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10、二泉映月》說課稿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10、二泉映月》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一、說教材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10、二泉映月》說課稿

《二泉映月》是一篇精讀課文,安排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主題爲“有志竟成”。本單元課文中,無論是海倫凱勒不畏艱辛,刻苦學習,還是司馬遷忍辱負重,發奮著書,還有鄭和頑強探索、七下西洋,都在給我們讀教材的人傳遞着這樣一個信息,強者的聲音——敢於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在這樣一個主題單元裏,選編《二泉映月》這樣的文章,更有非凡的意義。《二泉映月》是世界十大經典名曲之一,是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是人間絕唱,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這樣的民族瑰寶,我們的孩子應該瞭解;再說到“二泉映月”的創作者阿炳,他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身患殘疾的民間藝人,他是千千萬萬社會最底層的人的代表。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我國正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阿炳的苦難人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但阿炳的音樂透露着一中來自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我想這是編者所選文章的意義所在。

《二泉映月》一文文質兼美。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阿炳以自己辛痠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澱創作出這首動人心絃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嘆、動人心絃。所以,這首世界名曲的孕育、創作過程自然就成了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

  二、說學情

《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是阿炳的用心之作,凝聚着許多複雜的感情,這情感是阿炳在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和痛苦後的爆發,所以,不瞭解阿炳的人生,不瞭解阿炳的苦難,無法體會到此曲的無限內涵。然而,我們的學生缺乏的正是這些體驗,雖然文字很美,但要透過文字去領悟,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還是難以與作者,與阿炳產生情感共鳴。課堂上,讓學生讀懂阿炳的人生經歷,讀懂樂曲的心聲,讀懂樂曲的內涵,就成了我們必須要突破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對本學段的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們在分析文本特點與學情的基礎上,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爲: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四、說教法與學法

由於本課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的孩子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本節課,我們採用“創設情境、賞析詞句、以讀促講、讀中感悟、讀寫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整節課的設計以情感爲主線,通過聽、說、讀、悟、寫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讀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樂曲價值

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後,從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切入,齊讀了解《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後人給予很高的讚譽。接下來再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瞭解《二泉映月》的地位及影響,讓學生在思想上感受到《二泉映月》是受世人仰視的音樂作品,非同反響,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適時介紹阿炳——這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給學生認識上形成了強烈的衝擊,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通過設疑:阿炳怎樣創作出這樣的曲子,真正喚醒學生的思維。

(二)賞二泉美景

首先借助多媒體,創設聲音、畫面一體的情境,讓學生找出描寫月光的詞語,進行賞析,通過朗讀體會二泉映月的靜謐美好,學生能感受到這樣的美景,對於後面體會阿炳對惠山、對清泉、對月光的愛作了鋪墊。這種環境的薰陶也是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條件之一,即使雙目失明,依然愛着舊時目睹的美麗風景。這樣一連串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白這是二泉映月產生的環境和背景。

(三)讀坎坷人生

“一把二胡,道盡人世滄桑;兩根細弦,訴盡命運悲涼”是阿炳一生真實寫照。課文僅用了短短的二十三個字來描述。這寥寥數語,怎能讓我們生活在童話世界裏的孩子品味到這人間悲苦,讀懂阿炳的坎坷呢?所以,我們大刀闊斧,創作性地使用教材,作了這樣的設計:

1.讀文字,訴說命運。學生能較容易地找到師父離世、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等詞。

2.想畫面,體味悲苦。在這裏,老師先出示了一段文字資料,意在起到一石三鳥的功效。這是阿炳的真實經歷,是一處情境創設,將學生帶入阿炳的世界,還是一處寫作示範,引導學生去描摹阿炳種種不堪的遭遇,落實高段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在這裏,學生越是能想象的豐富,越是能描摹的細緻,就越能體味這人生的“坎坷”,感受着坎坷中抗爭的偉大。當然,越能接近阿炳的內心世界,爲後面學習“從泉聲中聽到心聲”做深厚的鋪墊。

(四)悟琴聲內涵

前面有了對阿炳苦難人生的鋪墊,有了對阿炳豐富的內心世界的鋪墊,我們就覺得二泉映月的創作是曲隨情生,情動辭發。再來體會琴聲內涵,就順理成章,這部分教學,採用“讀中感悟,以讀促講”的方法。首先讓學生靜靜地與文本對話,先感悟琴聲,再去體悟阿炳的心聲。在學生若有所悟之時,將學生領入樂曲的世界,潛心聆聽。而後,讓學生暢所欲言,描述樂曲意境。這樣做,旨在融學文與賞樂相結合,既讓學生讀懂課文,又培養學生音樂方面的審美能力。最後,再進行朗讀,在一次次朗讀中提升,在一次次朗讀中感悟阿炳對歷經苦難但不屈抗爭的情懷。然後再以小澤征爾的話“聽這樣的音樂要跪下來聽”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讓學生明白令人震撼的不僅僅是樂曲本身,更是阿炳這個人。是他的不屈的精神,是他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是他人性的偉大征服了小澤征爾,征服了所有的聽衆,進而深化本課的中心。

(五)贊精神品質

課後的拓展延伸,緊緊圍繞單元主題——有志竟成,讓學生通過大量的人物事例,感悟強者的不屈於抗爭。東方有阿炳雙目失明,拉出了《二泉映月》,西方有雙耳失聰的貝多芬奏響了《命運交響曲》,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課後讓學生收集貝多芬、旭日陽剛的事蹟讀一讀,讓這種不屈的、抗爭的精神,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浸潤到學生的生命之中。

六、說效果

本節課的學習,將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體味到了阿炳的人生情懷,讓學生受到優秀文學作品的感染與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凝練,泉聲、琴聲、心聲,這是本課的教學主線,也是《二泉映月》創作的主線,更是我們所有參與者的情感主線。淙淙的泉聲引發了優美的琴聲,優美的琴聲傾訴着阿炳的心聲。泉聲、琴聲、心聲、聲聲入耳;你心、我心、他心、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