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說課稿三篇

【實用】說課稿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實用】說課稿三篇

【實用】說課稿三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1.本課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學情分析

一、說教材

《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五單元《穿越時空的生活》第二主題《路在腳下延伸》中的一個課。其內容展現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萌發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初步認識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文明。

能力目標: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萌發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情感目標: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萌發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體會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文明。

四、教學準備:

1.讓學生在課前蒐集有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與小組數目相同的較大的地圖、尺子。

【說教法】

教學時,通過創設情境、多元化的體驗、小組探究、視覺感受等方式讓學生髮現身邊交通情況的點滴變化,對比古今到達同一目的地所採用的交通工具和所選擇的交通路線的巨大差別。從中感受到道路、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的緊密聯繫以及交通帶來的巨大便利,從而提升爲祖國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而自豪的情感體驗。

【說學法】

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以兒童生活爲基礎,但並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因此,在教《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這一主題活動時,我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爲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師生間的動態信息,孩子們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這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說教學過程】

(1)導入。

請學生朗讀和欣賞教科書第47~48頁的課文及圖片,然後提出問題:‘絲綢之路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同學可能以前通過廣播電視、書籍雜誌對它大致有所瞭解,課前老師也請同學們去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下面我們就分小組進行交流。

小組內的每個同學都要把蒐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給組內的其他同學,每個小組還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並推薦一名同學向全班做介紹。

(2)小組交流

教師巡堂,瞭解小組蒐集資料及發言的情況,並參與其中。

針對每個小組蒐集的資料的情況,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歸納整理的集中在某個具體的內容上,爲全班交流做準備。

(3)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事先掌握的小組討論的情況,將每個小組介紹的重點隨手寫在黑板上。

(4)小組探究

教師分發給每個小組一張地圖,請學生在上面找一找絲綢之路的大致位置。

在地圖上任選一段絲綢之路作爲測量對象,量一量這段絲綢之路在地圖上的長度是多少;依據比例尺,換算出這段絲綢之路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根據事先了解到的當時車輛或駱駝行走的速度,測算出走完這段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現在重走絲綢之路,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所以需要的時間又是多少。

(5)教師總結

道路建設的飛速發展爲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極大地節省了時間。通過學習,同學們對絲綢之路已經有所瞭解,可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曆史上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呢!

(6)佈置家庭作業。

向周圍的人瞭解他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什麼。

  五、說板書設計

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

路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說課稿 篇2

學情分析:

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學會了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句的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的能力。學生的自主意識正在增強,處在一個由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階段。這時他們強烈的要求自主、獨立、成功。所以,在教學中應當整體感知,字詞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給學生一個立足點,給他足夠的體驗,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說教材:

《傻二哥》是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評劇演員、作家新鳳霞。文章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善良、勤勞、樂觀的窮而有志的年輕人的形象。文章從五個方面把這樣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徵刻畫得淋漓盡致。傻二哥吆喝的內容;傻二哥的特點——愛給人幫忙;傻二哥的衣着;傻二哥吆喝前的準備;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煩。所寫之處雖然瑣碎平常,但能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之活靈活現。文章語言生動,細膩傳神。善用細節描寫是本文突出的特點,作者對傻二哥的觀察可謂細緻入微,從他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聲調、吆喝的內容都細細寫來,形象鮮明,使讀者很容易在腦中構建出一個帶有些傻氣卻又勤勞樂觀的年輕人形象。“傻二哥”這雅號看似貶,實施褒,是讚揚傻二哥又老實又熱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好品質。

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助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篇課文我採用創設情境法、質疑、情感朗讀法、表演等方法,指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法上,以讀爲主,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自演、自寫”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本課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並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靈傻靈”的性格特點。

4、理解作者是如何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片斷練習。

過程與方法:

嘗試設疑、突出主線、以讀爲主、讀中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傻二哥又老實又熱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好品質。

說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讀題質疑:

理解課文從瞭解作者開始。教學開始,我對作者新鳳霞做了總體的介紹。新鳳霞是著名的評劇演員,她不僅戲演得好,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做一手好畫,是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她命運坎坷,但很堅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稱讚她的文章是“不加虛飾,不落俗套”。新鳳霞寫人寫事,如同她唱評劇一樣,清新流暢,如敘家常,娓娓道來。對作者的大致瞭解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

由於課題有一“傻”字,很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接下來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提出:傻二哥是誰?爲什麼叫他傻二哥?他的傻表現在什麼地方?他真的傻嗎等等。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概括爲一點:傻。確定好了文章的文眼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就爲理解和探究做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二、讀中感悟,讀中品味: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你讀懂了什麼?”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傻二哥?(板書:吆喝的內容、愛給人幫忙、衣着、吆喝前的準備、有耐心不怕麻煩。)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接下來的環節我仍然以學生自主質疑、釋疑爲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模仿、表演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學習寫作技巧。過程如下:

1、初讀全文後,傻二哥給你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麼?板書:傻靈傻靈

2、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傻二哥的傻靈傻靈,做勾畫批註。

全班交流體會,指導學生讀找到的句子。

(1)學習直接寫傻二哥特點的句子。(第3自然段)“聰明”“會……會……什麼都會”寫出了傻二哥的聰明;“一幫到底”“熱心的傻勁兒”寫出了傻二哥的傻勁兒。

(2)學習描寫傻二哥外貌的句子(第4自然段)。“穿着”、“留着”、“斜揹着”形象地描繪出傻二哥的樣子;出去買糖卻是如此講究,透出一股傻勁兒。同時也透出他的機靈,一個賣吃食的人如果穿得邋遢,誰又會去買它的吃食呢?不上街賣糖的傻二哥穿得怎麼樣呢?補充《傻二哥》原文中傻二哥的家境和家中穿着的句子,更能襯托出傻二哥的勤勞樸實,對待工作認真、樂觀向上。

(3)學習描寫傻二哥吆喝前做準備的句子。(第5自然段)。“伸伸”、“晃晃”、“試試”,吆喝前手和腳的動作都具體的描摹出來,連吆喝的準備工作都做得一絲不苟,傻二哥的“傻”勁呼之欲出,就是這種過於認真地傻勁兒。誇張的動作,唱戲般的吆喝,纔會吸引更多的顧客,這就是傻二哥的“靈”。讓學生演一演傻二哥的動作,相機指導寫作技巧。

(4)傻二哥賣糖有耐心,不怕麻煩。扣住“三個換”“耐心”、“麻煩”學習傻二哥的傻靈傻靈。

(5)相機指導朗讀,讀出傻二哥的性格特點。

這部分教學讓學生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教學時緊扣“傻靈傻靈”,深入語言文字之中,在文中勾畫出相應的詞句細細品讀,討論交流,從而感受傻二哥爲人老實、勤勞樂觀、不自私、不取巧的年輕人形象。讓學生在找找、說說、讀讀、議議、演演得過程中加深情感體驗,豐富讀文感受,同時愉悅了心情。

4、師生共同小結全文。

傻二哥的“傻”和“靈”是渾然一體的,課文在寫傻二哥“有一股熱心的傻勁兒”的同時,無處不寫了他的“靈”。

  三、學細節,寫細節:

學語文就是爲了用語文。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傻二哥》這篇課文中的兩處細節描寫給學生提供了絕佳的範文,所以我安排的作業是片段描寫: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細節描寫。

  四、拓展延伸:

學生從質疑課題到學習課文,解決問題,這只是學習的開始,我們應讓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傻二哥所表現出得人格精神是孩子們能終身受益的。總結之際,我留下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老祖先創造了這樣一個成語“大智若愚”,它告訴我們,大智慧往往藏在看似愚笨的人身上。在歷史的長河裏,涌現出許多這樣的傻子。傻二哥是解放前的“傻子”,新中國成立後,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傻子”?

說課稿 篇3

  一、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這是一篇散文,是抒情散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的作者福建師大孫紹振教授說,抒情散文不好寫,最容易濫抒情,空抒情。

這篇《祖國山川頌》在抒情上走了一步險棋,因爲他是全面全景式來描寫祖國山川的,容易走上空抒情、濫抒情的路上去,實際上已經有人在網上評價說,這篇“有佳句而無佳篇”,這篇文章在選入課本時也是“有改動”,課下注釋說明了。

我反覆讀了後,我認爲這篇文章還是很有自己的特點的:

特點1、它是全景式鋪陳描寫祖國山川。這種用散文來寫很是創新的,你看下面的劉白羽的《長江三日》,只寫了長江;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那是用詩形式來寫的。這種寫法也有一定的大膽性。沒有一定的能力和資格是無法寫的,也寫不出來。而作者黃藥眠是作家、文藝理論家、美學家,在祖國各處做過新聞,宣傳工作,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將近80高齡了。還是有這個資格和能力的。

特點2、它的寫景控制的很好。不是毫無方向和毫無控制的。

語言美是不要多說的,誰讀都會看出來的,但是寫景要控制而且要控制的到位不是那麼簡單那麼容易做到的了。

寫景要有特點,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但是景物的特點有很多,不能都寫,總得有選擇吧,所以寫景應該由作者的感情來控制和指揮。這篇文章的寫景就是有選擇的,特點也是有選擇的。

這篇文章是熱愛祖國的,但作者的熱愛的感情角度是與衆不同的,它主要是通過描寫景物的新生和景物已經呈現的勃勃生機來抒發愛國的。所以作者在描寫景物的時候要圍繞這個感情特點來寫。比如寫四季的景和揚子江的景都是圍繞新生來描寫的。

特點3、它的抒情帶有一種理性,有廣度和深度。所以不是空抒情和濫抒情。

作者經歷新舊社會(1903——1987)。寫這篇文章時是1980年左右,當時文革剛剛結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作者黃藥眠以深邃的歷史學家眼光看到了祖國的大好前景。所以黃藥眠老人看到的祖國的一切都是新生的,都是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的。文中處處透露出對祖國新生的讚美。比如對四季的描寫;對揚子江的描寫。

所以它的抒情帶有一種理性,有廣度和深度。孫紹振教授說審美和審智結合的散文才是高水平的。我覺着在這一點上黃藥眠和孫紹振是相通的,因爲這兩人都是美學家。

所以他以美學家的語言,用理性來控制,用片段式的結構來抒發自己對祖國熱愛的感情。

這篇文章也有缺點的:主題有些遊離,不夠集中比如8910的對祖國語言的描寫。有些段落經不起文學性的推敲。比如45節的描寫順序上不夠嚴謹和合理。片段式的結構是不是最好的結構。

  二、自己對課文的設計

(一)預設學生水平.

長處:高一下學期的學生基本上適應了長課文的學習,初中課文比較短。

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思維能力較強

朗讀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懂得輕重緩急的技巧

短處:

估計在對審美上的理解上還欠缺。不懂什麼是美,如何審美。而高中的語文審美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二)、設計學習目標

1、掌握寫景要根據作者的感情去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情如何控制景物、景如何符合情)

根據:這一點在上面已經講了

2、會通過朗讀來欣賞美景的描寫來體會作者飽滿的愛國感情。

根據:朗讀需要技巧,但朗讀更不需要技巧。以情來帶動語言,也就是說最好的朗讀是用情的自言自語。

高一的學生除了個別的有朗讀水平外,大部分還是需要訓練的。特別是遇到寫景的好的散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來訓練學生的朗讀。

3、設計學習方法

還原法,替換法,誦讀法,分層教學法、自學輔導法。

還原法:還原法既是一種欣賞藝術的理論也是一種實用的操作方法。就是根據作者塑造的文學形象來想象還原形象的生活原型是什麼。就是把現實生活情況還原出來,說白了就是作者寫的是什麼內容。還原回來之後,找出生活原生態和藝術形象之間的矛盾和統一性,然後看作者是如何從原生態塑造成藝術形象的。用了什麼方法,有沒有作者自己的獨創之處。如果生活和藝術之間矛盾大,差別大更好,更能看出作者的塑造水平之高。

替換法:就是把原來的作者用的詞語或句式用他們的同義詞或不同的句式來替換,看看那種寫的好,有比較纔有鑑別。

還原法和替換法不一定只是欣賞作者寫的如何好,有時還能檢驗作者寫的敗筆之處。因爲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這樣能鍛鍊學生的鑑賞、批評和創新能力。

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也都鍛鍊了。所以還原法替換法這兩種方法運用的很廣泛,鍛鍊學生的能力很廣泛。

分層法: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這個好理解,不再多說,關鍵是在教學中如何實施。

自學輔導法:既是一種教學原則和理論,也是一種具體操作方法。

這個方法我正在參加子課題研究教學。

誦讀法前面講過。

(三)、設計學習課時

兩課時

(四)、設計學習過程。

1、課前預習

字詞整理學習:自己整理出自己不熟悉或沒掌握的字詞,可以分類整理。比如四字詞語,二字詞語,常用成語。容易讀錯的字詞音(高考必考題3分)容易寫錯的字(高考作文考察5分)

這個作業全部要做,字要工整規範,上閱卷的要求。

內容理解和主題推測。

(1)至少讀3遍,知道寫什麼內容,有什麼感情。當然不同的文體要求側重不同。

這點全部都做。

(2)找出疑問。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不同的疑問

總體的要求就是:三讀一查一疑問。

2、新課導入:

學生看到黃藥眠的名字會聯想到黃藥師,老師順勢可以從這裏進入課文。

黃藥師居住的天地是桃花島,桃花島是美麗的,令人神往的,但那是武俠小說中虛構的地方。而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祖國山川都是和桃花島一樣美麗,令人神往的。就讓我們走進現實中的桃花島,現實中的祖國山川。去感受祖國山川的美和作者飽滿的愛國之情。

2、整體感知。

結合課前的預習,對課文做一個整體的理解從內容上和感情上。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比如寫了祖國的那些景物?體現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在課前讀的時候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

師生總結。不過多追究,不囉唆。

3、局部探究和欣賞。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老師找出文中關鍵的段落,帶領學生重錘敲打,運用教學方法,落實本課的學習目標。

老師一定要發揮老師本人的研究文本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依賴教參。不唯書不唯上。切實找出能體現本文特點的段落。

比如本文,我認爲能體現作者感情特點的重點部分是對四季及晨昏的描寫,還有對揚子江的描寫。這兩大部分佔據了課文的2/3以上的篇幅。

這兩部分再比較,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特點的是對揚子江的描寫。

所以這節課研究這些段落就是第段。

這個段落的教學過程是:

一、學生自讀三遍以上。

二、老師範讀或朗讀水平較好的兩位或多位學生讀,比較誰朗讀的好。最好老師範讀,把學生帶入一種情景中,引起下面學習的興趣。

找出讀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引出要想讀的好,就要深入去體會作者描寫的內容和感情,引出下一步的理解教學。

三、理解作者感情的特點

問:原文可否用下面的句子替換?

投影老師還原改寫後的內容:

最先是小泉,逐漸才變成細流,最後是溪澗,他在成長,在變幻。一時它是清溪,一時它又是瀑布,一時它是湖泊,一時它又是險灘。最後它容納了支流,形成了大江。

師:原文和改後的替換文都是寫了揚子江的成長壯大的過程的內容。爲什麼不可以替換呢?也就是改寫好後的內容少了什麼?

讓學生分別讀這兩部分內容,會發現少了作者的感情。少了感情就不是抒情文了。課題是“頌”。是是一種老文體了,是謳歌是讚頌,明顯是抒情的。沒了修飾語就沒有“頌”了。

那麼再朗讀的時候,感情就應放在這些修飾的詞語上。那麼這些詞語如何更好的體現作者的感情的呢?老師要引導學生分別分析。

1、滴瀝用什麼語調讀?細?跳躍着喜悅的白色浪花,讀出什麼語氣語調?爲什麼溪澗前面的修飾語多去掉影響感情的抒發嗎?(跳躍是動態,喜悅是情感,白色是顏色浪花是形狀四個角度來修飾感情飽滿)

自己感情的讀讀,

2、它在成長,它在變幻。在結構上的作用?(總結上文,承上啓下)語序能否調換?換成“它在變幻,它在成長”。

3、一時後面的修飾語如何讀出各自的語氣語調?

縈迴澄澈,要讀出曲折,明亮的特點;沸騰咆哮素氣雲浮,要讀出咆哮氣勢美,雲浮迷濛的感覺;波平如鏡的波平要拖腔讀,靜靜要輕讀;飛流急湍要讀出急,奔騰要讀出不怕艱難的氣勢。

一時後面的四句話能否變換順序?(一靜一動,清溪對瀑布,湖泊對險灘)

4、“不知經歷了多少曲折和起伏”這句話如何有感情地讀?帶有自豪感

清的和濁的說明有大度,能容納。

茫若無涯和浩浩蕩蕩說明揚子江的氣勢終於修成正果,成爲大江了

5、如果配樂朗誦:你選哪一首爲什麼?(如果學生沒聽過這些音樂可以先放出來聽再選)你認爲還有沒有合適的音樂來配。學生配樂朗誦。

1、《我們的大中國》

2、《黃河大合唱》

3、《我的中國心》

4、《我愛你,中國》

問:仿寫,

我曾躺在揚子江邊的大堤上,靜聽江濤拍岸的聲音。

仿寫

我曾————————————————————

問:爲什麼作者寫揚子江的生長和生機勃勃的氣勢的特點呢?不寫揚子江其他的特點呢?這就涉及到背景。

介紹背景:作者介紹,寫作年代介紹。

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23.

過度下一節和的內容問:下節課讓學生分組按照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來學習自選的內容,體會寫景的特點和作者飽滿的愛國之情。

第二課時。

學生自己分組理解欣賞,老師指導。

總結:讀美的散文就是一次尋找美,欣賞美,探究美的過程。我們要逐步掌握審美的方法。預習下一美課《長江三峽》。繼續我們的審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