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有2016中考語文閱讀題嗎?

有2016中考語文閱讀題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2016年中考語文閱讀訓練

有2016中考語文閱讀題嗎?

  閱歷與讀書

①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一本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寫道:“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爲所得之深淺耳。”可見閱歷對讀書至關重要。

②閱歷之所以會對讀書所得產生深淺有別的影響,原因在於閱讀並非是對作品的簡單再現,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再創造過程,人生的經歷與生活的經驗都會參與進來。少年時閱歷不夠豐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讀書時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點或幾點,對書中蘊含的豐富意義難以全面把握。隨着年齡的增長,眼界學識、經驗閱歷以及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夠從更高的層次、更寬的視角觀察問題,能夠看得更加全面透徹。著名學者林語堂在談讀書體驗時說:“我此時重讀的論文,比幼時所讀全然不同,幼時雖覺其文章有趣,沒有真正魂靈的接觸,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見,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人們對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麼。該如何豐富閱歷呢?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閱歷是不是豐富,往往與其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然而經歷不等於閱歷。經歷只是一種經過,形成的是對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認知;而閱歷則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對經歷進行思考、領悟、概括、提煉,是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統一。只有勤於反思,才能從經歷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才能讓經歷昇華成爲閱歷。但對於人生經歷並不豐富的年輕人來說,要豐富自己的閱歷,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成長的良師益友。讀書,與智者對話,向聖人討教,從他人的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從前人的論述中獲得啓迪,贏得智慧,增長閱歷。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人不能任意拉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在不斷經歷與不斷讀書中拓寬生命的寬度。

④閱歷助益讀書,讀書增長閱歷,但這並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輕的時候,迫於升學就業的壓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到中年後,自認爲有幾十年的閱歷,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書中尋求人生真諦,閱讀的動力大大減退。這都是不對的。讀書和閱歷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書”中透徹理解書中寓意,在“無字之書”中深入領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廢。無論爲官經商,還是讀書治學,只重讀書不重閱歷,極易造成主觀臆斷,會因脫離實際而寸步難行;只重閱歷不重讀書,則會導致經驗主義,會因缺乏理論指引而流於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既博覽羣書,叉勇於實踐,以讀書拓展閱歷,以閱歷深化讀書,才能做到閱歷和讀書相長,在二者的相輔相成中更好地學習和工作。(作者:趙迎輝。有刪改)

11.請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2分)

13.請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

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爲本文論據,你認爲放在哪一段最合適?請簡述理由。(3分)

歌德說:“閱歷豐富的人讀書時,常常是一隻眼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則留心看紙的背面。”

  參考答案

11.閱歷助益讀書,讀書增長閱歷,(閱歷與讀書相輔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廢。(1分)(意思對即可。共3分)

12.①指出“閱歷對讀書至關重要”,引起下文。②從讀書體驗談起,借用名言,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2分)

13.先提出本段論題“如何豐富閱歷”。(1分)然後從閱歷與經歷的關係、閱歷與讀書的關係進行論證。(2分)最後點明本段論點“經歷與讀書都能豐富閱歷”。(1分)(意思對即可。共4分)

14.第②段。(1分)歌德的話論證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人們對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對即可。2分)(共3分)

  2016年中考語文閱讀訓練

  合歡樹

史鐵生

①10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着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做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麼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裏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我裝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話,對着牆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②我20歲時,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應該再幹點別的事,最後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爲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後來她發現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文學,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嗎?那就寫着試試看。”她提醒我說。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③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了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7年了。獲獎之後,登門採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爲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着車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裏吹過。

④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親去世後,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在一個大院的儘裏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願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子裏的老太太還都把我當兒孫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夥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裏現在住了小兩口,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⑥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爲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裏,竟是一棵合歡樹。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依然讓它留在瓦盆裏。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爲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纔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⑦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着,那兒還有個剛來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

⑧院兒裏的老太太們還是那麼喜歡我,東屋倒茶,西屋點菸,送到我跟前。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了,過道窄得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說,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這麼說,我再也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揹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⑨我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了享受。

⑩有那麼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1984年11月

(選自《文匯月刊》1985年6期有刪改)

1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兒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母親卻說她小時候作文寫得還要好。她這樣說是爲了激勵孩子成爲作家。

B.母親本來喜歡花木,“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這“別處”指的是爲兒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質樸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與工作顯然比文字、比獲獎更正要。

D.母親以爲合歡樹第三年的復生“是個好兆頭”。作者寫這一點是暗示,母親是因爲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E.“悲傷也成享受”,是說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有某種溫馨的感覺。

17.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衝突。你認爲這樣寫有什麼特別的作用?(6分)

18.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爲他在二十歲以後和三十歲以後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4分)

19.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麼?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麼?(6分)

  參考答案:

16.A、D(A項說法錯誤。母親說這話時還沒有發現“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說”,“後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說”。D項母親認爲“是個好兆頭”一方面是爲合歡樹高興,另一方面也對生活,特別是對“我”充滿了新的信心;不是“暗示母親因爲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17.①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後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2分)

②展現母子倆曾經有過一段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鬆筆調,與後來的生活困境及後文壓抑的氣氛形成對照。(2分)

③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緻,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吸引力。(2分)

18.①二十歲以後,作者雙腿殘廢,母親爲了給他治病和幫助他學習寫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過度操勞而早逝,這使他體會到母愛的執着和無私。(2分)

②三十歲以後,作者在創作上接連獲得成功,他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在,痛定思痛,更體會到母愛的深厚和恆久。(2分)

19.想表現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②母愛又是獨特的(2分)

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2分)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