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勾踐滅吳》教案設計兩篇

《勾踐滅吳》教案設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勾踐滅吳》教案設計【一】

  學習目標:

《勾踐滅吳》教案設計兩篇

1. 瞭解《國語》的文學常識

2. 學習勾踐勵精圖治,發憤圖強的精神

3. 學習鮮明生動的人物描寫方法

4.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文言句式(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的詞)

 學法指導:

瞭解《越王勾踐滅吳》的背景,熟悉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思路,在此基礎上疏通文義,歸納古漢語知識,最後,分析課文,把握人物形象,汲取經驗教訓。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了

解《勾踐滅吳》的背景,熟悉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第一、二、三段思路,在此基礎上疏通文義。

  教學難點:

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方法:

講授、啓發、誦讀

 一、導入

楊慎的《廿一史彈詞》總說歷史“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回首春秋,“中國諸侯,爾虞我詐,逐鹿紛爭,此消彼長,遂有五霸。南之吳越,意欲逐鹿,然兩國彼此虎眈……”

 二、背景

一個是任用逃亡到吳國的原楚國貴族伍子胥和齊國的軍事專家孫武的吳國,改革內政,擴充軍隊,加強戰備,並制定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的戰略方針。

一個是領土狹小,人口稀少,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後的越國,但有楚國的結盟和大力支持,從而使越力量迅速壯大。

齊讀《學》97頁背景中公元前496年至494年間兩國的戰況…………的吳軍乘勝追擊,佔領越都會稽,並進而包圍了會稽山。如果連會稽山也被攻克,那越國就不只是戰敗而已,而是——亡國。

 三、研習第一段(引文學生找出翻譯的關鍵點——注意雙橫線)

1.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勾踐做出一個關於哪方面的決定?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他沒有象某些故事講的那樣主人公如何哀痛,或被複仇的慾望驅使幾近瘋狂,而是痛定思痛,他首先想到的是——求謀臣。簡直是老虎將自己半身虎皮相許於人,來表現他對人才的渴求。

2. 大夫文種向勾踐獻上了一條什麼建議?

“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3. 文種建議用成語表達就是——未雨綢繆。

論述的時候使用了哪些的修辭手法呢?排比,比喻,類比。

4. 面對君王,文種從容鎮定、侃侃而談,但有句話聽起來語氣不對,哪句?

(1)“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文種直接責備了勾踐不能早一點任用賢才 進

勾踐聽了並不生氣“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於吳” 納(本單元還有哪些進諫納諫的人)

(2)鄒忌婉轉地進諫齊王應廣開言路 進

齊王曰:“善。”乃下令三賞 納

(3)燭之武含蓄地責備鄭伯不能早一點任用賢才“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進

鄭伯曰:“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過也。” 納

(4)當越王求賢才時,吳王夫差對伍子胥反對議和的理由置之不理(吳越兩國是世代的仇敵;吳越兩國江水環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一山不能容二虎;爭霸中原不如滅越有利,並看出越國君臣卑辭厚禮的背後所隱藏的滅吳野心,因而堅決主張徹底滅越,否則,必將縱虎歸山,“今不滅越,後必悔之”。但夫差急於北上同齊爭霸,聽信奸臣伯嚭讒言,認爲越國既已投降,不足爲患。因此答應越國議和,率軍回國。)進納小人諫拒忠臣諫(由此似乎能想到國家結局)

5. 找出你不能翻譯的地方。

6. 齊讀一段。聽寫:棲 絺 賈 爪 蓑笠

 四、研習第二段(引文學生找出翻譯的關鍵點——注意雙橫線)

1. 求和並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還得有實際行動表現誠意。請找出勾踐求和誠意的句子。

明確:“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爲夫差前馬。”

2.越王勾踐對戰敗的反省及態度如何?

明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

3.越王勾踐是如何糾正自身錯誤的?

明確:葬---問---養---吊---賀---送---迎---去---補。

如果把這三點都看成勾踐對己的要求,那對吳對民產生了什麼效果?

對吳:麻痹,可騙取信任

對民:自責,可平息怨氣

對民:更策,可安撫民心

勾踐在吳國忍辱含垢三年,據史料記載,勾踐在吳王夫差得病時,曾親口品嚐夫差的糞便以瞭解病情,騙取信任。此後不久(公元前491年),勾踐便得以釋放,回到越國。

勾踐歸國後,決心復國滅吳。此時的勾踐只擁有方圓百里的土地,人口也不過萬人,談復國,難啊。

4. 齊讀二段

 五、研習第三段(引文學生找出翻譯的關鍵點——注意雙橫線)

我們想想,一個國家在戰後,尤其是戰敗國,其精壯人口大量戰死沙場,物質和財富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國家衰弱,人口稀少。沒有人,去哪兒招兵呢?沒有物資和money,買什麼馬呢?再有倘若再加上民怨沸騰的話,即使有人有馬,誰又願意替你賣命呢?勾踐還是下定決心,讓文種治政,范蠡整軍,並下達了哪些方面的命令?

1. 鼓勵生育,壯大國力

(1) 重女不輕男

爲了確保出生人口的素質,“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

爲了保證人口數量,制訂了適齡婚育政策“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怎麼結婚那麼早呢?)

爲了提高出生人口的存活率,令“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不能不讓人讚歎勾踐作爲一位政治家的謹細務實。

當室者 支子

在描述勾踐鼓勵生育時有這麼一段話“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勾踐不僅不實行計劃生育,反而要獎賞。賞的東西有那麼一點點區別。

A這狗和豬,勾踐到底給生男的獎勵多還是給生女的獎勵多?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同“饋”)孔子豚。”

B 爲何獎賞酒呢?酒是獎給誰的?

酒既是物質刺激,又是精神滲透,還廣泛運用於感情投資。過去,百姓討好上天,就頻繁地以酒祭神,以酒祭祖;皇帝籠絡臣下,就例行設宴賜酒,過節賞酒,立功犒酒,有時還來個賜民共飲;主帥拉攏將土,就賞酒出師,賜酒壯威,頒酒酬功。爲此,越王勾踐曾倒酒於江河,令三軍同醉,得士卒效其死力;霍去病曾傾御酒於泉中,和手下共飲,得戍卒拼命疆場。

小結:適齡、適時婚姻,獎勵生育。在生產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時期,一個國家要強盛,要發展生產,首先需要的是勞動力;同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兵員的多寡。勾踐要復興越國,首先重視發展人口,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不過是爲了贏得更多的生育者

拓展: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但《兵車行》杜甫“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封建社會,哪怕現在有些地方,重男輕女的現象還很嚴重,男尊女卑,就是現在找工作,男性似乎有一定的優勢,但杜甫一反常態,百姓重生女,是因爲戰爭改變了人們的心理。這種變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負擔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實造成的,反映了人們心靈受傷害之深。其實,男人戰死了,女人了成了寡婦,怎麼能嫁比鄰呢,也要隨百草埋沒。是不是真的生女兒好呢?詩人沒有說,也不必說。

(2)軍隊培養(培養軍隊也不是複製機器人,有了更多的生育者,纔有可能談兵員)

2. 輕徭薄賦,籠絡百姓

“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有糧食儲備:“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3. 廣招賢才,休養生息

人才培養(秦漢人才毀滅情況)

(國內培養人才,注重教育“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這是一種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勾踐的作法也體現了他作爲一位政治家的遠見。扶持國內志士“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

(國外招攬“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廟”即帝王的宗廟,是極爲神聖的地方。《左傳》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種做法體現了勾踐對人才的極度重視。)

4. 艱苦樸素,身爲民先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效果:鼓勵生育,壯大國力;輕徭薄賦,籠絡百姓;廣招賢才,休養生息;艱苦樸素,身爲民先。

軍隊 儲備 人才 榜樣 武器(雖是冷兵器時代)

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劍,居然毫無鏽蝕,且依然鋒利無比,閃爍着炫目的青光,寒氣逼人!20多層的複印紙,劍從中間“唰”一聲一劃全破。是我國收藏的第一號名劍,享有“天下第一劍”的美譽

另在軍事上,築城立廓,修繕被戰爭破壞的都城,訓練部隊,厚賞嚴刑;在對外政策上,奉行“結齊、親楚、附晉、厚吳”的方針。

聽寫:句無鄞 豚 餼 疾疹 餔 歠

 六、總結

越王“臥薪嚐膽”三年,回國“十年生聚”,而這十年內的吳國

不斷送給夫差優厚的禮物,表示忠心臣服,以消除他對越國的戒備;送美女西施、鄭旦給他,使他沉溺女色,分散精力;賄賂吳臣,爭取他們的同情和幫助;並離間吳國內部,挑起其大臣不和;破壞吳國的經濟,用高價收買吳國的糧食,使其內部糧價高漲,造成供應困難;採集良材,選派巧匠,送給夫差,促使其大興土木,消耗人力、物力(姑蘇臺橫亙五里。臺上又建有春宵宮、千石酒鍾、天池等,均以銅玉珠寶爲飾,奢華之極。《左傳》說夫差“吳日敝於兵,暴骨如莽”,又說吳王不恤民力,“視民如仇”,窮兵黷武)。因吳王急於以武力威脅齊晉,稱霸中原。勾踐也推動夫差北上。上述措施,收效顯著,壯大了自己,削弱了敵人。越國力量大爲增強,發兵伐吳所缺乏的只是時機問題了。

 七、作業:一、二、三段給你帶來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