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方山子傳》練習題及答案

《方山子傳》練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方山子傳

《方山子傳》練習題及答案

  蘇軾

方山子①,光、黃②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③爲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歧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④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歧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爲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餘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歧下,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期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與?

(選自《蘇東坡集》)

注:①方山子:陳慥,字季常,鳳祥(今屬陜西)知府陳希亮之子,蘇軾任鳳祥籤判時與他交遊。②光: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縣。黃:黃州,州治在今湖北黃崗縣。③朱家、郭解:均爲西漢著名遊俠。事見《史記 • 遊俠列傳》。④方山冠:漢代祭祀宗廟時樂人所戴。

 基礎與鞏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寫出本字:

①猶見於眉間( )

②前十有九年( )

③往往陽狂垢污( )

④方山子儻見之與 ( )

【參考答案】(有,通“又”; 見,通“現”顯現; 陽,通“佯”假裝,與通“歟”語氣詞吧)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古今義

①欲以此馳騁當世( )

②方屋而高(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從事於其間( )

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 )

【參考答案】(①古義:放開手腳幹一番事業。 今義:指縱馬奔跑

②古義:帽頂 。今義:指房屋

③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義:任職。 今義:指投身到事業中。)

⑤古義:的原因。 今義:因果連詞)

3、指出下加點詞的用法並解釋

①閭里之俠皆宗之( )

②餘既聳然異之 ( )

③見方山子從兩騎( )

④歲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樂 ( )

⑥方山子怒馬獨出 ( )

【參考答案】①宗,名詞動用,尊奉。②異,意動用法,認爲……奇怪 ③從,使動用法,使……跟從 ④歲,名詞作狀語,每年。⑤使動用法,使……富足快樂 ⑥使動用法,使……憤怒。

4、指出下面句式類型

①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 )

②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爲而在此?( )

③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 )

④徒步往來山中( )

⑤庵居蔬食 ( )

【參考答案】①判斷句 ②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③狀語後置句 ④省略句 ⑤賓語前置句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餘謫居於黃 謫:降職

B.見方山子從兩騎 從:跟隨

C.一發得之 發:射箭

D.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等:相類似

【參考答案】B使……跟隨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閭里之俠皆宗之 宗:尊崇

B.往往陽狂垢污 陽:通“佯”,假裝

C.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等:等同

D.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騎:騎上馬

【參考答案】(騎:隨從)

7、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使從事於期間,今已顯聞

B.餘既聳然異之/餘聞光、黃間多異人

C.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

D.使從事於期間,今已顯聞/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參考答案】(C,都是形容詞詞尾,可譯爲“……的樣子”;A.交往/出名;B,對……感到奇怪/與衆不同的;D,假使/讓,叫)

 理解與提升

8、解釋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義

過岐亭,適見焉, ( )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 )

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 )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 ( )

【參考答案】 恰好,副詞;適應,動詞;到、往,動詞;順從,動詞

9、解釋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義:

①方屋而高( )

②何爲而在此?(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騎逐而射之( )

【參考答案】①和,並列連詞 ②卻,③然而,轉折連詞 ④並、接着,表承接連詞

10、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①過岐亭,適見焉 ②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B.①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 ②餘告之故

C.①因謂之方山子 ②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

D.①遊西山,鵲起於前 ②餘謫居於黃

【參考答案】D介詞:在/ A恰好、適應/ B.舊、原因/ C因此、趁此

11、選出加橫線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B、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

C、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 D、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參考答案】C ,A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子的配偶。 B、古義:任職。今義,指投身到事業中。D、使動用法,使馬怒,即縱馬向前。

12、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俠”“隱”兩個字來歸納,下面各句編爲四組,均能表現其“俠”的特點的一組是( )

①閭里之俠皆宗之 ②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 ③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 ④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⑤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 ⑥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參考答案】(②⑥表現的`是方山子的“隱”)

1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好的文章表意,常採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寫的是陳慥有無限感慨,可是沒有明說,留待讀者自己去體會。這樣寫,留有餘地,表現力卻更強。

B.文章最後寫“光、黃間多異人”,而自己卻“不可得而見”,於是推測方山子或許可以看到他們,從這可以看出作者並沒有將方山子歸於“異人”一類。

C.本文與一般的傳記不同,不是以陳慥的經歷爲線索,而是以自己的觀感爲線索,這樣寫,內容就顯得更真實,更富於情趣。

D.文中描寫陳慥的語句,簡潔而生動,能夠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參考答案】(文章最後一段是推開一筆,由敘光、黃間多異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異人)

14、清代王文儒評此文說:“隱字俠字乃一篇之主腦。”請選出下面四組中全都是具體描述方山子“隱”的生活、思想和行爲的一組( )

①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②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 ③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

④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 ⑥晚乃遁於光、黃間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參考答案】C (①③是描述他的“俠”)

15、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

(2)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爲是一代豪傑。

(3)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餘既聳然異之。

譯文:———————————————————————————。

【參考答案】(他的家裏)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和奴僕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注意“而”和“妻子”“ 異”的翻譯)

(4)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

譯文:———————————————————————————。

【參考答案】方山子也顯出驚訝的樣子,問我到這裏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注意“矍然”“所以”“故”的翻譯)

(5)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譯文:———————————————————————————。

【參考答案】然而他都拋開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裏,這難道不是因爲他獨有會心之處纔會如此的嗎?(注意“窮”“ 無得”的翻譯)

 附《方山子傳》參考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爲人,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尊崇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來往于山裏,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爲“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麼會住在這裏的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裏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語,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裏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兒奴僕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

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着兩名騎馬隨從,身帶兩支箭,在西山遊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爲是一代豪傑。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麼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於世代功勳之家,例應有官做,假如他能在官場營謀任職,到現在已得高官榮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裏,這難道不是因爲他獨有會心之處纔會如此的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