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棗兒》課後題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棗兒》課後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一、細讀課文,探究下面的問題。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棗兒》課後題及答案

1、老人有幾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他對男孩又是什麼態度?他的這些回憶和態度反映出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2、作者想要借棗兒表達一種什麼思想感情?

(本題旨在把握劇情,理解課文的象徵手法,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老人有三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第一次是他向男孩提起兒子叫“棗兒”,並說出“棗兒”一名的來歷。第一次是向男孩談起兒子只顧摘棗兒,撒尿都不知道,竟尿了老人一脖子,老人不但不嫌髒,還感到全身癢絲絲、熱乎乎的。第三次是說棗兒小時候一有尿就尿到棗樹下。有一回,放學,直往樹下奔。老人以爲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棗樹底下就尿開了。撒完尿才說:“爹,我放學了。”(如果把後兩次合爲一次,也可以說老人有兩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

老人對男孩始終是十分疼愛的。劇中對老人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都表現了老人對男孩的疼愛,而且隨着他與男孩交往的深入,這種疼愛的感情表現得越來越強烈。

老人的回憶,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對兒子的至愛親情。他對男孩的態度,表現了一種不是祖孫而如同祖孫般的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也折射了他對兒子的親情。

2、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徵,是故鄉的象徵,但更主要的是傳統生活的象徵,是精神家園的象徵。全劇以棗兒爲象徵,借棗兒來寫親情,又借親情來反映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作者在劇本中既表現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以及人們對傳統的固守、對精神家園的追尋,也企盼和呼喚人們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家園、走出封閉、走出傳統,而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

 二、課文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讀一讀,想想它在劇中起什麼作用。

(本題旨在體會課文首尾呼應的藝術特色。)

課文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這首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課文以這種富有民間特色的童謠形式開頭,隱含了全劇與“棗兒”有關、與親情有關的特定內容,並將人們帶入具有民族傳統風情、充滿鄉土氣息的特定情境。結尾也用了這首童謠,但情境有所變化,由幕後換爲前臺,由哼唱變成呼喊,由沒人迴應轉爲“響起無數個童聲呼喚的聲音”,既與開頭相呼應,又強化了劇中的情境和內容,深化了全劇的思想感情。

 三、聯繫現實生活,關注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小孩孤獨的現象,瞭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爲他們做點什麼。有條件的可以開展一次爲孤獨者送溫暖的活動。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關心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