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蘇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教學實錄

蘇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一.教師導入:

蘇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教學實錄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神的一滴,我們明確一下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主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湖山沉思”,那是在思什麼呢?是誰在思考呢?

  二.“神的一滴”那是一滴什麼呢?

  三.“文本研習”3中說這篇文章“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體,語言飽含詩意,富於思辨,意蘊深遠。請從文章中分別找出一些語句,加以體會”(板書:詩意思辨意蘊)

發放關於作者生平介紹的講義

師:先看講義上作者的介紹,找出描述作者身份的關鍵詞

生:散文家、詩人、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哲學家

(板書:散文家、詩人、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哲學家

師:他畢業於哈佛大學,但是他沒有經商,沒有做官。在他生活的44年裏,沒有女人愛他,也沒有出版家欣賞他的作品,他選擇了瓦爾登湖。

中國有個經典的文學理論叫做“知人論世”。我們必須將作者的生平,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他的作品聯繫起來

請同學們帶着這三個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檢查巡視。

師:下面請同學們介紹:哪些句子你最有感觸,感到它最有“詩意、思辨和意蘊”。

生:我最有感觸地句子是 “雖然伐木工人已經把湖岸這一段和那一段的樹木先後砍光了,愛爾蘭人也已經在那兒建造了他們的陋室,鐵路線已經侵入了它的邊境,冰藏商人已經豪取過它的冰,然而,他仍然頑強地生存着”。

師:爲什麼這個句子最有感觸?同時糾正一下:冰藏 cáng

生:因爲前面伐木人把樹砍光了,建造了陋室,建好了鐵路線。突出後面湖的堅強,頑強,充滿着生命力。

師:同學們是否贊成她的觀點?

生:贊同。這句話富有“詩意、思辨、意蘊”。

生:我喜歡的是“每天他們至少有一次機會和莊嚴、純潔的瓦爾登湖相遇。對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經可以洗淨現代繁華大街上的污濁和引擎上的油膩了。”我覺得,這句話說出了瓦爾登湖的莊嚴和純潔。

師:你怎麼知道是“莊嚴和純潔”的?你怎麼感受到的?

生:因爲“它可以洗淨繁華大街上的污濁和引擎上的油膩了”

師:污濁的反義詞是純潔。那怎麼能看出“莊嚴”呢?

生: “就算只有一瞥”中的一瞥。

師:一瞥就可以洗淨污濁,這當然是莊嚴的。

生:我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湖當然是一個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僞!”說明大自然賦予人類純潔的作品,沒有虛僞,給人類以無私的奉獻。

師:自然是真實的,那麼虛僞的是什麼呢?

生:人類

師:瓦爾登湖不像人那樣虛僞,它把自然的、純潔的、真實的一面呈現給人類,而人類帶給自然的是破壞、砍伐。工業文明帶來了社會的進步,但工業文明也破壞了環境。

生:我最喜歡的是:“湖是自然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湖邊的樹木宛若睫毛一樣,而四周森林蓊鬱的羣山和山崖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這段話運用了比喻,寫出了瓦爾登湖的美麗,同時也寫出了瓦爾登湖在作者心中的珍貴地位。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湖在作者心中的珍貴地位的?

生:它是大地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師:眼睛是人最珍貴的東西。我們一起把這段文字讀一下。看看是不是僅有這層含義。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段最重要的句子?

學生齊:“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師:爲什麼說是最美最有姿容?像眼睛。請注意下面一句話。

生:望着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

師:人的天性是什麼?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呱呱墜地時是純潔的,天真的,無私的。但長大後卻不是這樣的,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當我們來到瓦爾登湖可以拋開日益複雜的生活,回到自然,因爲作者追求的是原始的'簡單的生活。

生:“這惡魔似的鐵馬,那震耳欲聾的機器喧囂聲已經傳遍了全鄉鎮了,它已經用骯髒的工業腳步使湖水混濁了,正是它,把瓦爾登湖岸上的樹木和風景吞噬了。”這句話寫出了現代工業文明對瓦爾登的破壞。

師:作者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寫的?

生:批判的心情,批判現代工業文明,批判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生:我喜歡的是“它的四周完全被它四周完全給濃密而高大的松樹和橡樹圍起,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過了湖邊的樹,盤成一彎涼亭,船可以在下面愜意地通過。”通過細膩富有感情的語言生動地寫出了湖的美景,讓人覺得瓦爾登湖就在眼前一樣。

師:寫出了瓦爾登湖的自然美。假如有兩張照片,拍得是西湖風光。一張裏邊有人,一張沒有人,你喜歡哪一張?

生:有人的。

師:爲什麼?

生:有人就有生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師: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纔是最美的風景。作者要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

生:我喜歡的是:“在那種日子裏慵懶是最誘惑人的事情,我就這樣偷閒地度過了許多個上午。我寧願把一天中最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我是富有的,雖然與金錢無關”。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梭羅積極倡導一種生活觀念,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對立的生活方式。通過這段話可以很好地看出作者對生活無慾無求,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喜歡,更能表現出瓦爾登湖對作者的吸引力。

師:你怎麼說得這麼好呢?!

生笑

師:你說一下你怎麼能說得這麼好?說得很好,很完美。這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把你的思考方式給同學介紹一下。

生笑,沉默

師:就是一種感覺,你應了古人的一句話:“心觀於內,而口拙於外”

我來給你說一下,

因爲看到了“偷閒”,“我是富有的,雖然與金錢無關。”我跟你的心靈是不是相通的?

生笑

生:作者寫的文字,描繪的場景,悠閒的畫面給人的感覺。

師:學語文講求感覺,要有“悟”性。但這種無形不是憑空而來,語言是靠一個一個句子,一個一個詞語表達出來的。(教師板書:感覺悟)

我也很喜歡這個句子。先看這個看慵懶。四川成都的生活是人們很嚮往的,很閒適。在大街上赤膊喝茶,打牌,這種休閒的慵懶的生活沒有煩惱。另外偷閒。紛繁複雜的生活讓人們變得虛僞複雜,在這裏還需要虛僞嗎?不需要。該慵懶就慵懶。一般情況下,我們在他人面前表現出勤奮、刻苦、頑強的一面。而“我”就是慵懶。我是富有的。是什麼上的富有?

生:精神上的。

師:是精神的富有,而不是金錢的富有。作者曾經說:“每到這片樹林,是因爲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東西。”他追求的最本質的東西是什麼呢?徐遲在翻譯《瓦爾登湖》時說:“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很難進到這本書裏去。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的心靜下來後就能思考到一點什麼。”我們要像這位同學一樣,靜下心來去感覺、去悟。這就是學語文的奧妙。

還有同學嗎?

生:我喜歡的事“然而,它仍然頑強地生存着,還是我青年時代所見的湖水——它雖然有那麼多的漣漪,卻並沒有一條永久性的皺紋。它永遠年輕,我還可以站在那兒,看到一隻飛燕坦然得掠下,從水面銜走一條小蟲,正和從前一樣。……這兒,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森林已經拔地而起,在湖邊蓬勃華麗地生長着”。

師:作者帶着怎樣的情感來寫的?

生:喜悅

師:僅僅是喜悅嗎?“啊,這是瓦爾登湖,還是我許多年之前發現的那個充滿着神祕和活力的林中湖泊。”

生:驚訝

師:合起來就是——驚喜。爲什麼而驚喜?

生:爲自然的偉力,爲頑強的生命力。

師:還有同學?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我的繆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鳥兒歌唱?”

師:你從這裏看到了什麼?

生:這句話寫出了瓦爾登湖已經被人們破壞,污染了。

師:作者的情感是怎麼樣的?

生:悲傷、痛心

師:用了什麼句式?

生:反問

師:反問句式是表達強烈感情的。那是怎樣的情感?

生:憤怒

師:一開始是明媚的眼睛,是一種喜悅;(板書:喜悅)

然後在湖上慵懶地和湖融爲一體,是一種迷戀;(板書:迷戀)

現在看到工業文明對湖的破壞,是一種憤怒;(板書:憤怒)

看到他的旺盛的生命力後,又是一種驚喜。(板書:喜悅)

我們學過許多散文,有朱自清的《春》《綠》。現在比較一下,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散文有什麼不同。朱自清的文章用了移步換景,定點觀察的方法。那麼在瓦爾登湖這篇文章裏有嗎?

生:不是。比較樸素,隨意

師:想到哪兒寫道哪兒,採用的是隨筆的寫法。(板書:隨筆)

隨筆很自由,不像散文那樣講求線索和手法,但它的每一個句子都有景和情

我們一起再讀一下這篇文章,感受一下其中的情感。

學生齊讀文章。

教師鼓掌。

師:爲什麼“有人建議,這湖可以稱爲神的一滴”

那麼,這是神的一滴什麼呢?

生:一滴淚

因爲工業文明破壞了大自然,瓦爾登湖在流淚,所以是一滴淚。(板書:淚水)

師:神是受人們崇敬的,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那麼這又是神的一滴什麼呢?

你們在書上恆河處作了標註說是恆河是印度境內的一條河,恆河在印度人心中是一條怎樣的河?

生:聖河

師:書中的句子就是——

生:這是和恆河之水一樣聖潔的水。

師:那麼這還是神的一滴什麼?

生:聖水

師:因爲是聖水,在“我”的心中才永遠是年輕的,才永遠是神奇的,才永遠是美妙的。(板書:聖水)

師:現在回到第一個問題:湖山沉思,沉思什麼?

我們現在倡導的生活態度,作者早就倡導了。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如果不這樣,大自然就要懲罰人類的。現在是10月,昨天還是穿短袖,今天才加了一件薄外套。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種對生命尊重。樹木是生命,水是生命之源。

這就是作者倡導的生活態度。

那麼,是不是湖山沉思?

生:不是

師:不是湖山再沉思,湖山沒有思想。能沉思的只能是——

生:人類。

師:作者在沉思,我希望大家也沉思,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與人和諧相處,如何與我們的學校和諧相處,共榮共生!

下課!

生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