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6大學生喜迎元宵手抄報資料

2016大學生喜迎元宵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元宵節又又稱爲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重大的民俗傳統節日。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繪製精美的元宵節手抄報,瞭解一下元宵節的相關知識吧!以下是本站網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一起來感受一下~~

2016大學生喜迎元宵手抄報資料

  元宵食俗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爲「油畫明珠」。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爲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爲科斗羹,煮糯爲丸,糖爲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爲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麪皮而言,就有江米麪、粘高梁面、黃米麪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以解饞。

  莆田鬧元宵

福建省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動從農曆正月初六開始直到正月廿九媽祖宮舉行“尾夜元宵”才結束,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鬧元宵,節目豐富多彩,盛況賽過春節。

元宵,是指新春第一個月圓之夜——農曆正月十五晚,爲我國民間傳統的重大節日,亦稱“上元節”。莆仙各地到處建有宮、廟、社、壇,每個里社均按古時劃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爲熱鬧,稱爲“元宵心”。還有“總元宵”、“末夜燈”等活動,系較大社廟集中舉行的大型元宵繞境活動。

元宵期間,所在村的宮社張燈結綵,擺齋菜、設“宴桌”、疊糕果、搭桔塔,鄉民們擡菩薩神像行儺。家家戶戶廳堂擺設香案,焚香放炮,化“貢銀”,燒柴草,祈求來年日子更紅火。是夜,遊燈、擺棕橋、跳儺火、舞龍戲獅、演大戲,通宵無眠。元宵期間民俗活動形式各異,體現出莆仙文化所獨有的強烈內聚力和鄉土氣息,是真正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狂歡節”。

元宵是福建莆田民間一年中重頭節慶。每年正月初六起,各地就開始長達二十多天“狂歡節”:村村社社輪流鬧元宵,直到正月二十九媽祖宮舉行“尾夜元宵”方休。各地元宵活動各具特色:搭桔塔、蔗塔、糕塔,擺全豬、全羊、全雞、全鴨,以及剪紙、妝駕、擺齋菜、設宴桌、糊紙樣等民間工藝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其中,“擺棕轎”是元宵活動中最熱鬧傳統項目。

莆田各地幾乎都有棕轎表演習俗。各地棕轎樣式和材質有很大不同,重量也差別很大,重的幾百斤,輕的僅幾斤。儘管形式差異大,但每座棕轎頂部都會綁上棕葉,貼上象徵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並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薩,由小夥子擡着隨隊伍繞境巡遊,每到一戶人家就要進行棕轎表演。各地棕轎舞亦各有不同:有跳有擺、有走有跑、有絞有轉,有擺着棕轎不停繞埕,有沿街巷快速奔跑,有把棕轎絞在一起繞火堆連續轉圈,還有擡棕轎跳過烈火。在吶喊助威聲中,擡轎的年輕人在宮埕前圍着一堆堆旺火輪番跳躍,你追我趕互不服輸。熊熊烈火,滾滾煙塵,表演者奮力競技,觀看者吶喊助威……

莆田棕轎表演規模最大的要數莆田市城廂區南門社區。正月十五下午二點,南門境內六個社棕轎隊從壽光義社出發,開始繞境表演。南門棕轎擺法與衆不同,由兩個青壯年擡着棕轎,在跑動中不停轉動棕轎。一路上,42架棕轎輪番跳過一堆堆旺火,每到一個社就要爲敬神表演。繞完6個社,隊伍回到壽光義社大埕,代表6個社的六堆乾草被點燃了。6支棕轎隊同時上場,圍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看誰擺得快轉得猛。在四周鑼鼓聲和觀衆吶喊助威聲中,小夥子們使出渾身氣力不停地跑啊,轉啊,火小了立刻添草,人累了馬上替換,就是不能讓棕轎先停下來。在這一波高過一波的擺棕轎競賽中誰也不服輸,直到100擔乾草燒完也應了“新年火旺旺”願望。活動結束後,由6個社12個福首共同請大家吃福飯。

擺棕轎雖是傳統民俗,但由於它激情橫溢,極具競爭性,廣受當今民衆歡迎,不少到了一定歲數的男孩都會參加。豐富多彩的棕轎表演也日益成爲莆田最具特色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