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1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1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

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性:無色、無味和無嗅。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準備: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幣等。

活動與指導:

1、嗅覺遊戲。教師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兒面前,請幼兒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裏裝的是清水。

2、味覺遊戲。教師請幼兒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裏裝的是清水。

3、教師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們仔細來觀察。”

(1)教師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師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幼兒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3)教師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裏面的東西我們都能夠看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主動藉助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紙盒、有蓋的瓶子、豆子、臉盆。

2、白紙、塑料紙、餐巾紙。

3、紙杯、玻璃紙、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利用談話引入課題。

師:“孩子們,我是小小魔術師,今天我要給大家變一個魔術。”

(二)基本部分

1、製造聲音

教師出示一隻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一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搖一搖,請幼兒聽一聽有沒有聲音。

師:“現在我要變魔術了,注意看好了。”

教師將這兩個沒有聲音的東西變得有聲音,只要把豆子放進瓶子,蓋好瓶蓋,搖一搖,你們聽到什麼了?

教師小結:聲音原來是製造出來的,現在我要考一考你們,看你們誰能製造出聲音來。

2、分組製造聲音

(1)教師介紹四個區域的材料,鼓勵幼兒去每個區域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來。

(2)幼兒分組自由探索,教師進行區域指導。

如“瓶罐區”重點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器皿裝豆子,聽一聽聲音有什麼不同。

“紙區”引導幼兒聽一聽揮動紙、搓搓紙發出的聲音。

“杯子區”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嘗試對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說話,聽一聽聲音有什麼不同。

3、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1)你們是怎麼製造聲音的?製造出來的聲音像什麼?

(2)聲音表演會

要求幼兒用手裏的東西來製造表演出這些聲音。

下雨天場景(模仿下雨、打雷)搖晃豆盒像下雨聲。

打電話(用嘴對着被口說話)

着火了(揉搓塑料紙)

颳風(搖動旗子)

4、瞭解噪音的危害,結合實際對幼兒進行教育,教育幼兒要保護嗓子和耳朵。

師:孩子們,剛纔我們自己製造出很多聲音,但是,你們知道什麼時候讓聲音大一點?什麼時候讓聲音輕一點呢?奧,對了,小朋友們睡覺時或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時,我們要輕輕的走路、輕輕地說話,老師上課回答問題時,要高聲回答。孩子們,在我們的周圍有的聲音優美動聽、如優美的歌聲、動聽的琴聲、小鳥叫聲、小河流水聲。而有的聲音像汽車喇叭聲、小朋友大吵大鬧的聲音、電鑽鑽洞的聲音、這些聲音非常的刺耳,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叫噪音。我們如果聽到很響的聲音時,要馬上按住耳朵並張大嘴巴,平時也不要大吵大鬧,要保護好嗓子和耳朵。

(三)結束部分

在音樂《小鳥飛》的伴奏下,帶領幼兒到室外去尋找能發出聲音的物體。

活動反思:

這個環節有了第一個的基礎,孩子們對製造聲音不在是那麼陌生,拿着材料就是玩,而後說說自己的發現。製造了什麼樣的聲音,是怎麼製造出來的並在同伴前演示。這環節一個是讓幼兒能大膽的發言,鍛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傾聽力。可是孩子們對這環節能說出聽到聲音是不一樣的,有的聲音是“砰砰的” “撲撲的;有的說這聲音 “沙沙沙”“叮噹叮噹”像下雨”,“像打雷。”敲小鈴的聲音。這個聲音聽起來怎麼樣的孩子們能說出來,但這聲音像什麼不是想象的怎麼好。好旦孩子們知道這些聲音不一樣原來是材料不同。

整節課下來,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很濃,活動中也體驗到了成功,體驗到了快樂。我也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成功。但我發現自己許多方面還做的不足,通過反思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改正,爭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兒對所準備的材料很感興趣而忽略了我對活動的講解;在活動過程中我也沒能關注每個孩子,有個孩子老是說生日吃蛋糕,我沒能做出相應的迴應,以至使這孩子注意不集中。還有我想在以後的科學活動中,要隨時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活動目的有機地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讓活動進行的深入、透徹。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並發現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後能吸起紙青蛙。

2.通過動手操作感受科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統計表。

物質準備:紙青蛙、毛巾、塑料吸管、自制池塘、荷葉、大統計表、小笑臉。

活動重點

發現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後能吸起紙青蛙的現象。

活動過程

1.以遊戲口吻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出示一隻手偶青蛙,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2)幼兒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紙青蛙。

關鍵提問:

吸管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嗎?

目的:引導幼兒第一次嘗試用吸管吸紙青蛙。

2.幼兒進行猜想,並將自己的猜想貼到大統計表上。

(1)請幼兒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

(2)幼兒進行猜想,並將自己的猜想用笑臉貼到大統計表上。

關鍵語:

覺得吸管和毛巾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對勾下面的方格里。

覺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目的:引導幼兒進行猜想,並將猜想用笑臉貼到大統計表上。

3.幼兒操作實驗,嘗試用吸管和毛巾摩擦吸起紙青蛙。

(1)幼兒自己嘗試用吸管和毛巾吸紙青蛙。

關鍵語:請小朋友試一試,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吸管和毛巾摩擦來吸紙青蛙。

關鍵提問:

小毛巾和吸管玩“蹭一蹭”的遊戲,吸管能不能幫小青蛙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

你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你用什麼方法讓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你是怎麼做的?

(3)請幼兒把小笑臉貼到統計表上。

目的:在操作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能吸起紙青蛙。

4.梳理實驗小結。

關鍵提問:

小朋友們,剛纔你們的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你是用什麼方法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梳理: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紙青蛙,幫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目的:通過操作,讓幼兒發現,塑料吸管與毛巾摩擦後能吸起紙青蛙。

實踐活動案例

1.開始部分

(1)出示一隻玩偶青蛙,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動物朋友,是誰呀?

幼兒:小青蛙。

教師:小青蛙平時生活在哪裏呀?

幼兒:池塘裏。

教師:小青蛙生活在池塘裏,喜歡在荷葉上跳來跳去。

教師:現在,小青蛙想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去做遊戲,可是小青蛙太小了,跳不上來,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幼兒:好。

教師:小朋友那都有一根吸管,請小朋友想想能不能用吸管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現在請小朋友來試一試吧。

(以遊戲口吻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第一次嘗試用吸管吸青蛙。這是第一層次,教師用激趣的語言激發幼兒,引導幼兒只用吸管一個材料嘗試吸青蛙。)

(2)幼兒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紙製小青蛙。

教師:吸管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嗎?

幼兒:不能。

(教師運用提問,幫助幼兒明確第一次試驗的結果。)

2.幼兒進行猜想,並將自己的猜想貼到大統計表上

(1)回顧剛纔實驗的結果。

教師:請小朋友讓吸管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剛纔用吸管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幼兒:沒有。

教師:現在又有一塊小毛巾也來幫它了。請小朋友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

(教師梳理第一次結果的同時,引出第二個材料:小毛巾。)

(2)幼兒進行猜想,並將自己的猜想用笑臉貼到大統計表上。

教師:覺得吸管和毛巾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對勾下面的方格里。

教師:覺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3.幼兒操作

(1)幼兒自己嘗試用吸管和毛巾吸紙質小青蛙。

教師:請小朋友試一試,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這是第二個層次,在不提示毛巾與吸管關係的情況下,請幼兒自己嘗試毛巾和吸管怎樣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吸管和毛巾摩擦來吸小青蛙。

教師:小毛巾特別想和吸管玩“蹭一蹭”的遊戲。咱們小朋友不是玩過蹭一蹭的遊戲嗎,讓它們也來蹭一蹭吧。看看玩完蹭一蹭的遊戲,小吸管能不能幫小青蛙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

(這是第三層次,教師提示幼兒用毛巾和吸管蹭一蹭來吸紙青蛙。)

教師:小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可不能用力杵它,要讓吸管挨着小青蛙躺下,幫助小青蛙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

教師:小毛巾和吸管玩完蹭一蹭的遊戲,吸管能不能幫小青蛙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

(在操作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後能吸起紙片。)

教師:你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幼兒:跳到荷葉上了。

教師:你用什麼方法讓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啊,你是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把小青蛙吸上來,幫它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現在,我應該把小笑臉貼在哪呢?

幼兒:貼在對勾的下面。

教師:請小朋友來貼上小笑臉吧。

(教師通過幾個關鍵提問幫助幼兒思考、回顧實驗的過程。)

4.梳理小結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我這也有一個池塘,可是小青蛙還沒跳到荷葉上呢,我想請小朋友來幫幫衛老師。

教師:小朋友,剛纔你們的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教師:你是用什麼方法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你是怎麼做的?我想請一個小朋友幫幫我。

教師: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紙青蛙,幫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教師:小青蛙今天特別高興,謝謝小朋友們幫助它從池塘裏跳到荷葉上。我們跟小青蛙說再見吧,下次再跟小青蛙一起做遊戲。

(教師通過提問和請幼兒操作演示,幫助幼兒梳理、提煉經驗,讓幼兒發現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後能吸起紙片,總結實驗現象。)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不倒翁的形狀和內部構造,瞭解不倒翁上輕下重、底部圓形的特點。幼兒初步認識重力、重心。

2、積極探索不倒翁,通過動手操作感知“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喜歡參加科學活動。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探索不倒翁,初步瞭解上輕下重,重心越低越穩。活動難點:動手製作玩具不倒翁

活動準備

不倒翁(各式各樣的)、乒乓球(剪開1/3口)、硬幣、雙面膠、扇形彩紙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不倒翁

師:小朋友們,今天咱來猜一個小謎語,謎語:圓圓的身體左右搖,你推它我推它,推來推去它不倒。孩子們猜猜看是什麼玩具?

幼:不倒翁

2、引導幼兒通過感官感知不倒翁,玩一玩、摸一摸激發幼兒興趣。(幼兒上來試一試能不能弄倒不倒翁)

師:我相信咱們班的小朋友都是大力士,現在請小朋友來前面試一試,看看誰能把不倒翁推倒。

3、幼兒通過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師:小朋友們,剛纔小朋友把不倒翁推倒了嗎?它爲什麼不會倒下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請幼兒大膽猜測)

幼:因爲它底下有東西(因爲它底部圓圓的)

小結:不倒翁上輕下重,它的底部是圓圓的、裏面有東西,所以它不倒

4、介紹材料,幼兒自主探索製作不倒翁

(孩子已有經驗:能正確使用雙面膠,會用扇形粘成圓錐)

(1)初步探索,發現問題

師:孩子們你們想不想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不倒翁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兵乓球(剪開1/3口)、硬幣、雙面膠、扇形彩紙等材料來做不倒翁。

幼兒自主探索,製作一個不倒翁。

(2)請幼兒講一講自己是如何製作不倒翁的?

讓幼兒觀察小朋友們製作的不倒翁爲什麼有的是站着的,有的是歪的。發現製作不倒翁的區別。

1x0001作品直立的幼兒講一講自己是怎麼做的?幼:把硬幣固定在乒乓球底部中間的位置,它就不會倒了。請作品歪着的幼兒講一講自己是怎麼做的?

幼:因爲硬幣沒有固定、硬幣粘歪了。

②如果幼兒製作的都歪,和老師的不倒翁做對比。

教師小結:

硬幣固定在乒乓球底部的中心位置,不倒翁能站的直直的。硬幣粘在別的位置或沒有固定,不倒翁的身體就會歪。硬幣要固定好,否則重心就會跑掉,不倒翁倒下就不能回到原來的位置。

當重力和重心在物體的中心位置的時候,物體就會保持平衡。不倒翁下面的重物在它的底部中心位置,幫助它保持平衡。

(3)幼兒再次探索,解決問題

師:剛纔小朋友說了,把硬幣固定在乒乓球底部的中心位置,不倒翁就不倒了,那麼現在小朋友們試一試自己的不倒翁,如果它不倒,咱們就用扇形彩紙給它裝飾漂亮的帽子。如果你的不倒翁還有些歪,那請你把自己的不倒翁調整一下重心,再給它裝飾漂亮的帽子。

四、不倒翁在生活中的運用

1、汽車:通過降低汽車的重心,可以使汽車在急剎車或轉彎時,保持平衡狀態,避免撞車翻車等交通事故的發生。

2、不倒翁沙袋:它依靠鐵質材料的底盤來穩定重心,上部僅爲很輕的軟質泡沫或其他物質,即使受到較強的外力作用,沙袋也不會傾倒

3、不倒翁搖搖杯:上輕下重內空,加厚的圓弧形底部,重量集中於杯體底部中心,底部接觸面很小,移動時杯體可搖晃。

4、搖椅、木馬

五、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製作了屬於自己的不倒翁,也瞭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祕密。週末跟爸爸媽媽去遊樂場或者商場看看,哪些物品是利用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製作的。

活動總結

讓幼兒在自主探索中找到不倒翁不倒的祕密從而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影響不倒翁不倒的因素——有底部中心點的位置以及重物(硬幣)的固定等,從而使幼兒在實驗中自己動手製作不倒翁,幼兒從失敗中找到經驗再次改進一次一次的嘗試,直到幼兒成功完成了不倒翁,從本節課中培養了幼兒探索的能力以及幼兒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科學現象,孩子們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對於溶解與哪些因素有關係卻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觀察、操作、記錄、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並且對科學現象有濃厚的探索興趣。本節課就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來感知、理解物體溶解的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有關係

活動目標

1、願意思考並積極探索常見可溶物在水中的現象。

2、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水在口味上所發生的變化。

3、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能夠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探索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現象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吸管 水杯 白砂糖 大米 水 水彩筆 任務卡

經驗準備:

幼兒已會“攪”的動作

活動過程

1、導入

①師:小朋友們好,我是陳老師,今天陳老師給每位小朋友都帶一瓶神奇的飲料,現在請小朋友們嘗一下,然後告訴我你們找到是什麼味道呢?

幼:沒有味道

②變魔術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有什麼變化。

師:現在我來給小朋友變一個魔術,小朋友們再來嘗一嘗水的味道有什麼變化?

幼:變甜了

師:那你們知道他爲什麼會變甜嗎?

幼:因爲往裏面加東西了,加糖了。

教師總結:糖放進水裏,攪一攪會消失不見,這種現象叫做溶解現象。

2、幼兒動手操作

①認識材料

師:那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杯神奇的飲料?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都需要哪些東西吧,小朋友們仔細看哦,我請舉手的小朋友們來回答一下。

幼: 杯子、吸管、大米、糖

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

②示範如何操作實驗

師:首先我們有兩個水杯,面前有兩種材料,一個水杯裏面放一種材料。由習慣幾天假吧。輕輕的攪拌,看看哪個可以消失不見溶解哪個沒有消失不見沒有溶解。

③請幼兒動手操作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兩個水杯,小朋友可以從桌子上拿兩種材料,放進你的水杯裏,一個水杯裏放一種材料,然後用吸管進行攪拌,看看哪種材料是可以溶解的那種是不能溶解的。

師:小朋友們要記住水杯裏面有水,小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把水灑到衣服上,用吸管時也不可以往別的小朋友身上戳,要輕輕的握住水杯進行攪拌哦。那請小朋友認真等待老師給你們發材料。

師:那你們做完實驗以後舉手老師給你們發任務卡,任務卡上面有什麼?

幼:大米、糖、笑臉、哭臉

師:那一會兒,小朋友做完實驗就可以去收,然後老師給你們彩筆你們就可以就可以在任務卡上面聯繫那怎麼連呢?仔細聽老師說。如果你放進去糖和大米它溶解了消失了那你就把它跟笑臉兒連起來,如果它沒有溶解沒消失不見,那你就跟哭臉連到一起。知道了嗎?

幼:知道了

師:那小朋友們可以開始操作實驗了

幼兒一邊操作實驗教師一邊巡迴指導

3、活動延伸

師:老師悄悄告訴你們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想糖放進水裏一樣消失溶解的,也有很多東西像大米一樣,是不能溶解的,小朋友回家以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觀察一下,然後來幼兒園後分享給你們的好朋友,看看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哪些東西不能溶解,好不好。

幼:好

師:他這節課到這裏就結束了,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給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一些簡單、明確、的問題,來突破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活動中教師提問,如何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

通過本次活動,我也發現並總結了不少小問題,如操作時提醒幼兒看好杯子,注意力要集中。口語上也要注意,在幼兒知道了那是溶解的現象時,教師在後面的講解時就要用上溶解一詞並且總結一下操作結果。整個過程的課堂氣氛還是比較安靜,應該更積情一點提高整堂課的積極性。幼兒的參與性比較少。另外,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一些幼兒回答問題,但幼兒比較膽小、怯懦,所以幼兒回答問題十,比較磕巴聲音比較小,不自信。使幼兒得不到發展。活動中還可以設計一些比較有深度,但是經過思考後肯定可以回答出來的問題,適當地請幼兒勇於嘗試回答問題,我想每個幼兒都有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在活動中我們應該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從而增強自信心。相信在這樣的引導和鼓勵下,幼兒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操作實驗的環節,可以使用多種材料,讓幼兒自己嘗試動手操作。讓幼兒自己思想,想自己動手。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老師儘量地支持幼兒,鼓勵幼兒,老師可以讓做完的實驗先放在幼兒的面前,等幼兒做完任務卡以後,再把實驗材料收回。這樣可以更好的讓女兒觀察實驗結果。

教師問隨便成什麼味道了沒有等幼兒直接回答,直接代替了幼兒回答,這裏教師的有效提問應留給幼兒探索的空間,可以提示和鼓勵幼兒回答問題。在最後也應總結本節課實驗結果,也可以適當的提問幼兒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能理解的,讓幼兒根據平常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如:豆子、石子等物體不能溶解,如:食鹽、等物體是可以溶解的。讓幼兒回家後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實驗一起操作後再來告訴老師,此處的靈活性很大,這需要在將來的教學中善於積累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聽聽聲音》

二、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用心去傾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2、讓學生以關注的態度在充分感知聲音的活動中,學會對各種不同聲音加以簡單的區分和鑑別,對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加以適當地瞭解。

3、在探究的過程中,能積極的提出問題、想法和建議,樂於與同伴合作、交流;在“觀察和描寫各種各樣的聲音及聲音的變化”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細緻地觀察的習慣、態度以及探索聲音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夠區分、鑑別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並加以歸類。

2、難點:對聲音的高低能加以區分和鑑別。

四、教具準備:

水、每組燒杯3個、筷子、鈴鐺、玻璃瓶、紙等。

五、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猜猜我是誰”。

1、師生互動:

導言:現在請一位同學走到老師的面前,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其他同學趴在桌子上,聽聽是誰在和老師說話?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你沒有看見他說話,而你又是怎麼猜出了他呢?

3、引出課題。(聽聽聲音)(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事入手導入新課,可以放鬆學生的情緒以及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

(二)探究活動

1、傾聽、感受聲音。

(1)請同學們全神貫注地傾聽我們教室內和教室外的聲音。

(2)交流:你剛纔聽到哪幾種物體發出來的聲音?

(3)聽聲音活動,老師通過錄音機播放一些聲音,讓學生說說是什麼聲音。

(4)你還知道哪些聲音?學生說,教師板書。

(5)出示分類表,爲聲音分類。交流彙報分類情況。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周圍環境入手,經歷對周圍各種聲音進行觀察的過程使學生感覺生活中離不開聲音;通過錄音機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聲音,感受聲音。)

(三)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出的聲音。

(1)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使物體發聲。

(a)聽聽老師發出的是什麼聲音?(拍手聲、敲桌聲、跺腳聲……)

(b)這些聲音一樣嗎?爲什麼能產生出不同的聲音呢?

板書:(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嗎?我們分組來玩玩,在玩的過程中要想辦法讓它們發出不同的聲音來。

(3)學生分組實驗。

(4)彙報實驗結果。(邊做邊說)

(5)小組活動給聲音分類。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像滴水聲,倒開水聲這些聲音分別是由哪些物體發出的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液體),是呀,那麼我們可以把它們歸類到由液體發出的聲音這一類中去,那麼同樣的像打擊聲、火車開動聲,我們歸到哪一類中去呢?(固體),那剩下的呢?(氣體)

5、彙報,小結:對呀,我們可以根據發聲物體的不同,把聲音分類成由固體發出的,由液體發出的,由氣體發出的。也可以分成自然界發出、人類活動發出。

6、除了我們剛纔動手產生的聲音,你能再舉出一些同類的聲音嗎?比如由固體發出的聲音,人類活動發出的聲音。(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經歷使固體發出聲音的設計和觀察過程,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法對各種物體產生的聲音進行觀察,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培養他們細緻地觀察的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四)分辨聲音的變化。

1、分辨聲音的方向變化。

遊戲一:“閉眼猜聲”,分辨聲音的方向。

聽4個方位傳來的聲音。(個人聽、全班聽)

2、分辨聲音的遠近變化。

3、分辨聲音的大小。

拍手活動,分辨聲音的大小。

4、分辨聲音高低的不同。

(1)師:猜猜看,我們每個組的桌子上都放有三個燒杯,假如我們往燒杯裏倒上不一樣多的水,再去敲打,三個燒杯發出的聲音是不是一樣呢?有什麼不一樣?(有高低)

(2)請你再敲一敲,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個人反饋。

(3)請把三個燒杯裏裝滿水,你敲一敲,你又發現了什麼?(三個燒杯發出一樣的聲音)

(4)我們再來敲敲。哎呀,我的耳朵快受不了了,它在使勁地向我喊“停、停、停”,爲什麼呀?(同學們亂敲,聲音很吵,同學們在製造噪音。)是呀,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噪音,那我們的環境還美不美,我們的耳朵將受到煎熬,所以,請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耳朵,讓我們在美妙的聲音伴隨下享受每一天。

5、小結:通過剛纔的遊戲,你們發現了什麼呢?(聲音有方向、遠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鑑別各種不同的聲音以及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

(五)小結、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聲音有什麼作用?(設計意圖:讓學生自談收穫和發現,培養學生的口頭歸納能力。)

2、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對於我們身邊那些聽不到聲音的朋友們,我們應該怎麼做?

(設計意圖:在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們明白了他們是幸福的,應當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地學習。希望他們對待那些殘疾朋友們能夠給予更多的幫助與關愛。)

3、教師小結:老師衷心地希望你們能在美妙的聲音伴隨下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六、設計理念:

(一)以人爲本,突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本節課的設計主題貼近學生生活,活動材料也來源於生活。在上這節課之前我讓孩子們預先找一些物品,這些物品都是孩子們身邊比較容易獲得的和有教育價值的,這些物品都可以作爲他們的操作材料。另外還要關注學生,注重突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特別是學生在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會不會發出聲音這個環節,通過實驗,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以及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和感悟到:固體、液體、氣體是可以發出聲音的。也讓學生掌握了通過實驗去發現自然界奧祕的本領。

(二)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

無論哪一門學科,教師都不僅僅是爲了教書而教書,更多的是育人。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對比有聲的世界和無聲的世界,讓他們說說,對於我們身邊那些聽不到聲音的朋友們,我們應該怎麼做?通過學生的回答,使學生們明白了他們是幸福的,應當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地學習。同時也希望他們對待那些殘疾朋友們能夠給予更多的幫助與關愛。

(三)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科學課,大多以探究活動爲主,學生只有親歷了探究的過程,才能真正領悟、感受到所學的科學知識。基於這一點,在分辨聲音的變化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小遊戲,以這些小遊戲來感知聲音在方向、遠近、大小、高低的變化。通過這一個個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們獲得了對聲音知識更深的瞭解。使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中,注重對知識的拓展遷移

新課程理念指出:科學是一門開放的課程,它的外延是全部的`、立體的、全方位的。而教材作爲科學教學的載體是有限的、單一的。因此,教師要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教材變得更豐厚些,讓學生綜合性地學習科學。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拓展遷移的情境:讓學生說說聲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目的是讓他們明白,我們的確是生活在一個充滿着聲音的世界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蠶豆花的外形特徵,知道蠶豆花的種子和果實是蠶豆。

2、喜歡蠶豆花,懂得要關心、愛護它。

3、初步瞭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日常散步時觀察過蠶豆花;自然角內增添蠶豆種子。

活動過程:

1、尋找蠶豆花,引發幼兒觀察興趣。帶領幼兒到幼兒園內尋找像眼睛一樣的花,知道這種花的名稱。

2、觀察蠶豆花,會用語言相互交流。提問:蠶豆花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它像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書自己的見解)蠶豆花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是怎麼長的?蠶豆花開在什麼地方?是怎麼開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蠶豆花好像一隻只小蝴蝶,也像人的一隻只小眼睛,他是一叢叢開放的,它的葉子的綠綠的,呈橢圓形,一根枝上長着許多片葉子。

3、幼兒自由地欣賞、觀察蠶豆花。幼兒結伴觀察、欣賞蠶豆花,大膽、自由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4、提出疑問,引發幼兒繼續探究。你們知道蠶豆花凋謝之後會是什麼嗎?它的種子是什麼呀?

活動延伸:

在自然角內尋找蠶豆花的種子和果實,和幼兒一起做蠶豆發芽的實驗。

自我評析:

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具有較強的農村特色。春天的幼兒園裏,麥苗兒綠綠的,油菜花一片金黃,最吸引幼兒的是像一隻只小眼睛一樣的蠶豆花。本活動並在“《春天》裏的春天”中應運而生了。在活動中,幼兒如小鳥一樣快樂,他們置身與美麗的大自然之中,充分享受着春天的氣息。在找尋蠶豆花、觀察蠶豆花的過程中,瞭解了觀察的方法,提高了觀察的能力,同時,對春天的認識又有一個新的提高,激發了幼兒關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慾望。

教學反思:

歌唱活動《蠶豆花》我們安排了兩個教時,在第一課時中我們班幼兒已經學會歌曲還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匹配。第二課時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學習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幼兒練唱“喲喲喲喲”兩音,要求唱出跳音,重點是啓發幼兒唱出快樂的感覺。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動物頭飾。

2、空鐵罐每人一個,石塊、沙子、米粒或者用黃豆、樹葉若干。

3、小鈴一個。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感知聲音。

1、玩鐵罐。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級裏來了許多鐵罐娃娃,你們願意和他們交朋友做遊戲嗎?每人抱一個鐵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

2、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玩鐵罐。

二、交流討論,瞭解聲音。

1、討論自己的探索過程。

師:剛纔你是怎麼和鐵罐娃娃玩的?(有的單手搖、有的雙手晃動、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滾動、還有的用腳踢……)

2、瞭解聲音。

師:你在玩鐵罐的時候,發出了什麼?或者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3、聽辯聲音。

⑴老師選出分別裝着石塊、沙子、米粒的鐵罐。

師:在搖動時,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

⑵老師依次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辯。

師:他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引導幼兒用哐啷哐啷來描述石塊發出的聲音,用滴瀝滴瀝描述米粒發出的聲音,用沙啦沙啦描述沙子發出的聲音同時依次讓幼兒猜猜看鐵罐裏裝的是什麼,並出示給幼兒看?

⑶教師小結。

師:原來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⑷搖動裝着樹葉的鐵罐。

師:你聽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聽到)鐵罐了有麼有東西?(沒有)教師打開鐵罐,出示樹葉,鐵罐裏裝的什麼?那爲什麼剛纔你什麼都沒有聽到呢?

⑸教師小結。

師:有的會發出很響的聲音,有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很輕,有時幾乎聽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聽聲音。

師:你們用什麼來聽聲音的?(耳朵)老師搖動裝沙子的鐵罐,請幼兒捂上耳朵聽一聽。師:沙啦沙啦的聲音聽得清楚嗎?(不清楚)

四、遊戲:誰的耳朵靈。

⑴師:森林裏的小動物要開音樂會,想請我們班耳朵最最靈的小朋友參加,你們想不想去?(想)

小動物:小朋友,請你們戴好頭飾,矇住眼睛,豎起小耳朵。

⑵老師幫助小朋友戴好頭飾。

師:我們可以學哪個小動物走路?(小貓)怎麼樣走?(輕輕地)爲什麼要輕輕地走路?(腳步聲音太響了,我們的耳朵會聽不到小鈴的聲音,會走錯路的)

⑶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要保護耳朵。

師:聲音太響,我們的耳朵會不靈的,那能不能大聲的說話?(不能)⑷準備出發。幼兒仔細的聽,輕輕地聽着小鈴的聲音到森林裏。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菠蘿學名鳳梨,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菠蘿樹上。是我們生活中比較熟悉和愛吃的一種水果。在孩子們的眼裏,菠蘿是一種特殊的水果――它的果實總和密密的葉子連在一起、它的表皮特別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實有點困難……爲了和孩子們一起全面的瞭解菠蘿,我們通過對已有經驗的回憶、依靠感官的觀察、瞭解正確的削菠蘿方法等活動過程,幼兒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蘿的特性,培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觀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兒了的感知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認識菠蘿的特性。

2、在觀察、交流中,瞭解削菠蘿的正確方法。

3、幼兒在活中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菠蘿,一份削好的菠蘿。

2、菠蘿拼圖四張,觀察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回憶感知菠蘿的特徵

1、 猜謎

師:“今天我們小六班來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誰?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猜謎,發現這種水果是菠蘿。

2、 交流

師:你們是怎樣猜出它是菠蘿的?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我們發現菠蘿

二、玩菠蘿,感知菠蘿外部特徵。

3、 玩菠蘿

幼兒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充分探索菠蘿的特徵。

4、 講菠蘿

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字卡。

(菠蘿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葉子上有刺,葉邊有鋸齒,硬等)

5、 削菠蘿

菠蘿爲什麼又重又硬?它裏面到底藏着什麼?(幼兒根據已有經驗猜測。)

請出水果超市的叔叔,當場示範削菠蘿――觀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蘿時,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因爲菠蘿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來削。

三、吃菠蘿,品嚐菠蘿果實的味道。

1、泡菠蘿

師問:菠蘿削好了,我們可以吃了嗎?

爲什麼切好後菠蘿必須經鹽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蘿

幼兒品嚐,講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學習按照物體的某一特徵(顏色或形狀)進行分類,並會選擇相應的標記。

活動準備

1、教具:紅色的圓片片、方片片各5個;紅、綠、方、圓標記各一個。

2、小組操作材料:紅、綠、方、圓標記和分類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創設爲小貓整理玩具的情景,激發孩子分玩具的興趣

1、請一幼兒將一樣的片片放在一起。

2、請幼兒選擇相應的標記,邊送邊說:“x標記送給x片片。

二、小組活動:鼓勵幼兒幫助小貓認真、仔細地分玩具,並做好標記

1、分紅、綠瓶蓋;

2、分紅、綠棋子;

3、分方、圓同色小積木;

4、分方、圓同色卡片;

5、分方、圓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

1、分好玩具再送標記,一邊送一邊說:“x標記送給xx。”

2、玩好一組,可以請老師檢查後,整理好學具再到另一組活動。

三、遊戲:找圈圈

按標記聽琴聲滑音迅速站到相應的圈圈裏。

(鞏固分類,提高幼兒排除顏色、形狀的干擾,按標記選擇相應圈圈的能力。)

四、活動評價:

小貓謝謝小朋友幫助他整理玩具,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並邀請大家跳一個慶祝舞。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嘗試用各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願意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透明類、不透明類的各種食品包裝若干、有的裝東西,有的不裝東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激趣

觀察空貨架,激發幼兒做理貨員的慾望

二、嘗試操作

1、介紹操作要求:旁邊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玩具,可是有的裏面有東西,有的裏面是空的。每人進一樣東西,空的東西不要的。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有”和“沒有”。

3、交流小結你進的是什麼?裏面有東西嗎?你怎麼知道的?

三、再次操作

1、鼓勵幼兒去試試看,用和剛纔不一樣的辦法再進許多貨。指導:能力弱的幼兒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強的幼兒各種方法判斷。詢問個別幼兒:裏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的?

2、相互介紹。

四、開超市。

活動反思:

在瞭解了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我將活動目標就寓於活動之中,寓於生成之中,寓於師生的互動之中。在活動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請幼兒收集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超市商品。活動中,自主選擇的活動誘發幼兒的興趣,增加了他們參與互動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一方面,引導孩子觀察,引發其他孩子去探索;另一方面,孩子們在合作探索、購買品嚐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或發現矛盾、衝突,進而重新評價或改變自己的認識。。如:購買了商品後,孩子們互相談論自己共買了幾次?用去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在討論與爭執中,孩子們對數的運用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活動中我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在與兒童共同探討問題時,是一位學習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活動中,對幼兒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給幼兒創造的寬鬆、自由的氣氛,使幼兒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是生活在空氣中的,空氣的流動便成了風;

2、知道人缺了空氣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萌發科學探究的熱情,獲得懷疑和探究的勇氣。

二、活動重難點:知道空氣對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氣便不能生存。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沒有破損的塑料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準備好)、扇子

2、經驗準備幼兒有被風吹的經歷,知道風吹在臉上和身上的感覺。

四、理論依據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和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經驗是判斷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指標。首先,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條件,活動前的情緒調動能夠使幼兒的主動學習進入良好的準備狀態,而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的維繫,則是活動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其次,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首先體現在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速度進程進行學習,或者說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速度進程進行學習。另外,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還體現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後,由於幼兒獲得的認識不是來自於教師由外向內的傳遞,而是經過了發生在幼兒自身內部的建構過程,因此它是幼兒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知識經驗。

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兒的經驗水平是其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起點。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應從幼兒的興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發,融入適宜的教育目標和內容,使教育目標和內容內化爲幼兒的需求。

從科學探究的角度來看,幼兒的探究過程具有如下特點: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二、幼兒最初關心的問題都和自然環境有關,是基本的科學問題;三、幼兒通過直接經驗來認識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試誤性;五、幼兒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具有"非科學型"。因此,在設計幼兒園科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在這一階段所具有探究過程的特點,從而使開展的活動能夠最大化的有利於幼兒的學習和探究。

五、活動過程

1、用塑料袋收集空氣,知道我們的周圍存在着空氣中。幼兒分組拿着塑料袋往前跑,在跑的過程中使塑料袋裏充滿空氣,然後收緊塑料袋的袋口,塑料袋裏鼓鼓的就是空氣。

2、用扇子扇塑料袋,知道空氣的流動便成了風。幼兒一手拿着塑料袋,另外一隻手拿着扇子,用扇子扇塑料袋,通過觀察到塑料袋的擺動,知道風的形成。

教師向幼兒講解有關空氣與風的形成的關係:

(1)空氣是能夠流動的;

(2)空氣的流動便成了風。

3、通過操作,知道空氣是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幼兒捏住自己的鼻子,通過嘗試着不呼吸空氣,知道人離開了空氣是不能存活的。

六、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與空氣有關的現象,同時注意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前段時間颳大風引起了很多幼兒的注意,尤其是在戶外運動時,走到拐角口處,

風的阻力很大,有些小朋友就在那尖叫着,啊,我走不動了,好大的風啊,我的衣服都被吹起來了,爲了讓幼兒更深入的瞭解風,特意設計了“認識風”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形狀,沒有顏色的,只能感覺得到。

2、能力目標:自己能有不同的辦法創造出風來,並且可以創造風力大小不同的風。

3、情感目標:願意參加活動,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重點:

瞭解風的特徵,感受到風。

難點:自己能有不同的辦法創造出風來,並且可以創造風力大小不同的風。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能力:能夠判斷出來樹枝搖動,紅旗飄是風引起的。

2、認知: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

(二)物質準備:

1、教具:風吹紅旗的視頻、扇子1把、紙、棉花、碎紙屑、小白熊大手偶、輕音樂。

2、學具:扇子30個、紙、棉花和碎紙屑各4小框子

3、場地:在活動室內擺放4張桌子,以“回”字形擺放。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視頻導入,引發興趣

師: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神奇的視頻,你們想不想看一看。(視頻:風吹樹枝搖動和紅旗飄的視頻)。

師:視頻裏面有什麼呢?那紅旗爲什麼會飄起來?樹枝爲什麼會搖晃成這樣?(做動作)。

二、展開部分

1、遊戲—矇眼猜猜猜

師: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伸出小手,你來感受一下,不能偷看呦!師:請睜開眼睛,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師:(風)那麼你見過風嗎?(見過)那風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形狀的?你能不能抓住風?(沒有)那你覺得風有顏色嗎?風是什麼形狀的?你能抓住風嗎?

師:請小朋友們,睜開眼睛眼睛伸出小手,看一看試一試能不能看見風,抓住風。

(小結)師:原來呀,風沒有形狀,沒有顏色,也抓不住,也看不見。

2、遊戲—出來吧!風

師:那麼問題來了,風是從哪裏來的呢?

師:(空氣、嘴巴、風扇、紙)原來風是從這麼多地方來的。

師:我們看,“你們好,我是發明家小白熊,我要給你們發佈一項任務”(動畫+錄音)

師:從現在開始,你們都是小小發明家,今天,你們的發明任務就是製造風,你想製造怎麼樣的風都行,如果你需要製造工具,請你自己拿,我爲你們準備了紙、扇子。

師:(安全提示)你在製造風的過程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扇子扇到別的小朋友了,輕輕地打開扇子

師:現在,請開始吧!(輕音樂)

(小結)師:今天的實驗室就要關門了,請你們把實驗工具還到我的實驗桌上來三、結束部分

1、遊戲“紙屑大作戰”

師:我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剛纔我們跟發明家小白熊一起製造了風,現在要請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制造不同的風讓這些紙屑、紙條、棉花動起來。

師:(安全提示)小朋友們在大作戰的時候要注意別碰撞到其他小朋友 (總結評價)師:看來你們成功的製造出了風。讓我們一起把掌聲送給我們每一位小小發明家們。

(整理)師:我們的發明家小白熊很喜歡乾淨的小朋友,我們現在一起把桌子上和地面上的東西都收起來,放到筐子裏去。

師:如果,你收好了,就請坐端正,稍後我們要準備去到戶外找找大自然製造的風。

活動延伸:

1、生活延伸,將幼兒帶到戶外去玩風車,去感受室內與室外不同的風。

2、區域延伸,將幼兒玩過以後的風車拆卸下來,貼在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內。

活動總結

1、在整節活動中環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突出,甚至沒有完成目標的設定,口頭化語言太多,小動作太多。材料擺放有問題,造成孩子的擁擠爭搶打鬧,也沒有給孩子講到安全注意事項,聲音太大,整節活動老師說的太多,給孩子操作的太少,讓孩子說的太少,沒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

2、優點:課堂氣氛活躍、遊戲化教學、孩子參與度高。

3、不足:口頭語言太多,語言不嚴謹

4、調整:精簡語言,準確提問。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本班的孩子年齡小,而且“動手”、“動口”的能力不強,對於科學的知識缺乏。但他們喜歡新奇好玩的東西,我以活動的趣味性爲設計的宗旨,重在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粗淺的科學小知識,並激發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箱子裏有空氣。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主動動手參與小實驗

2.難點:知道箱子裏也有空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紙箱兩人一個,氣球兩人一個,紙巾若干,籃子若干,紅花每人一朵。

2.教師操作材料:紙箱、神祕紙箱、紅花、氣球、籃子各一;操作音樂CD。

3.環境準備:“魔術”桌子一張,桌布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有趣的魔術表演,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觀看老師用塑料袋子捉空氣,引導回憶之前“捉空氣”的小實驗,並啓發孩子說出“袋子裏有空氣”。

2.觀看老師“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二、幼兒參與操作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幼兒與老師探討“紙箱裏有沒有空氣?”

三、幼兒參與操作氣球“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總結:因爲箱子裏有空氣,手一拍箱子,空氣就從洞洞裏跑出來,氣流就把紙巾和氣球衝起來了。

四、老師表演“小魔術”:綵帶飛起來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選材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教師通過變魔術,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兒投入活動,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活動,發現摩擦的神奇。活動氣氛寬鬆熱烈,幼幼互動,共享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2、能辨認出三角形圖形以及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體驗圖形拼圖的樂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活潑音樂、不同形狀積木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教師以好朋友送禮物作爲開始,今天有個好朋友要送我們禮物,你們想知道是誰嗎?通過小花貓送禮物給小朋友所走的路線,引出三角形形狀。分析三角形的特點,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給幼兒準備每人一個三角形積木,用實物操作的方法瞭解三角形的特徵,並請幼兒從不同形狀的積木裏面找出三角形積木

2、教師請幼兒在圖片中觀察,找出裏面的三角形,並瞭解一下其它圖形。

3、教師問幼兒:"你們想知道小花貓送給我們什麼禮物嗎?"激發幼兒好奇心,從而打開小花貓送的禮物是三角形熱帶魚,再請幼兒從四幅熱帶魚圖片中找出三角形熱帶魚。

三、幼兒通過認識了有三角形的熱帶魚,延伸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並請幼兒一起認識一些三角形的物品。

四、欣賞三角形拼圖,激發幼兒的創造想象力。

五、結束部分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做三角形拼圖送給小花貓做禮物並拍成圖片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對探索熱帶魚的興趣濃了,表現成功的慾望也增強了。

2、本次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感受熱帶魚的美,知道魚的形狀及特徵。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孩子知道用圖形去表現魚的輪廓,用點線形去設計不同的花紋。

3、給予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去討論,去探索表現魚的特徵。

4、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幼兒自己來評價,找出優點和存在的缺點,在以後的活動中克服不足之處。

6、活動中我發現在語言表述方面不夠清晰,表述的方式上過於書面化,在互動環節方面多留時間讓幼兒去思、去想、去說。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創作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對了解動畫成因感興趣,有探索科學的慾望。

3、鼓勵幼兒進行簡單的製作活動,能大膽地較完整地說出自己的製作過程。

二、活動準備:

畫有小貓釘釘子不同形態的畫紙若干(畫紙左下角標有1――10的數字),快速翻動成動畫的小畫書若干,小紙盒十個,雙面膠,釘書機,筷子畫有小鳥和鳥籠子的畫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小畫書,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都喜歡看什麼?我這也有一部好看的動畫片,它呀,就藏在我的這本小書裏,你們想知道演的是什麼嗎?(發給幼兒每人一本小畫書)

小朋友,你的小畫書裏畫有什麼?(個別幼兒回答)現在請小朋友玩一玩,怎樣讓裏面的畫面也像動畫片一樣動起來。(幼兒自己探索)×××,你的小書裏演的是什麼?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幼兒一邊操作一邊回答)×××,你的小書裏演的是什麼?你給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這樣的小書,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老師嗎?……(幼兒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剛纔有的小朋友提出爲什麼小書裏的人能動起來,這是因爲我們的眼睛看過圖片後會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時間內看過許多這樣連續動作的圖片,留下的印象就連起來,就像在放動畫片。

2、幼兒自己製作平面動畫小書

剛纔是老師的小書裏放動畫片,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製作動畫小書?前面有十個盒子,每個盒子裏都藏着一個小祕密,等你從這十個盒子裏把十個祕密都找齊了,你看一看會發現什麼?(幼兒自由探索,有的孩子從動作上排序,有的孩子從圖片左下角的數字上來排序,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相互幫助)十個祕密都找齊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幼兒快速翻動,小貓就像在釘釘子)老師幫你把動畫小書釘起來。

3、幼兒探索製作立體動畫

小朋友真聰明,能把許多連續動作的圖片製成動畫小書,我這還有兩幅圖片,一幅是小鳥,另一幅是鳥籠子,誰能用這根筷子和雙面膠來做幫手,讓這隻小鳥動起來,飛進籠子裏。(教師一邊說一邊出示各種物品,幼兒自主探索,教師指導)×××小朋友做好了,你來演示一邊,怎樣讓小鳥飛進籠子裏?你是怎樣做的?(幼兒回答先把小鳥圖片的背面粘上雙面膠,再粘上筷子,再把鳥籠子的圖片粘到筷子上,雙手一搓筷子,小鳥就“飛”進籠子裏了)

4、結束部分

小鳥飛進籠子裏了,我們讓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樣做成的,好嗎?(帶領幼兒到小班去)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實用的軟管節約小妙招,初步理解節約的意義。

2、嘗試使用多種方法發現廢棄的牙膏殼裏殘留物。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教具:課件學具:舊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髒玩具護手霜(若干)、擠牙膏器(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使用小工具進行操作實踐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擠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種擠牙膏的方法,初步萌發節約意識)

1、導入:舊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丟棄的牙膏。主人說我已經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體裏還留着許多牙膏。誰能幫幫我,幫我擠出來?"(教師出示舊牙膏)

2、幼兒嘗試使用多種方法擠出剩餘牙膏,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指導能力強的幼兒嘗試使用小工具,鼓勵幼兒耐心操作使用多種方法擠牙膏。提醒幼兒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裏。)

3、幼兒交流操作方法,教師重點引導幼兒介紹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師:原來被扔掉的牙膏皮裏還有這麼多牙膏,要是浪費了多可惜呀。我們可以用它來幹什麼呢?除了刷牙,牙膏還有什麼其它的用處呢?

小結:牙膏的用處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還可以清潔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龍頭、擦皮鞋、清潔茶杯茶壺,另外它還有治療燙傷的作用呢!

5、鼓勵幼兒嘗試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髒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們。

(目的:拓展思路,遷移學習的經驗)

1、師:牙膏住在軟管家裏,還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軟管的家裏?

重點提問:還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們剛纔發現的節約好方法?

2、 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小結: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軟管的家裏,如護手霜、洗頭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很容易在軟管中遺留很多還能用的東西,我們一定注意做到節約、不浪費。

3、師:要想做到節約、不浪費,其實從第一天使用的時候就應該注意。

重點提問:怎樣擠才能做到不浪費?

小結: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應該從軟管的底部開始,擠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擠 太多,只要有合適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擠軟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發明的好處)

1、師:這就是爲了避免浪費,發明家設計的"神奇的擠軟管器",大家可以試試感受它的好處。

2、幼兒操作:使用擠軟管器擠護手霜塗抹雙手並說說它的優點。

小結:我們以前擠軟管需要雙手配合,而且無法控制擠出的量,在使用完後每個軟管內都有很多東西殘留在裏面無法擠壓出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有了這個新發明,只要輕輕單手輕輕一按就可擠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後軟管裏幾乎沒有剩餘的東西,真是簡單、方便,實用,具有環保性。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8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天氣預報

設計思路:

自從保健醫生將一支溫度計放到活動室裏後,孩子們每天都會到那裏看看今天幾度了?於是我們的“稚語心聲”裏又多了新任務“天氣預報員”。漸漸地,孩子們從關心溫度到關心今天的天氣、想要了解各種形式的天氣預報等。爲了進一步發展我班幼兒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識,鼓勵幼兒自己結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氣預報的祕密。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獲取天氣預報的各種辦法和途徑。

2、感受天氣預報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二、活動準備:

幼兒記錄的天氣預報表

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分組介紹瞭解天氣預報的不同途徑,分享經驗

這幾天,我們大家都一起關注天氣預報,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從哪裏知道天氣預報的?

幼兒分組介紹

2、感知天氣預報與生活密切相關

原來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收聽、收看到天氣預報,你們家裏平時還有誰聽天氣預報的?

幼兒交流:

爲什麼我們大家都要聽天氣預報?有什麼用?

我們看看除了你們說的,還有誰也很關心天氣預報的

出示暖棚的圖片:農民伯伯爲什麼這麼關心天氣預報?

逐一出示司機圖片、遊客圖片,進一步感知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小結:天氣預報真有用,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3、交流天氣預報記錄表,提出問題

出示幼兒幾天來的天氣預報記錄表,請部分幼兒交流記錄表。

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爲什麼同樣是今天的天氣,但是有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不同呢?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9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園科學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對身邊常見事物都可產生有價值的科學教育活動。橋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在生活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橋材料不同,形態各異,幼兒感到好奇,有興趣探究,將幼兒對橋的興趣引入到課堂之中,讓幼兒體會探究橋的過程和與小夥伴交流橋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 瞭解橋在三個時期建橋主要用的材料。

2. 能通過觀察與比較,描述不同的橋的特徵,建築材料及功用。

3. 通過了解橋的演變,感受科學發展的進步。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橋的功能建造及主要用的材料。

難點:能描述不同的橋的特徵,建築材料及功用。

四、活動準備:

1.PPT課件(不同材料製作的橋、建在不同地方的橋的圖片)。

2.一個關於橋的謎語。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一個謎語,讓幼兒猜,引發幼兒興趣從而導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老師說一個謎語,你們來猜猜是什麼?

教師:樣子像船不是船,永遠停在江河畔,火車汽車它能載,光載東西不開船。讓我們猜一下它到底是什麼呢?(橋)

教師:相信聰明的你們已經猜到了,沒錯,猜對了,它就是——橋!

(二)引導幼兒回憶見過的各種橋

教師:小朋友,我們生活中見到各種各樣的橋,那麼你們見過橋嗎?見過什麼橋?它是什麼樣兒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各種各樣的橋。

(三)引導幼兒瞭解橋的構造及功能特點

(四)教師編出示PPT圖片,我們來看第一種橋

(1)吊橋

吊橋又稱懸索橋,由懸索、橋塔、吊杆、錨碇、吊杆、加勁樑及橋面系所組,一般在景區可以看到

(2)獨木橋

簡單的人行橋,常用一面砍平的一根圓木做成的,架在懸崖等地上,最常見的地方是鄉下,雖製造簡便,但稍不小心就會受傷甚至丟掉性命。要經過這座橋、一定要在大人的陪伴下經過,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3)鋼鐵橋

我們再來看鋼鐵橋、鋼鐵橋是用鋼鐵作爲主要建造材料的橋樑,具有強度高,鋼度大的特點、這種橋呢大多在城市可以看到,有的小朋友上學的時候可以經過它。

(4)拱橋

拱橋指的是在豎直平面內以拱作爲結構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樑。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像北京頤和園玉帶橋,就是一種。還有河北的趙州橋,也是拱橋的一種。

(4)立交橋

立交橋全稱爲"立體交叉橋",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匯處建立的上下分層、多方向互不相擾的現代化橋樑,這種橋呢建設成本較高,通常只在高速公路互通、城市幹道或快速路之間的交匯處建設,主要作用是使各個方向的車輛不受路口上的紅綠燈管制而快速通過。那立交橋的主要功能就是避免多方向車輛在交匯處互相干擾,他的主要特點就是道路平面分離,或立體交叉形成多層。

(5)木橋

木橋以天然木材作爲主要建造材料的橋樑,木橋是最早出現的橋樑形式,它具有重量輕,強度較高的特點,因爲木材分佈較廣,取材比較容易,而且採伐加工不需要什麼複雜的工具所以木橋是最早出現的橋樑形式。所以加工及各部分連接的構造簡單等優點。但其也有易燃,易腐蝕,承載力和耐久性易受木材的各向異性及天然缺陷影響等缺點。這種橋大概只可以在山區景觀區纔可以見到的哦。

(四)遊戲環節連連看

讓小朋友找到獨木窮、鋼鐵橋、立交橋、拱橋、吊橋、相對應的橋樑圖片。

六、活動總結:隨着科技的發展,除了這些橋,還會有更先進的外形美觀的橋出現,小朋友們可以平時多多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宏偉的大橋哦。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0

預設活動名稱:

科學生活小竅門

重點領域:

科學

預設活動目標:

1、利用科學小竅門解決幼兒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潔難題,培養幼兒少用化學洗滌用品的習慣,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2、培養幼兒有身邊處處是科學的意識。

活動準備:有污垢的茶杯若干;髒的醬油瓶若干;髒的煤氣爐一個;有腥味的碟子和碗若干;鹽、醋、果皮、牙膏、雞蛋殼若干(分別用盒子裝起來分成三份);幼兒人手一小張廢報紙;教師用的大記錄表和油性筆以及幼兒人手一張小記錄表和一支蠟筆;歡快的音樂;錄音機;

預設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進行互動進入活動室內。(以兒歌的形式進入)

準備工作:教師和幼兒打扮成搞清潔的樣子。(教師穿圍裙、戴手套;幼兒穿圍裙)兒歌:“”

2、“昨天客人來了,屋子還沒有收拾好,現在請小朋友幫忙收拾一下,把要清洗的分類放在桌子上。”“好,現在開始!”請幼兒幫忙收拾屋子裏的髒東西,找出後把物品分類放到桌子面上。(配班播放歡快的音樂)

3、(配班教師幫忙把三盆溫水放在桌子上)再請幼兒說說這些東西什麼地方髒了,平時在家媽媽是如何把它們洗乾淨的?

4、請幼兒觀看課件的第一部分,讓幼兒知道洗滌用品對人類、環境的危害。

5、教師講出洗滌用品對人類、環境的危害,然後出示並介紹新型的生活清潔用品——鹽、醋、牙膏、果皮、雞蛋殼。(“如果我們的洗滌用品用多了,就會對我們人類以及環境造成危害”)(“昨天老師在上網時發現了一個小祕密,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洗滌用品還有很多環保的生活清潔用品也可以把物品洗乾淨,你們看老師今天就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有鹽、有醋、有牙膏、還有果皮和雞蛋殼呢”)

6、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再結合實物講解實驗的記錄方法。(“原來我們生活中的鹽除了可以炒菜,醋可以吃,牙膏可以刷牙等還可以清潔呢,還有果皮雞蛋殼等廢物也可以用來清潔呢!你說奇怪不奇怪?那麼你們知道這些東西當中哪些可以清潔茶杯的污垢?哪些可以清潔醬油瓶和煤氣爐?”)教師在介紹時邊手指記錄表邊結合實物講解。配班老師把鹽等的物品都放在三張桌子上。

7、讓幼兒手拿小記錄表自由選擇先後進行實驗,利用鹽、醋、牙膏、果皮、雞蛋殼等物品清潔茶杯、醬油瓶和煤氣爐。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

8、教師從幼兒的實驗結果中總結三個實驗的結果。教師提問:“剛纔你們發現有什麼東西能把茶杯的污垢洗乾淨?”(醬油瓶、煤氣爐同上)教師用筆記錄幼兒的實驗結果。

9、教師再引入課件的第二部分內容,使幼兒認識更多的生活清潔小竅門的知識。(“除了上面我們看到的這些生活小竅門外,還有更多的清潔小竅門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10、你剛纔認識了多少種清潔的小竅門,你能說說嗎?讓幼兒回家試試這些好辦法。(“你們剛纔認識了什麼清潔的小竅門呢?你能說說嗎?好,讓我們一起回家試試這些好辦法吧!)

11、活動延伸:以課件中紙皮可以擦亮玻璃的例子,讓幼兒嘗試結束活動,並讓幼兒幫忙收拾乾淨。(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用廢報紙擦亮玻璃是否會成功?那現在請各個小朋友每人取一小張廢報紙來試試啦!)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裏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三、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四、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爲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纔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纔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