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下冊)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下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下冊)】

一、基礎知識(每小題2分,共8分,)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下冊)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繾綣(quǎn) 攢射(cuán) 齟(jǔ)齬 如法炮(páo)制

B.發酵(xiào) 歃(shà)血 扃牖(yǒu) 寡廉鮮恥(xiǎn)

C.媲美(pì) 挑(tiǎo)撥 咆(páo)哮 前倨(jū)後恭

D.慳(qiān)吝 編纂(zuàn) 船塢(wù) 剜肉補瘡(wā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碧油油的春草是多麼柔軟、茂盛,充滿着生機!青青的草色,一直綿沿到春天的足跡所能達到的遼遠的天涯……草比花有時更能引起人們許多的聯想和遐思。

B.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惡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後者比前者更爲難能可貴。

C.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爲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

D.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制度,下等公司靠親友義氣。文化是虛的,公司的管理必需把文化做實,要找出文化考覈的具體辦法來。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腐敗個案的查處只是揚湯止沸,扭轉形勢的關鍵是要啓動“簡政放權”之策。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剷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

B.長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實用雙向漢語大辭典》詞條多達6萬餘條,囊括了現代漢語絕大多數詞彙。

C. 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無城府,樸實無華,心靈如藍天一般透明,在今天這個年代實在難能可貴。

D.那些抵制政變的人很快受到鎮壓和懲罰的威脅,首當其衝的就是克里米亞。因此,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居民向俄羅斯求助,希望俄羅斯能保護他們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報復”這樣的字眼正是恐怖主義所希望使用的:自以爲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就可以去屠殺平民報復社會。暴徒與“報復”毫無關係,是恐怖主義可恥的屠殺。

B.公共傳播不應該過分宣揚求名、逐利、炫富、攀比的思想,這種思想的過分宣揚是對社會公平機制和樸素平實風尚的極大衝擊。

C.現代人的典型狀態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沒有信仰,離神很遠;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離自然也很遠。人們彷彿懸在半空,圍繞世俗利益的爭奪爲中心,度過複雜而虛假的一生。

D.誠信教育已成爲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因爲這不僅關係到國家的整體形象,而且體現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質。

二、語言運用(共7分)

5.下面這幅漫畫批評了怎樣的社會現象。(2分)

批評的社會現象:

6.將下列幾個短句變成一個長單句,要求保持原意不變,可增刪、調動詞語。(2分)

①中國女子的勇毅遭受了陰謀祕計。

②中國女子的勇毅壓抑了數千年而沒有消亡。

③中國女子在彈雨中互相救助殞身不恤。

④這一回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女子的勇毅沒有消亡。

長單句:

7.針對以下新聞寫一段評論,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語言簡明得體有說服力。(3分)

雲南昆明3月1日發生慘劇,暴徒蒙面持刀,砍殺無辜。這是由新疆分裂勢力一手策劃組織的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可事後有些地方把矛頭對準了普通的維族羣衆,限制維族羣衆的人身自由,檢查住所證件,甚至驅趕相關人員。

對此,你的看法是:

三、古詩文閱讀(共22分)

閱讀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8—12題(共16分)

(一)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爲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爲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

(《報任安書》)

(二)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漁父》)

(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爲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爲‘非我莫能爲’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 安能以身之察察 皎潔的樣子 B. 鼓枻而去 敲打

C.下流多謗議 地位卑微,名聲不佳 D. 人窮則反本 貧窮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①漁父莞爾而笑 ②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B.①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② 死生,晝夜事也

C.①以污辱先人 ②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D.①聖人不凝滯於物 ②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10.下列對文章的敘述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漁父》採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 司馬遷在給任安的信中,以無比激憤的心情,訴說了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內心鬱積已久的痛苦與憤懣,還委婉述說了他受刑後“隱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C. 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但也因此遭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懷王疏遠屈原,屈原對此事非常憂憤,因而寫了《離騷》。

D.屈原與司馬遷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他們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死,一個擇生,一個以死明志,一個以生踐志,對後世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影響。

1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屈 原 正 道 直 行 竭 忠 盡 智 以 事 其 君 讒 人 間 之 可 謂 窮 矣 信 而 見 疑 忠 而 被謗 能 無 怨乎屈 平 之 作 《離 騷》 蓋 自 怨 生 也

12.將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無乃與僕之私心剌謬乎?(2分)

②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2分)

③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共7分)

鹿 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①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宿山寺(唐•賈島)

衆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羣。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注①“返景”:有些版本寫作“返影”。

13. 王詩所描摹的山、賈詩所描摹的山寺,共同的特點是: 。賈詩還突出了山寺 的特點。這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3分)

14. 14.王詩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賈詩的“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羣”,分別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簡要說明。(4分)

四、現代文閱讀(共18分)

閱讀下面作品,回答15—19題。(共18分)

最動聽的歌聲

[美]羅傑•迪恩•基瑟

“孩子,你樂意替我讀點東西嗎?”當我剛躲到鐵軌旁的一個橋洞裏時,那個正坐在火堆旁烤火的老流浪漢就問我。我點點頭。

老流浪漢把揹包從背上拿下來,把包裏的東西一股腦兒全倒在地上。我站在一邊默默地看着他。

“在這裏,孩子!”他興奮地叫道。

“那是什麼東西?”我從來沒見過上面貼着郵票的紙卡片。“是像信一樣的東西嗎?”我問。

“這叫明信片。”

我伸手接過那皺巴巴、髒兮兮的明信片,仔細地看着上面的圖案和文字。我發現上面蓋的郵戳是一個已經有些久遠的的日期:1951年11月27日。

昨天,我又一次從孤兒院跑了出來。目前,除了躲在這個橋洞裏,我沒有其他的地方可去。橋洞裏時常住着流浪漢,今天我又遇到了一個。

“你可以給我讀讀上面的字嗎?”老流浪漢又問。

“老先生,難道你不認識字嗎?”

老流浪漢沒有回答。他慢慢地低下頭看着地面,然後抱緊了頭。

“如果我說錯了什麼,我很抱歉。”我低聲說道。然後,我看着明信片開始讀:“你在美國好嗎?我永遠都會爲你感到驕傲。同時,我也很想念你!愛你的梅妮。”

“梅妮是誰?”我問。

“我姐姐。她住在巴黎。”

“我知道那個地方,在海那邊。”

這時,我看見淚水慢慢地從老人的臉頰流了下來。我想,他一定是想他的親人了。每當想起我死去的父母,我也會流淚。

我尷尬地咳嗽了一聲,然後把明信片遞迴給他,說:“老先生,謝謝你跟我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他接過明信片,然後把它放進那件破舊的羊毛上衣的口袋。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教你認字,這樣你就可以自己看信了。”

他搖搖頭,轉身回到火堆旁繼續烤火。我也坐了過去。但我們都沒有說話。

幾分鐘後,老人開始唱歌。

這是我聽過的最動人的歌聲。我在孤兒院的電視機裏聽過許多人唱歌,但都不如老人的歌聲動聽。

突然,我聽到身後有響聲。我轉過頭,看見了兩個鐵路護衛隊員,手裏拿着棍棒,正朝我們跑來。就在我有點發慌時,他們卻突然停了下來。我敢肯定,他們也被這如此美妙的歌聲音驚呆了。我想這也許是老人的姐姐爲他驕傲的原因。

兩三分鐘後,老人的歌聲停止了。我等着那護衛隊員來驅趕我們。但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卻轉身離開了。

我看着老流浪漢,說:“老先生,你完全可以到電視上去唱。我相信你肯定能成爲一個歌星。真的!”

“我永遠不會再在公衆面前唱歌了。”他答道。

“爲什麼不?”

“我被迫在公開場合爲德國納粹唱過歌。戰爭結束後,我就發誓,永遠不再在公衆面前唱歌。孩子,那是我永遠的傷痛。”

說完,他脫下他的羊毛上衣,捲起袖子,舉起他的手臂給我看。他的手臂上有文身,那是幾個有點褪色的數字。

“你爲什麼文那些東西在手臂上?據我所知,別人文的都是圖案。”

“這是囚犯的編號。”說完,淚水再次從老人的臉頰流下。

我曾學過歷史,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很多無辜的人成了德國納粹所建造的集中營裏的囚犯,他們被迫去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而且,他們中的一部分被殘忍地奪去了生命。

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安慰老人,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老人沒再說什麼。他重新穿上他的羊毛上衣,然後背起他的揹包,朝我揮揮手,就轉身走上了空蕩蕩的鐵軌。

我站在那裏看着老人孤獨的背影漸漸遠去。最後,伴着那最動聽的歌聲,老人消失在遠方。

15.小說兩次寫到淚水“從老人的臉頰流下”,分別反映了老人怎樣的內心情感?(2分)

16. 老流浪漢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請簡述“我”在小說中起到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說如何渲染老流浪漢的歌聲是“最動聽的歌聲”?標題“最動聽的歌聲”有哪些含義(6分)

渲染(3分):

含義(3分):

19.這篇小說帶給你哪些思考?請結合作品談談。(4分)

五、名句填空(共5分)

2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5小題,每小題1分)

⑴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 。(司馬遷《報任安書》)

⑵慘象, ;流言, 。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⑶鵬之徙於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遊》)

⑷四圍山色中,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 。王實甫《長亭送別》)

⑸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王羲之《蘭亭集序》)

⑹ ,恐美人之遲暮。(屈原《離騷》)

六、作文(40)

21.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靈的空間是有限的,如果你將苦難、麻煩、艱辛看得太大了,那麼你的心裏就被這些痛苦填滿了;如果你把這些東西看小了,相對而言,你的心靈就有了更多的空間去裝載希望、激情、夢想和執着。一個內心充滿了陽光和希望的人,即使在絕境也能昂然奮起,創造奇蹟。

請以“心靈空間的正能量”爲題,寫一篇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參考答案

1.A (B發酵jiào ,前倨jù 後恭,D編纂zuǎn)

2.C(A綿沿→綿延B惡運→厄運D必需→必須)

3.B(應是“包括”。囊括:全部包括,與“絕大多數”矛盾。)

4.B(A暴徒是恐怖主義可恥的屠殺,主賓不搭配。 C“圍繞……爲中心”雜糅。D邏輯錯誤,“不僅體現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質,而且關係到國家的整體形象”。)

5.①親情缺失。②親人之間的關係異化爲金錢關係。

6.這一回中國女子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證明了她們的勇毅,雖遭陰謀祕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參照課文的句子“至於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爲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祕計,壓抑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也給分。)

7.這種把矛頭對準了普通的維族羣衆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這正中了恐怖分子的下懷,說明了有些領導幹部覺悟還不高。極端恐怖分子也是維族人民痛恨的敵人,不能把對恐怖分子的憤怒,扭曲成對一個民族的恐懼和隔膜。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既隔離了民族關係,嚴重影響了民族團結,也給恐怖分子有可乘之機。(觀點1分。論述2分)

8.處境窘迫

9.D介詞,被(A.連詞,表修飾連詞,錶轉折B.句末語氣詞,表陳述句末語氣詞,表判斷C.連詞,因爲連詞,表目的)

10.C(“屈原對此事非常憂憤,因而寫了《離騷》”錯。)

11.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12.①這恐怕和我個人的想法相違背吧?

②怎麼能讓潔白純淨的東西,蒙受世俗塵埃的玷污呢?

③小人讒言諂媚,遮蔽了懷王的眼睛,邪惡侵害了公道,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納。

13. ①遠離塵俗 ②幽深寧靜 ①孤高 ②清寒 ①超脫塵俗 ②厭世歸隱(每格答對1點就得1分,答對2點也得1分。)

14.王詩運用了以動襯靜的表現手法,以言語聲反襯了山林的幽靜。賈詩主要運用了襯托的表現手法,以來人至少,山鬆之高,仙鶴不羣,來襯托山寺的孤寂、高寒、靜寂的特點。

15.第一次流淚是在“我”給他讀了明信片之後,老人的內心涌動着對親人和家鄉的思念之情。第二次流淚是在他給“我”看了手臂上的囚犯編號之後,他爲自己曾經是納粹的囚犯而傷痛。

16.小說中的老流浪漢是一個曾遭受納粹迫害,爲自己曾經給納粹唱歌而感到自責,遠離家鄉親人、想念家鄉親人的老者。(3分)

17. ①“我”是線索人物,有貫串故事情節、引導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②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使讀者感到真實可信。③用第一人稱有利於通過“我”直接表達作者對主人公的情感態度。

18.渲染:①通過“我”的親身感受,指出“這是我聽過的最動人的歌聲”;②通過與電視機裏聽過的歌聲作比較,指出“都不如老人的歌聲動聽”;③通過兩個鐵路護衛隊員聽歌的反應,“停了下來”,聽過歌后“轉身離開了”,體現出老人歌聲的美妙。④“我”猜想老人的姐姐爲他的歌聲感到驕傲。(1點給1分,答出3點就給3分)

含義:①表層的意思指老人的歌聲最美妙動聽。②暗指老人的人生經歷最美妙動聽。③深層的意蘊是表達了對老人的人格品行的讚美和欽佩之情。

19.①納粹法西斯令人痛恨,戰爭是人類的罪惡。老者因爲自己給納粹唱過歌覺得恥辱而無顏見家鄉親人流浪在外。他對家鄉親人思念越深,我們就越痛恨法西斯;他的歌聲越美,我們就越痛恨法西斯。②做人要有品格有氣節。那位老者因爲自己曾經在公開場合被迫給納粹唱過歌,就不再在公開場合唱歌,即使歌聲最動聽。他的自責,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屈從罪惡的崇高。

20.(1)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尤使我耳不忍聞

(3)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4)一鞭殘照裏 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5)齊彭殤爲妄作

(6)惟草木之零落兮

  參考譯文:

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習外交應對辭令。對內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裏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奪走它,屈原不肯給,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矇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爲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於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爲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