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及答案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及答案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及答案

閱讀柳宗元《小石潭記》,完成6~10題。(共17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4分)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以其境過清

(3)乃記之而去 (4)心樂之

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2)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8.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合理的一項是( )。(2分)

A.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 空遊/無所依。

B.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C.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9.填空:(4分)

課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其藝術手法主要有:①點面結合。如寫石:“ ”是面,“爲坻,爲嶼,爲嵁,爲巖”是點。②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是近。③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 ”是動。④虛實相生。如“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魚,實爲寫 ,以實寫虛,虛實相映成趣。

10.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參考答案:

6.(1)向西(2)因爲(3)離開(4)以……爲樂

7. (1)潭以整塊的石頭爲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爲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2)四周竹樹環抱,孤寂得沒有一個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8.C

9.全石以爲底 下見小潭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水

10.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1分)。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1分);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1分)。

 蘇教版有答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及答案

閱讀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節選),完成6-10題。(共14分)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短語和加點詞語。(4分)

(1)佁然不動( ▲ ) (2)往來翕忽 ( ▲ )

(3)斗折蛇行( ▲ ) (4)以其境過清( ▲ )

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8. 選文第②段明寫魚,暗寫水,寫出了潭水  ▲  的特點,從描寫角度來看,這屬於

▲ 描寫。(2分)

9.在第①②段中出現兩個“樂”字,請說說分別是什麼給作者帶來這兩次“樂”。(2分)

10. 文章第④段寫出了小石潭怎樣的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分)

6.(4分)(1)愣住的樣子(或“呆呆的樣子”);(2)來來往往輕快敏捷;(3)像北斗星(那樣);(4)因爲。(一個1分)

7.(4分)(1)石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2)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一句2分)

8.(2分) 清澈(1分)側面(1分)

9.(2分)水聲悅耳 游魚逗人(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0.(2分)寫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圍(1分),表現了作者悲涼悽愴(孤獨、憂傷、痛苦)的心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