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媽媽的喜好和爲自己付出的辛勞,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2.嘗試關心媽媽,用多種材料爲媽媽製作一串項鍊。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苦臉、笑臉媽媽圖片各一張,春節聯歡會圖片若干,塑料珠、塑料繩等製作項鍊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愛媽媽的情緒

師:小朋友們,我們過完春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們還記不記得園裏舉辦的聯歡會啊?(記得)老師雖然沒有參加我們的活動,但我看活動照片了,我看到每個小朋友和媽媽的臉上都露出甜甜地笑容,那老師就想問問了,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愛)

二、基本過程

1.說一說對媽媽的瞭解。

師:既然小朋友都愛自己的媽媽,那你們知不知道媽媽最喜歡什麼?(幼兒回答)媽媽平時是如何愛你們的?在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做的?在你睡覺時媽媽是怎樣做的?(幼兒回答)媽媽照顧我們辛不辛苦啊?(辛苦)

2.談一談如何讓媽媽開心。

師:老師請小朋友看兩幅圖片(展示圖片),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看到的.媽媽是什麼樣的?(邀請小朋友:媽媽哭了,媽媽笑了)你們是喜歡媽媽開心的樣子還是哭的樣子?(開心)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媽媽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呢?

師:哦,寶貝們想出來這麼多的好辦法呀,真是愛動腦筋的寶貝,我們今天就自己製作一串項鍊送給媽媽,謝謝媽媽這麼疼愛我們,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吧。(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回家後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活動反思:

通過感恩活動,家長眼中的孩子又有多少改變呢?有不少家長覺得孩子脾氣好多了,變得孝順了、懂事了,比以前主動並堅持做家務,關心和體諒父母,會說謝謝;有些家長表示孩子比以前有愛心了,知道體貼父母、孝敬父母,知道要感謝身邊對自己付出過的人,一點點事也算;有些家長感到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對許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能主動和父母談心裏話,孩子與自己更親了;有些家長反映孩子以前不敢參加一些活動,現在能積極參加,能主動與他人溝通交往,和同學增進了友誼。許多家長認爲,通過感恩輔導活動,孩子說感謝的話多了,而且不是扭扭捏捏、應付了事,而是大大方方、發自內心地說出感恩的話。

小百科:開心,指心情舒暢,快樂。見漢·王充《論衡·藝增》:“經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採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千奇百怪的動物歷來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對神奇的動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探索欲。尤其是到了大班,孩子們對動物的興趣顯得更加濃厚,於是,我們和幼兒共同開展爲期三週的動物之旅,讓孩子們感受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初步具有保護動物的生態環保意識。

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幼兒和家長熱情高漲,提供了很多圖片資料、文字資料,我們把這些資料集中在區角內,誰知幾個孩子在大背景圖上(老師設置的局部區角環境)擺放起動物圖片來,說是玩動物園的遊戲。我突然眼前一亮,有一首繞口令《動物歌》不正是眼前的情景嗎?繞口令是語言訓練的好教材,認真學習能使幼兒口齒靈活,在我們花園幼兒園以語言爲特色的背景下,繞口令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因此,我們在主題和幼兒的雙重背景下生成了此次教學活動,繞口令《動物歌》。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及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嘗試講述繞口令,學習發清讀音相近而且易混淆的音:虎、鹿、豬、兔、鼠。

2.初步掌握繞口令的講述方法,激發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3.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着面對。

活動準備:

1、教具:背景圖與插入角色(虎、鹿、豬、兔、鼠);相聲演員表演繞口令的視頻。

2、學具:幼兒人手一套指偶(帶有方位圖的手套和帶有刺毛皮的動物指偶)

活動過程:

(一)、看看、找找、說說1.在這片美麗的地方你們看到了什麼?(搞清方位)

2.這裏躲着一些小動物,在和你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等我數到三,再把眼睛睜開(幼兒閉眼的同時,教師抽露動物的頭部)。

3."一、二、三!"找一找,在什麼地方躲着誰?(以幼兒的話自己說,教師用兒歌詞句小結。)

4.大家數一數,有幾隻動物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

5.我會用一個字來說這些動物的名稱(示範:老虎,我會用一個字說"虎")。誰的本領大,也會用一個字來說?(集體練習相似音)

(二)、聽聽、念念老師把動物和我們捉迷藏的事編成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動物歌》。

1.教師示範朗誦。(平常速度)

2.幼兒練習。

(1)看誰本領大,會看着圖片,自己讀這首兒歌。(教師按照順序點圖,幫助幼兒自己練習兒歌)

(2)重點練習五個動物名稱的發音。

(三)、知道繞口令的特點

1.現在老師來念《動物歌》。這回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唸的時候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教師快速示範,讓幼兒在感受的基礎上念得更快)

2.你們會像老師一樣念得又快又對嗎?(請個別幼兒表演)小結:原來兒歌裏有些字的發音很像,很難讀,念這些字時,舌頭動來動去很拗口,念得快容易出錯,這種兒歌,我們叫它繞口令,繞口令雖然難念,但是隻要我們認真學,經常練,舌頭就會變得很靈活,就會練得又快又對。我們一起來看看相聲演員他們的表演。

3.播放相聲演員表演繞口令的視頻。(讓幼兒從規範的表演中得出繞口令的特點)他們表演得好嗎?好在哪裏?(又快又對)他們也是慢慢練纔會越說越棒的。

4.引導幼兒又快又對地念繞口令。(用拍手的節奏)

(四)、示範仿編過渡語:小動物說小朋友的.本領真大,會把捉迷藏的事念成繞口令。這次小動物要重新換個地方躲起來,看誰本領大,能找出來,還能用繞口令的句子進行回答。

教師更換動物躲藏的位置。(虎鹿對換,鼠兔對換,豬不變)

1.一、二、三,眼睛睜開來,找一找,在什麼地方躲着誰?

2.老師把小動物捉迷藏的事,重新編成了一首新的繞口令。(示範編的同時,暗示幼兒按方位學習仿編)

(五)、在動手操作中學習仿編,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

1.小朋友,你們的本領真大,學會了自己編兒歌,老師很高興,現在獎勵你們每人一套指偶,請你們自己和小動物玩捉迷藏的遊戲,一邊玩,一邊編一編。

2.幼兒人手一套學具,自由擺放動物,自己用兒歌的語句進行表達。

3.請兩名幼兒(與教師排序不一致的)表演自己編講的繞口令。

還有好多小朋友想玩一玩,念一念,我們把它們帶到區角里去玩吧!

附:繞口令《動物歌》

山上一隻虎,林中一隻鹿,草裏一隻兔,洞裏一隻鼠,屋裏一隻豬,大家數一數,一二三四五,虎鹿兔鼠豬。

活動反思:

本節課設計着力體現“三重”,即重歸類、重情境、重方法指導,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爲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並以此爲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着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遊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幹什麼”的句式,激發表達慾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遊戲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採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鬆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爲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知: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形狀之間的聯繫;

2.技能:通過仔細觀察能夠發現“城堡”與“動物家”的特徵,並進行一一對應;

3.情感:對平面圖形與立體形狀感興趣,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

仔細觀察並發現城堡中的平面圖形和每個動物家的不同形狀;

難點:能夠將平面圖形與立體形狀進行一一對應。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基本的平面和立體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物質準備:城堡(內部有十個平面提示圖形);十個動物家(與城堡內平面提示圖對應的立體形狀);十張邀請卡(卡片上畫有不同動物家的提示圖)

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

一、故事導入,吸引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前段時間幼兒園放的七天假期是爲了慶祝什麼節日呀?

(引出今年是建國70週年。)

師:森林王國爲了慶祝建國70 週年建起了一座又高又大的城堡,(出示城堡)國王獅子波利決定邀請所有動物都搬進這座新城堡裏,但是動物們的家在森林裏不同的地方,所以波利需要小朋友們幫他把邀請卡送到每個動物的家去。

基本環節:

二、送邀請函,平面對應立體

師:請你們兩人一組,負責送一張邀請卡。

(引導幼兒根據邀請卡上的圖案提示在教室中找到對應形狀的動物家,並把動物的`家搬過來。)

小結:邀請卡上的圖形可以順利指引我們找到對應的動物家。

三、送動物進新家,立體對應平面

1.自主探索,大膽嘗試將動物的家搬進城堡

師:我們把所有的小動物都邀請了過來,請你幫他們把家搬進城堡吧!

小結:隨意將動物的家搬進城堡裏是行不通的。

2.仔細觀察,發現城堡內平面提示和動物家的形狀特徵

師:請你仔細觀察城堡,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請你說一說。

小結:城堡又大又高、很漂亮,最特別的是城堡裏的牆上畫着很多圖形。

(引導幼兒數數城堡內的平面圖形,爲數量對應做準備)

師:請你再仔細觀察,總共有幾個小動物的家?它們的家是什麼樣的?

(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動物家的不同形狀的特徵,並數數動物家的數量,與城堡的平面圖形做數量對應)

3.一一對應,幫動物把家搬進正確的房間

師:我們觀察了城堡和小動物的家,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想一想,說一說。

(引導幼兒發現十個平面圖形提示與十個立體動物家的對應關係)

小結:城堡裏的每個房間是爲每個小動物家的大小形狀特別定製的,請幫小動物把家搬進城堡。

結束環節:

四、教師總結,延伸區角

師:小朋友們,我們根據城堡牆面上的圖形對應每個小動物家的形狀,成功地幫它們把家搬進了城堡,從此,它們可以在城堡裏快樂地生活啦!老師會把這座城堡放進我們的建構區裏,小朋友們可以經常到那裏和小動物們玩耍,但是玩完之後一定要記得送小動物們回家哦!

活動總結

本活動以國慶70週年爲背景的故事作導入,在吸引幼兒興趣的同時滲透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不斷引導與設疑,讓幼兒在仔細觀察的同時能夠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從而感知平面與立體之間的聯繫並進行對應。另外,教師不斷鼓勵幼兒大膽表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最後,活動材料投放至區角,能夠讓活動的教育意義得到延伸與鞏固。但活動中引導幼兒層層遞進地探索這一點對教師要求比較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和事。

2、培養幼兒的同情心並樂意助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幫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完成需要幫助的人調查;幻燈:部分需要幫助的人的圖片資料;幼兒捐款統計表,背景音樂:《愛的奉獻》,捐款箱一隻幼兒每人準備一份零錢。

活動流程:

引出助人話題→說說自身體驗→交流調查情況→討論幫助方法→模擬捐款活動

一、從老師休息說起,引出助人話題

1、提問:還記得老師爲何休息了兩個星期?

2、引導幼兒小結:老師是獻血助人,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是一件好事。

二、說說自身得到幫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體驗。

1、說說誰幫助過你?

2、別人幫助你時心裏怎麼想?

三、介紹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1、請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碰到了什麼困難?

2、老師也來介紹一下,我所瞭解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3、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

四、討論幫助的方法,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1、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

2、老師用幻燈介紹人們幫助別人的辦法。

3、小結:當人們碰到困難時我們採取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捐款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五、捐款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1、每位幼兒一份捐款(零錢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幼兒依次捐款

3、統計:鼓勵幼兒平時存下零錢,將來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們來統計一下,今天我們一共捐了多少?

4、算出總數。

設計思路:

1、從二期課改的新教材中班的主題活動《幼兒園裏朋友多》中,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前期開展的《幼兒園裏朋友多》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體驗到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並逐步體會朋友的含義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分享快樂!

2、從關心夥伴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老師停課休息兩週,引起了幼兒極大關注和不捨。當他們知道老師是因爲獻血要休息,而獻血是爲了幫助別人時,他們似乎理解了,並開始關心獻血助人這個話題。家長陸續從孩子嘴裏知道了老師獻血休息的消息,而且他們告訴家長,老師這樣做是幫助別人。也因爲這,小朋友對老師早日回園充滿期待。於是上班後,我便在《幼兒園裏朋友多》主題活動基礎上開展了延伸活動:需要幫助的人。

3、本活動採取從幼兒調查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入手,知道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弱勢人羣和困難人羣,萌發他們的同情心。瞭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裏的每個人都能感受溫暖。從小樹立幼兒的公民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

4、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在他們幼小的心裏播下關愛他人的種子,樂意助人,學會感恩。知道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道理。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應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殘疾人,讓他們從小學會關愛、幫助他人。而這次生成的主題活動—做有愛心的.人,正符合了這一要求,我們就是要讓幼兒去了解、感受、體驗到同情,從內心激起想幫助他們的慾望。孩子們在參觀特校生學習、生活時孩子們不但帶去了自己省下來的水果,還自發地向他們贈送自己親手畫的圖畫呢!而且爲了跟他們交流,孩子們還認真地跟着手語老師象摸象樣地學起了手語呢!在返校以後的活動中,孩子們更是對學手語越發了興趣,在活動中孩子們拓寬了對殘疾人的瞭解,還從殘疾人的身上學到了那種身殘志不殘的頑強意志,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由感而發地對殘疾人產生了一種同情和尊重,有的孩子在課上竟情不自禁地說:“老師,比起他們來我覺得我們幸福多了!”最後我和孩子們還一起深情地唱響了手語歌《感恩的心》。課後有不少孩子都跑來對我說: “老師我以後再也不討厭殘疾人,嘲笑殘疾人了。”“老師我再也不叫盲人是瞎子了”“老師,我要把今天我學到的手語去教會更多的人。”聽着孩子天真的話語,我覺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是啊,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感恩又是人性最大的美德,因爲我們知道:只有愛才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夜晚的優美意境。

2、練習閉眼走,體驗閉眼遊戲的刺激和獨特感受。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

幼兒閉眼遊戲時,能自覺閉眼,不能偷看。

說教法:

本節課運用了講述故事,讓幼兒對夜晚產生好奇,同時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驗閉眼行走的`樂趣。

教學過程:

1、傾聽故事,教師提問:落兒住在什麼地方?每天晚上屋子裏是怎樣的?螢火蟲爲什麼不肯進屋?落兒是怎樣做的?

2、幼兒完整傾聽故事。

3、練習閉眼走,一個接一個。

4、分組遊戲“盲人取物”。

本節課整合了語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並以講述故事和遊戲的形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明亮的眼睛"這一主題。

2.通過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使幼兒萌發大膽表現的願望。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範例三張,夜晚背景圖一幅。

2.四重不同的工具材料。

單色版畫:吹塑紙板,黑卡紙,鉛筆,白色、湖藍、枯黃。

鉛筆淺描:鉛筆,黑色卡紙,油畫棒。

印刻畫:油畫棒,鉛筆,有邊框的紙,(8K)抹布。

點彩:小毫,水粉顏料,水,抹布,鉛筆,正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感受詩歌優美意境。教師邊唸詩歌邊出示教具。

1.夜晚來了,眼睛要閉上了。一個一個夢會從你的枕邊甜甜地升起。如果睡不着,你睜開眼睛望出去,呀!有好多好多的眼睛和你一樣睜着!(出示夜晚背景圖)你看見了哪些眼睛?……我看見了星星的眼睛,月亮的眼睛,小朋友躺在牀上睜着眼睛。

2.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念首詩歌,詩歌的名稱叫"明亮的眼睛",等會兒聽完後,請你告訴大家詩歌中有哪些"明亮的眼睛"。

教師:夜裏的風微微地吹着……

漆黑的大海上,航標燈睜着眼睛,輪船就不會撞上暗礁!

遙遠的大森林裏,虎媽媽睜着眼睛,虎寶寶就能安心地、甜甜地進入夢鄉!

夜裏的風微微地吹着……夜風裏還有好多好多的眼睛睜着,但你看不見它們:

衛星的眼睛睜着,在傳送電波;

雷達的眼睛睜着,在保衛和平。

夜裏的風微微地吹着……

你瞧那夜空裏,有好多好多星星眨着眼,它們正悄悄地望着你。

原來,它們也沒睡着,正調皮地睜着眼睛。

提問:你聽見這首詩歌中有哪些明亮的眼睛?

(二)討論作畫方法

請你想一想,在我們生活周圍,在朗朗的星空中,在遙遠的大森林裏,還有哪些明亮的眼睛也正悄悄地看着你。教導幼兒發散思維。(路燈的眼睛,高樓的眼睛,飛機的眼睛,貓頭鷹的眼睛,高架橋上的眼睛。)

(三)幼兒作畫

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版畫,點彩,線描,印畫,請你想一想等會兒你畫的'畫選哪種工具材料最方便。

(四)指導

1.指導幼兒較合理地安排畫面。

2.及時發現幼兒與衆不同的想象,給予鼓勵。

3.指導幼兒用鮮豔的色彩點出明亮的眼睛。

(五)講評

將幼兒作品陳列於黑板上,剛纔小朋友發現了許多"明亮的眼睛",除了老師找到的外,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明亮的眼睛"。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活動。打破了傳統繪畫的形式,首先通過幼兒互相看眼睛,對自己的眼睛產生好奇,然後通過替換“眼睛小精靈”眼球中的景象,引起幼兒的興趣,最後引導幼兒有意識的去注視豐富多彩的周圍世界,通過這一活動引起了幼兒對視覺感知的興趣,從中萌生出強烈的好奇心與關注態度。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高,因爲他們要將自己看到的多彩世界送給那些看不到東西的眼睛,所以他們作畫過程中很注意色彩的選擇和運用,因爲他們想讓那些“眼睛”看到更多的色彩。同時他們在一個小小的圓裏將自己看到的景象畫下來,在佈局上孩子們也有意識地進行了構思。直至活動結束孩子們還告訴我:“老師我象畫更多的美麗世界,送給那些看不見的眼睛。”這種對繪畫的熱愛和豐富情感的表露也正是這節活動的最終目的。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這兩個目標基本上是達成的。孩子們參與的情況良好,

不足之處:

在觀察的環節中,有些孩子不太遵守遊戲規則,到了戶外有些失控,應該在外出前做更多的要求,讓孩子們明確出行的目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那些孩子進行觀察,可以請他們給老師和同學們拍照,可能,這些孩子會更加有興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