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大綱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海上鋼琴師》的作者是(意)亞歷山德羅·巴里科。主要講述了棄嬰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僅憑聽到的鋼琴演奏音樂後就開始彈鋼琴,併成爲才華矚目的鋼琴師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一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就還未完蛋。問題是,誰也不相信我這故事。”沒錯,一九九零的人生經歷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維珍尼亞號輪船內的鋼琴上,被一個船員偶然中發現並收養。船員給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員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歲的時候,船員在工作的時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變成了孤兒。八年,船員爲一九九零編制了一個純潔,美好的童年。我想,這也賦予了他潔淨的靈魂,造就了他純粹的生命吧!

電影的畫面總會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藍色的眼眸上,他透過船艙的玻璃,望着波濤洶涌的海面,從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卻不能被猜測出眼神中到底藏着什麼,他那麼的平靜,那麼的悵然……

八歲之後,他的音樂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凡是聽過他彈奏鋼琴的人,都覺得他是上帝派來的,專門爲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也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這片海洋上他彈着鋼琴,直到與維珍尼亞號一起消失。海洋、船、鋼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數。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在好朋友麥士勸他離開維珍尼亞號去大陸發展的時候,他絲毫不爲所動。他的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維珍尼亞號,和它一起經歷四季的變換。然而,當愛情降臨時,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爲心愛的女孩子登陸。可當他走到樓梯的一半時,他忽然停住腳步,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裏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還是恐懼?或許世人永遠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詩篇。最終,他回過頭,眼神堅定,一步一步走上船來。他的眼裏,容不得擁擠的城市,他的心裏,只有純粹的音樂。

多年後,維珍尼亞號已是一艘即將被炸燬的破船,麥士得知消息後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結果,他仍舊堅持着,不肯離開。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廣闊了,陌生得讓他害怕,那些城市裏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琴鍵的鋼琴一樣,沒有盡頭,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臺,給自己一個盡頭,也不願意茫然無措地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

就這樣,他生於船,死於船,從未離開過維珍尼亞號,也從未離開過他的音樂。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騰空彈奏着樂曲,彷彿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場熟悉的航行。

最終,他與維珍尼亞號一同消失在蒼茫的海上。他最後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二

朋友的強烈推薦,我看了《海上鋼琴師》,而且一口氣看了三遍,因爲我想讀懂其中的寂寞與孤獨,是什麼能讓你如此癡迷,更是因爲我想讀懂你的心,明白你心中到底在想什麼,到底想要什麼,我想了解你,可是在我看完之後你卻走了,帶着我讀不懂的孤獨和蒙着紗的心,一年的約定是我中斷的,因爲我不想猜,猜你的想法,你的喜怒哀樂,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猜,真的很累!看罷,我似乎明白了點什麼,我不用猜了,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姿態,與其他人無關。

看第一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鬥琴,華麗的指法,雖有漫不經心,不願應對,或是與世無爭,可是實力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做人就是要灑脫,可以裝傻,但不能真傻,外表柔弱的隱藏着強大的心。看第二遍腦海中定格在了那個女孩的回眸,還有一張未送出的唱片和帶着雜音的天籟,因爲,我覺得像極了現在的我,我在心裏暗暗地給1900打氣,有愛就說出來吧,愛他就告訴她吧,有些人你真的`會錯過啊,錯過後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了。同樣的回眸,目光的相對,未來得及說出口的愛,我在等,我想下船,踏上陸地去尋找,可是她在哪兒啊,我又要到哪兒去找啊,我還能回來嗎?第三遍看是最後的獨白,沒猶豫,我背了下來,在用靈魂的傾訴中,心靈震撼了,這不是結束,除非你有了一段可以拿出去講給他人聽的故事纔是結束。1900的傳奇足以震撼全世界了,所以他應該結束,徹底的解脫。

船上的窗口就像是1900的眼睛,他透過這雙眼來觀察世界,世間,帕多安在這樣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不適合的場合闖入了他的眼中,更闖入了他的腦海中,在他的腦海中走來走去。他不爲任何人而存在,但是因爲她,在這個世上1900有了牽掛,像個有了心事的大孩子。擦肩而過,真的是錯過,1900一遍一遍地練習的表白。雨中,帕多安走了,回眸,雨打在唱片上,更澆滅了他剛剛燃起的對陸地的希望,對生活的憧憬。幾句話,一輩子,以後真的沒機會了,唱片裏收錄的心聲被海的聲音(the voice of ocean)吞噬。

It is a secret,and secret should be kept。離別是痛徹心扉的,在分開的一瞬間,痛苦不言而喻,扭曲變形的臉,撕裂的心,1900也想走出自己的城堡,他想聽海的聲音,有下船的衝動,18步,離開船在舷梯上走了18步,1900停住了,偌大的城市,無盡頭的街道,一個虛無縹緲的地址和一個日思夜想的人,一切在他眼裏是那樣的陌生,那樣的不確定,在他心裏劃過,激起短暫的波瀾,他怕,真的害怕,找不到前進的路,回不去後面的船,他選擇逃避,不敢面對,躲入船艙,在他的世界裏,生活在心中的船,依舊的堅固。

你在你自己的船上生活好久了,我想要做的是把你領下船,漫不經心,毫不在意,隨機的迎合,我還是再猜,我也最後猜一次,你也怕受傷,想要僞裝,不要把自己暴露出來,也許是生活的環境,成長的歷程,這個不用猜,下船沒有你去的方向。我決定了下船,猜累了,也受夠了顛簸,更因爲我真不再想把你領下船,在不確定的鍵盤上,你不會彈奏,在玷污的書上,你不會了書寫。你還在船上,我先下了,不能陪你到目的地了,我不知道你的目的地在哪裏,我真猜不到。等到你心中的維吉尼亞號裝上6噸半的炸藥,或是你想下船的時候,踏着陸地聽一下海的聲音。別忘了,我在陸地上,下船,有一個歸宿。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三

用了三天的時間,慢慢地靜靜地看《海上鋼琴師》。

不斷地回放,不斷地思索。

在思想的過程中,悲哀的是:鋪墊、襯托、人物形象特點、人物之間的關係、環境、結構、主題這些詞像小丑一樣地在我的腦海裏跳蕩亂舞,我爲自己的固化思維噁心。

1900是個象徵,是希望?是夢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獨?是決絕?是堅守?……文學作品鼓勵“合理誤讀”,從文藝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被允許的。在一定範圍內,允許讀者有自己的思考,讓讀者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將他們的想法帶到作品中去,對作品進行解構與再創造。或者,這也叫多元解讀,或者,這就是《海上鋼琴師》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個人都從它那裏讀出了一些什麼。

我喜歡1900一臉的清澈,喜歡他沉迷的樣子,喜歡他靜靜地用音樂和心與自己對話。喜歡他說的話。他說:“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可是走過跳板之後,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捨棄這艘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裏。你屬於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