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書心得體會【實用15篇】

讀書心得體會【實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心得體會【實用15篇】

讀書心得體會1

《道德經》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着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讀書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鮮營養,但同樣也不能放棄對傳世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讀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粗略的讀過老子的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後來隨着生活閱歷的豐富,慢慢的體會多了一些。

在我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充滿了東方智慧的哲學著作,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對現代社會同樣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其實,我們很多常說的典故和詞語就來源於《道德經》,如無爲而治、上善若水、大象無形等等。當然,雖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讀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主要想講一下我讀後的一點心得:柔弱勝剛強。

萬事皆有“道”,如爲官之道、從商之道,還有現在流行的養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國家、管理企業、小到爲人處世和個人生活,都離不開“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的道理——就是說事物產生之後,要用道德去培養它,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它,並且依照形勢去發展它。老子在《道德經》中賦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無窮無盡,就是因爲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柔弱勝剛強。

柔弱與剛強是一對矛盾體,那麼柔弱是如何戰勝剛強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剋制,需要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需要年復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是至柔的東西,但是它卻蘊含了無窮的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其實,正是因爲柔弱,它才蘊含着無窮的潛力,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風暴雨中隨風飄搖,卻永遠不會折斷,而高大強壯的樹木,卻很容易被大風摧折。

歷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劉邦因爲有柔弱的性格,處處小心謹慎,每次大難臨頭都化險爲夷,項羽雖然驍勇善戰,可惜他狂妄自大,到頭來卻身敗名裂,烏江自刎。還有勾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弓滿易折,人強易亡,柔弱勝剛強。試想,假若當年越王勾踐不忍辱負重,意氣用事,何來日後東山再起,報仇稱霸?同樣,要是韓信不受跨下之辱,衝動之下拔劍殺人,後來的結果恐怕是以身償命,默然消失,就沒有以後叱吒風雲,擊敗霸王項羽流芳百世的將軍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頑強的。在抗日戰爭中,當時弱小的中國忍辱負重,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軍。在現在和平時代,我們國家一直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不逞強,以低調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而美國憑藉他的霸主地位,到處惹是生非,國際聲譽每況愈下。

柔弱,並不是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它在現代社會表現出來是一種謙虛謹慎、低調務實的態度,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對於爲人處世而言,柔弱是一種自我修養,它教我們要學會不自滿、不逞強,要學會韜光養晦、寧靜致遠,不要因爲一時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爲一時的失意就消極懈怠、喪失信心。對於爲官從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調謹慎,要善於守拙,不能鋒芒畢露,否則弓滿易折。“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適當的示弱,才能夠以退爲進,成爲最後的贏家。

柔弱勝剛強,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哲理,仔細品讀《道德經》,你可以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時空,直達我們的心靈。收起你的鋒芒,保存你的實力,臥薪嚐膽,以柔克剛,在合適的時候主動作爲,必將成就一份偉大的事業。

讀書心得體會2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書,我最喜歡《小王子》這本書,我用了幾天時間就看完了。開始看時,我知道《小王子》是一部法國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原著是聖,埃克蘇佩裏,這本書深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愛。

小王子居住的星球非常小,只能住他一個人,另外,小王子的有一朵玫瑰花,對於小王子來說,這朵玫瑰花是“獨一無二”的,他還有一隻小羊,爲了不讓小羊吃掉玫瑰花,他便用草畫了一個羊套。然後,開始了他漫長的`旅行,小王子經過了許多小型星球,最終來到了地球,小王子在沙漠中遇到一個飛行員,他給飛行員講述了他的旅行經歷。最後,小王子要回星球的時候,被一條黃蛇咬死,結束了他的旅行。

讀完這本書,我傷心的哭了,小王子有顆純淨的心,有美麗的想象力,他不像實業家那樣歸爲己有,不像點燈人那樣辛苦,不像愛慕虛榮人那樣驕傲自大,所以,小王子值得我們學習,他帶領我們走到心靈的最深處,讓我懂得了愛,責任和生命的意義。我喜歡這本書,更喜歡書的主人公小王子!

讀書心得體會3

放暑假了,我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它讓我知道了歷史的源遠流長,文明燦爛,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三皇五帝,再到中華民國,世事滄桑,歷盡數不盡的悲涼與歡喜。我閱讀,我與歷史人物共席對話。我閱讀,我和時代風雲同聲呼喚。從盤古到孫中山,有多少英雄豪傑匡扶正義,有多少志士仁人追求真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直掛雲帆”的李白“精忠報國”的岳飛等。這本書裏有許多小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比如:《鴻門智鬥》”、《四面楚歌》,《鴻門智鬥》講的是:項羽請劉邦來赴宴,范增叫項羽在宴上下手,但是項羽卻下不了手,於是范增又叫項莊舞劍,伺機下手,沛公幫手項伯要與項莊對舞,卻暗中保護了劉邦,最終,項羽沒有得手。《四面楚歌》講的是:項羽被劉邦包圍忽然傳出一陣歌聲,項羽一愣,他知這是楚歌,歌聲從四面八方涌過來,所有的士兵都想回家,個個逃走了,項羽兵力沒了,只好一人殺出去,到了烏江,自殺了。在《上下五千年》裏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動人故事,真值得一看。

我非常喜歡看《中華上下五千年》,因爲這本書記錄了每一位君王,記錄了每一次戰爭,記錄了歷史的驕傲,也記錄了中國五千年的風風雨雨以及人民的恥辱。從三皇五帝古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都詳細的記載着,讓我們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年是如何走過來的。

讀書心得體會4

今天我讀了創新想象作文這本書裏的一篇文章,叫灰塵、細菌和病毒懲罰人類。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人們亂砍伐樹木,受到灰塵、細菌和病毒的.懲罰。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不能破壞大自然,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讀書心得體會5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啓發,這本書是古人在教育他們的子孫後代,要學會和懂得謙讓好學,知書答禮,懂得做人的規矩,做人的道理,要愛護自己的親人和兄弟姐妹,要懂得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對待自己的父母要以孝爲首,對待朋友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通過學習弟子規以後,我一定要以此書爲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今後的一言一行,和儀容儀表,敬重自己的老總和服從各個主管工作中的安排,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同事們和諧相處,和諧工作,以禮相讓,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好一個合格標準的員工,因爲它代表和樹立了我們單位的整體形象,也代表着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在工作當中,我不會的和不懂的,我都應該虛心請教同行,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自己有多麼的忙,我都應該常回家看看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讓父母高興的`同時,也讓父母不必在擔心和牽掛着自己,更加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疼愛溫暖自己的孩子。

更加懂得尊敬自己的師長,尊老愛幼,更加真誠的對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做一個懂道理的人。

讀書心得體會6

我閱讀了《十萬個爲什麼》這套書後,才知道科學很奇妙也很神奇,它可以讓我們學習到一些課本和日常生活中無法瞭解到的知識。在這裏,我可以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比如:爲什麼松鼠秋天要儲藏果實?這是因爲冬天氣候非常寒冷,白雪覆蓋了大地後,靠果實爲生的松鼠找不到食物就會餓死。爲了保證能夠順利過冬,就會在食物豐富時將食物藏在洞裏或埋在土裏。

還比如:爲什麼人會做夢?這是因爲當人睡着之後,大腦皮質的大部分細胞都休息了,可仍有一部分神經細胞處於興奮狀態。所以,人才會做夢。

再比如:爲什麼人不能長時間吹電風扇?這是因爲吹電風扇時間太長,雖然汗散盡了,但是身體內的.熱量卻散發不出來,這時人就會感到頭痛或頭暈,甚至全身不舒服……

你瞧!這一本小小的書裏面卻藏着這麼多的奧祕。這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瞭解更多課外知識,還可以培養我們的閱讀興趣。

讀書心得體會7

一本好書猶如一位老師,讓我分辨善惡,讓我分辨悲歡。是童話讓我愛上讀書,書中的《醜小鴨》讓我淚流滿面,我被《皇帝的新裝》裏皇帝的'愚蠢而感到大笑……

還有一次,我因看書入迷和媽媽走散,而在廣場上大哭起來,經過這件事情後,我再也不敢邊走邊看書了,有時實在忍不住也拉着媽媽的手看書。

這個四年級的暑假幾乎全是在讀書中過的,我每天早晨起牀,打開空調開始看《上下五千年》我總感覺到大禹治水的艱辛,還爲姜太公的智慧感到驕傲……

讀書可懂得大道理,書也是一位高師,可以指點我們的寫作,也是我的朋友,還是我理想的階梯,讓我邁向我的理想更進一步。

讀書心得體會8

這個周的學習讓我知道,不僅要體會到自己的需要還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書中說的家庭主婦的例子就跟現實的.我一樣,先把情緒發泄了,事情還得自己做,然後還覺得委屈。

學習以後,可能還是控制不住發泄情緒了,但是我會馬上意識到,會心裏問自己,我的需要是什麼,我希望對方做什麼或者給我什麼樣的反饋。很多時候,我對自己太苛刻了,不寬容和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所以纔會出來很多情緒,然後把這些情緒歸責於別人。我應該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責。

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對別人提出請求的話,應該越具體越好,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瞭解我們的目的,有助於溝通的進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請求和命令的區別,這也有助於我去理解PET這本書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說No了,我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麼使他無法說Yes,除非我充分體會了什麼妨礙了他同意,我不會試圖說服他。

讀書心得體會9

暑假我閱讀了《名師作文》這本書,裏面內容豐富,詞語生動,寫作方法多種多樣,我讀完後收穫很大。

比如寫“家鄉的景色”這個主題,裏面的範文有描寫家鄉的美麗景色、家鄉的新貌等等······通過閱讀對比,我比較容易地學會了這類文章的寫法,也記住了很多生動的'比喻手法。

又比如“記一件學本領的事”,不同的作者就分別從《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炒菜》、《我學會了游泳》、《我學會了騎自行車》等不同的角度去記事。這些文章都是我們小學生熟悉的,選材真實,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用詞恰當,我學起來也很有興趣。這本書對我以後的寫作很有幫助。

通過閱讀《名師作文》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多讀書才能豐富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讀書心得體會10

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了以前做兒女的是多麼尊敬長輩,可現在我們是怎麼做的。

父母,忍着疼痛將我們生下來,養育我們,供我們上學,把飯盛到嘴邊。可我們長這麼大,誰又給父母成過飯?在以前,做子女的幫父母做事根本不用叫,對父母恭恭敬敬。

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不要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恨父母。雖然父母很嘮叨,但不是爲了我們好嗎?父母疼我們,愛我們,可我們卻根本不理會她們的苦心。《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父母生病了整夜照顧,熬的夜要先嚐一嘗是不是很燙。現在是父母這樣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我們要孝敬父母。

媽媽出去做事了,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掃地、洗碗、煮飯。媽媽回家端一杯茶,遞一雙鞋,爸爸工作累了,幫他捶捶背。其實好兒女並不難做,難做是我們不樂意去做。

從現在開始,多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讀書心得體會11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讀書的最大理由—擺脫平庸”。是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纔會自信,有底氣,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才能擺脫平庸。正如曾國藩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學做人,在書中可以碰到很多在生活中難以想象的到高境界的人,可以做我們的榜樣,讓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其人格上進。讀書還可以幫我們解惑,可以解氣,讓我們的思路變得清晰,讓你覺得一切事物都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多讀書,能夠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能在書裏找到自己的歸屬感。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4月23日設爲“世界讀書日”。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離“讀書”這兩個字已經漸行漸遠。我國人均讀書量一年也不足8本,與同樣工作壓力大的日本人,以色列人相比,讀書成爲中國人的一個微亮的光點。我們要知道,讀書才能更好的武裝一個人。我個人來說,比較喜歡汪涵,因爲他真的是有才華之人。他經常在突發情況中機智救場,我想若沒有這慣戰能徵的經歷和大量的知識儲備量,是很難得駕馭突如其來的發難。

當大家都在誇讚汪涵機智時卻不知這些得益於他讀過的大量書籍,若胸無宿物估計只有在臺上尷尬的局面了。作爲國內著名掌上閱讀APP掌閱iReader的形象代言人,汪涵不僅愛看書,愛藏書,他對看書的熱愛也影響着年輕的一代人。這個充滿着喜劇色彩的主持人已經不止是一個只有一撮黑色鬍子和黑色眼鏡框的標籤主持人,從他對書的熱愛和認知度上,已經將一位滿腹經綸的智者形象呈現在大衆面前,這也使這位掌閱的品牌代言人成爲年輕人一個良好的榜樣,這位懷揣着作家夢的主持人冷靜沉着的現場反應和專業素養無疑是一個讀書人厚積薄發的榜樣,值得大家去學習。

讀一本好書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裏豐富有限的人生,擴大人生的寬度,領悟自己的.生活。我們對待讀書的態度就是對生活的態度。莎士比亞說:“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所以,無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應該享受讀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自從管理處開展了“好讀書、讀好書”活動後,增加了大家對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家的閱讀量,不僅增長了見識,還提高了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使我們變的更有修養,培養成了高素質、高水平的職工隊伍。閱讀是一種潤物無聲地影響,在今後,我會繼續將讀書作爲我生活的一種好習慣,雖然讀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很多,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行爲舉寫作網止,讓給我們變的更美好。當我們變的美好的時候,你什麼樣,你身邊的人就是什麼樣,你的生活就是什麼樣。

讀書心得體會12

班裏的圖書角開張了,我借的第一本書名叫《巫貓之國》,這本書可有趣了。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一個古老的森林裏有一個棲居在蝸牛背上的神祕部落。有一天,這個部落突然就消失了。青蛙長腳、老鼠尤里、鸚鵡小黑、探險家老K一起出發去尋找這個消失的.部落。一路上驚險萬分,他們先後遇到了吃人蝙蝠、飛天水母、巨型植物等,還通過了漩渦,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進入巫貓之國。傳說中已經消失的國家,原來還存在着。

讀了這本書,我得到的收穫是:不管別人說的是什麼,都不要盲目的去相信,要自己親自去觀察一下,去尋找一下,去動手做一下,只有這樣你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別人說的這樣。

讀書心得體會13

今天,我看了姥姥的剪紙這篇文章。

裏面寫了姥姥剪紙很厲害。姥姥廣結善緣,任誰開口都行。村裏人都說:“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狗像狗。剪只猴子會上樹,剪只公雞能打鳴。”當然,這有點兒誇張。

記得有一次,我調皮地用手把姥姥的`眼睛死死的捂住,讓姥姥剪紙。不一會兒,一幅“喜鶴登枝”就完成了。我們村裏人圖的就是吉利,“喜鶴登枝”姥姥最熟了。夏天到了,姥姥怕我溜出去玩水危險,就用剪紙把我栓在屋檐下。姥姥剪了一隻老牛和一隻兔子在吃草。我明白了,姥姥屬牛,我屬兔。這是指我和姥姥在一個鍋裏吃飯吶。從那以後,我經常叫姥姥剪老牛和兔子。

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無論我在哪,姥姥都會默默地關注我牽掛我。

通過剪紙,表達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姥姥對我的思念。

讀書心得體會14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明白的7件事》這本書很適合一線教師閱讀,它是竇桂梅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寫照,是她思維方式、思想、心靈的物化。不僅僅充滿智慧,更以流暢的文筆、詩意的語言,在不經意間詮釋了自我對語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更詳細列舉了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讀書目,闡明瞭讀書的不一樣境界。

其中“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在竇桂梅教師說的七件事中,這件事我覺得最重要。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要帶領孩子們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應對學生何來侃侃而談的底氣?又如何能引領學生暢遊書海?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如今好多學校都要求學生很多進行課外閱讀,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及終身發展都有好處,可是在我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要求的同時,我們的教師讀了多少書?

說真的,當時應對這三個問題,我覺得慚愧。我是語文教師,我問自我:我讀了多少書?雖說有時也看看,專業的,人文的,休閒的,都會涉獵一點點。但細想想,卻從來沒有過讀書計劃,想看時就翻翻。也不成系統,全憑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堅持,有時間就看了,沒時間就作罷,如此這般,總覺得沒什麼收穫。“讀書,是的精神美容”“和學生一道在閱讀中呼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這本書中,竇桂梅教師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闡述了語文教師讀書的重要性,我很贊同她的觀點。掩卷沉思,自我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了,感覺自我讀書存在的問題是不能堅持,記讀書筆記還很欠缺。

“讀書,然後纔有育人的底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僅有經過讀書,才能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園。同意竇教師那種“擠一點兒,佔一點兒,搶一點兒。”的讀書方法。

讀書心得體會15

《小鹿斑比》這本書描述了斑比從天真無邪的小鹿變成了鹿族首領“鹿王”的故事。在這個過程裏,他經歷了和媽媽分離,獲得了朋友的幫助、老鹿王的引導,也親眼見證了同伴的`死亡。

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敢地克服它,勇敢也不是簡單地說出來,而是需要通過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另外,從他和媽媽分開生活的這個場景中,我理解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只依靠爸爸媽媽了,要學會自理,慢慢適應獨立生活。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向斑比學習不斷克服困難的精神,努力學習、掌握本領,成爲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