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作文5篇【優選】

六年級作文5篇【優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作文5篇【優選】

六年級作文 篇1

古人曰“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節水”二字易寫卻難做,正如這句名言所述:對於樹木來說,它的根是最重要的,對於水來說,源頭是最重要的引申義是:每一樣東西,它的存在必有它的根基,沒有了根基,便會很快滅亡。人也是如此,若沒了源頭,那豈能生存?所以,我們現在應做的就是用有限的時間去珍惜那隨時會消失的源頭——水!

水——萬物之母!

在萬物還未誕生時,就有一條縱橫交錯的銀色的帶子,沿着青藏高原至東海——長江!這條帶子是萬物的同一個母親。它滋潤了棵棵小樹;它孕育了種種生物;是這個原本寂寞的世界,呈現一片熱鬧之象。

水——如果消失?

這條帶子如果消失 ,那將會怎樣?植物會枯萎,動物會死亡。甚至人類也存活不了……

水——誰是罪魁禍首?

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歸功”於誰呢?那讓我們來看一看——一條條馬路憑空出現,輛輛汽車肆意地排放二氧化碳;一顆顆大樹順着天空無聲地倒下,沙塵暴卷地而來;一袋袋垃圾被隨意丟掉,臭氧層也遭到了破壞;那種種動物似乎也心痛萬分,在乾涸的.土地上哀鳴……看了這些,大家也都知道誰是罪魁禍首了吧——人類。因爲人類的過度開發,大海已失去了昔日的雄偉;因爲人類的亂砍濫伐,許多河流也被沙漠所覆蓋;因爲人類的亂扔垃圾,河水已不再清澈見底……

水——我們該如何贖罪!!

河流已被我們破壞,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盡全力去贖罪。那我們該如何贖罪呢?我們學過的《海洋——21世紀的希望》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須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是呀,如果人類只知道過度的開發,那人類滅亡也就很近了!所以,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節水!

水——惜水愛水節水!

現在我們家家戶戶每天每月每年都會浪費掉一定的水源,如果我們將這些水好好地利用起來,比如:將這些水存放在一個水桶裏,用來洗洗拖把、衣服之類的或者我們用這水洗蘋果,再用洗蘋果的水洗拖把。我相信,我們肯定還會受到大自然的原諒!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水——再次清澈!

水源,終於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回到了昔日的清澈,那句環保標語“不要讓世界上最後一滴水成爲我們的眼淚”已成了事實!

水——更好的明天!

當我看到家家戶戶節水愛水,彷彿看見了明天整個世界一副欣欣向榮、鳥語花香、水源清澈的樣貌!來我們自己似乎也被這清水過濾了!

六年級作文 篇2

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這不,她這個小書迷可真把書籍當做了營養品,一拿起書就會鑽到書裏去。

今天,她剛一到家,便發現媽媽的包裏藏了一本書。媽媽爲了不讓她不分場合地看書,常常把書藏起來。她急忙拿起來一看,哇!是她夢寐以求的《意林》。她什麼都不顧了,抓起書就衝向了臥室,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可是,在她讀得正高興的時候,媽媽卻悄悄地繞到她背後,一把捏住了書的封面,大聲說道:“怎麼還看!該幹什麼都不知道,放下書,趕緊去給我換衣服,準備吃飯!”她這才極不情願地站起來,拿起睡衣,天哪!她手中居然還拿着書。只見她慢吞吞地拉上窗簾,一點一點地拽下外衣,邊換還不時瞟上幾眼書。她脫下衣服後左摸摸右摸摸,好不容易摸到一件衣服。她毫不猶豫,不看是哪件就穿上了衣服。啊!總算穿完了!她拿起書,心安理得地讀了起來。

這時,媽媽又來了,一把揪起了沉浸在書海中的她,怒氣衝衝地說:“怎麼還不換!一看起來書就沒完!”她像被人從夢中驚醒一樣,不知所云,過了好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說:“我……我換了呀!”媽媽一看,牀上一片狼藉,可真像換了的.樣子,不過……她搔搔頭皮,不好意思地說道:“哦!我是不是脫下衣服又給穿上了?”媽媽這時已是哭笑不得了

這就是一個可愛的小書迷。讀到這裏,你應該猜出“她”是誰了吧?不錯,“她”就是——我!

六年級作文 篇3

什麼叫做“透心涼,心飛揚”,這回我算是真正領教了。

灰濛濛的天空籠罩在蕭條的大街上,噼裏啪啦的雨點毫不留情地擊打在地面,似天上的神仙潑了裝滿水的數個瓢盆。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雨傘顯得特別小,已不足以遮風擋雨。不信你看,書包淋溼了,更別說手臂和小腿了。若不是我聰明地拿外套系在腰間,恐怕連褲子也要遭殃了。

陰鬱的雨天總使人的心情變得很糟糕,特別是在這種河水倒灌、風雨交加的颱風天氣。望着前方的灰色,我嘆了口氣,不由得抱怨起來:“這種糟糕的天氣居然還得待在外邊,真是作孽啊!看樣子還得走好久才能到家啊,真是鬱悶!”

雨勢愈來愈大,像一片雨簾,洋洋灑灑地如豆大般的雨珠打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個小水窪,又很快匯成小水流……最後,大街小巷全都被雨水灌滿了!一腳踩下去,“撲通撲通”濺起一朵朵不大不小的水花,好似一曲陰鬱的奏鳴曲。

走進小巷子的.時候,如果把我身體比作一個箭靶子的話,就剩下3環以內的面積是安全的,其餘早已被暴雨沖刷得乾乾淨淨了。我想所謂的“透心涼”跟我的情況應該差不了多少吧。看來,必須得衝個冷水澡了,反正已經透心涼了,不介意再“心飛揚”一點啊。我生氣地一腳朝地面踢了過去,“啪!”一聲……結局我想你們應該可想而知——滴滴水花濺了一臉!

正在我怨天尤人之際,路邊的一輛麪包車駛過。爲什麼稱它爲駛過呢?因爲我有種身邊開過的不是車子,而是輪船的感覺。然後……然後我就被濺起的水花彪了一身。我暗罵一聲,繼續走路。誰知剛拐過十字路口不久,又來一輛汽車……“刺啦——”隨着一個悠揚的破折號,被外套遮擋住的褲子裏的內褲終於也在無良車主的魔爪下溼了……

現在,我寧願讓雪碧來教我心飛揚,也不要讓颱風暴雨教我透心涼的滋味!

六年級作文 篇4

村莊規劃故居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建造的樓房,改叫城中村。村莊的綠色不見了,我又懷念起我的綠色故居來。

原先村莊邊有座土山,山下有一個大水坑。一到春夏,水坑岸上依依楊柳,用白居易的佳句“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黃軟於絲。”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山路兩邊各種野花,飄來一陣沁人心肺的花香,還有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聲。登上山頂,舉目仰望,田園、農房盡收眼底。

夏日村莊的居民常常來這裏納涼,頑童們則是奔來跑去,追逐玩樂。青蛙的“呱呱”聲此起彼伏,蟈蟈也不甘示弱,還有那飛舞着的一閃閃的螢火蟲。水坑裏有不知名的魚,村莊的居民無事便在水坑邊釣魚,這裏一時成爲村莊居民的樂園。

故居那濃濃的陋室情懷簇擁在我心頭,那時村莊邊沒有如此多的工廠,車輛也很少,故居一直保持着原建築的自然色調,因而顯得寬敞豁亮。小院顯得寧靜而秀麗。盛夏酷暑難耐,而故居卻是綠蔭滿院。院中的洋槐、紫藤、爬山虎,遠看就如同個小植物園。初夏洋槐花香略帶甜味,每逢槐花盛開之際,滿院子清香,總要引來成羣的蜜蜂。紫藤使勁地扭動着腰肢纏繞在架子上,形成了一個大涼棚。盛夏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坐在下邊,一邊品茶一邊談各自的'工作和學習,正是這綠色庭院拉近了親朋好友,拉近了街坊四鄰的心理距離,他們推門而入,無所窘意,隨意而坐敞懷談笑、欣然自得。

我鍾情於綠色,因爲有了綠色,纔有了我們綠色的村莊樂園。綠色村莊構成一種絢麗多彩的美,這種美出於自然成於自然,這纔是至純至善的綠色美。可惜現在尋它,卻不見了……

六年級作文 篇5

書像一塊恭恭敬敬的方糖,攙上清晨的甘露,便熬成心靈的高湯。

書有如一泓請泉,使乾涸的生命得到滋潤;書有如一篇譜曲,爲單調的生命奏出絢爛;書有如一些食糧,讓飢渴的生命擁有充實。漫步於書海之中,拾綴着一顆顆明亮的珍珠,生命因此光芒閃耀。

生命中有許多味道會被歲月的風沖淡,惟有一縷溫柔的書香久久在袖中縈繞,不用嗅就沁人心脾。

在寂寞時它告訴我“成大事者,必須忍受孤單”;失敗後,它鼓勵我“就算有一千次失敗,也要做一千零一次努力。”;在衆人的嘲諷中,它叮嚀我“冷靜是給羞辱你的人最好的表情”。

我對書的鐘情,正如李白喜愛“牀前明月光,嶷是地上霜”的皎潔,蘇軾欣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白居易品評“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妖嬈。

品讀莊子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便成了我追求的境界。古舊的線裝書、泛黃的書頁、洇開的墨跡,總能使慌亂的我恢復平靜,冰冷的我尋回感動。杜牧的《石崇金谷園》中描述“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香消玉殞的綠珠,酒紅色溫暖的夕陽餘,濃妝淡抹的脂粉香氣,昔日名園的禿廢,均在此一現。

讀厭了一波三折的小說,可以去看看林請玄的散文《心的菩提》,這是緊張忙碌外的另一種感受,像原野間的清風,空靈而飄逸,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更不用管人情世故,只需靜靜聆聽來自大自然的呼喚。

文字比煙花更璀璨,是因爲我可以看着它再光滑的紙頁間靜靜地旋舞,演繹出淺吟低唱永恆的`歲月旋律。

是朱子清的《背影》,讓我感受到了父愛的深沉;是冰心的《紙船》,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溫馨;是巴金一次又一次鼓勵我向理想邁進;是普希金啓迪我人生的奮鬥方向是“敢於與風浪拼搏……”

如果沒有書,生命將會蒼白;如果沒有書,生命將無法延續華麗的夢境;如果沒有書,生命將無法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遨遊。生命選擇了書,亦等於在人生的道路上勾畫了亮麗的一筆。

我不是一棵乾枯的蘆葦,而是在書香雨露下沐浴長大的青翠欲滴的幼苗,在不斷暢想中飛翔,有在不斷飛翔中昇華。只有與書心與心的觸及,才能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滾滾紅塵,塵起塵落,大河上下,潮涌潮跌,世事變遷,不變的是你的容顏。現代文明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整個大地,人們在追求時尚中失去自我,靈魂變得慘淡。而你,帶給我的不僅是豐滿的羽翼讓我翱翔,而更多的則是人們對黑白文化永久的依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