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慈善讀本讀後感(通用17篇)

慈善讀本讀後感(通用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慈善讀本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慈善讀本讀後感(通用17篇)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

玖了這本《慈善讀本》使我心靈受到了洗禮,帶給我很多的感動,同時也改變了我對世界的觀念。沒有讀《慈善讀本》前的我是一個不懂珍惜、不知足的孩子,真的可以用“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來形容都不爲過。

可是當我讀完這些感人的故事後,我才明白這個世界是有那麼多不幸的孩子,從而讓我不懂珍惜的壞習慣都改變了,因爲這本書中的內容已經深深地在我的腦子裏紮根了。我每天晚上睡覺時我都會想着他們艱難的生活條件,每天都吃不飽、睡不好、又不可以上學,使我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慈善讀本》中最讓我心疼的地方是第二單元的一愛一心照片,那裏有一張照片,拍的就是一個瘦的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躺在地上,遠處正有一隻碩一大的禿鷹虎視眈眈地盯着這個奄奄一息的小生命,等待這即將到口的“美食”,這時我多麼馬上到那個地方去拯救這條可伶的小生命。另外我還讀了第三單元的一愛一心故事,最讓我佩服的是比天使心靈更美的女人,故事中的主人公——琳達,因爲她的女兒被黑人孩子殺害了,但她表現出來的不是憤怒,憎恨黑人,而是去幫助他們,我很佩服琳達她對黑人的關心、關一愛一和寬容,我覺得我們應該像她那樣有着對別人的寬容之心,去了解別人,關一愛一他人。

我讀完了《慈善讀本》,我很敬佩書中介紹的慈善人物:王健林、比爾蓋茨、黃福榮。爲什麼我會敬佩他們呢?因爲他們一愛一幫助人,捐錢給貧困兒童,幫助他人成長。當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像他們的慈善家,雖然有的慈善家捐的錢不多,但是他們有幫助他人的一愛一心。所以我的志願是:能夠捐錢給這些貧困兒童、貧困家庭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這個社會到處都有溫暖。

《慈善讀本》讓我懂得珍惜,懂得我們要幫助社會上的貧困兒童,殘疾兒童、貧困家庭。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2

我騎在馬上越過祖國的山川冰河,穿過大街小巷。收集了一馬車的愛心,迎來春天送走冬天,我繼續前行……

馬兒越跑越慢,我的行囊就像噴泉一樣快要溢出來了,下面我將這些沉甸甸的愛分發到世界各地。

他們需要關愛,在讀本中看到這一系列的專題。我看到了貧苦孩子們的廢棄不堪的學校,只能作爲簡單躲避的地方,風雨交加的日子,同學們只能在泥濘不堪的教室聚集,看着他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神,他們需要關愛。讓我想到了前幾天看的感動中國2016的那位駐守大山36年的鄉村教師支月英。她將所有的愛和精力奉獻給大山深處的同學們。爲她這樣堅持無私奉獻鼓掌。

在我們身邊就發生許許多多感人的慈善事蹟。從新聞上得知寧波一位匿名的慈善家—順其自然,他在近十七年內陸續捐贈金額六百多萬,每一次捐贈者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將這些金額全部捐給貧困地區的同學們。

受到了這本書的啓發,心中萌發了慈善的種子。平時學校和社區組織的捐贈物品給貧困山區的同學們,比如:書籍、玩具、衣物……走進大山深處,和大山的同學交朋友,在學習上要多幫助他們。

世界上的愛有很多很多,我們的年紀還小,只要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有愛的事,我相信有紅領巾的地方就會有光芒。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3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叫《慈善讀本》,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則故事就是《我的天職就是愛》。

這則故事講的是一位瘦弱矮小的老婦人特蕾莎姆姆把自己的錢全部投入到了資助貧困人治病和學習當中。雖然她很窮,但是她卻有一種力量一直指導着她前進,那就是——愛心,她曾經去過一個貧民村教小孩們讀書,一開始,只有一個小孩聽她教書,因爲其他人的父母都不給自己的孩子去聽特蕾莎姆姆教書,怕她把自己的小孩拐去。可是特蕾莎姆姆毫不泄氣,每天都來貧民村教書。終於,她的付出把貧民村的人感動了。他們都讓自己的小孩去聽特蕾莎姆姆教書。聽特蕾莎姆姆教書的小孩子逐漸壯大起來了,第一天有十來個小孩子,第二天有二十來個小孩,幾天過去後,聽特蕾莎姆姆教書的小孩子竟然達到了四十多個,特蕾莎姆姆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有一位家長還捐了一塊小黑板給特蕾莎姆姆教課用,還有一位家長捐了一個大木箱給特蕾莎姆姆當椅子坐。特蕾莎不僅教會了小孩們讀書、寫字、算術,還教會了貧民村的婦人們一些生活常識,例如,刷牙、剪指甲、洗手。她最後還說:就算再貧窮也應該儘量講究衛生。

讀了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一些同齡人和我們有什麼不同。有很多跟我一樣大的小孩讀不到書,非常渴望讀書,把讀書當作朋友。而我卻把讀書當作一個個敵人,逐個擊破,跟他們相比我非常慚愧。

看了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慈善的名言,如,美德,能把善良的人們團結起來。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等等。

愛是一位無言的精靈,有一顆美麗而善良的心。我們都是愛的種子,等待春風來吹醒、甘露來滋潤。我希望:如果全世界的人們建立一個慈善機構,一起去扶助一些重病患者,貧困村的貧民和孤兒,那該多美好呀!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4

愛,是奉獻;愛,是關心;愛,是給予他人一些夢寐以求的東西。誠然,世界上雖然有數千名孤兒,但世界上也有數萬名慈善的人們給予孤兒們想要的一切,讓孤兒們不再飢餓,不再寒冷,這就是愛的力量,愛是萬能的靈藥。甚至一些我們認爲沒有感情的動物也會做出“愛”的舉動……這就是《慈善讀本》所告訴我的一個個有“愛”的故事,揭示了一個個有關“愛”的深刻的道理。

晚上,當我捧着《慈善讀本》看時,書裏彙集的許許多多慈善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淚水已經在我的眼眶裏打轉。

愛有許多種,最高境界就是博愛,博愛是一種最無私的愛。書中的一則故事——《我的天職就是愛》講述的就是一位身材瘦弱矮小的老婦人用她的綿薄之力幫助貧民和孤兒。1979年12月10日,她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而她卻將這枚令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獎章賣掉後所得的錢以及19萬元美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貧民和麻風病患者。這就是特雷莎姆姆——窮其一生爲那些貧窮的人當中最貧窮的,孤苦的人當中最可憐的人奔波服務的偉大女性。

讀完這則故事,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讓我此刻也迫不及待地想伸出充滿愛心的手,再去幫助許多處在困難中的人們。因爲此前,我也做過一件慈善之事。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和媽媽去東門口逛街。正當我們穿過一個地下通道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白髮蒼蒼、衣衫襤褸的老乞丐,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我連忙問媽媽要了十元錢,毫不猶豫地放在了老乞丐前面的碗裏,老乞丐連聲向我道謝,經過的路人見狀也紛紛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此刻,我感到無比快樂,這不正印證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嗎?其實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比金錢更寶貴的精神財富。

羅曼、羅蘭曾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慈善讀本》猶如一盞燈,點亮了我們的心房;又猶如一位園丁,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愛的種子,使我們從小就學會關懷、學會奉獻、學會感恩。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5

愛,因爲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世界就像迷宮,卻又讓我們此刻相逢。讀了《慈善讀本》,我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愛,心中有愛才有慈善。平時我們幫助他人,當我們需要幫助時也會有人來幫助我們。讓愛輪迴,這就是愛心慈善的魅力。

《慈善讀本》這本書分爲六個單元,分別是愛心之歌、愛心圖片、愛心故事、愛心童話、愛心劇場和愛心行動、每個單元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講述着慈善,傳遞着愛,

歌,是人的內心情感的抒發。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歌。第一單元介紹了許多愛心歌曲,每一首歌都飽含着善與愛,打動着我們的心。圖片,是無聲的語言。第二單元中,一幅幅真實的圖片直觀地展示了孩子們對讀書的渴望,帶給人們無盡的感動,也使我們更加珍惜擁有。故事,給人以啓迪,讓愛得以傳遞。第三單元中,一個個蘊涵哲理的故事,讓我們加深了對慈善兩個字的理解。童話、表演一直伴隨着我們成長,它們讓我們瞭解什麼是誠實、正直、善良,讓我們懂得了真善美。行動起來,伸出充滿愛的手,幫助身邊的人。

有一次,我到公園玩,看到一隻美麗的花蝴蝶,很想把它抓回家,儘管它奮力掙扎,還是被我抓到了,我提起它的翅膀,高興地拿給媽媽看。媽媽卻說:“你沒看到它的翅膀少了一塊嗎?你這是虐待動物。”我說:“我想把它帶回家中養起來。”媽媽說:“孩子,它是大自然的生靈,你把它束縛起來它會鬱鬱而終的。”我突然想起《慈善讀本》中那首歌“Healthe World”——如果你真心關懷每一個生靈,營造一些自由空間,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地方,拯救這世界,讓它變得更美好。我輕輕地把蝴蝶放入花壇,希望它能快快好起來,重新自由飛翔。

世界因爲有了愛心,有了慈善,我們才感到幸福和溫暖。《慈善讀本》讓我懂得關心他人,珍惜生命,愛護地球。希望更多的同學能讀到這本書,細細體味慈善的含義,並積極參與到慈善事業中去。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6

讀着學校發的《慈善讀本》,如同接受心靈的洗禮,帶給我那麼多的感動 尤其當讀到第二單元時,“關注他們”這一課題展示了一幅幅震撼心靈的圖片,不得不讓我爲之動容。這些圖片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裏,同學們認真地學習着:一場春雨過後,教室裏一片泥濘,可同學們依然認真讀着書;沒有板凳,孩子們站着堅持上學;在露天教室裏,孩子們迎着風雪埋頭讀書;喪失父親的小剛因付不起學費,當了兩年的旁聽生,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真正走進課堂:爲了賺學費,一個瘦弱的小女孩要揹着滿滿一筐蔬菜翻過兩座山,她今年剛剛八歲:一個7歲的孩子,因父親死於礦難,家中斷了經濟來源,交不起學費,只好上山砍柴……

讀完這本書,我終於知道,在同一片藍天下,除了無憂無慮的我們,還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爲了生計、爲了上學在艱辛地度過每一天,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有沒有想到那些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裏上課的同齡人呢?當我們用着嶄新的課桌椅,有沒有想到那些沒有板凳只能站着上課的同齡人呢?當我們開小差不認真學習時,有沒有想過那些渴望上學卻上不起學的同齡人呢?當我們享受着父母的關愛,投入父母溫暖的懷抱時,有沒有想過那些失去親人的同齡人呢?當我們大手大腳、揮霍浪費時,有沒有想過那些挑柴荷擔的瘦小身軀,翻山越嶺,只爲掙點學費的同齡人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但我們不能一味抱怨,要明白世上還有比我們更坎坷的人,幸福在於滿足,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會快樂。每當聽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歌詞,我就會想到在我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太陽縱有萬丈光芒,也有照不到的角落;人類的科技再發達,也抵擋不了災難和死亡,我們要關心他人,奉獻愛心、世界需要慈善,生活才能變得更美好。

《慈善讀本》這本書講解了“慈善”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淺。在生活中,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尊重他人,懂得與他人分享,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參與到慈善事業中去。

《慈善讀本》這本書集中了編委會的集體智慧,更是社會關心慈善的結晶!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7

寒假中,我閱讀了老師發的一本《慈善讀本》的書,這本書給我們介紹了許多愛心故事,許多名人的慈善事蹟讓我很感動,受益匪淺。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天下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有的貧窮付不起學費,有的生活條件差的連飯都吃不飽,有的沒有了爸爸媽媽生活在孤兒院的孩子…..他們需要我們伸出一雙雙充滿愛心的手去幫助他們。

慈善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是幸福給予受施的人,也同樣將幸福給予施與的人。

記得國慶節的時候媽媽帶我去了貴州山區看望村裏的小朋友,我把自己親手做的香皂和一大堆文具用品都贈送給了他們,而且我們還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學習做貴州特色美食——滋吧,香噴噴的滋吧做完後,我們就開始在村口的景點義賣,膽小的我居然賣力地吆喝,還一次一次地拉客“推銷”。看着“顧客”給我錢,還直誇味道不錯,我心裏樂開了花,義賣結束後,我們把錢放進“愛心箱”裏,交給小學校長,讓那裏的小朋友能過上更加快樂的生活,這也許就是慈善吧!回來後的第二天剛好是我的生日,本來每年我都會去挑個漂亮的生日蛋糕,但這次我把用來買蛋糕的錢買了很多水彩筆和水彩顏料寄給貴州苗族侗族自治區從江小學的小朋友們。因爲我喜歡畫畫,所以也希望在山區裏的小朋友們也可以畫出栩栩如生的畫,讓全國的小朋友們都能看到那裏的美麗風景。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8

認真閱讀了《慈善讀本》後,我才知道:付出愛,其實很簡單。或許是一個小小的動作:或許是一個關愛的眼神:或許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關心話語……

《慈善讀本》裏有一個故事深深觸動了我?故事大意是:一個神學院的教授爲未來的牧師演講。他安排讓每個學生到每一個班級巡迴演講。其中,一條走廊是他們的必經之路,而這條走廊上坐着一個面黃肌瘦的乞丐。教授規定的時間之短讓學生們都行色匆匆,對乞丐視而不見。教授對他們這種對乞丐漠不關心的態度大爲不滿,說:“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淚,而是伸出去的援手!”是啊,善良不是空話,而是實際的行動!

這篇故事讓我想起在和幾個朋友一起逛街時,遇到的一個老人。那天很冷,空中還飄着小雨。我們都穿的很暖和,有說有笑地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個衣衫襤褸,瑟瑟發抖的老人。他蓋着一片薄布,頭髮蓬亂,眼窩深陷,面前放着一隻小碗,裏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枚硬幣。我們紛紛解囊相助,毫不猶豫地把一元的硬幣或五元的紙幣放進小碗裏。這時,一個朋友拉着我們,說:“肯定是騙人的,不要上當呀!”我說:“天氣這麼冷,他那麼老了,又沒有工作能力,不管他是不是騙人的,我們都應該伸出援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嘛!”她十分贊同我的話,將自己僅剩的五元錢也放進了小碗裏。接着,我們向前走去,我不住的回頭看,看到一個學生給了老人一點錢,一個白領也放了一些進去,一個婦人……小碗裏裝的難道僅僅是錢嗎?不!還有助人爲樂的愛心! 《慈善讀本》的“愛心故事”還有很多,它們給我的啓發正如那首歌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伸出慈善之手,獻出一份愛心,幸福之花就將處處開遍!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9

從慈善教育讀本上,看到了很多讓我潸然淚下的故事,也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那些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了各種愛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上的碰撞,與愛的碰撞,慈善讀本讓我對“愛”這個字,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一個普通,卻又觸動心絃的小故事,《比天使更美麗的女人》是一個有關艾米·比爾的大學生的故事,她善良,充滿正義感,很同情南非的黑人,於是她申請獎學金去南非,她想幫助那裏的黑人擺脫貧困,她極力融入這個國家,但卻被一羣黑人孩子殺害了。那些黑人孩子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不良的影響使他們擁有暴力傾向。艾米的父母琳達夫婦知道原因後,成立了“艾米·比爾基金會”爲黑人孩子講授文化課程,他們的善舉持續了十幾年,感化了無數黑人小孩。南非前總統向琳達頒發了“跨國越界關懷獎”。曾殺害了艾米的黑人青年發言,是琳達一家給了他新生。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琳達就像一個比天使更美麗的女人,那麼耀眼。

這個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感動的不僅僅是琳達一家的善舉,還有他們一家善良的心靈,沒有這顆善良的心,又如何做出這樣的舉動?琳達夫婦在得知女兒被黑人小孩殺害後,並沒有生氣,而是去了解黑人孩子們。當他們知道黑人孩子因爲貧窮而受到不良影響後,主動去幫助他們,關愛他們,讓黑人孩子的成長充滿愛與善良。我們,也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成爲一個善良的人,讓世界變得美好:幫助他人,對於我們來說,不一定要做一些很大的事:哪個地方有了災難,我們可以捐出我們的零用錢,幫助他們,哪怕是五塊錢也好,儘自己力所能及,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也是善良,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法。一點一滴,積累起來,讓自己的愛傳播擴散。

我的媽媽也在爲慈善事業而奮鬥着,她不是慈善家,但她加入了慈善組織。當初,她是爲了幫助有困難的人,弘揚一份愛心而進入慈善組織。她加入慈善組織幾年了,見過許許多多貧困的人,也幫助過有需要的人,有一次,當媽媽出去探訪一所破舊的學校的時候,看到了破爛不堪的課桌和殘破的木板凳,教室裏沙石遍佈的天然地面。那些衣衫襤褸的孩子們光着腳在這種地面上,腳上已經磨出了血泡,但依然認真聽着老師講課。她見到這場面,當時就感動得流淚了,並且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來。這也是一種愛的精神啊,就像琳達一家對那些黑人孩子一樣。

愛,是充滿溫暖的港灣,停靠了希望的輪船;愛,是一首悠揚的旋律,音符治癒了無數人的憂慮。愛,也是一位天使,用充滿善良與愛的雙手去治癒黑人們殘缺的心靈,這就是愛。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0

我讀了《慈善讀本》這本書,真是感慨萬分。是啊,世界並不完美,看看我們這個世界,太陽縱有萬丈光芒也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人類科技再進步,也有無法抗拒的災難。我們應該關注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從汶川地震到玉樹救援,無不體現着兩個字——慈善。我國的慈善事業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現代慈善事業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來說,表面看來是一種單向的物質行爲,但它同時也是一種精神行爲;對於捐助者與受助者的情感交流來說,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慈善是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的互相幫助。也正因爲如此,慈善事業的發展,對於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爲的社會風尚,努力建立平等、互助、友愛的新型社會主義人際關係,對於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素質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捐助者和受助者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相互轉化。從物質的角度說,今天你是捐助者,明天你也可能成爲受助者;從精神的角度說,受助者在困難的時候得到了雪裏送炭的幫助,得到了心靈的慰籍和精神的鼓舞;救助者在付出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種社會價值肯定,獲得了一種心靈的滿足

。而正是因爲這種並非出自親朋好友之間的互助,是道德的互助,是慈善之心的互助,所以,這種互助發展得越普遍、越深入,社會平均的道德水準就會越高。 樂善好施是人們發自內心的一種善良願望,或者是人皆有之的一種惻隱之心。在別人有需要,自己有能力支持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這就是慈善。那麼爲什麼在社會上想做好事的人並不在少數,可是付諸行動的人卻少得多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把做好事的道德水準定得太高。舍已爲人做好事,是很高層次的道德水準,我們不能要求人人做到;而支持一般慈善行爲的道德水準則並不是很高,比如,儘自己所能,付出一些錢物或勞務,甚至只是幾句溫暖的話!每個人只要願意,都可以做到。 在這裏我還要說,儘管捐贈數量與道德境界具有正態關係,處於“道德境界”的人會爲社會利益做各種慈善事業,其目的是爲“正其義”而絕非“謀其利”。

用慈善捐贈數目的多少來評價實施慈善人的道德水平高低或愛心的多少,是不科學的,是片面的。所以,在慈善活動中,面對出手大方的組織和個人,人們應該抱之以由衷敬佩,而面對那些微薄的付出,我們也不必大諒小怪。款物有多有少,皆顯人間大愛,社會應該鼓勵和褒獎爲挽救他人生命和謀求他人幸福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獻其大利行其大義。而我們,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只是這片大海裏小小的一滴水,不過此刻我卻爲自己能在現場親身感受這場影響深遠的慈善活動而深深自豪,也暗暗告訴自己,今後一定要更加關注慈善,關愛身邊的人!慈善應該是不分年齡,階層,宗教的,抱着一顆真誠的心,爲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儘自己的綿薄之力,連自己都會變得快樂起來。如此何樂而不爲呢?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1

世界上最偉大、最神聖的是什麼?就是愛呀!無論是友愛、親情還是慈善,都是能讓人心溫暖的、充滿了愛的。《慈善讀本》這本書,則用一個個跳躍的文字,向我們完美地詮釋了愛。

本書用了很多伏美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和活動建議,深深地打動了我。愛是美好的,是充滿希望的。讀完這本書,我爲這個世界的愛而感嘆,愛心人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創造了一片更美好更藍的天空,讓需要幫助的人看到未來。這正如書本中的一篇名爲“來自愛心星球”的童話中所說的那樣。“請把愛傳遞到這個星球的每個角落。只有這件禮物,能夠在你交給下一個人時,變得比原來還要多、還要大。”是呀,愛是這世上唯一能夠永不泯滅的東西,他不是口號,而是一種信念,一種需要實踐的信念。

每個人的生命對於地球來說不過是彈指一瞬間,就像流星一樣,匆匆去也匆匆。在地球這片“星空”中,億萬人的生命正如流星一般,這一瞬間幾百顆甚至幾億顆流星流逝了,而又有幾百個新生命在加人。最後逝去的平常流星,什麼也不會剩下。因爲每個人都是最微小的存在,只會被掃進記憶的角落。愛卻永不泯滅。它不斷的在傳送,讓地球充滿溫暖。愛不能使即將逝去的流星重新活躍,卻可以使這顆流星發光、發亮,成爲無邊黑暗裏的小小星晨。然而一但這顆流星的愛被傳遞下去,它會雖死猶生,在信念中永生,永遠不會逝去。

讓我們行動起來,讓世界充滿愛,讓流星的光芒去照亮別人,照亮未來。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2

最近老師發了一本《慈善讀本》給我,這本書講解了“慈善”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同接收了靈魂的洗禮。

在讀到第二單元時,一組圖片把我的心靈徹徹底底的震撼了。這組圖片講述了一個個真實動人的故事——在一間四面透風的教室裏,同學們正在認真地聽課;一場春雨過後,教室裏一片泥濘,可同學們依舊照常上課,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過;沒有板凳,孩子們堅持站着上課;在露天教室裏,孩子們頂着風雪埋頭讀書。喪失了父親的男孩,因爲付不起學費,當了兩年的旁讀生,他的夢想就是能真正的走進課堂;一個瘦弱的小姑娘,爲了賺取學費,每天要背整整一筐的蔬菜,翻過兩座山,而她今年纔剛滿八歲......

讀了這本書,我終於知道,在同一片天空下,除了無憂無慮浪費時間的我們,還有這樣的一羣孩子,他們爲了生計、爲了上學,天天起早貪黑。當我們坐在寬敞而又幹淨的教室裏,有沒有人想到過那些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裏上課的同齡孩子呢?當我們用着嶄嶄新新的課桌椅,有沒有人想到過那些沒有凳子,只能站着上課的同齡孩子呢?當我們開小差不認真學習上課時,有沒有人想到過那些渴望上學卻因爲家庭的原因而上不起學的同齡孩子呢?當我們享受着父母的疼愛和關愛,投入父母溫暖的懷抱時,有沒有想過那些失去家人的同齡孩子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困難,但我們不能總是隻懂得去抱怨,必須還要明白世上還有困難比我們更多,更艱難的人,幸福在於滿足,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會快樂。太陽雖然有萬丈光芒,但也有照不到的角落;人類的科技再怎麼發達,也抵擋不住災難和死亡。我們要關心他人,奉獻愛心、世界需要慈善,生活才能變得更加的美好,生活纔會變得越來越有意義的!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3

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缺少“愛”的存在。在別人需要救助時,伸出一雙援手;在乘搭公交車時,給有需要的人士讓座;在別人急需金錢渡過難關時,捐上你的那點兒零花錢。這就是愛了,這就是所謂的慈善了。

沐浴在“愛城”裏,我翻開了《慈善讀本》。這一本書“彙集”了許多來自於中外的愛心故事、愛心歌曲、愛心童話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不是那一首在我小時候時常掛在嘴邊的《感恩的心》了。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那個熟悉的旋律至今還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愛”是世界上最純潔、最堅不可摧、最美好的一種人與人共同的語言。它不一定要非常地轟轟烈烈、驚濤駭浪。它最直接,最小的細微之處都能表現出來,讓我們體會到世界萬物因愛而生。沒有了愛,我們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吝嗇、貪婪。

媽媽辛辛苦苦地把我養大,每天除了照料弟弟,還要照顧我的生活:爲我做飯、洗衣;關心我的學習;陪我看書、教我彈琴。可我有時卻是那麼地不知道感激:嫌媽媽煮的菜不好吃,嫌媽媽太囉嗦,還怪媽媽對自己的要求太高。有時甚至跟媽媽吵架,惹媽媽生氣。現在想想我真是不乖,媽媽對我付出的愛太多了,而我又回報給了媽媽什麼呢?是的,不珍惜母愛的人是可恥的!我再也不願意做一個不孝順長輩的人了,我也要用我的行動回報媽媽對我的愛:聽媽媽的話,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生我養我育我的媽媽,還有我的好朋友小雁,她父母親的離婚,使她變得沉默寡言、憂鬱、孤獨、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爲了讓她快樂起來,我帶着她和我其他許許多多的小夥伴一起玩;多和她打電話聊天。慢慢地,她又變得愛笑了。其實,小雁不是不願意與人交流,而是家庭的破碎在她的心上有一道陰影,但是儘管如此,只要我們去支持她,保護她,她還是那樣的友愛。

愛是永恆的,無論是付出,還是得到,都是美妙的,它成了人生漫漫路上永遠伴隨左右的“禮物”。

如果你在憂鬱彷徨的.彼岸,“愛”就會自覺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你就順利駛往自信的對面。如果你像童話故事裏的灰姑娘,那麼“愛”就會促使你點燃心中的一根根火柴,幻想自己成爲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從而給自己增加信心,相信世界上還有很多愛你的人。如果你是斷了翼的小鳥,那麼你愛藍天,渴望飛回藍天的懷抱的迫切心情,就會使你早日康復,自由自在的遨翔。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4

在這金風送爽,桂子飄香的十一月,我閱讀了《小學版慈善讀本》。

翻開書中的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愛,在生命誕生的時刻”爲主題,讓我最難忘的部分是“生命誕生的感人故事”。那是5·12汶川地震過後,盛傳過這樣一個故事。救援人員在搜救時,再垮塌下來的房子裏發現一具女性遺體。她的身體已經被壓得變形了,但是雙膝依然保持着跪的姿勢,整個上身向前匍匐着,雙臂着地支撐身體。救援隊長費力地把手伸進女人身子底下,發現一個三四個大的嬰兒。在母親的庇護下,孩子毫無損傷。隨行醫生在包裹孩子的被子裏還發現一部手機,手機屏幕上面是這位母親給孩子留下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個故事,我想大家都最熟悉了,電視廣播上都熱談這項“記住,我愛你”的新聞。那位死去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給予了他第二次的生命,母愛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它可以付出一切物質財富;包含生命。母親是那樣的疼愛自己的孩子!

在二零零一年九月份的一天,我誕生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我還記得那時我擁有在場的醫生、護士、親人的關懷中,感受到了愛、溫柔、無限的期待和包容。

這一切一切的愛,何從不是我的母親給的?在我出生後,我得到鄰居?小區、親人以及全世界對我關心,這一切都在我記憶的深處中!

在一單元的愛心之歌,第二單元的愛心圖片,第三單元的愛心故事,第四單元的愛心童話,第五單元的愛心劇場,第六單元的愛心行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愛心和慈善的力量與動力。此時,我感到無比幸福,我得到了社會的關愛。

我們應該多關愛一些弱小羣體,把自己的零用錢等多出的用品去捐給他們,幫助他們,給予他們幸福,去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讓我們去做冬日中,他們需要的那把火,夏日中,掠過他們臉上的那一陣微風。讓我們給予他們無私的關愛吧!一齊共同行動起來!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5

當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慈善讀本》,我看到了許多讓我淚落如珠的故事,更讓我懂得了愛,懂得了愛的意義。書裏有一個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卻讓我在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小故事——《我的天職就是愛》。

這個故事非常使我感動,讓我感動不僅僅是特蕾莎姆姆的善良,還有她的偉大和無私。如果我們也能像特蕾莎姆姆一樣,有一顆充滿愛、飽含愛、散播愛的心,就會成爲一個善良的、無私的、有愛心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哪個地方發生了災難,我們都踊躍捐出自己的零用錢來幫助有困難的人,不一定要捐許多錢,哪怕只捐了一塊錢,你有心意,有誠意,儘自己所能,幫助到有困難的人,這也是善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表達和傳遞對他人愛的方法。讓我們把點點滴滴的愛都積起來,一起把自己的愛傳播整個世界!讓所有有困難的人都感受到我們的愛!

我有一位朋友的媽媽也在爲慈善事業而奮鬥,她的多年努力使她成爲了慈善組織的大隊長,朋友總是自豪地告訴我,她的媽媽正式成爲慈善組織的一員那天,前任大隊長接到一個電話,電話對面傳來許多雜亂的聲音,隱隱約約聽到幾聲尖叫聲和房屋倒塌的響聲。前任大隊長立刻叫隊員查信號從哪兒來,叫其他隊員做好準備工作,前往災區,她媽媽也是其中一個。

她媽媽連一個隊員的名字都沒問,沒做自我介紹。也不知怎樣力所能及幫助他人。別人叫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從搬運食物到在救援隊救人時二話不說自己一人搬開木板,減輕救人的難度,漸漸地變成一個東奔西跑的"跑腿",但她仍然盡心盡力。那天她只顧着忙碌,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可她覺得很快樂。

後來,她和她媽媽去過許多小學,也見過許多貧困的人,幫助過有需要的人。許許多多不計其數。有一次,她們前往一所破舊的學校,看到了破爛不堪的"課桌",和殘舊的板凳,教室的地面上佈滿了沙石和泥水。好一個"天然"的地面。天花板上有幾個大洞,時不時滴水,老師們拿着幾個盆來裝水,窗臺上沒有窗戶,只有幾塊飄飄蕩蕩的破布勉強擋住風。那些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孩子們天天光着腳踩在這種地面上,腳底早就已經磨出了一顆顆血泡,更有些血肉模糊,隨便用破布包紮。"課桌"總是搖搖晃晃,但他們依然認真聽老師講課。她、她媽媽、隊員們見到這場面時,看到孩子們童真的眼神時,她媽媽當時場就和隊員們感動得直流淚,並且她們都把身上僅有的錢都捐給了孩子們,老師們也連忙道謝。這也是一種對孩子們愛的方法啊!後來,她這種比任何人都要樂於助人的精神使她當上了大隊長。

愛,是溫暖,滋潤了人們的心田;愛,是希望,鼓勵着人們;愛,是一位純潔的天使,用充滿善良與愛的雙手去撫摸、治癒人們殘缺的心靈。這就是愛。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6

我讀了慈善讀本這本書,其中裏面有一個故事,我深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天生就是啞巴,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有一天因爲等了很久媽媽都沒回來於是小女孩決定去找媽媽。她走了很遠,終於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小女孩以爲媽媽是睡着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以爲這樣能令媽媽睡得舒服一點,後來她才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她還發現,媽媽手裏還緊緊地攥着一塊年糕。小女孩忽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哭了。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一遍又一遍的用手語作着這首感恩的心,從這裏我看出來這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是多麼愛她的母親。當她覺得媽媽死了的時候,發現媽媽手裏還緊緊攥着一塊年糕,看來媽媽是寧願自己餓死,也要把食物留給女兒吃。

從這裏我看出來媽媽也是很愛小女孩的,雖然小女孩不能說話,但也沒有拋棄她,而是每天早出晚歸,日日辛勞,忍飢挨餓地養育小女孩,終於柔弱的身子再也撐不住了,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讀到當小女孩得知媽媽的死時,大哭卻出不了聲音這一段時,我愣住了,心裏一陣絞痛。我忽然明白了:全天下的父母雖然有的富,有的窮,但對孩子的心都一樣,就算自己多辛苦他們也無怨無悔,只要自己的孩子能過得更好,就心滿意足了。

就像上一次,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我的大拇指不小心被門夾到了,手指立刻由紅變青,由青變紫,由紫變黑。我的手疼的無知覺,於是我打電話給媽媽。我原本只是想問媽媽要擦什麼藥。可媽媽接到電話,知道我手受傷了就着急地問我:“怎麼又受傷了,那麼不小心,痛不痛?快,要馬上擦藥,我現在就回來,你等着……”就立馬放下手中的活快速趕回家,顯然,媽媽是心疼我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回報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懂得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不要等失去了以後纔來追悔莫及。等他們老了,就輪到我們來照顧他們了。我們要像父母照顧小時候的我們一樣:要給他們多一點時間,不要怪罪,不要催促,要多一點耐心……

人人都有一顆感恩之心,只要肯對他人付出一點點,就會放出巨大的光和熱,它能使冰川融化,它能使萬物甦醒,它能使一切都變得非常美好。來吧,不要再猶豫,付出你我真誠地感恩之心,溫暖身邊的人。

慈善讀本讀後感 篇17

中國人把“慈”的本意爲父母之愛,後引申爲“愛別人”而“善”的本意是“吉祥”、“美好”,而後來人們把慈善並用爲一詞,指憐憫幫助他人。

今天,我在《慈善讀本》中讀到一個故事,它的名子叫,《點亮心燭》,本文講述了二戰期間,英國小說家雪爾。羅伯斯照例來到墓地拜訪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臨行前去看到的墓碑上寫着一句話:“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蠟燭失去光輝!”這句話就如同火柴一樣點燃了羅伯期,他開始奮筆疾書,並發表文章。故事傳開後,如希望的火種,鼓舞着人們爲了勝利而擬着前近的腳步。N年後,讀大學的布雷克讀到了這篇文章,並且讀出了它的神隨,在他畢業後,放棄了幾家企業的高薪聘請,毅然決定去非洲扶貧。無論親朋好支怎麼勸說,他都堅定的回答:“如果黑暗籠罩了我,我決不害怕,我會點亮自己心中的蠟燭。布雷克去了非洲,並且用他們的燭光照亮了天空,並因此被聯合國授予“扶貧大使”的稱號。

讀了這篇文章,我心久久不能平靜,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去往那貧困的非洲呢?是什麼力量讓他有勇氣去非洲呢?……一個一個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僅僅是因爲羅伯斯的那篇文章,不,這僅僅是一部分,那因爲布雷克心中有着慈,有善;更有着憐憫之心,羅伯期的文章只能算作一個引子,一把火柴,而布雷克的憐憫之心就如同乾柴,把它點燃了,正是因爲有慈善憐憫作爲布雷克精神支柱。讓他有勇氣魄力,踏上了這塊充滿着危險,貧窮的土地,最終獲得了“扶貧大使”的稱號。

我敬佩他,因爲他有勇氣去非洲,我學習他,因爲他是千萬個扶貧人的縮影,我讚美他,因爲他在爲我們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