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說課稿三篇

實用的說課稿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說課稿三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是來自廣州體育學院代表對的參賽選手黃龍精,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籃球單元第2次課雙手胸前傳球;對象爲水平四初二4年級的學生。

根據<<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以及水平四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高峯期,有強烈的自尊心、好奇心以及較強的表現慾望,而推籃球對於增強體質,特別是發展軀幹和上下肢力量有顯著的作用。爲此,我擬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85%的同學熟練掌握雙手胸前傳球技術要領。

2.通過原地和移動傳接球練習使同學們對傳接球有更深的認識。

3.通過分組練習、教學比賽等,培養同學們競爭意識、自主學習能力。 本課的重點爲:掌握雙手胸前傳球的技術要領。

本課的難點爲:正確用力順序。

爲了達到以上所述目標,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和策略:

準備部分:

課堂常規、教師帶領同學進行熱身操,充分拉伸爲防止上課時的運動損傷,並使同學們的身心達到上課的最佳狀態。

基本部分:分爲4點

1、教師請一名值日生出來展示上節課所學的基本的技術動作,並在該名同學的帶領下,進行全班徒手練習,教師巡視並糾正同學們的動作。

2、進入這節課內容的學習,先進行原地傳接球練習,兩人一組對立,相距5米,傳球速度由慢到快,重點掌握正確的手法。

3、進行移動傳接球練習,兩人一組相距5-6米。左右相距3-4米,一人原地傳接球,一人左右移動傳接球,交替練習。

4、組織同學分爲4組,進行俯臥撐、單足跳接力比賽,發展同學們的身體 素質以及團結合作精神。並決出1.2名進行表揚。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同學進行放鬆操,充分放鬆同學們的緊張肌肉,達到放鬆身心,爲

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並小結本課的上課情況。

本課的上課平均心率爲125分次,練習密度爲45% 報告評委,我的說課完畢,請指示。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美文,居單元之首,是重點篇目,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

(二)教學內容

《桃花源記》藉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是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還是要幫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後引導他們把握的大意,瞭解的主旨。於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瞭解作者,解決文言字詞,疏通文意並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的主旨,這裏我要講的是第二課時。

(三)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能夠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爲“品讀美文”,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幾點:

(1)理清結構。

(2)品味的美點。

(3)品評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

(四)、教學重點、難點的設置

由於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這樣設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樂,奇。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二、說教法

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時教法如下:

1、品讀法

2、提問法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三、說學法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這也是課堂是否能高效的關鍵。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鎮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

根據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爲:

1、 誦讀法

2、 想象法

3、合作探究法 特別是合作探究法,運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體現“高效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一)課堂導入

因爲是第二課時,所以這一課時的導入就設計爲:檢查上節課作業的基礎上,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

(二)回顧內容,梳理結構:

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美讀課文,設計問題:課文以什麼爲線索?

這樣學生在找線索的同時,就把漁人發現桃花源的經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以及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的情形,貫串了起來。

(三)賞讀課文、品說桃花源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1、問學生:這篇課文美嗎?學生肯定說:“美!”

你知道它美在何處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爲這篇尋找美點。學生比較容易找出桃花林很美,桃花源中的環境很美的句子。這時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桃花源中的人美。“鹹來問訊”,“皆出酒食”,“各復延至其家”熱情,好客,慷慨,這不都能體現桃花源中的人美嗎?接下來繼續引導學生從情節的曲折是一種美,語言的流暢也是一種美,敘事的簡明也是一種美。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去欣賞的美,不要拘限於的語言,人物的行爲。

2、 接下來讓找出表現桃花源人心情的句子。哪個字是重點?

明確:樂。繼續追問:樂在何處?

此處我設計一個情境:讓一個學生扮成記者,穿越到晉朝,來到桃花源,進行採訪,以“你快樂嗎?”採訪桃花源中不同身份的人,老人,小孩子,婦女等,讓他們學出他們的快樂。然後再採訪一下漁人,讓漁人說出他在桃花源外的痛苦,與桃花源中的人的快樂形成對比。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當時的社會的黑暗。

3、讀過此文,同學們肯定覺得其中有很多神奇之處吧?那你覺得奇在何處呢?引導學生找出景物之奇,山洞之奇,桃花源中的人之奇,故事的結局之奇。

爲什麼“處處志之”,又“不復得路”呢?這就爲下面的環節作了引子。

(四)評說桃花源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有批判地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爲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花源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筆下的桃源世界?

題意在引導學生明確桃花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用多媒體展示桃花源人生活圖片和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圖,形成對比,讓學生知道,虛構的桃花源再美,也美不過我們現在人的生活,應辨證地看待桃花源的美,並瞭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以此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五)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們品味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景,雖然陶淵明嚮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侷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如今的中國與東晉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六)佈置作業

有人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是消極避世,你怎樣評價?

五、說板書設計:

我認爲板書應直觀,簡潔明白,能體現了的主要脈絡。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數蛤蟆》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數蛤蟆》是一節聽唱課,是花城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9課第2首歌,歌曲爲2/4拍,F調,是一首活潑風趣、地方色彩濃郁的兒童歌曲,是四川民歌。“花兒梅子希”是具有地方語言特點的襯詞,歌曲用歌唱、算算的趣味方法讚頌了太平盛世。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敢於創新,勇於展現自我,求知慾濃,已經具有參與意識和交流願望,獲得新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因此,本課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來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新型教育觀念,鞏固和提高音樂表現力,拓寬視野,增強多元化教育。通過教師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創作實踐中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認識到生活給音樂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的感受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樂於參與參與及其他音樂表現、創造活動,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本課以培養兒童即興創造能力爲切入點,激發兒童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兒童熱愛音樂的情感。

1、知識與技能目標: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演唱歌曲《數蛤蟆》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音樂特點。

2、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編歌詞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聽一聽、唱一唱、演一演、編一編等系列活動中,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明白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教育學生應該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認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爲:

重點: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演唱童謠《數蛤蟆》。

難點:聽辨歌曲中的旋律和節奏相同的樂句。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學生參與”的原則,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我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再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2、啓發教學法:我對學生不確定的問題給予方法和內容上的引導,進而解決教學

難點。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內容,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歌曲的體驗、討論等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結合“聆聽”“感受”“演唱”等要素讓學生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部分,我通過謎語導入、聆聽新歌、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四個環節完成。

(一)第一環節——謎語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出示謎語,讓學生直觀的想象,從而導入新課

(二)第二環節——聆聽新歌

完整欣賞全曲,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在欣賞過程中,要求學生隨音樂哼鳴。這樣,既完成了簡單的發聲練習,又熟悉了旋律。欣賞完後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後,我給予肯定與客觀的評價,然後我進行總結。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歌曲的內容及特點。

(三)第三環節——學唱歌曲

1)引導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加深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掌握。向學生解釋難懂的句子。

2)讓學生跟着琴用wu模唱,熟悉旋律。再跟琴學唱樂譜,提高學生讀譜能力。

3)帶詞演唱。讓學生跟琴試填歌詞,我對錯誤之處進行糾正,啓發學生帶着情感歌唱。

4)進行分組練唱、對唱、全體學生合唱。在分組練唱過程中,我將在學生中間進行單獨指導,詢問他們學習的難點並與學生一起解決,然後適當提問個別學生。在唱熟練歌詞的情況下,我和學生一起唱旋律,並分析討論旋律特點。最後,通過小組唱或個人唱形式進行演唱評比,提高學生演唱熱情。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還爲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做了鋪墊。

5、再次聆聽,爲了培養學生表現的意識和能力,我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探討比較合適的演唱情緒。爲了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整首歌曲的情感,師生共同討論歌曲的情感處理,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演唱全曲。

(三)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編創歌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最後,小結本課。

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自始至終都將“聆聽”放在首位,凸現音樂學科本體。但依據《音樂課程標準》中“3—6 年級能夠運用人聲、樂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的要求,在完整欣賞和演唱了歌曲《數

蛤蟆》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編創兩小節歌詞,爲歌曲伴奏,以表現這首活潑詼諧的四川民歌。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