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上:期末文言文複習題及答案

人教版八上:期末文言文複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桃花源記》節選

人教版八上:期末文言文複習題及答案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爲鄉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餚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節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絃與琴徽,琴徽即琴絃音位的標誌。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

⑴漁人甚異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穎脫不羈 ( ) ⑷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 )

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絃,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3分)

答: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譯:

⑵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譯:

5、作者筆下的桃花源雖是虛構的,但卻有着強烈的現實意義,下面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筆下的桃花源,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們和平安寧、富足快樂,是黑暗現實的鮮明對照。

B、這種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滿現實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託。

C、這一理想境界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它只是一種空想,但它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D、作者虛構這一理想境界,意在激勵受壓迫受剝削的人民去爲之努力奮鬥。

  (二)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1.我能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

⑴ 可愛者甚蕃 ( ) ⑵ 濯清漣而不妖 ( )

⑶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⑷ 陶後鮮有聞 ( )

2.我能翻譯下列文言語句。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我的譯文:

(2)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我的譯文:

3.根據文章內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我的理解:

4.下面詩句都表達了詩人一定的內心旨取,請幫周敦頤從中找出他的“同予者”。(不要求回答理由)

常 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隱: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陸龜蒙: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我的理解:

5.《愛蓮說》中滲透着幾種人生觀?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的人生觀。

答:

  (三)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銘》的作者是 , 朝人。

2、解釋下面句子中指定的詞語。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3)可以調素琴 調:

(4)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

3、“無絲竹之亂耳”中的“之”與下面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忘路之遠近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水陸草木之花 D、處處志之

4、翻譯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6、請用原句寫出本文的主旨,並說明本文是如何通過設喻來突出主旨的?

答:

7、本文除比喻外,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答:

8、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9、《愛蓮說》和《陋室銘》都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請分別說明兩篇文章是託何物言何志的?

答:

  (三)《核舟記》節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爲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 , ”,左刻“ ,”,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請將文段中的空白處填上詩句。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高可二黍許( )( ) 多髯者爲東坡( )

如有所語( ) 神情與蘇、黃不屬 ( ) 詘右臂( )

3、翻譯句子。

(1)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2)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4、第一段“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了什麼?

答:

5、比較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不同。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__________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爲宮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__________

6、摘錄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並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比較一下,古今在數詞的說法上有什麼不同。

①蘇、黃共閱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橫臥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古今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文字寫出了核舟的兩點奇妙之處,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兩點內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的名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劃線處應填的句子是__ ___ ___,_____ _____。

2.文章第一段中______字通______字。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 )

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

⑤乘奔御風:( ) ⑥絕 ( )

⑦屬引悽異( ) ⑦或王命急宣( )

⑧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4.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②林寒澗肅

6.將下列寫景的句子與相應的季節用線連接起來。

①沿溯阻絕 春

②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夏

③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秋

④清榮峻茂 冬

7.“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是( );“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 )。提示:從視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最欣賞文章中的哪一句?說說你的理由。

9.有人認爲三峽壯美,有人卻說三峽秀美,請根據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最後一句詩寫出了漁者怎樣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記承天寺夜遊

天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行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文中畫線處應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是

3.解釋加粗字。

①念無與爲樂者: ②遂至承天寺:

③相與步於中庭: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

⑤蓋竹柏影也: ⑥但少閒人:

4.“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運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

5.文中寫“竹柏影”,實際上是從側面描寫___ _____。

6.翻譯下列句子。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7.文中最能表現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 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爲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一、解釋畫線的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