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八年級下冊語文《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

《與朱元思書》一文是作者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全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八年級下冊語文《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主要設計思路是:讓學生自讀,在自我感知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上學期培養的賞析作品的能力,由學生自己去多角度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這節課的準備和進行過程中,我至少深刻地領悟了以下兩點:一是要提讓學生有回答慾望的問題。要通過科學設置課堂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所提的問題若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又何愁課堂氣氛不活躍呢?二是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潛力。過於簡單機械的教學環節會讓學生昏昏欲睡,而富於挑戰性的教學活動則會令課堂迸射最耀眼的火花。學生在教師別具匠心的鋪墊和啓發下會帶給語文課堂極大的驚喜,而這份成就感也將伴隨學生今後的學習歷程,不斷生髮積極的心理暗示。

這節課還用它的缺失促使我反省:在課堂前半段我語音生硬、語速過快、對學生的點評用語單一、課堂氣氛偏冷;在課堂接近尾聲的教學環節中,學生踊躍發言、情高漲,顯然仍有佳作,我卻沒有多給學生一點機會,而是搶時間把自己寫的話展示出來。在課後,我深深反思,發現之所以有這些缺失,仍是一種觀念一種心理在作祟,那就是教師太把自己當回事。我過分地關注了自己,所以纔會緊張,纔會導致語速過快,纔會導致對學生的點評過於拘謹死板;我過分相信自己一定比學生高明,所以才無視學生高舉的手,偏要展現自己的風采。我一向自鳴得意於自己是一個非常尊重學生的老師,而這些真實的細節暴露了我骨髓深處的不平等。

這是我一生無數節課中的一節,我會把它留給我的思考和領悟帶到我的每一節課中去,我會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課堂上真正的師生平等。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2:

809班雖然是學校的尖子一班,可在我的眼中,他們很多人的語文素養是一級爛。不說別的,單說課堂氣氛,簡直是不像樣子,太沉悶了。因爲,他們中的很多同學都不願意主動的去思考,也不會主動地去表達。因此,上課的時候,也僅僅是幾個學生舉手。這好像是老師和幾個學生預訂好的節目,上課就是老師和那幾個學生的表演,而不是大家一起學習,相互探討的課堂。

對於此種情況,我是冥思苦想。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種靈感。那就是讓學生分組討論。於是,我馬上把我的這個靈感變成措施去實施。

我先是問學生對這個題目的理解。接着介紹了作者有關的事情。然後就讓學生朗讀課文。朗讀完後,馬上進入分組學習的環節。

我把這篇文章分成四個小塊,讓每一組負責一小塊。並且事前聲明,每一個小組都選一個代表出來翻譯,其他各組要用心地聽。如果這個同學翻譯的地方出現了三處錯誤,就讓這組的學生受罰。還強調每一組的學生要注意,如果在翻譯的過程中,有哪個字詞不懂的,就問管這組的同學。如果沒有人幫你解決,就扣他們分,就罰他們。

結果,效果不錯。原來教到文言文就傷腦筋的問題也不復存在了。因爲,文言文如果單純的讓老師來翻譯,無論講得多麼的精彩,對學生的幫助是不大的。學生沒有參與到這個課堂中去,他們只是被動的聽,結果呢?可以想象就知道是怎麼樣。

因此,我的這個教學方案的展開,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讓他們去發言,讓他們去找疑難,又讓其他同學通過他們的發言中去尋找他們的不足。我覺得這樣的策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那麼,課堂的效果也就體現出來。

最後,我這個當老師的再來翻譯一遍,然後強調了這翻譯的時候,要儘量做到連貫性。該省略的地方要省略,該補充的地方就補充。該調換的地方就調換。

我相信經過這樣的過程後,學生會找到學習的樂趣,真正的學到知識的。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3:

在結束了兩單元的現代文教學之後,我和學生們開始了訪古之旅。這兩個班級的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喜歡學習古文,理由是古文比較有趣,我也這麼認爲,因爲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有了這些韻味無窮的文言文。

第五單元的開篇是《與朱元思書》,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小品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就像《答謝中書書》和《三峽》一樣,都是學生喜歡的文章。或許是我從開學到現在都讓學生在早讀的時候都讀文言文吧,大部分學生只用了5分鐘的時間就把整篇文章背下來了,就連201班最差的鄭超和孫興傑都把課文背下來,這使我大感意外。

這是第一次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生文章的背誦率達到80%;這也是第一次我佈置背誦作業時,學生不僅沒有反對起鬨,而是露出開心的神色,這讓我認識到了習慣和積累的意義,尤其是對這羣個性張揚的孩子。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了,自然課文的大致意思也就瞭解了,因此在上課的時候顯得比較輕鬆。特別是文章的結構比較清晰,文章總共三段,第一段是總領全文“奇山異水”,接下來是分述“異水”和“奇山”。文章的內容優美而簡單,通過和《答謝中書書》的比較,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同時也領悟了文章表達的對大自然的讚美和嚮往之情。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學生只能想到這兩句是說明景色很美而沒有考慮其他。於是我補充介紹了文人的“入世”和“出世”思想,學生最後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出世”思想和勸好友歸隱的想法。這篇文章學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