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扁鵲見蔡桓公的閱讀訓練題

關於扁鵲見蔡桓公的閱讀訓練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課內閱讀

關於扁鵲見蔡桓公的閱讀訓練題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日:“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日:“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日:“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日:“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日:“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①望桓侯而還走()_____

②湯熨之所及也()_____

③火齊之所及也()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粗字的意思。

之:①故使人問之()

②司命之所屬()

③君之病在腸胃()

④孟浩然之廣陵()

以: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

②臣是以無請也()

3.解釋下列加粗字的古今異義。

①居十日,扁鵲復見;古義:。今義: 。

②不治將益深;古義:。今義 。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古義:_________,今義:_________。

④故使人問之;古義: 。今義:。

⑤望桓侯而還走;古義: 。今義:。

⑥將益深;古義: 。 今義:。

⑦使人索扁鵲;古義:。今義:。

4.填空。

①扁鵲, 時醫學家。姓____,名 ,渤海郡莫人。醫術高明。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

②韓非(約前280--前233),末年 人,著名家,先秦 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史記》說他,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他主張法治,反對儒家的禮治。與____、 、 並稱”。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等。本文選自其《____》一書。該書中許多寓言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 、、等歷來爲人們喜愛、傳誦

5.下列文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還(xuán)走

B.腠(zu)理

C.湯(tāng)熨

D.火齊(qí)

6.本文是篇比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對扁鵲與蔡桓公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說明的道理是什麼?由本文內容演變成的成語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寫了扁鵲幾次見蔡桓公?爲什麼最後一次見到時他轉身而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覺得扁鵲和蔡桓公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蔡桓公最後因諱疾忌醫而死,從他身上我們能吸取哪些教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還”通“旋”,迴轉,掉轉。

②“湯”通“燙”,用熱水焐。

③“齊”通“劑”,火劑湯。

2.之:①代詞,代他跑的原因

②結構助詞,無實意,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③助詞,的

④到

以:①介詞“把”

②因爲,由於

3.①居:古義是用在表時間的詞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時間,有“停留”、“過了”的意思。今義爲“居住”或“住所”。

②益:古義是“更加”的意思。今義多用作名詞,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詞,如“益處”、“益蟲”。

③是:古義相當於“此”,譯爲“這”、“這個”、“這樣”。現代漢語中是表判斷的助詞。

④故:特意,副詞。此爲古義。今義:“事故”,或表“所以”“因此”。

⑤走:古義爲“跑”。今義是“行走”。

⑥益:古義是 “更加”;今義是“有好處”。

⑦索:古義是“尋找”,今義是“繩索”。

4.①戰國;秦;越人

②戰國;韓;思想;法莊;周孟軻;苟況;說難;五蠹;韓非子;《守株待兔》;《鄭人買履》;《自相矛盾》

5.A

6.主要通過對話和動作與神態描寫對人物進行了生動的.刻畫。

7.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絕批評;諱疾忌醫

8.四次。第四次見桓公,扁鵲轉身就跑,這“望桓侯而還走”的動作, 簡潔寫出桓公病情嚴重的程度。用原文的話就是,“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

9.(1)扁鵲是一個醫術高超、對病人診斷細心並能善意規勸病人的神醫。同時他是個機警的人。

(2)蔡桓公是一個固執己見、盲目自信、諱疾忌醫的人。

10.(1)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2)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

(3)切勿拒絕忠告,不可主觀猜忌。

(4)對待禍患要敢於正視,要防微杜漸(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