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說課稿3篇

【實用】說課稿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實用】說課稿3篇

【實用】說課稿3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只有遇到伯樂,纔可發揮才幹,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託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培養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爲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節,以語氣作爲切入點,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蘊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採用了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擡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由《神鵰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提出討論題:爲什麼韓愈會在文章中流露出這樣強烈的憤懣不平之情?提示學生;聯繫韓愈的生活經歷。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懷才不遇的經歷。從而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5、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這個環節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爲課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

4、知識遷移:

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爲開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於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後再聯繫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附:板書設計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麼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麼內容?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課交流。

(識別人才的人)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痛惜)

(埋沒人才的人)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無馬也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說課稿 篇2

一、說課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一)新課程的總體課程目標:

高中階段的核心任務:讓學生經歷5組10個動詞的.語文學習活動,形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積累·整合 感受·鑑賞 思考·領悟 應用·拓展 發現·創新

(二)《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單元目標:

1.培養鑑賞古代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總體要求】

2.閱讀古代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基本能力】

3.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歌,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鑑賞要求】

4.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鑑賞方法】

5.嘗試詩歌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創作實踐活動】

二、說教材

新課標實驗版語文教材總體包括三大類:

一、必修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二、選修教材一(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三、選修教材二(校本選修教材)。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單元安排:本單元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兩個部分,每部分各三個單元:

詩歌部分:

第一單元: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第三單元: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散文部分:

第四單元:創造形象 詩文有別

第五單元: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第六單元:文無定格 貴在鮮活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單元體例,每一單元由四部分構成:

1.賞析指導:提出的鑑賞角度,介紹相關的鑑賞知識

2.賞析示例:每個單元各舉一篇詩歌或散文爲例,帶有舉例示範性質,供學生參考鑑賞。

3.自主賞析:主體部分,提供的閱讀鑑賞的作品。

附1.“探究·討論”:指點方法,提示要點。

附2. “相關鏈接”:提供有關背景資料和信息。

4.推薦作品:課外拓展,驗證課內所學,以獲得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

本單元構成: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長恨歌》(白居易)

自主賞析:《湘夫人》(屈原)、《擬行路難(其四)》(鮑照)、《蜀相》(杜甫)、《書憤》(陸游)。

推薦作品:《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越中覽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別離(其一)》(黃遵憲)。

三、說考點

20xx年新課標高考《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對詩歌部分做了如下規定:

(一)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能力層級爲D級(鑑賞評價)。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爲A級(識記)。

四、說考題:

陝西省新課改三年來高考古詩文閱讀試題分析

止了押題行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放棄僥倖心理,而應側重於對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培養。

有,高中初中學段均有涉及,而且所有篇目均爲《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中明確指出的64篇。

五、說建議

(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部分教學建議

積累·整合:抄寫背誦、歸類整理、嘗試創作。

感受·鑑賞:誦讀吟詠、聯想想象、圈點批劃,調動既有積累,特別是個體經驗。

思考·領悟:查考資料,利用知識,比較歸納,評析,討論,利用書本知識、教師、同學經驗。

應用·拓展:寫鑑賞隨筆,質疑探幽,揚個人所長。

發現·創新:再讀再思,舉一反三,擴展視域,鞏固提高

(二).《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單元教學建議

1.樹立單元意識,以整個單元作爲教學任務。

2.上掛下聯,處理好本單元與必修部分、本單元和高考的聯繫。

3.深入研究學情,正確處理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根據學情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和教學進度。

4.教學中,應以教會方法爲中心,選取重點篇目做好示範教學,敢於大膽取捨。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海燕》。本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第九課,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着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爲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利用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課文展示的特殊情境。並在頭腦中勾勒出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從而對本文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另外,本文寫於特殊的歷史年代,與學生的社會環境相距甚遠,理解象徵手法的意義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海燕》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我遵循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由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到通過朗讀品味句子。分析海燕形象,進而討論本課教學重點,即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烏雲密佈海浪滔天的圖片,選用朗讀錄音並配以旋律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很快將學生帶入朗讀情境,在指導第一段的朗讀使學生初步瞭解朗讀中須注意的重音 語氣等之後,其它語段則由學生自主探討領悟。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教學中我通過示範讀、個別讀、小組讀及齊讀等形式,不斷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在讀中,學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則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介紹背景知識這是學生理解這一深刻含義的前提,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象徵手法的意義,再一次讓學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中品嚐集體智慧的甘甜。

一個多世紀前《海燕》的發表曾被人認爲是吹響了的"戰鬥的號角",激勵着俄國乃至世界衆多有識之士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我淡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繫,討論海燕形象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爭做一隻勇敢的"海燕".

五、作業設計

最後作業 拓展比較:老師發下引發的參讀材料——聯繫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仿句練習: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奔騰咆哮的大江,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低吟淺唱的小河;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寒風呼嘯的塞北,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小橋流水的江南。

六、板書設計:

海 燕

高爾基

海燕 —— 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海鷗

海鴨 —— 自私怯弱的不革命者(對比,烘托)

企鵝

—— 反動勢力

烏雲

狂風

大海 —— 人民大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