組制定制定的統計圖,看從中你有什麼發現?

2、分組彙報各個小組讀圖的收穫。

【設計意圖是引導鼓勵從統計圖中讀出儘可能多的信息,進一步體會數據中會蘊含信息,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三、鞏固練習

教材86頁練一練第1題。

1、你從統計表中收集到哪些數據。

2、討論:說一說,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引導發現:這些數據都是雙數,可以用1格表示2人。

3、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是再次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繪製條形統計圖進行分析。】

四、全課小結

學生小結匯報本節課所學知識。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映,比如:一年中每個月的電費、水費等,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統計,並在附頁3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是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知識以及學習知識所用的方法和策略,架起與生活的聯繫,做到學有用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