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煩惱作文說課稿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煩惱作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煩惱作文說課稿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全市語文教育界的領導、專家、優秀教師們一起共同探討中學作文教學問題。剛纔所上的一節課是《“煩惱”主題活動作文教學》研討課。“這節課是我們課題研究的課堂教學實踐課。下面我主要從內容定位、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向大家作個彙報。

一.內容定位

先談談主題活動作文的概念。

主題,是指活動的主要內容,不是活動的中心思想或思想內容的核心。其實是活動和寫作的一個類話題,是活動和寫作的一個大的話題,也是活動和寫作的母題。

活動,是指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師生雙邊活動。

主題活動作文,是指師生在課堂上圍繞某一主要內容進行的創設輕鬆寫作環境活動後開展的與活動密切相關的命題寫作而生成的作文。它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情感體驗爲基礎,以主題活動爲源起,引導學生髮現寫作的資源並進行有效的自我整合,它是爲了開發作文教學資源、激活學生作文興趣、營造良好的作文氛圍的一種作文理念。

主題活動作文教學,是指師生在課堂上圍繞某一主要內容開展活動,以活動爲契機,尋找與主題相關又讓學生感到好寫的話題進行命題寫作的教學。在活動引導下學生寫作的題目是主題的拓展延伸。可以看作是話題或母題的拓展延伸,其實是個子話題。在主題活動作文教學中,“活動”是教學的手段,“作文”是教學的目的。活動是努力讓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下寫作,活動是讓學生體驗自己的生活,爲學生提供遴選生活素材的思維方向。

主題活動作文教學要求教師從主題活動中找出最容易貼近學生生活的觸發點,深入學生心靈,在這基礎上多角度思考命題,擬出能激發學生靈感的題目。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能不知不覺地打開寫作思路,知道自己要“寫什麼”和“怎麼寫”。最終達到讓學生“樂寫”“善寫”的目的。

再談談我爲什麼要選擇“煩惱”主題活動作爲本堂課作文教學的內容。

“煩惱”是成長中的不變的話題,也是我們一輩子的話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主題就是“成長的煩惱”,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青春隨想”,“青春的煩惱”是初中生的重要話題。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主題是“人生體驗”,這裏也包含着“煩惱”主題。“煩惱”主題適合任何一個年級的中學生作爲寫作主題的。但是寫作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我今天的這節課選用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二:一是我們通用的教材是蘇教版,二是從心理學角度上考慮,初中二年級到高中二年級是中學生心理斷乳期,也是他們情感最脆弱的時期。

管建剛老師說:“生活重於生成”“評改重於指導”。我認爲,作文教學是一項基礎工程,也是一項系統的文化養育工程,在這一工程中,學生是生長的主體。作文就是滿足學生生命個體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審美等各種不同的需要,是學生每一階段的情緒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對生活的個性體驗。根據主題活動作文教學的理念,我把本堂課的作文教學設計爲:通過學生評改“煩惱”主題的佳作活動,在評改中創設自由的寫作環境,在評改中聯繫自身,還原生活,讓聯想的觸角不斷延伸,激發寫作靈感,從而讓學生感到“有話可寫”,改有所得,評有所悟。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悟出作文該“寫什麼”和“怎麼寫”。從而讓課堂作文在植根生活的基礎上沿着科學的思維路徑自然生成。因此,我把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煩惱”主題佳作評改活動,掌握習作評改的方法,力求創設寬鬆的寫作環境;二是在習作評改中讓學生悟得“煩惱”主題作文該“寫什麼”和“怎麼寫”。

二.教學策略

這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點撥法、講授法、談話法、訓練法。因爲是互動評改,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對他人習作的評改,是習作評改活動課。運用評改活動,是讓他們在佳作的評改活動中悟得“煩惱”主題的作文到底該“寫什麼”和“怎麼寫”。因爲開啓作文思路,重在引導,同時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地位。煩惱是一種心理活動,運用點撥法讓學生悟得寫作“煩惱”主題作文取材的思維方向,立足生活,聯繫自我,多角度思考;悟得“煩惱”主題作文中運用心理描寫、對比描寫等手法的好處。從而解決本堂課的重點問題。運用新聞資料展示和談話法讓學生沿着“煩惱是什麼——爲什麼煩惱——煩惱的後果(怎麼樣)”這樣的思路展開,聯繫自身生活,自然引出本堂課要寫作的題目“讓我糾結的_______”。其目的,強調寫作本主題作文,要突出煩惱的過程。運用講授法是讓學生了解作文改和評的具體步驟、方法,甚至是填表的要求、細節,因爲學生不知道從哪裏着手去做,如何去改、去評,如何改好習作,如何評好一篇習作。運用訓練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習作評改和點評的方法,從而明確作文前從兩方面列寫提綱,因爲學生並沒有列寫提綱的具體概念。讀提綱、評提綱,是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對“寫什麼”和“怎麼寫”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思路。學生作文時能想得到,就能寫得出。梁啓超先生說,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什麼叫“思想”?一是有內容,二是有系統。這裏的“內容”就是說自己心中所說的話,“言之有物”,這裏的“系統”,就是有條理,即“言之有序”。我只讓學生在這節課中列寫提綱而沒有讓學生當堂寫片斷或者整篇文章,原因在於,初中生模仿能力太強,不能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讓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但是學生的思維方向可以模仿借鑑的。我向來不主張學生在具體的一篇文章,在具體的文字上進行模仿。這樣會制約學生的創造力,這樣會影響學生作文的創新,也容易讓學生陷入縮構或抄襲的誤區。當然,隨後的一節課是讓學生依據提綱進行當堂作文。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學生的佳作《長高的苦惱》進行圈點批註、點評來展開。作文沒有教材,我之所以選擇同齡人的佳作作爲本堂課作文教學的文本,沒有選擇美文和名家名篇,是基於學生普遍的心理承受力來考慮的。因爲同齡人的佳作很容易拉近學生與小作者之間的距離,從內容到寫法,甚至到文字的運用都會讓學生感到很貼近,很親切。他們會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原來寫出優秀作文就這麼簡單!不會像名家名作讓他們感到有心理壓力,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有畏懼感。我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告訴我:作文是沒有差生的。每位學生的生活都比我們的成年人的生活豐富,他們的活動量比我們大得多,但是爲什麼作文寫不好,這不僅僅因爲語言基礎差、命題脫離生活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作文時,他們不知道圍繞一個作文題目,朝哪個地方去想,也就是說,孩子們的寫作思路沒有被打開。生活就是他們寫作的不竭之源。幫助他們打開“寫出生活”“寫出自己”的思路,正是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最基本的任務。主題活動作文教學正是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打開寫作思路的一個很好的嘗試。我們提倡引導學生寫作緊緊扣住生活,聯繫自己,是因爲作文只有植根生活,才能綻放文化的光芒。寫作是傳承文化,而文化書寫着生活,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情感,生活就是思想。文化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是文化,黃昏與月亮是文化,黑頭髮黃皮膚是文化,流動的河水是文化,長空的雄鷹是文化,江南的水鄉是文化,集市的吆喝是文化,安徽的黃梅戲、徽商是文化,巢湖的民歌民曲是文化,甚至巢湖、廬江的方言也是文化……當巍巍巫峽迴盪聲聲淒涼的猿鳴,當草堂長嘯“大庇天下寒士”的一腔吶喊,當風蕭易水傳來“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與“悠然見南山”的雲淡風輕交融,當大漠孤煙的雄渾蒼涼與小橋流水的婉約寧靜相撞,當“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骨氣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氣相交……我們撥開時間的雲霧,感受着中華古典文化的柔美,文化的陽剛和文化的堅韌。正如文化作文創始人譚蘅君所言:“我們的一切都在文化的包裹之中,我們的思想情感浸滿文化的瓊漿,我們的言行舉止打着文化的烙印,我們在文化中拔節成長,而後又成爲生活着的文化。”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在書寫生活中創造文化經典。脫離生活的文化是無本之源的文化,是虛僞的文化,假大空的文化。在當今“散文化”作文氾濫的今天,引導學生擁有文化良知,擔當文化責任,維護文化秩序,重建文化經典,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本堂課我要求學生訓練的作文題目是“讓我糾結的__________”。這道半命題作文,是我的原創作文命題,我之所以選用這樣一個題目,不僅僅因爲這道題屬於“煩惱”主題,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到好寫,有寫作的慾望。於漪老師說:“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好的作文命題,能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開拓學生廣闊的視野,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可見,一道好的作文命題,對學生作文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我一向主張,我們搞教育科研,搞課題研究,要想真正產生實效,真正體現教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那麼在做課題研究時,就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紮根課堂教學,二是紮實試題研究。只有這樣,我們的研究才能真正出成效、出成果。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是按照學生認知規律把握的。葉聖陶先生說:“批改固教者之要務,然須進一步想,必使學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達而竟不須改,乃有濟也。”既然是作文評改活動,就應該讓學生先掌握評改的方法,就要圍繞“評改的項目、圈點批註、填表點評、寫後札記”來設計,讓學生在評改中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讓他們獲得終身受益的東西。通過具體的佳作評改演練,真正學會自改互改方法,能自評互評。從“寫什麼”和“怎麼寫”兩個角度,讓學生點評作文,而學生的點評是依據習作中具體的例子,也就是通過圈點批註後得來的,旨在通過這樣設計,讓學生經過由淺入深的探究,逐步領會這些方法,在點評中悟出取材方向和寫法。從而在寫作中會運用自己悟出的方法。這就是評中悟。寫煩惱不是僅僅出示一道作文題讓學生去寫,而是由一則關於學生壓力帶來煩惱的新聞資料引出,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煩惱,創設情境,引出新的寫作命題“讓我糾結的____________”,讓學生圍繞“寫什麼”和“怎麼寫”兩方面來列寫提綱。再讓學生說提綱,評提綱。簡單地說,本堂課的流程就是:相機導入——評改活動(改中評,評中悟)——書寫煩惱(屏顯資料,話說煩惱,寫、說、評提綱)。

結語:作爲課題研究,本堂課還可以採用收集有關“煩惱”的名言、詩句、歌曲等比賽活動來引出命題寫作,可以開展“如何看待煩惱的討論會”這樣的活動來引入命題寫作等。作爲一般的寫作課,我們可以從學生身邊發生的煩惱事,採用聊天式引入寫作話題,也可以就“讓我糾結的___________”這道題,從審題、立意、選材上教給學生思路方法等等。我今天的這節課,選擇作文評改作爲活動,是基於管建剛老師說的“評改重於指導”的認識,是基於我對於課堂教學的一貫追求:那就是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課,都必須是真實的、原生態的課。如果採用其他形式的活動,我事先都要和學生提前一週的左右時間接觸,安排學生一些任務。我安排這樣一個評改活動就可以避免和學生事先接觸,看看我這樣做的效果如何。我覺得真實的課堂才真正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真實的課堂能提升教師的教學功力,真實的課堂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真實的課堂能還原教學的本來面目,促進教育科研日常化。所以我每次上公開課,我都講究原生態的課,即使在本校,同樣的課題,如果我在本班上過了,我一定借班上課。我這個人臉皮厚,不怕“獻醜”。本堂課在文本的選擇上也可以選擇一篇病文或者中等文章進行評改升格,由此讓學生悟出“寫什麼”“怎麼寫”“怎麼寫最好”。毫無疑問,我今天這節課只是作爲課題研究的一個探索,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多多批評斧正。

最後,我想說的是,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我認爲,就是要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修養的文化人。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的文化養育工程,就是要培養這樣的文化人。我永遠忘不了我的學生珊,一個語文考試成績從來沒超過15分,作文從來不做的學生,我的學生川,一個語文考試成績從來沒超過30分,寫的作文從來沒超過3行字的學生,他們在寫作文時的痛苦與無奈的表情,那種一提寫作文就頭疼,就懼怕的眼神,那種思路被打開時的驚訝的目光和表情,讓我終身難忘。就是因爲一堂像今天一樣的主題活動作文課,就是一次和我簡單的聊天導入,徹底改變了他們。今天,他們不僅不怕寫作文,而且能寫出不少於600字的文章了。還有像國這樣一箇中考總分不超過180分的學生,語文居然考了91分,因爲他的作文很有情感。這也正應了曹勇軍老師的話“學生的作文水平上去了,語文成績不會差”。現在已經獲得上尉軍銜。還有考上清華大學碩士生的祥,一次聚會上,他緊握着我的手說:“金老師,我雖然學的是理工課程,但是我的畢業論文和應聘時文采和口才得到普遍的賞識和認可,完全得益於您在初中時的作文指導!”……這些許許多多的成功個例,讓我再一次明白:作文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