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一年級下《兩隻小獅子》評課稿

人教版一年級下《兩隻小獅子》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兩隻小獅子》評課稿1: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新穎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今天有幸聽到邵老師執教的這篇文章,該節課突出了重點,較好地解決了難點,可謂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邵老師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我的感受。

人教版一年級下《兩隻小獅子》評課稿

一、以“演”激趣,以“演”入情

記得一位特級教師提出,一堂好課的標準就是要做到“四小”,即“小眼發光、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口常開”。怎樣讓學生做到這“四小”呢?我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受情緒的影響,要想學生人人蔘與教學過程,需採用生動有趣的教法,而表演就是一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在課堂上,邵老師就多處採用了這種方法,讓學生的注意力不斷被吸引,情緒一直高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有了這些積極的情感,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去,才能體現他們的主動地位。在本課教師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詞語“滾、撲、撕、咬”、“非常刻苦”、“懶洋洋”,學生非常願意參與,各個興趣盎然,表演得有聲有色,直觀地感受並內化了詞語的意思。這樣的語文實踐是比教師枯燥無謂的講解要好得多。本課的目標之一就是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入請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讓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人物。本課中老師讓學生加上動作演一演懶獅子驕傲的樣子,再讀懶獅子的話,這樣不用老師怎麼指點朗讀的技巧,學生已能讀得有聲有色,這是一種指導有感情朗讀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演,也不是演得越多就越好,演要用得恰當,用得巧妙,纔會在課堂上擦出精彩的火花!本課的幾次表演就恰到好處。

二、語言文字訓練紮實到位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語感,加強體驗,深入到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作品。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例:在理解“非常刻苦”意思時,老師讓學生做獅子練習本領的動作,並問道:“想象一下,假如讓你們連着練十遍呢?一百遍呢?一整天呢?十天呢?一百天呢?懶獅子就是這樣從早到晚練習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頭上,小獅子在練習;冬天,寒風呼呼地吹,小獅子還在練習,這就叫做‘非常刻苦’。”在動作練習及想象中,學生很自然地對“非常刻苦”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理解“懶洋洋”一詞時,老師先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觀察懶獅子懶洋洋的動作,多“懶洋洋”一詞有了初步的瞭解,接着讓學生回憶自己有過“懶洋洋”的時候嗎?你能做出懶洋洋的動作嗎?學生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對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解“慢吞吞”時,讓學生說說除了慢吞吞地說,還可以說慢吞吞地幹什麼?新教標中許多課文都非常精美,如果每節課都能這樣積累幾個,書到用時就不恨少了。

三、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突出正面教育

本課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讓學生感悟“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學會生活的本領”這一道理,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始終沒有諸如“我們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學了課文,你要向誰學習”等等諸如此類的很直白的教學語言出現,而是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讓學生自己辨別,說理,明白其中的道理。其中這一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了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後,老師帶上頭飾搖身一變成了懶獅子,和同學們爭論自己憑着父母的地位能不能很好得生活這一問題,拉近了課本與學生的距離,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實現了師生的互動、互進。此時的孩子們也進入了角色,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中,樹立了正確的生活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爲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臺。學完課文後,老師又讓學生結合自己談一談有沒有依賴父母的情況,在交流中,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懂得了自立的重要性,懂得了從小要養成不依賴父母的道理。

總的來說,這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師採用了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生引進了文本,聯繫了生活,尊重了體驗,感悟了生命,體現了老師講究教學方法,着眼創造發展的教學思路,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語文課。

  《兩隻小獅子》評課稿2: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新穎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今天,苗老師的教學突出了重點,較好地解決了難點,可謂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整體把握教材,做到瞻前顧後。

這篇課文處於一年級第二學期“讀課文查字典識字”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開始讓學生學習識字的又一項本領——使用工具書,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識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而課堂教學時間只有35分鐘。在這35分鐘內,既有對字詞的學習,又有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現在又要學習部首查字法,這勢必給課堂教學帶來壓力。爲了減輕這種壓力,苗老師早在教學這個單元前,就提前啓動,爲今天的學習作好了鋪墊。她讓學生認識字典,熟悉字典,瞭解它各部分的構成,還練習翻頁等等,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就省去了一些環節,這是苗老師對整冊教材整體把握的一種體現,這樣做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苗老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還體現在她對這一課教材的處理上。在對本課一些字詞的學習中,苗老師打破了生字出現的次序,不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而是根據課的需要適時調整,如,“功”這個字,苗老師就按照課的需要提前教學。

總之,不管是對整冊教材的整體把握,還是對一篇課文的整體把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文本,合理設計訓練內容。

如今的課堂教學節奏快,容量大。如何合理地處理教材,設計有效的訓練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要了解學情,瞭解教情,立足文本,合理取捨。

今天的《兩隻獅子》一課教學,教材課後有一個“聽了媽媽的話,懶獅子會怎麼想,怎麼做”這麼一個拓展的說話訓練。苗老師在組織教學時,把它捨棄了。因爲它沒有什麼特點,語言訓練的味道不濃,思想教育的意義也不大。爲了突出重點,苗老師把一些語言訓練有效地穿插在學習文本的各個環節中。如,在教學獅子和小樹的對話時,苗老師先通過自己的引導:給學生兩個詞“奇怪地”、“慢吞吞地”,讓學生朗讀體會前後不同的語氣,接着讓學生自己給第五、六節也加上詞語並試着讀讀看。這樣小朋友的思路打開了,真正做到了閱讀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和感悟。

三、字詞教學各有側重。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苗老師注意將字詞教學與文本內容的學習融合在一起,根據每個字的特點各有側重地展開教學。有的字抓字音,如“另”“應”這兩個字,苗老師要求讀準後鼻音;有的字注重字形,如“練習”的“練”字,“刻苦”的“刻”字,“應該”的“該”字,“練”字右半部分學生容易和“東”混淆,因此儘管這個字沒有書寫的要求,苗老師還是要求學生書空一下,幫助學生進行區分;“刻”與“該”這兩個形近字,苗老師還通過部首的比較,讓學生區別記憶;而“慢”字,苗老師則讓學生說說它的反義詞;苗老師還讓學生進行擴詞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就是這樣,苗老師在識字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方法,加強了對字形的精細化記憶,根據學生、教材、老師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分佈,分步落實,各有側重。

四、朗讀中理解,朗讀中感悟。

語文課的書聲朗讀,是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徵,本節課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苗老師多次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有比賽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填提示語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刻苦”一詞,苗老師引導學生將“整天”一詞進行擴展,引導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學生在“早上,小獅子……中午,小獅子……下午,小獅子……晚上,小獅子……”的反覆的表演與朗讀的過程中理解了“刻苦”、“ 整天”的意思,體會到了小獅子練功的辛苦,學習本領的不易。這遠比老師枯燥的說教要有用的得多。

五、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突出正面教育。

本篇課文具有普遍的現實教育意義。讓學生感悟“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學會生活的本領”這一道理,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自始自終沒有諸如“我們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學了課文,你要向誰學習”等等諸如此類的很直白的教學語言出現。而是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讓學生自己辨別、說理,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師的點評穿插其間,不空洞地說教。就連複習生字,學查字典也不露痕跡地與文章的主題銜接起來,既有一個標準,又有實例,還落實到行動上。這真正體現了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落實在無痕化的教學之中。

當然,人無完人,課無完課,今天的課,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商榷:

首先是對時間的分配欠自如。可能是因爲老師擔心時間不夠,上課時有點急了,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只用了三十二分鐘。如果老師把這三分鐘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的話,教學中的有些問題就能說得更加清楚,查字典的時間也會更充裕。

其次,字詞教學過程中,有些生字的出現欠自然,與閱讀的有效融合有所欠缺。

第三,書寫指導欠到位。在緊張的課堂教學中,苗老師不忘指導學生進行書寫練習,那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先範寫一遍,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接着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的書寫規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後才讓學生描寫。我想,這樣的話,書寫指導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