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新課改中所經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上課是老師指到哪就讓學生跟着哪,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這節課成功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我爲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們爲什麼沉默時”,張浩源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可我並去沒有指責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請其它同學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只有這些是還是不夠的。這時,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父母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自己又是怎樣對待父母的,不要只停留在爲父母過生日這件事上。同學們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還覺得飯菜不合口味;我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父母這樣做是應該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之處,如在對學生的駕馭方面不夠靈活;對學生的生成資源把握的不是太恰當,今後在這些方面還需多多努力。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2

在學習過程中,我是通過圖文結合以及聯繫學生實際生活,緊扣文本句子,經過我環環相扣的引導,重難點的突破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整節課注重了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通過理解詞語來透析句子,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詞語環節中,抓住文章重點詞語,通過多種方式來理解,如:聯繫上下文、查字典、換詞語等等,讓學生掌握這種學習的方法。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們思想上受到了觸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愛的同時也要回報這種愛了,我設計了讓學生寫下最想對父母說的話這一拓展環節,他們有好多話要對父母說,由於整堂課的感情渲染比較到位,孩子們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同時我也深深的被他們所感動,我很欣慰看到孩子們真正領悟到了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因爲表達愛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最後我設計了一個多樣化的作業環節,讓他們學會表達,學會回報。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真正體會孩子們的心理的想法,然後再把心中的感受融於課文中。這是這節課結束後同學們感受最深的一點,我也覺得同學們就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孩子們”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所以纔會深刻地領悟到文中蘊含的道理,整體感覺教學效果較好。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3

在一次校本課活動中,我抽籤執教了《可貴的沉默》一課。這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感受人間真情”編排的,《可貴的沉默》講述了一個貼近生活、令人深思的故事。結束這節課後,我認真整理了課堂實錄,冷靜地思考,有一些感悟和收穫:

整堂課都是在讀文和悟情中進行。通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孩子前後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通過讀,學生主動理解了沉默的可貴之處,這時抓住時機聯繫實際談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愛以及如何回報父母的愛,學生的反映極其強烈,所談的內容極其感人,引起了在場的家長以及全體同學的共鳴。李想,這個平日裏從不寫作業的孩子,在和媽媽說自己的心理話時,動情地哭了……爲人母的我聽到孩子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和稚拙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誰說孩子小不懂事,誰說孩子小不懂事,誰說孩子小不懂感情,誰說孩子小不會善解人意,會的,懂的,無論是性格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無論是善於表達的還是不露聲色的,他們全懂,全會。這堂課對我對孩子們都是“可貴”的!

《可貴的沉默》 教學反思

在參加學校組織的這次語文教研活動中,我選擇了《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選擇這課是因爲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很貼近,學生理解起來沒有難度,可以在課堂上掀起**,再就是這篇課文很感人,能夠點燃學生心中感情的火花,能和文本很好的接觸,和文本融爲一體。

這學習過程中,我是通過圖文結合以及聯繫學生實際生活,緊扣文本句子,經過我環環相扣的引導,重難點的突破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整節課注重了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通過理解詞語來透析句子,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詞語環節中,抓住文章重點詞語,通過多種方式來理解,如:聯繫上下文、查字典、換詞語等等,讓學生掌握這種學習的方法。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們思想上受到了觸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愛的同時也要回報這種愛了,我設計了讓學生寫下最想對父母說的話這一拓展環節,他們有好多話要對父母說,由於整堂課的感情渲染比較到位,孩子們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同時我也深深的被他們所感動,我很欣慰看到孩子們真正領悟到了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因爲表達愛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最後我設計了一個多樣化的'作業環節,讓他們學會表達,學會回報。1、溫馨調查(通過各種方法悄悄打聽爸爸媽媽的生日,並在生日那天送上一份驚喜。)2、愛的記錄(觀察父母平時是怎麼爲自己操勞的,並在日記上寫下自己的感受。)3、感恩暢想(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來感謝對父母的愛。)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真正體會孩子們的心理的想法,然後再把心中的感受融於課文中。這是這節課結束後同學們感受最深的一點,我也覺得同學們就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孩子們”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所以纔會深刻地領悟到文中蘊含的道理,整體感覺教學效果較好,但不足之處還是有的,其一:讀課文的形式可以更多樣,評價的方式也應多種。其二:在指導朗讀時,教師應明確如何讀好,如:通過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或者觀察人物的動作等。其三:在出示圖畫以後,可以藉此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這可以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活課堂氣氛,所以這個環節在講課時處理得草率。其四:我還得加強自身的學習。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4

本文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圖文結合,相得益彰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中有兩幅插圖,人物神情對比強烈,很好的體現了課文內容。所以我借畫面激趣,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在講沉默這部分內容時,我出示第二幅圖,對課文內容做了個有益的補充,讓學生充分想象。

二、由詞到句再到段,由淺入深

抓住重點詞,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或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讓學生從孩子們的語言、神情、動作中體會他們的心情,感悟課文的意境。如“異口同聲”“一片肯定的`回答聲”;“驕傲”“神氣十足”“左顧右盼”;“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前排的孩子都回過頭來往後看,幾個男孩子索性站了起來……”在這裏我加上了補充句子的訓練,不但練習了寫話,還把教室裏熱鬧的氣氛又一次描寫了出來。

圍繞“這珍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抓住重點詞“安靜、依然安靜、沉靜、寂然無聲”體會孩子們的心情變化。抓住重點句“孩子們沉默着,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孩子們回報父母之愛的朦朧意識終於被喚醒了,他們因爲感到慚愧而沉默了,此時學生對於文中孩子們“知錯的可愛”已經不難理解,從而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學重點。結尾處我設計了寫一段話的練習,作爲課文之後的情感昇華。

三、生活文本,有機結合

講課開始,由生日導入,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在感受父母愛時我設計了學生講述自己感受到父母的愛,由課文走入了生活,也爲下文體會孩子們的愧疚感受孩子的沉默,埋下一個小小的伏筆。在課文結束時設計了學生寫下對父母說的心裏話,既是對課文的總結,也是情感的昇華。

四、讀文悟情,讀中入境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感悟爲主”。在閱讀中,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個性感悟,都應該以讀爲憑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在讀中撥動學生的心絃。在講課中我設計了快速讀、接讀、默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課堂本色。

五、方法積累,潤物無聲

在課文中我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好詞好句,邊讀邊想做標記,學會讀書時提出問題等學習方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仍然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我相信,只有不懈地追求、深刻地反思,我的課堂教學纔會有一次又一次嶄新的飛躍。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5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對孩子來說,它是一篇“愛”的教育。愛有許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可以說貫穿了教育的整個過程。所以我的整堂課都是在讀文和悟情中進行。通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孩子前後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因此採取以讀爲主,通過讀讀、議議等方法來學習課文,教學時,把課內閱讀與課外延伸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有效的利用教材

1、上課開始,檢查預習情況,瞭解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爲學習課文奠定基礎。這樣不僅自然進入主題,也爲下面的學習掃清了障礙。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圖片、歌曲,問:你們看到這漂亮的生日蛋糕、聽到優美的音樂會想到什麼呢?

2、我就引導學生從情景再現入手質疑關於自己過生日時父母是怎樣做的,然後出示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爲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爲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二、接着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有效的解決問題

依據新課程標準,針對本課重點我設計了朗讀,重點賞析,發散延伸等形式對文章做了整體感知。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思考---交流的過程。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沉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沉默後的熱鬧是孩子們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東西。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感悟、直至理解,使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總之,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現一個“真”字,將紮實的語言訓練和“個體價值的體驗”結合起來。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6

《可貴的沉默》是北京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上完這節課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的魅力。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這是我們新課改中所經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課堂上老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久很久。平時,上課時老師指到哪就讓學生跟到哪,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的閃爍。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爲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爲什麼沉默時”,有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可我並沒有去指責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請其他同學和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理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通過音樂和老師的動情敘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表達出思想情感,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課中儘量把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了一些填空,幫助學生理解。比如最好設計了“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懂得了()。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感受到()。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讓學生總體感受,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纔會真正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停留在爲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爲我們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7

保康縣實驗小學 張玉蓮前幾日,學校開展“兩個一”展示活動,聽完一位青年教師執教的《可貴的沉默》一課後,我對課中用“情境再現法”這一環節很感興趣,決定也效仿此法來完成我們班這一課的教學。下面 ,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師:同學們,爸爸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在哪一天嗎?師: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向你們祝賀生日嗎?祝賀的,請舉手!

(同學們一個個驕傲地舉起了手。)師(羨慕地):這麼多啊![很顯然,我的情緒傳染給了學生,他們興奮地互相看着,小聲議論着。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接下來,該導入與此氣氛截然不同的沉默氣氛了,我拋出下一個問題。]師:你們中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氣氛雖有些平靜,但有近乎一半的同學還舉着手。)師: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此時,還有很多同學自豪地舉着手。並未出現預設中的“沉默”。我意外的一怔,如何處理?是設法扭轉乾坤,回到“預設”,還是跳出課前設計的框架,捕捉住學生的“靈光一現”,去收穫一個意外呢?容不得我再多想,只好順着問下去。]師:告訴老師,你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你又是怎樣向他們祝賀的?生:我媽媽的生日在正月二十六。師(微笑):真是個有心的孩子,記得這麼清。你是怎麼知道的?生:是爸爸告訴我的,我用壓歲錢給媽媽買了一枝康乃馨。生:我是在爸爸的身份證上看到他的生日是四月初三。爸爸生日時,我送給他一張親手製作的賀卡,祝他生日快樂。生:……師:你們真的很了不起!師:你們這麼小的年紀,就知道回報父母。也許你們的這一幅畫、一枝花、一句問候、一聲祝福,帶給父母的,卻是一份濃濃的愛,深深的情,更重要的',是一分欣慰,一份滿足。無論你們的禮物有多麼稚拙,多麼微不足道,但在父母眼裏,那永遠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貴的禮物。生:是的!去年冬天,媽媽在北京打工,回來時,手都凍得化了膿,裂滿了口子,我看到後,從小賣部給媽媽買了一雙手套,媽媽拿着手套就哭了。(這學生說着,眼圈竟紅了)師(動情地):這是幸福的眼淚!生:爺爺都68歲了,爲了我能在城裏上學,他就在城裏租了房子,專門爲我做飯,我得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師:多懂事呀!生:……也許,這個話題觸動了孩子們的心,引起了共鳴,他們有的低低啜泣着,有的咬着嘴脣,有的皺着眉……所有的孩子好像在傾刻間都長大了,懂事了。我不失時機地說:“請拿起筆,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教室裏出奇地靜,只聽見沙沙地書寫聲和偶爾的啜泣聲。教學反思:當捧着孩子們交回的日記,讀着那些稚嫩的語言,或是祝福,或是叮嚀,或是反悔,或是自責,我覺得那是一種聲音,一種心靈拔節的聲音,我不得不反思,是什麼滋潤了這些乾涸的心田?是的!是那未曾預設的師生之間真誠的交流。

對於教學,教師的預設是重要的。然而預設並不等於封閉,預設的教學方案是“外出旅行時的指南針,而不是火車行駛的固定路線和時刻表”。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隨時調整組織與引導方式,使師生雙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共同發展。這就是生成與開放的教學,它是與預設相統一的,即在預設的基礎上生成、開放、發展,在生成過程中提升預設層次、水平。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 所以教學展開的過程應該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多向的平等對話過程。在這種交流與碰撞過程中,如果教師視預設如法規,不能根據學生信息反饋情況及時調整預設,那麼教學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教師展示其的一種表演活動。 因此,實踐中,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首先,教師要樹立“生本意識”,把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作爲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當教學生成與預設出現矛盾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表達和表現的機會,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拿起筆一吐爲快,及時放飛學生心情,變預設爲生成,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真情涌動於意外之時!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8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課文以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的描述從而再現場景,是本課一個突出的特點。通過反覆鑽研文本,多方涉獵,向辦公室的師姐請教,我決定利用兩課時完成這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帶學生走進“熱鬧”,感受父母的愛,本節公開課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爲:

1.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抓重點詞句理解沉默的可貴。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觀察課文插圖,能抓住孩子們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描寫沉默的場景,進一步體會他們的心情。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初步懂得應該回報父母的愛。教學重點爲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是,難點就是體會沉默的可貴。

上完這節課讓我有如下幾點感受:

一、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教學比較流暢。

第一環節是“回顧熱鬧,設疑導入”,通過複習熱鬧詞語,把學生帶入上節課的情境,然後複習沉默詞語,讓學生主動質疑,從而獲得本堂課主要讓學生明確的兩個重點問題,即爲什麼由熱鬧到沉默,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學生很容易就能提出這兩個問題,我充分利用這兩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學習。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尋找對父母的愛”,帶孩子們走進文本,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貴”。第三個環節是延伸點題、昇華情感,讓學生真正懂得沉默的可貴。一堂課下來,感覺整個比較流暢。

二、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通過讓學生抓住描寫安靜的詞語,讓教室裏再現“寂然無聲”的情境,加上老師的動情敘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表達出思想感情,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課中儘量把學生帶入文本中

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了一些補白,幫助學生。比如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孩子們的.動作、神態,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從而感受孩子們沉默的內涵。

四、有點爲了完成教學而教學

課堂上生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各個環節只有蜻蜓點水,當學生思路不是很清晰時,沒有給足時間,還有生怕學生提出奇怪的問題,自己不能調控,所以也沒有放手讓學生髮問。其實學生對沉默的可貴還是感受不深的,我並沒有花大力氣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弄清這個關鍵問題。

五、最後小結

都是教師自己在說,最好引導學生說,比如採用如下方法,設計句型訓練: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三個填空,讓學生總體感受,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

六、教學的隨意性很大

比如最後本來是想讓學生先談一談想對父母說的話,然後自己在小結,但結束卻發現時間還比較多,於是就很隨意的些自己結課,再讓學生寫一寫對父母想說的話,本意是想讓學生回家把所寫的話說給父母聽,但學生到下課還沒有寫完,致使課堂感覺不夠完整。

一堂課,留下許多遺憾,許多不足,看到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這對自己是無聲的鞭策,我要努力再努力。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可貴的沉默》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想象沉默中的孩子們會想些什麼,我原以爲孩子們會說出很多精彩的話,可是隻有寥寥幾個同學舉手,答案也很單一,無非是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好,覺得自己很內疚,認爲應該給父母祝賀生日,這些想法當然是對的,可是這些答案卻沒有真實的反應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並沒有將課文中的孩子與自己聯繫起來,這樣怎能更深入的理解課文的內涵呢,即使理解了我想也是膚淺的。那麼怎樣能讓他們真正的走進課文呢,我想在提出這一問題時,也可以像文中的老師一樣作個調查,問問孩子們是否也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否也向父母祝賀,有些孩子可能也會沉默,在沉默中他們的想法可能會更真實,更能反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能理解課文中孩子們沉默的可貴。然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設計竟被我忽略了,預想的高潮竟這樣平淡無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促進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情感是閱讀的靈魂,凝聚着作者生命情致的作品需要讀者主體情感的積極投入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在指導導學生朗讀興奮和沉默的句段時,孩子們由於缺少自己的獨特體驗,所以沒有體現出個性化的朗讀,沒有與作者產生共鳴。其實這篇課文學生應該學的'非常有興趣,學生也應該很容易進入文本,學生也應該和課文中那羣孩子一起受感動,心情也應該和文中的孩子一樣,可是同學們讀起來卻沒有那麼有滋有味,我想,作爲教學主導的我在指導孩子入情入境的朗讀上還要多下功夫。

在本課結束時,我還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對身邊的爸爸媽媽說說心裏話,這個環節其實也應是個情感的高潮,可是孩子的回答太侷限了,除了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就沒有別的話要說了,難道這就是這節課孩子們的收穫嗎?我有些失落。文中的老師找到了蘊藏在孩子心中極爲可貴的東西-----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關愛父母,而我呢?還將繼續尋找。下課後,我也在沉默,這個沉默也是可貴的,它讓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多鑽研教材,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0

《可貴的沉默》本篇課文講述了課堂上圍繞生日問題發生的一件事,對於自己和父母的生日,孩子們前後的表現截然相反,在老師的引導下終於明白了要報答父母的愛,並決定付之以行動。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首先在於我爲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導入新課之後,我便讓學生就題質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不假思索就提出了以下四個問題:

1、沉默是什麼意思?

2、孩子們爲什麼沉默?

3、孩子們在什麼情況下沉默?

4、爲什麼說這是“可貴的沉默“?

緊接着,我讓學生自讀課文,解決以上幾個問題。在彙報、交流之後學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

其次,拓展延伸到位。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只有這些是還是不夠的。這時,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父母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自己又是怎樣對待父母的,不要只停留在爲父母過生日這件事上。同學們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還覺得飯菜不合口味;我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父母這樣做是應該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之處,如在對學生的駕馭方面不夠靈活;對學生的生成資源把握的不是太恰當,今後在這些方面還需多多努力。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1

《可貴的沉默》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內容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快樂;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旨在引導學生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關心父母、回報父母的愛。

一、質疑導入、整體感知

首先,通過讓同學們質疑課題,使同學們從課下的狀態迴歸到課堂上來,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後讓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使同學們學會概括總結。最後老師出示老師概括的課文大概,請同學們齊讀,整體瞭解文章的內容。

二、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三年級的學生處在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適當運用一些圖片、動畫等形式有助於他們心理圖示的形成。本課以課文中的兩幅插圖作爲切入點,讓學生通過觀察圖中學生的表情和動作,嘗試敘述圖畫內容,並以此引出課文內容,尋找兩幅圖畫出現的背景及原因。使學生畫出能表現文中孩子“熱鬧”、“沉默”的語句,並進一步引導他們找出關鍵詞並通過做表情及動作的方式來理解詞語,並通過同學們小組的`分角色朗讀體會文中孩子們的心理,比較兩幅圖中不同的情景,理解“最珍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感悟課文所表現出的情感,實現教學目標即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讓學生思考學習完這篇課文的感受,使他們懂得在接受父母、親人對自己的愛時也要想着去回報父母、關心他人。詢問同學們以後想爲自己的父母做些什麼,通過他們的回答,我能感覺到他們已經懂得了該如何去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他們已經知道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來回報父母的愛,不讓他們爲自己擔心。

四、讀寫結合,學習生字

先學習需要同學們會認的字,課件先顯示這些字所在的詞語並標註拼音,找幾位同學讀,後去掉拼音再讓他們讀。然後學習新課標中需要同學們會認會寫的字及詞語。在學習詞語時指名讓學生讀,開火車讀,齊讀;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先讓同學們自己指出在寫時需要注意的點,找同學上來寫容易寫錯的字,讓其他同學借鑑學習,最後讓同學們自己在生字卡上練習。

總的來說,這節課很順利地講了下來,而且同學們發言也比較積極。我自己感覺比前幾次也有進步,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和控制紀律的能力有所提高,學會了讓學生抓關鍵字理解課文,在指導朗讀時,能夠讓學生去評價學生。當然,還存在很多不足:

1、教師提問與互動面太窄,應該關注更多的同學;

2、分角色朗讀時,同學們太過積極,課堂紀律有些亂;因爲時間關係,朗讀只叫了兩組同學,導致其他同學情緒有些低落;

3、語言不夠簡潔,應用簡潔明瞭的話向學生表述想要表達的東西;

4、課件顯示有些錯誤,在教室電腦上和自己電腦有時有些不一樣。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2

《可貴的沉默》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快樂;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通過此篇文章的學習讓孩子們懂得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場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着四個問題學習理解課文:

1、爲什麼說這個沉默很可貴?

2、那極爲珍貴的東西指的是什麼?

3、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是什麼意思?

4、爲什麼說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

在彙報、交流之後學生弄明白了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當然,此時學生對文章的把握還是淺層次的,爲挖掘其深層次的東西,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我讓學生再度細讀質疑,品味意味深長的句子。經過一番點撥、討論、交流,學生終於明白家庭之愛等於父母之愛加上孩子之愛,子女應當回報父母,給予父母關愛。只要每個人擁有愛心,整個世界就充滿了愛,充滿了溫暖。至此,愛的主旋律在課堂上奏響,愛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高揚“愛”的旗幟,譜寫“愛”的篇章,我想這既是我設計此教學的最高目標,亦是選編教材者的初衷。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只有這些是還是不夠的。這時,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父母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自己又是怎樣對待父母的,不要只停留在爲父母過生日這件事上。同學們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還覺得飯菜不合口味;我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父母這樣做是應該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3

《可貴的沉默》一課我在去年這個時候上過教研課。那堂課,我在課始播放了孩子們都非常熟悉的《生日快樂歌》,讓同學們盡情暢談自己過生日時的情景和心情。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圖文結合,引領學生感受孩子們的快樂,明白沉默的原因。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沉默的可貴之處。最後在《燭光裏的媽媽》的感人旋律中,我動情地朗誦了《感恩母親》,把情感推向了高潮。記得那堂課,我非常的投入,學生也非常地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又要上《可貴的沉默》,下課後回憶一下這節課,覺得導入部分比較滿意,現將當時的情景記錄如下: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一篇新的課文《可貴的沉默》,看老師板書課題。(師板書課題,邊板書邊提示學生注意題目中的“貴”、“默”的寫法。完後齊讀課題。)

師:沉默是什麼意思?

生:沉默就是大家低着頭,不出聲音。(其他同學也在交頭接耳)

師:這樣的情景,用我們上一課學過的一個詞來講是什麼?

生:鴉雀無聲。

師:對,那我們現在算不算是沉默?

生:(齊答)不算。

師:我們大家來表演一下沉默。

(學生們馬上閉嘴,有的低頭,有的.x在桌子上,作沉默狀,很到位。)

師:讀着沉默這個詞,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生:沉默給我的感覺是很不開心的。

生:有一種壓抑感。(她竟然用到了“壓抑”這個詞,我爲之一震。)

師:壓抑!你這個詞說的多好呀,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大家都不說話,氣氛很沉悶。

生:我想到的是猶豫。

師:猶豫?喔,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說一個人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往往也會選擇沉默是嗎?(生點頭坐下。)

師:可是今天,在這個詞之前卻加上了——(生齊答可貴的。)

師:怎樣叫可貴?

生:就是很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博物館裏古代的寶劍就是可貴的。

師:可貴就是很有價值,這一點你理解得很到位,不過老師覺得你的例子舉的不恰當,怎樣的寶劍,能換個詞嗎?

生:珍貴

師:對,那麼我們常常說可貴的什麼呢?

生:可貴的品質

生:可貴的精神

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好,我們再來讀課題,你能抓住課題中的這兩個詞來提問嗎?

生:爲什麼沉默?

生:是誰在沉默?

生: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

(師板書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有的問題,我們讀一讀課文就可以解決,有的問題比較深刻,需要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到答案。打開書本,大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且思考問題。(學生朗讀課文)

【反思】

從課題入手,抓住課題中的兩個關鍵詞理解,再由這兩個關鍵詞出發引導學生質疑,產生的問題,恰恰是理解本文的關鍵性問題。這樣的導入,在品詞中開始,在質疑中入文。品詞不是機械地講解,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理解詞義,學生自然印象深刻;質疑,又爲學生學習課文指明瞭方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自然而又有深度。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4

崔老師曾指出:“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紮實、樸實。”在新課程實施幾年後的今天,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

第三次聽楊老師執教的《可貴的沉默》一課,她引領着孩子們對文本中關鍵詞句品讀、體悟,從而使學生沉浸在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領悟到漢語言的神韻和妙處,楊老師的課就是這樣一節簡單實在的語文課。每次聽楊麗紅老師的課,總能同他們班的學生一起,感受楊老師的熱情,隨着楊老師一起領略文本中蘊涵的喜怒哀樂。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讓孩子們一聽就喜歡上語文課。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對孩子來說,它是一篇“愛”的教育。這篇課文的內容描述的是我們學生最真實的一面,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愛有許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可以說貫穿了教育的整個過程。本課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注重情境體驗,境中讀悟語言。整節課下來,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版塊清晰,過度自然

“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真正的`好課都是簡潔的,主要教學流程往往也就只有幾步,而最爲執教者所看重的,則是預設的每一個教學目標能否真正有效地加以落實。楊老師的課堂教學很明顯地分爲三大塊:安靜——熱鬧——安靜,板書也一目瞭然地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對全文的思路有個清晰地瞭解。而從一個版塊進入到另一個版塊,楊老師總能自然引入下一部分的內容。

如果在教學第一部分時候稍微緊湊些,在教學第三部分的時候可能時間會更充裕些。

二、緊扣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蘊,要使語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爲一體,須引導學生人其境、通其心、感其情。這節課上,楊老師多次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劃句子,議一議,再來指導朗讀。這樣的朗讀指導能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通過對重點詞語的感悟,醞釀朗讀心境,進行有效地感情朗讀。如在學習第一部分時,楊老師在課件中描紅一些重點字詞,像“左顧右盼、神氣十足”等,讓學生說說父母知道他們的生日爲他們祝賀的情形,體會他們的心情。在細細品味這些詞語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感受到孩子們那份炫耀的表情,驕傲的心情。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與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相聯繫,至此,孩子的心靈已掀起狂濤巨瀾,不僅理解了內容,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又如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候,抓住“爲什麼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爲什麼“沉默”?學生“意識到什麼,沒意識到什麼?”展開想象說話,在第三部分的時候抓住文本中的矛盾點:“既然是犯了錯誤爲什麼又覺得孩子們可愛呢?”就這樣多次讓學生思考,無時無刻不跟文中孩子一起經歷着內心的心情變化,經歷情感教育。

如果在讓學生理解文本前,能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先把文本好好讀一讀,不要急着講解課文,學生碰撞出來的思想火花可能會更激烈些。另外,在理解句子的時候,如果在語境中先理解一些關鍵詞,可能會對理解句子會更有幫助,也能體現一個從詞到句的層次感。

三、圖文結合,入情入境。

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候,楊老師在讓學生看課文插圖,用“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說話的同時感受人物內心潛在的話語,讓學生對本文的主旨——可貴的沉默理解就更豐滿了。楊老師還重點提醒學生注意孩子們觀察圖上學生的動作、神態,猜測人物的內心想法。這樣圖文並茂地學習,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去體驗、感知課文內容,值得提倡。

這節課中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學生傾聽的習慣特別好,學生在四人小組討論時候,楊老師輕輕說一句話,學生注意力請注意到老師身上了;還有班上的一些後進生在本節課上卻特別能思考,發言特別積極,這和楊老師充分照顧到後進生是有一定關係的。

總之,整堂課以讀爲本,以情感人,以激情去感染,用真情去打動,以“真實、樸實、落實、實在、實用、實效”的授課理念完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思考、探究的過程,完全是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預案,這是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

可貴的沉默語文教學反思15

《可貴的沉默》三年級下學期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作者根據自己的一個課堂教學案例改編而來。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語段,培養語感,同時爲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教學設計上,我把本篇課文分爲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瞭解生字。第二課時是會讀會寫生字,學會組詞造句,還有綜合性實踐活動。在第一課時,課文學習的重點是學生們情緒的變化。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我主要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法,結合課文中的兩幅圖片和相關段落句子,在課件上給他們呈現出來。在找出相關句子之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主要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學生讀相關句子時,指導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重點是體會到爲什麼會是沉默的,沉默又爲什麼是可貴的,要真正讓學生融入到那個情景中。

第二課時,重點是掌握生字生詞和綜合性實踐活動。字詞我做了重點講解,要求會寫的字都在黑板上做了板書,並且讓學生在課上進行了抄寫。綜合性實踐活動,我把重點放在兩個地方,就是讓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如何給父母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主要方式是學生小組討論,小組發言,讓學生成爲實踐活動的主人。活動結束時,我適當做了一個總結,告訴學生要真正懂得關心他人,學會回報父母的愛。

講完這篇課文之後,我也沉默了,這種沉默也是可貴的。我反思了一下我的教學過程,發現以下不足。

一、課件做的.不夠精細,我注意到了圖文結合,但是這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比較生硬,不能真正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導致課堂效率不高。

二、這是一篇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文章,應該把學習和體會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深入到情境中去體會感情,這樣學生纔會學的更好。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具體來說就是我提出了太多的問題,成了我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跟着我的思路思考。這樣是不好的,也是我今後重點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沒有真正把學生的感情激發出來。在學習課堂氣氛變化這一部分時,並沒有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講的那種“可貴的沉默”,沒有真正體會到孩子有羞愧到主動父母過生日的那種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我的課堂情境創設的不夠好,我以後會注意學習改進。

四、我只是讓學生明白要回報父母的愛,學會關愛他人,討論的重點放在了給父母過生日上。課後經過反思,我認爲這樣的情感認識是不深刻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上關愛父母,回報父母,並不一定非要給父母過生日,非要給父母做什麼事情。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認真改正以上的不足和缺點,認真學習反思,讓自己的教學過程更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學會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