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魏書 > 《魏書 胡叟傳》習題及答案

《魏書 胡叟傳》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爲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國。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鮮有屈焉。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曰:“先聖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猶謂可思而過半。末世腐儒,粗別剛柔之位,寧有探賾①未兆者哉?就道之義,非在今矣。”及披讀羣籍,再閱於目,皆誦於口。好屬文,既善爲典雅之詞,又工爲鄙俗之句。以姚政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時京兆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誇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爲笑狎。

《魏書 胡叟傳》習題及答案

叟孤飄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漢中。劉義隆樑、秦二州刺史馮翊吉翰,以叟才士,頗相禮接。授叟末佐,不稱其懷。未幾,翰遷益州,叟隨入蜀,多爲豪俊所尚。時蜀沙門法成,鳩率僧旅,幾於千人,鑄丈六金像。劉義隆惡其聚衆,將加大辟。叟聞之,即赴丹陽,啓申其美,遂得免焉。復還於蜀。法成感之,遺其珍物,價直千餘匹。叟謂法成曰:“緯蕭何人,能棄明珠?吾爲德請,財何爲也?”一無所受。

(節選自《魏書 胡叟傳》

【注】①探賾:探索深奧的道理。②鄙黷:輕蔑傲慢。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鮮有屈焉 屈:屈辱。

B. 鳩率僧旅 鳩:聚合。

C. 將加大辟 大辟:死刑。

D. 遺其珍物 遺:贈送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唯《易》乎 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B. 拂衣而出 倚歌而和之

C. 遂得免焉 風雨興焉

D.復還於蜀 且貳於楚也

11.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學不師受

A.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 B.則告訴不許

C.爲國以禮 D.毋吾以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胡叟與友人的交談,顯示出他對經典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當時那些缺乏真才實學的讀書人的不屑。

B.文章敘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見的過程,刻畫出他言辭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徵。

C.文章通過 爲別人解難一事的敘述,讚美胡叟敢爲他人仗義執言但又不求回報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聰敏過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韋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13.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3分)

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1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曰:“先聖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

(2)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誇言若是也。

  參考答案

9.答案:A。解析:屈:屈服。例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0.答案:B。(都是連詞表修飾)

11.D(都是賓語前置句)

12.D(胡叟“仕途受阻,一生坎坷”與京兆韋祖思無關)

13.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14.(1)他所學的知識沒有經過名師傳授,友人勸他,胡叟說:“先聖的言論,精義傳神的地方,大概只有《易》吧?”

(2)談論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瞭解,何必像這樣誇耀自己啊。

  參考譯文:

胡叟,字叫倫許,是安定臨涇人。他的家中世代爲官,(他的姓)是西夏著名的大姓。胡叟小時候很聰明,年方十三歲,辨析疑難解釋事理,聞名於家鄉。他通過思考與領悟的(事理),同德才兼備的人辯論,也很少有屈服的時候。他所學的知識沒有經過師傅傳授,友人勸他,胡叟說:“先聖的言論中,精研事物的微義,達到神妙的境地的,大概只有《易經》吧?(我)還是認爲可以通過而領悟其中多半的道理。衰敗世道迂腐的讀書人,只能粗略地辨別陰陽的位置,哪裏有從尚未顯示跡象的事物中探索深奧道理的人呢?求師問道的道理,不能存在於今天了。”等到他翻讀各類書籍,閱讀兩遍,就都能在口中背誦出來。(胡叟)喜歡寫文章,既善於寫典雅的詞句,又擅長寫通俗的語句。因爲姚氏政權將要衰亡,於是(他)來到長安觀察風俗民情,不露姓名,隱藏行蹤,害怕別人看見並認出。當時的京兆尹韋祖思,從小就熟讀經典,常蔑視當時的著名人物,知道胡叟到了此地,召他來相見。韋祖思像平常的態度那樣(與胡叟相見),對待胡叟很輕慢。胡叟勉強與韋祖思說了幾句天氣冷熱的寒暄話,就拂袖而去了。韋祖思堅決挽留胡叟,說:“正要與你談論自然和人事的關係,爲什麼急匆匆地要返回去呢?”胡叟回答說:“談論自然和人事問題的人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瞭解,何必像這樣誇耀自己啊。”於是不落座就離開了。到了主人家,爲韋、杜二族作賦,一夜就寫完成了,當時他年齡十八歲。他的文章記述韋杜的過去,沒有掩去其舊日美德,敘及中世則符合當時的事,而沒有涉及輕賤侮慢的事。人們都驚奇於他的才華,害怕他犀利的文筆。世人還傳誦他的文章,把它作爲談資。

胡叟孤獨飄泊坎坷不得志,沒有入仕的路徑,於是進入漢中。劉義隆時樑、秦二州的刺史馮翊人吉翰,認爲胡叟是才士,很是以禮對待他。授予胡叟小官職,不合(胡叟)的心意。沒有多久,吉翰調往益州做官,胡叟隨他進入蜀地,時常被豪士俊傑所尊崇。當時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帶領僧衆,(人數)差不多達到千人,鑄造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金像。劉義隆憎惡法成聚集僧衆,將對他施加死刑。胡叟聽到這件事,馬上趕赴丹陽,陳述申明這件事的好處,於是法成得以免罪。胡叟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贈送胡叟珍貴的物品,價值一千多匹絹。胡叟對法成說:“(我是)編織蒿草(安貧樂道)的人,爲何能捨棄明珠呢?我爲德行而請命,拿錢財幹什麼?”一點也沒接受法成所贈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