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與孫以寧書閱讀練習

與孫以寧書閱讀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昔歸震川嘗自恨足跡不出里閈(1),所見聞無奇節偉行可記。承命爲徵君作傳(2),此吾文託記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與孫以寧書閱讀練習

所示羣賢論述,皆未得體要。蓋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詳講學宗指及師友淵源,或條舉平生義俠之跡,或盛稱門牆廣大,海內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徵君之末跡也,三者詳而徵君之事隱也。

古之晰於文律者,所載之事,必與其人之規模相稱。太史公傳陸賈,其分奴婢、裝資,瑣瑣者皆載焉。若蕭、曹世家而條舉其治績,則文字雖增十倍,不可得而備 矣。故嘗見義於《留侯世家》,曰: 留侯所從容與上言天下事甚衆,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此明示後世綴文之士以虛實詳略之權度也。宋元諸史,若市肆簿 籍,使覽者不能終篇,坐此義不講耳。

徵君義俠,舍楊、左之事(3),皆鄉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門牆廣大,乃度時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4)之,非得已也;至論學,則爲書甚具。故並 弗採著於傳上,而虛言其大略。昔歐陽公作《尹師魯墓誌》,至以文自辯。而退之之志李元賓,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賓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業未著,而銘辭 有曰: 才高乎當世,而行出乎古人。 則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僕此傳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羣賢所述,惟務徵實,故事愈詳而義愈狹。今詳者略,實者虛,而徵君所蘊蓄轉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載之家乘(5),達 於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無惑於羣言,是徵君之所賴也,於僕之文無加損焉。如別有欲商論者,則明以喻之。

註釋:[1]歸震川:歸有光,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明代散文家。 於散文創作力排明前後七子的擬古主張,著義樸素自然,長於言情敘事,爲桐城文家所推重。著有《震川先生集》。閈(h n):里門。[2]徵君;即孫奇逢。 [3]楊、左之事:指孫奇逢營救楊漣、左光斗的事。[4]孺悲:魯人,魯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學禮,孔子以有病爲由,推辭不見。夷之:墨家信徒,曾通過徐闢求 見孟子,未見。[5]家乘:家譜。 乘 (sh ng)本爲春秋時晉國史書的名稱,後因以稱記載史事之書爲 乘 。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

①昔歸震川嘗自恨足跡不出里閈 恨: ②此三者,皆徵君之末跡也 末:

③坐此義不講耳 坐: ④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

2.文中 三者詳而徵君之事隱也 中的. 而 字,與下列句子中的 而 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某所,而母立於茲 B.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C.吾嘗終日而思矣 D.侶魚蝦而友麋鹿

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古之晰於文律者,所載之事,必與其人之規模相稱。

(2)此明示後世綴文之士以虛實詳略之權度也。

(3)不知往昔羣賢所述,惟務徵實,故事愈詳而義愈狹。

4.方苞爲徵君作傳,主要寫了徵君什麼事蹟?目的是什麼?(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