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白楊禮讚閱讀練習

白楊禮讚閱讀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白楊禮讚閱讀練習1

白楊禮讚閱讀練習

《白楊禮讚》(10分)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人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那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10、文段中第一句與後四句的關係是____ __ 。(2分)

11、文段後四句是寫白楊樹的______ ,它們的結構關係是________ 。(2分)

12、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_。(2分)

13、如果把“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改爲“這是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表達效果好不好?爲什麼?(3分)

答: 14、這段文字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___ 。(1分)

參考答案:

10、總分 11、外形、並列 12、第一句

13、不好。因爲原句中的錶轉折關係的關聯詞“雖……卻……”在句子中起強調作用,強調白楊樹的倔強挺立,這樣着重表現白楊樹的精神,如果改了就去掉了關聯詞達不到強調的效果。

14、擬人

這篇“白楊禮讚閱讀答案”是由查字典語文網小編爲您收集整理,希望通過這些閱讀練習和答案,能幫助同學們把握語文閱讀的特點,進而提高閱讀、鑑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白楊禮讚閱讀練習2

①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提醒了你(這些山峯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③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擡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④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⑤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⑥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11.文段選自 寫的散文《白楊禮讚》,“禮讚”的意思是: 。文中“坦蕩如砥”的“砥”的讀音是( ),“倔強”的“強”的讀音是( )。(4分)

12.簡要分析第⑤自然段劃線部分的結構特點。(3分)

13.第④自然段與第⑥自然段能否對調?請結合句中相關詞語作簡要分析。(3分)

14.對上面文段內容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第②段對黃土高原作了具體細緻的描寫,對高原的讚美是所選文段的重點。

B. 寫高原的“雄壯”、“偉大”是正面襯托白楊樹,寫“單調”是反襯白楊樹的不平凡。

C.“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加點的“撲”換成“進”,效果相同。

D. 文中“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改成“遠遠有一株、三五株,或一排”效果是一樣的。

白楊禮讚閱讀練習3

《白楊禮讚》

一、基礎知識`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主宰( ) 倦怠( ) 地殼( ) 懨懨( )

暈圈( ) 婆 suō( ) qiú( )枝 秀qí( )

2.解釋詞語。

①妙手偶得: ②坦蕩如砥:

③婆娑: ④秀頎:

3.指出下邊的陳述句哪些是肯定,哪些是否定。

①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 )

②在近代工業的錯綜複雜的工世過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這麼簡單了。( )

③這當然是神話,是人們無法認識死海形成過程的一種猜測。( )

④海水冶病的功能不遜於溫泉。( )

4.寫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1)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

(2) 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 )

5.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

(1)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

(2)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 ) ?

(3)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

6.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白楊樹在嚴冬裏,她迎着刀霜雪劍,依然佇立在寒冷的黃土地,枝枝傲骨,樹樹無字,樹樹有聲。而此時,貴族的花草,卻在暖房裏,接受着送到葉面和根部的養料,懶洋洋地打發着沒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楊樹生長在西北高原,耐嚴寒,零下40度的條件下無凍害,深根性。抗風、抗病蟲害能力強。壽命達90年以上。它可作庭蔭樹、行道樹,叢植於草坪,還可作固沙,保土、護巖固堤及荒沙造林樹種。

①請運用白楊樹的相關材料對出下聯。

上聯:觀翠竹仰慕謙遜品節。 下聯:

②白楊樹在西北是一種很普通的樹,爲什麼有人要讚美它呢?請根據材料寫出自己的探究結果。

(一)

①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②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③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④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提醒了你(這些山峯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⑤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⑥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7.文中寫出高原遼闊的詞語是 ,寫出高原平坦的詞語是 。

8.文中“雄壯”、“偉大”、“單調”都加引號,這三處引號的作用都是_ _______。

9.先描寫高原的“雄壯”、“偉大”,然後寫出景色的“單調”,就讚美白楊樹來看,這是採用了下列寫法中的( ) A.欲抑先揚 B.對比烘托 C.欲揚先抑 D.反襯照應

10.簡要概括文段讚美高原“雄壯”、“偉大”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聯繫全文,概括出作者描寫高原景色的兩個目的。

(1) ;

(2) 。

12.給本段文字劃分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人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那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13.文段中第一句與後四句的關係是____ __ 。

14.文段後四句是寫白楊樹的______ ,它們的結構關係是________ 。

15.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 _。

16.如果把“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改爲“這是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表達效果好不好?爲什麼?

答:

  參考答案:

1. zǎi dài qiào yān yùn 娑 虯 頎

2.①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②平坦得像磨刀石。③盤旋舞動的樣子④美而高

3.①肯定②否定③肯定④否定

4.(1)比喻 (2)擬人

5.(1)抒情(2)議論(3)描寫

6. ①示例:賞白楊敬仰傲骨精神。②示例:白楊樹不畏嚴寒,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們做人也應該具有像白楊一樣的品格。

7.無邊無垠 坦蕩如砥

8.強調(着重指出)

9.C 這樣寫爲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10.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

11.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襯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暗寫西北抗日根據地,爲後文揭示象徵意義,表達主題做準備

12.A

13.總分

14.外形、並列

15.第一句

16.不好。因爲原句中的錶轉折關係的關聯詞“雖……卻……”在句子中起強調作用,強調白楊樹的倔強挺立,這樣着重表現白楊樹的精神,如果改了就去掉了關聯詞達不到強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