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中學語文《從軍行》導學案兩篇

中學語文《從軍行》導學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從軍行》導學案【一】

中學語文《從軍行》導學案兩篇

誦讀該首詩歌,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注】①西京:長安。龍城:泛指敵要塞。鳳闞:皇宮。 ②牙璋;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③百夫長:泛指低級軍官。

(1)以《從軍行》爲題的詩很多,例如 寫的《從軍行》,首句是

(2)開頭兩句寫邊報傳來,激發了志士的情感,請各用一句話簡評詩中“照”和“自”這兩個字的表達效果。(2分)

答:“照”字

“自”字

(2)第三聯分別從哪兩個角度描寫戰爭場面的?寫出了戰爭的什麼特點?

答:

(3)簡要賞析“雪暗”和“風多”這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

(4)最後兩句採用何種抒情方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5)這首詩採用了跳躍式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再跳到又一個典型場景。這樣的結構安排至少有哪兩方面的作用?(2分)

答:作用一是

作用二是

答案提示:(1)如: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

(2) “照”字渲染了軍情緊急的氣氛。“自”字寫出了書生由衷的報國激情

(3)第一句從視覺出發,寫大雪瀰漫,遮天蔽日,連軍旗上的彩畫都黯然失色。第二句從聽覺出發,寫出狂風呼嘯聲和雄壯的軍鼓聲交織在一起的場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悲壯。(3) 這兩句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了將士們冒雪戰鬥、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

(4)直抒胸臆。抒發了詩人決心保衛邊疆,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思想以及投筆從戎、尚武好戰的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壯志豪情。

(5)作用一是場景之間留有合理的跨度,給讀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間;作用二是使全詩節奏明快,氣勢雄渾,便於抒發這一書生投筆從戎、殺敵立功的壯志豪情。

  《從軍行》導學案【二】

 學習目標:

掌握生字詞

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這節課就讓我帶着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從軍行》這首詩

  二、教學新課

1、展示學習目標

2、學生朗讀詩歌,先自行朗讀,然後小組起來朗讀詩歌,小組間點評,糾錯,教師指導講解

3、提出問題:“照“字,反應了當時怎樣的局勢?本首詩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針對這兩個問題人真的思考,並小組討論,展示答案,小組評價糾錯,展示於黑板上,教師糾錯指導講解。

4、請學生到黑板上去展示本課的生字詞,教師對此作出評價,指導講解生字詞的意思。

5、拓展講解:假如你是詩中的作者,你將會怎樣做?學生思考回答

6、齊讀詩歌,再一次的感受詩歌,教師講解具體詩句的寫作特點

7、教師對整首詩作一個總結,提出問題:詩中的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偉大事業的?學生思考,小組討論,並展示,同時對小組評價,教師糾錯指導講解。

 三、總結

學生再一次的朗讀詩歌,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四、板書設計

從軍行

生字詞: 烽火 鳳闋 鐵騎

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組合作完成

 《從軍行》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詩詞誦讀的講解,給我的感悟很深,特別是針對八年級的同學來說,見過的詩詞不少,學過的詩詞也非常的多,但是同學們對詩詞的理解和對詩詞的學習方法還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只是把詩歌背住了就算完成了他們的任務,這是完全不行的。

針對教學中的實踐,讓我們明白了學習詩歌,不僅僅是把它背住就行了,關鍵的是要學習之前還要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者寫這一首詩之前的寫作背景,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學會抓住詩歌的意境,意象,對文中的單個字詞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教會學生怎樣去抓住詩歌的意境意象美,怎樣去賞析詩歌,這點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很不容易抓住這點來分析理解詩歌。在學生的學習中,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後在學習了學習目標以後,按照教學的秩序正常的教學,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詩歌。在整個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朗誦詩歌佔據整個教學環節的大部分,但很多同學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作爲教師,我們要認真的引導學生,給予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犯下的錯誤糾正講解。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體會到了怎樣教學詩歌的方法,同時也掌握了學生學習詩歌不足的一面,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此環節,改正一些教學上的錯誤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