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衆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掌握生活中常見的符號,並說說符號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規律。

2、知道公共場所中符號標誌的重要性,養成自覺按符號標誌行事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禁止駛入、禁止行人通過、火警電話、滅火器、人行橫道標誌、禁止燃放煙火等各種常見的信號標誌;錄音機、磁帶、掛圖及場景佈置。

2、事先帶領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符號標誌。

 三、活動過程:

1、教師以手式“暫停”“安靜”“真棒” 安定情緒,疑惑口吻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手式——暫停〈左手橫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安靜〈食指放在嘴上〉、真棒〈豎起大拇指〉)

問:剛纔老師都沒說話,小朋友怎麼知道要安靜呢?——會說話的.符號。你們還看到過哪些會說話的符號呢?

小結: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會說話的符號,它們不用說出來也不用寫出來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

2、尋覓會說話的符號

師:今天咱們班也來了許多會說話的符號,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

要求:找到後說一說它們叫什麼?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用?(可自己說一說也可告訴老師或小朋友)

3、提問,講述。(出示符號標誌掛圖,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師:你看到了什麼符號?能不能在圖中找到?它有什麼作用?看到它你應當怎麼做?

4、發現規律,認識禁止符號。

師:有一種符號,如果看到它這件事情就一定不能做,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適當提示,引導幼兒找出共性——禁止符號,舉例說明如吹喇叭前面加禁止符號就是“禁止吹喇叭”,吸菸上面加禁止符號便是“禁止吸菸”)。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眼睛的作用,初步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2、學習保護視力的方法,注意用眼衛生,逐步養成好習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編故事圖片4張。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引出眼睛的論題,說說眼睛的作用。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要讓大家猜一個我們身上的器官:"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猜出是什麼了嗎?

師:對,它就是我們的眼睛。眼睛有什麼作用?

師:眼睛可以讓我們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除了我們人身上有眼睛,動物身上也有,你看,小貓就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可是最近卻碰上了大麻煩,我們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二、聽一聽--聽故事,說說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提問:

1、小貓爲什麼會眼睛疼?

2、它後來怎麼去做的?

3、如果我們沒有好的眼睛將會怎麼樣?(變成近視眼,無法看清東西,沒有辦法看好書)

小結:眼睛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她。那麼,到底有哪些辦法來保護我們的眼睛,預防近視呢?

三、說一說--學習保護視力的方法。

注意用眼衛生出示圖片,讓幼兒說說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

小結:"二要"——看書、看電視、看電腦姿勢要端正,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將胳膊肘撐在桌上,將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點到鼻尖或額頭,即距離30釐米左右)--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

"二不要"——不要長時間的看電視、看電腦。

——不要在過亮或過暗的地方、晃動的車廂看書、畫畫。(看一看、找一找,教室的'哪些部位光線過強、過弱,不宜看書畫畫)。

總結:小朋友,現在我們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風景,看看誰看的最遠。

活動反思:

教育活動內容選材非常重要,它直接關係到活動的成功與失敗。本次教育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與他們的身體息息相關,看似一個簡單的活動內容,卻蘊含着重要的教育意義:孩子們對“眼睛”這一器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眼睛是身體的器官,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到,陌生的是對眼睛的認識缺乏更深入的瞭解,通過這次活動,不但讓幼兒細緻地瞭解了眼睛的構造及其作用,而且糾正了幼兒用眼方面的錯誤,同時學習了用眼衛生知識。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對活動的高度興趣和關注,課堂氣氛活躍而民主,他們對眼睛的構造還是用眼衛生,都能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活動結束時,許多孩子都能說出不少保護眼睛的方法,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預期效果。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10,感知數字10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2、學習不受物體的大小、顏色、排列方式的干擾,按10以內數量的多少將物體分類。

活動準備:

1、貼有7―10的數字卡片一套,點心包裝袋若干。

2、不知點心屋的'場景,設置四格貨架。

3、材料袋:四種點心的卡片。

4、活動材料《數學》

活動過程:

一、說點心

讓小朋友說說在幼兒園都吃了那些點心?

二、數點心

1、師:吃點心時間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點心。

教師逐條出示畫有點心的卡片,請幼兒說出點心名稱並數數點數。

2、這些點心都是十個,可以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

3、出示數字10,讓幼兒知道有10個點心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

4、10除了表示十個點心外,還可以表示什麼?請幼兒舉例說明十可以表示的物體。

三、選點心

1、師:今天老師也準備了很多的點心,等一下請小朋友

2、幼兒自己選點心,將各種點心按塑料杯上的數字逐一裝進杯子裏,然後互換檢查,看看裝得是否準確。

3、教師檢查並點評。

四、送點心。

1、師:點心包好了,我們再把選好的點心送到點心的貨架上。可是點心不能亂擺放,我們怎麼樣才能把點心擺整齊呀?

2、請幼兒說說擺放點心的方法。

3、教師引導幼兒把相同數量的點心袋放在同一格貨架上。

4、教師將7-10的數字卡貼在四格貨架上,幼兒陸續將點心袋放在相同數字的貨架上。

5、教師和幼兒集體檢查一遍。

五、點心屋營業了。

1、師:點心擺放好了,現在我們去買點心吧。請三名小朋友當營業員,其餘幼兒當顧客,玩“點心屋”遊戲。

2、“顧客”買點心時說出“我買X個點心”,“營業員”就從相應的貨架上取貨。

3、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引導幼兒檢查顧客的要求和營業的操作結果是否一致。

4、把自己買的點心送給客人老師,讓客人老師檢驗。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探索的慾望。

2.通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3.感受發現的樂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爲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與西瓜種植基地進行參觀前的聯繫。

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我想問問,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西瓜?你知道哪些西瓜的祕密呢?

幼兒發言,教師適當總結。

2.提出問題,激發探索慾望。

師:原來我們知道西瓜的這麼多事啊!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兒的回答多種多樣,如:西瓜有沒有根?西瓜爲什麼長在泥土裏,不是樹上?爲什麼西瓜裏面有的子是白的,有的子是黑的?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像、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與西瓜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溝通好,到達之後,對方有專人帶領幼兒參觀,並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瓜農的勞動,邊觀察邊提問。

幼兒人手一張記錄表,一邊參觀,一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中班科學教案西瓜中班科學教案西瓜。

(大棚裏面的自由觀察環節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他們目睹了瓜農剪枝、摘瓜、授粉的過程,提出了很多問題,也在瓜農伯伯、阿姨們和藹、耐心的示範和講解下,獲得很多新知識。在採摘、裝箱的地方,幼兒又學會了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最後,他們親自彈瓜聽聲,每人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展示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說明

問題是科學活動的起點。活動一開始,在喚起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請幼兒自己提出問題,就是爲了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和積極性。把幼兒帶到西瓜種植基地去觀察、發現、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提高他們探索的興趣。同時,帶着問題、帶着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遠比簡單的“教師講、幼兒聽”“集體看視頻”等方式更有效。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祕密,發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要愛護益蟲。

活動準備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8-29頁。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徵是什麼?共同的名稱是什麼?

總結: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徵。通過結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裏嗎?他們有什麼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螳螂生活在田地裏的植物上、草叢裏,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裏、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裏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活動延伸:

結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瞭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的東西在水裏沉,有的東西在水裏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知道,人們利用沉與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船,造福人類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種物體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鐵釘、紙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樹葉、小碗、磁鐵、筆、)若干。

教師準備: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樣顏色的鐵球和皮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孩子們,想不想從小學好本領,將來成爲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呢?今天請小朋友來當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學習新的知識。

二、實驗

幼兒嘗試(1):誰沉誰浮

請小朋友看盒子裏有什麼東西,請你把它們輕輕地放到水裏,仔細觀察,誰沉誰浮?

幼兒嘗試.

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幼兒嘗試(2)重沉輕浮

同一個玻璃瓶放在水裏,封口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了水時,沉到水底下,這是爲什麼?(讓幼兒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

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玻璃瓶子裏有空氣,空氣很輕,所以就浮。裝滿水時,瓶子裏沒有空氣,所以就沉下去。

幼兒嘗試(3)形狀與沉浮

同一個橡皮泥,把它團成球狀時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狀時浮在水面上,這是爲什麼?(讓幼兒做實驗)回答。

教師總結:橡皮泥捏成船形,裏面有空氣,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團成球,沒有空氣,所以就沉到底。

幼兒嘗試(4)區別兩個球

區別同一大小,同一顏色的鐵球和皮球,(讓幼兒想辦法區別)

教師總結: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裏 看一看,就知道,哪個是鐵球,哪個是皮球。

幼兒嘗試(5)

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我們剛纔做了很多的實驗,知道了有的東西在水裏沉,有的東西在水裏浮,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情況下,有時沉,有時浮。人們很聰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很多的東西,希望小朋友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當科學家,發明新的東西,爲人類做許多事情。

三、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7

【活動準備】

1、動物睡覺的課件。

2、歌曲《小豬睡覺》的音樂,輕音樂兩首。

【活動重難點】

瞭解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並用動作表現。

【活動過程】

1、以小客人做客導入活動:(播放歌曲《小豬睡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

(小豬)

你聽一聽它在幹什麼?它是怎樣睡覺的?(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出什麼聲音?(咕嚕嚕)

2、小豬邀請幼大家去大森林旅遊,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播放課件《動物睡覺》,讓幼兒探索不同動物睡覺的.

祕密。

馬 ——站着 蝙蝠——倒掛 刺蝟——蜷成球形

丹頂鶴——單腳站立 魚——睜着眼睛睡覺

烏龜——縮到龜殼裏 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3、遊戲:看誰說的對(出示課件,幼兒說出不同方式。)

4、遊戲:看誰學得像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小朋友模仿動物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小朋友模仿動物就睡

覺,睡覺時必須安靜,不要大聲喧譁。

(2)教師組織遊戲,播放音樂。

5、教師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後和父母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

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

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祕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樹有常綠樹和落葉樹,觀察、比較它們的不同。

2、認識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

2、瞭解一些常綠樹與落葉樹的知識和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幼兒在家帶來的樹葉。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請你們在家的時候都收集了一些樹葉帶過來,那現在請你們來觀察觀察,你們帶來的樹葉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觀察)

2、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教師:冬天到了,樹葉有什麼變化?你們在收集這些樹葉的時候大樹又變成了什麼樣的?樹上的葉子都掉了嗎?

(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集體討論。

(1)教師:爲什麼有些樹上的樹葉掉得很多?有些樹上的葉子掉得很少甚至不掉呢?

(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

教師:有的樹是常綠樹,一年四季的樹葉都是綠的。有的`樹是落葉樹,每年秋天樹葉就會開始變黃,漸漸掉下,到了春天才會長出新的樹葉。

2、瞭解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1)出示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從樹葉的形狀、顏色等方面比較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教師:老師這裏有幾張圖片,分別是常綠樹和落葉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是常綠樹?哪些是落葉樹?

(一一出示圖片)

(2)教師小結圖片中的樹。

(3)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說還知道有哪些常綠樹或落葉樹。

教師:好的,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樹,知道了哪些叫常綠樹,哪些叫做落葉樹,那除了老師這裏的圖片,你們還知道有其他的這些樹嗎?

(幼兒回答)

(4)教師小結。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樹,請你們在家的時候看見了大樹小腦袋裏也想想這是屬於綠葉樹和落葉樹。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9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磁鐵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磁鐵,瞭解它的特徵及用途。

2.激發幼兒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二.教學準備

1.用磁鐵製作出來的會跳舞的小人。

2.磁鐵若干,塑料板,盤子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從外面帶來了一位會跳舞的小人。我們用掌聲請她上來,好嗎?(好)

2.用這個會跳舞的小人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討論:小人爲什麼能跳舞?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人下面有一塊鐵片,隨着塑料板下面的磁鐵移動而移動。小人就能跳舞了。

(二)、讓幼兒自由操作,瞭解其用途

1.小人會跳舞,有趣嗎?(有趣)。下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一塊磁鐵,每組一個盤子,盤子裏各放了許多東西。(鐵製品和非鐵製品)。我們小朋友也來試一試,這磁鐵還能幹些什麼?

2.讓幼兒自由操作。提問:(1)、你拿着的磁鐵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與其他小朋友的磁鐵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從而讓幼兒瞭解它有不同的形狀。

(2)、小朋友剛纔玩過磁鐵,誰能告訴老師這盤子上的東西怎麼啦?(有些被吸上來了)。從而讓幼兒瞭解磁鐵的吸鐵性能。

(3)、那小朋友觀察觀察,有哪些東西被吸上來了,還留些什麼。

3.小結: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磁鐵有不同的形狀。還有吸鐵性能。

4.那磁鐵還能有什麼用處呢?(個別幼兒回答)

(3)、總結:老師聽了小朋友的回答。我覺得有些小朋友說的`對的,可有些小朋友不太知道。我們小朋友回家去問一下爸爸媽媽,磁鐵還有什麼作用。在和爸爸媽媽做一個玩具,就象老師剛纔拿出來的一個會跳舞的小人。是用磁鐵做的。我們小朋友也去做一個漂亮的玩具好嗎?看一看誰做得最棒了。好不好?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0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爲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爲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爲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

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

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

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

(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

(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爲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

(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

(1)分沉浮材料。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1

【活動設計】

把“摩擦起電”這一物理現象以遊戲化,通過使小紙人跳舞這一遊戲方式來讓幼兒感受,並愉快地掌握。不是讓幼兒掌握多麼高難的物理知識,而是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絲綢和玻璃摩擦之後,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引導幼兒遷移運用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自制小玩具,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玻璃板、薄紙、大頭針、絲綢布料。

2、在乾燥的天氣進行活動,因爲乾燥的天氣容易產生靜電。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小指人”,激發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麼?”(一張薄紙)

師:“現在老師用剪刀剪一下,變成了什麼?”(老師剪成幾個1.5—2釐米高的小紙人,要使小紙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紙人中間插上一根大頭針)

2、師:“可愛的小紙人,請你們給小朋友跳個舞吧!”幼兒發現“小紙人”沒有跳舞。師問:“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跳起舞呢?”

3、請幼兒用各種辦法讓“小紙人”跳動,誰想出來的辦法好。

二、引導幼兒探索並進行交流。

1、幼兒第一次動手操作與觀察,探索如何使“小紙人”跳舞。(幼兒可用輔助材料或不用輔助材料)

2、幼兒集中後交流操作中的發現,並提出道理師:“你是怎麼使小紙人跳舞的呢?”幼兒回答並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搖。

最後教師幫助幼兒小結:由於力的(jy135幼兒教育 )作用,小紙人會跳動。

3、師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這些,還有方法使小紙人跳舞嗎?)

師把小紙人放在桌子上,然後在離小紙人上面1釐米處擱上一塊玻璃班,師用絲綢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紙人就開始翩翩起舞(附圖)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進行嘗試,尋找答案,幼兒每人操作實驗。

5、幼兒集中。

師:“你是怎麼使小紙人跳舞的?爲什麼用這種方法能使小紙人跳舞呢?”

幼兒充分回答後,鼓勵幼兒長大後去探索其中的祕密。

三、啓發自制玩具。

1、教師出示自制玩具:用輕薄材料製成的小動物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制各種玩具。

2、幼兒動手自制玩具,教師巡迴指導

3、請做好玩具的幼兒用絲綢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們跳舞,

4、結束。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2

中班科學:種黃豆

一、活動目標

1、 明白黃豆發芽所需要的條件

2、 明白手工種植黃豆的`步驟及原因

二、活動準備

泥土、黃豆、紙鏟、果凍殼、演示圖

三、活動進程

1、 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什麼內容呢?我先不告訴你們。但是我要先來給大家看一張畫,請你們來告訴我,你們看見了什麼?”

師:“這個圖上有……,是一顆發芽的黃豆。”我現在手上就有一顆 黃豆,我們就來學習怎麼種黃豆,好不好?”

2、 講解。

師:“種黃豆種黃豆,我們是不是先要給黃豆找一個小花盆呢?我現在先在紙上畫一個小花盆,等一下我們就用這個當花盆(出示果凍殼)。”

師:“我們花盆有了,接下來怎麼辦呢?是放土還是放黃豆呢?”(黃豆寶寶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凍殼裏,舒服嗎?我們要放一點土,給他鋪一層牀墊,這樣子它睡得才舒服。)

師:“牀墊鋪好了,我們現在就把黃豆放進去,然後再給它鋪上泥土棉被。這個泥土是鋪的越厚越好嗎(不舒服,易倒翻)?”

師:“最後再給它澆澆水。”

3、小朋友操作。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3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爲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爲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爲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爲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2、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喜歡動手實驗,有積極的探索興趣,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兒個人記錄表,記號筆,大的記錄表一張。

2、幼兒經驗準備:先認識油和水,感知其特性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杯子裏有什麼呀?(出示水和醋)

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會怎樣呢?

1、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

2、教師實驗,幼兒觀察現象。

3、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後的'分離現象

1、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教師記錄幼兒猜想結果。

2、幼兒動手操作,並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你把什麼倒入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師小結、記錄幼兒操作結果:無論是油倒在水裏還是水倒在油裏,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出示筷子,讓幼兒猜測攪拌後油和水會怎樣

2、幼兒動手操作,觀察攪拌靜止後的現象,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3、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用筷子用力的攪拌,油和水還是分離的,不會混合。

教師總結:無論是先倒油還是先倒水,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結果都是分成兩層,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離的,是不會混在一起的。

四、幼兒嘗試“油水分離畫”,想一想爲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離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15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遊戲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自從區域遊戲活動開展以來,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在遊戲中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教育目標爲幼兒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在投放材料上遵循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操作材料,進行自由自主的學習,幫助幼兒在遊戲中獲得或擴展相關經驗。通過遊戲認識並體驗人與人的關係,在上一學期的遊戲活動實踐中,孩子們找到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幼兒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明顯的有所提高。因此,在本學期開學前,針對各個區域活動合理的制定目標開展實施,並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現一些遊戲情節,能夠與同伴合作進行遊戲,解決一些簡單的小問題。讓孩子們學會互相謙讓、用禮貌用語交往,感受遊戲的快樂。同時,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印象,根據本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情況,具體目標如下:制定本學期遊戲。

一、班況分析:我班現在有幼兒31名,其中男生20人,女生11人。經過一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生活動的知識。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爲幼兒開設各種各樣的區角活動,讓幼兒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

 二、創設區域活動

根據中班幼兒健康、社會、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我們爲孩子創設了“體育角”、“自然角”、“農家小院”、“圖書角”“美工區”“建構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三、區角設置

(一)體育角:

爲了得到更多豐富的戶外活動,根據中班孩子年齡特點,我們利用廢棄的物品,動員了所有家長和我們一起自己製作了體育器械,沙包、飛碟、梅花樁等,這樣的體育器械我們不僅只是爲了玩,我們還要玩出多樣化,讓更多的器械進入到我們孩子的生活,讓我們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因爲每個班級的空間都是有限的,爲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空間進行遊戲,我們選擇了把這個區角設置在走廊,這樣既不佔用班級裏面的空間,而且還能讓孩子們的玩的更盡興。在走廊裏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擺放梅花樁,然後自由的在上面行走,還有我們的小高蹺,孩子們在剛開始時也可以扶着牆練習。套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看孩子們玩的都多開心。因爲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我們的體育角的很多器材都沒有展開,比如沙包、飛碟、棉棒等,但是孩子們其實都玩得非常的棒。

(二)農家小院

我們農村操作材料少,但是我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於是我們設計的‘農家小院’,讓幼兒及家長大量收集農作物,如:各種豆類、玉米等,還有絲瓜、葫蘆等各種農產品,還有各種柳編、草編制品等,孩子們雖然身在農村,但是對於各種種子等的瞭解非常的少,甚至分不清楚,在這裏,他們可以通過觀察、觸摸等認識各種各樣的種子以及瞭解他們各自的用處。每當區角活動時,孩子們都喜歡在裏面打草柵,編辮子等,打草柵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材料很簡單就是讓家長收集的麥稈,我們還請了會用這些材料製作玩具的家長來幫助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製作玩具,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在製作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動手能力,而且引起了孩子們用我們周圍的材料自己製作玩具的興趣。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更好的瞭解了我們農村。

(三)圖書角

爲了豐富孩子課外知識、開闊視野,我們知道小孩子最喜歡的書是繪本,今年我們買了很多的書,孩子們可喜歡了,每次看書特別多的認真,還不是的給自己的同伴將自己看得到故事,通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使孩子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並且在活動時孩子們還能講出許多的故事,孩子們們從中受益匪淺。在讀書的同時,孩子們還養成了愛惜圖書,看完了圖書要放回原來位置等良好習慣。

(四)建構區

中班幼兒在區角遊戲活動中合作能力較差,我們給他們準備了大型的積木,可以合作搭建,在遊戲中他們可以合作完成,我們每一次都會把準備的材料有所變動,還要根據孩子的'發展情況不斷的完善,構建區主要在於培養每位孩子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五)美工區

中班的孩子動手能力發展較快,他們喜歡剪剪、折折,畫畫等,在區域中爲幼兒準備了大量的活動材料,爲了保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美工區需要爲幼兒提供一些低結構材料,半成品的材料較多,我們還請家長爲我們帶來了所需的材料,讓幼兒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享受創造活動的快樂。

(六)自然角

自然角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部分,是科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充實的利用空間,把孩子和家長種植的各種植物吊掛在走廊的欄杆上,這樣既節省空間還美化了欄杆,一舉兩得,我們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植物,每一次澆水孩子們特別高興,他們有時還談論誰的植物長得好看,誰的長得高,自然角成了和孩子們關注關注的焦點,幼兒隨時觀看隨時澆水,學會管理自己的事情,鍛鍊了幼兒的責任心和愛心。

本學期我班將從區域活動實際出發,根據主題和課題的變化,開展區域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積極發動家長、幼兒參與到自制活動材料之中,從而豐富區角活動材料,我們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真正做到讓他們自由、自主、自發的遊戲。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