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通用6篇)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通用6篇)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緻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計特色

發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或教師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評點現代教學媒體合理有效地使用,從深層次上改變着課堂教學模式。本設計通過像文對照,展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導讀,豐富和拓展學生閱讀的心境,這是對導讀的一種新探索。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讚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評點教師不問不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讀,自己發現要點。

三、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灕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比較 比較的目的是什麼?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評點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學習,品味課文,這是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灕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的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秀小導遊發言。

2 學生彙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臺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彙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評點教師走下講臺,聽學生的見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問、自由表現的舞臺。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看圖,啓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 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評點學生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將傳統的要我讀變爲我要讀,把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變成了一種個人需求和個人慾望。

六、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總評】設計者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轉變觀念,轉變教的方式,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爲提供自主探究的條件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質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板演、彙報成果,自始至終通過讀來抒發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圖文對照,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一.整體感知

觀察圖畫,說一說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着的東西。

危峯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峯聳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2)通過預習,說一說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3)小組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疑問難。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爲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蹟,成爲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遊區。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遊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2)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後讓學生感受。

3.出示圖、結合課後題進行提問。

(1)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後看山,最後把山、水和遊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

(2)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說說觀察內容時要說出從哪兒看出來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美動人。灕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隻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說圖意。

①請學生說說灕江的水。

(深綠色的灕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隻貨船平穩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停靠着。遠處有一隻大船牽引着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於水中。)

②請學生說說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峯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說說山水交融的情景。

4.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課文中的插圖配合、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麼特點?你讀懂了什麼?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主要寫什麼?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

5.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總—分—總”的敘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來;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作者又爲什麼要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盪舟灕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嚮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領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講解“觀賞”與“欣賞”的異同。

(“觀賞”中的“賞”,就是“欣賞”的意思,“觀”就是“看”的意思,我們常說“欣賞夜景”“欣賞交響樂”這說明“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聽不看”。而“觀賞”卻非看不可。)

(3)指導朗讀,要讀出讚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4)試背這一段,指名背誦。

3.學習第二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灕江的水。輕聲讀課文問: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作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麼?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具動。通過比較更突出灕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讀第二段,瞭解每句話的意思。(分小組討論)

(第一句講灕江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強調灕江的美有獨特的地方;第二句講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第三句講盪舟灕江的感覺。)

(3)指名讀課文,畫出排比句,讀排比句,說說灕江的特點。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灕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4)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先寫出特點,而後通過“得”後邊的文字,把這個特點以補充說明。凡是補充說明的都用“得”字相連。注意用“的”字相連每一分句中已有逗號,因此分句之間用分號。)

(5)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6)指導朗讀

①“真靜啊”一句,輕輕地拉長聲音,給人以靜的感覺。

②“真清啊”一句,讀輕聲,但比上旬的聲音稍高些,略帶驚奇之感,好像讓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綠啊”一句,聲音響亮些,飽滿些,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

(7)學生仿讀後齊讀。

(8)啓發想象灕江水“靜、清、綠”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①假如我們盪舟灕江,能聽到“嘩嘩”或者“叮咚”的流水聲嗎?能看到灕江水在流動嗎?

②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麼?

③擡起頭,向遠處看,灕江的水多綠啊!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這個比方用什麼比什麼?

4.學習第三段。

課文二、三段的敘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學生自學爲主。

(1)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決以下問題。

①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先用名山作比,然後用一排比句寫出桂林山的特點。)

③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奇”。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以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朗讀一首描寫桂林山的詩,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特點的認識。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峯,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⑤,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都是什麼樣子?可自由發揮想象,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找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⑥畫出這一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⑦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學生讀後一部分。

⑧指導朗讀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⑨啓發想象桂林山“奇”“秀”“險”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裏,當遊客看到那些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景象,會有怎樣的感受?他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讚歎?

B.“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是什麼樣的?爲什麼用它來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險”表現在哪裏?“好像一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是人感覺到的,這裏指的是山栽倒下來還是人栽倒下來?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 篇3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視、幻燈、錄像,欣賞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並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讚歎--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一)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並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瞭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圖片投影或錄像片。看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啓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裏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裏的景色和別處有什麼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讚一讚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讚歎--描述的方法作示範:桂林的山水多麼迷人啊?讓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灕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讚一讚桂林山水。

(二)板題,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麼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三)初學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彙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着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灕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師生討論後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麼關係?(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呢?先總寫什麼?再分別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什麼?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後--(後總結)

(六)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讚歎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灕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灕江水特點的句式。並在此基礎上,想象灕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讚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遊玩嗎?爲什麼?課文的作者爲什麼去桂林遊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麼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啓發談話: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我們也隨作者乘着木船沿着灕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裏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這麼美,就讓我們划着船槳去觀賞這裏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麼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灕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彙報:找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灕江的水是那麼美,作者是讚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灕江的水真靜啊!

(2)灕江的水好靜啊!

(3)灕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麼。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覆品讀:灕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麼清靜的水,讚不絕口,接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認識多音字“似”“卷”能正確讀寫“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感受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理解最後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學課時:二課時

課前準備:1、課前蒐集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2、小黑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去過哪些地方?(請同學說)你們知道廣西什麼地方的風景最美?你們誰到過桂林?你們覺得桂林怎樣?沒去過桂林的同學們藉助課文到桂林遊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二、範讀課文:

現在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

三、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1、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麼?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的內容。

2、學生自學。

3、交流:誰能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4、小結: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後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後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順序是先總後分再總。

四、講讀課文第一節。

1、師: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甲天下;引導學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圖象並說說。

3、生交流。

4、引導學生辨析理解“觀賞”和“欣賞”。

五、講讀課文第二節

1、師提出要求:先看圖,再讀書。看看灕江水怎樣美,主要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灕江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來並畫上_____。2、學生自學。3、全班交流。4、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5、爲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字、詞、句訓練。

①師:誰能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灕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②師:如果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麼說?灕江的水……

③師:我們看到灕江的水這麼美,感嘆起來,該怎麼說?再讓學生念課文中的這句話,師指導讀。

④師:光感嘆能把灕江怎麼靜,怎麼清,怎麼綠告訴別人嗎?(不能)那課文是怎麼寫的?指名讀,指導讀,自由讀,齊讀。

⑤啓發想象,體會“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情景。

6、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個句子:灕江的水真靜吧,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灕江的水又很綠,像無瑕的翡翠。這樣寫美不美?爲什麼?結合回答,教給學生排比句的知識。

7、指導學生體會襯托的寫法。①師:這段是寫灕江的水的,爲什麼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②結合學生回答,相機指導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③再讓學生讀“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

8、小結。

六、作業:

我愛大海、西湖和灕江的水。把這個句子說成排比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三節。

1、師:提出要求:同學們先看看圖,再讀課文,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畫出,不懂的要做上記號。

2、學生自學。

3、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通過圖畫、簡筆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形態萬千、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4、讓學生再讀課文,要求用上一堂課學習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課文。

5、全班交流,師啓發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6、齊讀課文第三節。

7、師小結:這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說明桂林的山……(生說)

三、講讀: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交流:最後一節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3、結合學生回答:指導理解“畫卷”“舟行碧波,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4、再齊讀課文。

四、師引導學生總結課文,再指名朗讀全文。

五、總結性訓練。

1、假如我們現在來到桂林,看到這兒山清水秀,我們說一句什麼話?

2、這時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

3、你能說幾個形容祖國山河美的詞語嗎?你能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嗎?改成感嘆句會嗎?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六、作業:

1、找出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2、用排比的句式來描繪家鄉的一處風景。

板書:總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果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些課文,許多人都會提到這一篇。它的幾個特點是十分鮮明的:

1、首先,它給我們的印象是篇幅簡短,內容充實:

全文僅500字,是高年級教材中的短篇。別看文章短,內容卻很充實,中間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兩個片斷,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在內容好的基礎上,本篇中心表達得鮮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頌中華大好河山主題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讀了這篇課文,江山如此多驕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語言流暢、生動,這是本課又一特點:

四個段落,十幾個句子,說句句精彩,都不過分。學生讀這篇,不用督促,課上課下書聲琅琅,人人可以背誦。

總之,這是一篇提高學生讀寫能力難得的範文。

【教學要求】

怎樣教一篇課文,一方面要從教材本身出發,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這個班,我是從一年級一直跟上來的。學生對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課內各種動筆的練習,學生都接觸過。這是確定要求、安排教學過程的前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華江山的秀麗,使他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2、學習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詞;複習修辭方法;讀背全文。

3、結合片斷學習,指導學生仿寫灕江的水這樣的片斷。

2、3兩項要求,各有側重。第2項,詞語的掌握,修辭方法的複習,課文的讀背,都是語言訓練的基本功,教學時一定要搞紮實。第3項,指導學生寫片斷,難度較大,教學過程應安排得細一些。

【教學過程】

講授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1、由於全文篇幅不長,第一課時除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外,要拿出10分鐘時間練習朗讀和背誦。是的,許多該講的東西還沒講,就採取先背下來再說的辦法吧。

2、作業內容,安排三項:

書寫詞語;讀背課文;思考問題你喜歡這課嗎?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齊背一遍課文。

2、聽寫重要詞語,指定二人(優等生、後進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寫。其他同學同時在本上練習:

觀賞 彷彿 無瑕 翡翠 擴散

攀登 峯巒 羅列 屏障 竹筍

倒映 迷濛 圍繞 畫卷 碧波

危峯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優等生都寫對了,另一人巒字不會寫,覽字寫得不規範。全班同學同桌互相校對一下。

教師提問:

誰發現自己有錯別字?幾個人舉了手。請一人說說應該重視詞語的書寫。

二、分析結構,歸納段意

同學們,本課屬於最爲簡明的一類課文吧?全文只有四個小段,條理十分清楚。

1、先默讀,再議論。

2、接着,自己在本上擬提綱。

3、最後,集中討論、歸納。

⑴ 開頭:

我們來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間部分:

① 灕江的水,靜、清、綠。

② 桂林的山,奇、秀、險。

⑶ 結尾:

船行江上,如在畫中游。

對照提綱,齊讀一遍課文。

三、欣賞精彩片斷

本課中間部分寫山、水那兩個片斷,相當精彩吧?兩個片斷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由於時間關係,課內只重點分析、欣賞前一個吧。

先指名(二人)背誦這個片斷:

灕江的水,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欣賞的重點:

1、內容充實,結構完整:

這是個獨立性很強的片斷,生動地描繪了灕江的美景。從結構看,三個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擡起,說灕江的水比大海、西湖還美。但到底美在哪裏,沒具體寫出。

第二句是具體描寫,從靜、清、綠三個方面,生動地表達了灕江風光。

第三句是動態觀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灕江的美。

2、三個特點,排比得當:

這個片斷寫得這麼好,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係。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裏寫灕江的美,連用真靜、真清、真綠並列表達,收到很好效果。三個特點抓得這麼準,作者是動了腦筋的。

3、語句生動,琅琅上口:

學生那麼喜愛本課,與語言好這一條大有關係。灕江的水這個片斷,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

四、課內練習

1、摘錄句子,注意寫法: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是引用的寫法。)

2、擬出本課提綱。

3、抄寫片斷灕江的水。

五、佈置作業

1、讀、背全文,組長檢查彙報。

2、默寫灕江的水,說說它的結構特點。

五年級語文《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設計 篇6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師: 上一課,我們和詩人一起遊歷了洞庭湖、天門山,這一課我們要到哪裏去觀賞呢?請聽——我國的著名詩人賀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寫道:“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是山城啊, 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你們知道這是哪裏嗎?今天,我們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稱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欣賞圖片。

二、整體感知,捕捉知覺

感覺怎麼樣呀?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一讀?那就請大家讀吧!可要注意讀書方法喲!

用課件出示讀書方法:

★讀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讀,對你喜歡的語句還可以多讀幾次。

★思吧! 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幅怎樣的畫面?結合課文有關語句想一想、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味語言。

同學們你們讀好了嗎,思好了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灕江的水是靜的、清的、綠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險的;桂林的洞比童話裏的洞更奇絕。)

小朋友自學課文,一定要學會抓住最主要的。灕江的水怎麼美?把主要特點抓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靜 清 綠)

爲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一系列訓練。

“灕江的水,靜、清、綠”,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麼聯接的詞兒,就可組成一個句子? (灕江的水又靜又清還很綠。)

還可以怎麼說? (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指點:其實這一句就是這一個小節的概括。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使讀者感受到灕江的美嗎?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麼說? (灕江的水靜靜的。灕江的水清清的。灕江的水綠綠的。)

指點:“靜、清、綠”幾個字一重疊,語氣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我們看着灕江的水不禁讚歎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應該怎樣組織排列?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指導朗讀:

“真靜——啊”,輕輕地拖長聲音,給人靜的感覺。

“真清啊”,聲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讀得很輕,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綠啊”,聲音響些,飽滿些,給人明快的感覺。

書上就是用感嘆句。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一些,但是灕江的水靜得怎麼樣,清得怎麼樣,綠得怎麼樣,讀者能感受到嗎?

現在就請看書,我念上半句,人們念下半句。

(通過一系列語文訓練的鋪墊,來體會課文的語感,體會灕江之美。)

指點:這樣寫就很具體了,而且給我們美的感覺

書上說“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呢?現在我們就來一起遐想旅行:灕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們,老師和你們一起乘着小船,輕輕地搖盪在灕江上,這就叫“盪舟灕江”。我們眯着眼,看着灕江的水,想象一下,灕江的水怎麼靜、怎麼綠、怎麼清;體會一下“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是什麼情景。

一起輕輕地哼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怎樣?

聽着音樂觀察、想象片刻。(音樂、圖畫加上教師的語言描述,促使學生多種感官興奮,音樂的旋律豐富了視覺的感受,教師的語言又支配着學生想象的所在,從而把學生帶入灕江畔的情境中,充分體驗到灕江的寧靜。)

你們還記得表示水流的聲音的詞嗎?(潺潺、淙淙、嘩嘩、叮咚叮咚)

聽一聽,你們聽見了灕江水流動的嘩嘩的聲音嗎?聽到叮咚叮咚的流水聲嗎?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們看見了灕江水在流動嗎?

聽不到,看不到,好靜啊!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你只覺得船在向前移。

現在讓我們擡起頭,放眼望去,灕江的水該多綠啊! (引導看圖) 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指點:“瑕”是玉上的斑點。)

讀了以後更覺灕江美,文章也寫得美,所以我們愛讀。如果還是這些內容,老師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會怎麼樣呢?你們體會一下。 (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老師讀另外組成的句式不整齊的一段話: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見。灕江的水綠得非常可愛,簡直像一塊無瑕的翡翠。”

我們再一齊把課文上的句子讀一讀,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麼不同。

這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結合教給知識。)

齊讀。 (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講分號——這三個分句是並列的,所以中間用分號,停頓和句號差不多。

指點烘托的手法——第二小節一開始,如果就說“灕江的水真靜啊”,不是和第一小節聯繫得很緊密嗎,爲什麼要說“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光瀲灩 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 兩者都很美。然後說“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起什麼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麼關係?(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

突出了哪一個字?( “甲” )

指導讀。重點在哪兒?( “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

提示層次:先用對比方法說灕江水的與衆不同,再用排比句式說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現在就請你按照這樣順序背誦這一段。

讀寫結合,延伸課外——語言訓練。

(1 )出示:“我愛長江、西湖和家鄉的小河。”誰能把這個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愛長江,我愛西湖,我更愛家鄉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飾語)如:

我愛浩蕩的長江,我愛明鏡般的西湖,我更愛家鄉彎彎曲曲的小河。

(2 )出示:“教室裏真靜啊,”

(3 )出示:“真啊,”

觀賞了桂林的水,我們再遊桂林的山。

用簡筆畫創設情境,通過形象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教師邊說邊畫。

(1 )我們來到桂林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① 略) ,你們說這座山像什麼?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麼? (老人在望着遠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 )在桂林,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② 略) ,你們看這山有點像什麼?駱駝可能在做什麼? (駱駝像伏在地上;駱駝好像在沙漠上蹲着;我會產生一種聯想,駱駝是不是在等我們騎上去。)

(3 )在桂林,我們還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③ 略) ,你們看,這山像什麼?大象站到灕江邊想做什麼? (大象好像在飲水;)

(以上三個圖形逐一畫出,組成一幅畫。)

(4 )你們看這些山,姿態各不相同,變化很多,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形象萬千” )“萬千”表示變化很多。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5 )這一座座形態萬千、奇特的山峯分開排列叫什麼?(奇峯羅列)“奇峯羅列”中哪個字眼表示“分開”?(“羅”)

(6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峯非常險峻,書上說“危峯兀立”,這個“危”是什麼意思?是“危險”的“危”嗎?字典上有三種解釋取哪一種恰切?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根據整個詞語的意思,選擇恰切的詞義。危: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

(隨手畫圖,圖④略。)

(7 )在這些形態萬千的奇峯中,有許多怪石疊在一起 (圖⑤) ,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塊兩塊怪石能叫“嶙峋”嗎,一定要怪石重疊才叫“怪石嶙峋”。

(8 )自學課文。

提出要求,詞語的意思懂了,再讀課文,要求能用上一課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然後要你們自己講書。 A 、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B 、桂林山的特點,課文是怎麼寫的。

(9 )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挑戰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四、感悟實踐

這樣的山拱圍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山水間又有這樣變幻無窮的洞,這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就請你用課下時間來自學整理,下節課就請你當小導遊,爲我們介紹“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歡創造的同學可別忘記給桂林山水設計旅遊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