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古文複習題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古文複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複習在教學中的顯得越來越突出,結合本人的上課經驗和外出聽課的啓示,總結了課後複習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古文複習題,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古文複習題

  陳涉世家

一、根據漢字寫拼音:

陽夏( ) 輟耕( ) 悵恨( ) 嗟乎( ) 鴻鵠( ) 閭左( )

謫戍( )( ) 罾( ) 烹食( ) 間令( ) 篝( )

忿恚( )( ) 笞( ) 袒右( ) 蘄( ) 徇( ) 銍( ) 酇( ) 柘( ) 譙( ) 弗( )勝 社稷( ) 長吏( )

二、解釋加點詞詞義

1.度已失期___________ 2.楚人憐之_____________3.卒中往往語___________

4.等死,死國可乎__________5.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_ 6.置人所罾魚腹中__________ 7.尉果笞廣____________ 8.失期,法皆斬_____________

9.乃丹書帛曰__________ 10.狐鳴呼曰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釋虛詞虛詞用法:

“之”:1、輟耕之壟上( ) “而”:1、傭者笑而應曰( )

2、悵恨久之( ) 2、奪而殺尉( )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4、楚人憐之( ) 4、收而攻蘄( )

5、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

“乃”1.乃入據陳:( ) 2.乃行卜:( )3.乃公子扶蘇:( )

四、解釋古今異義:

1、項燕爲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憐:古義: 今義:

2、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往往:古義: 今義:

3、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會計:古義: 今義:

4、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亡:古義: 今義:

5、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間: 古義: 今義:

五、填空:

1.本文選材詳略得當。從全篇來看,詳寫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略寫的是陳勝少時與人傭耕、_______________、農民政權的建立等,至於各地的反秦鬥爭則是一句話帶過。

2.表現陳勝青年時代遠大抱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語段閱讀。

(一) 陳勝者,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解釋加點的“之”字:

(1)輟耕之壟上。_________(2)悵恨久之。__________(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________

2.解釋加點的詞。

嘗與人傭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輟耕之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富貴,無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爲傭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傭者笑而應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_______,“鴻鵠”比喻________。陳涉的“鴻鵠之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回答)。

5.文字中畫龍點睛,關涉全篇的短語是_____ ___。

(二) 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陳勝。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寫出其本字,並釋義:

(1)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2)爲天下唱,宜多應者。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4)卜者知其指意。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發閭左/ 戍漁陽/900人 B.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C.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D.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解釋加點的詞:

4.與“扶蘇以數諫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填空: (1)起義的導火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陳勝等人絕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陳勝等人對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較全面、清醒的認識和了解。他採用了哪些正確的策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陳勝爲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語句概括)四字短語。

(5)本段可分爲三個層次,請用“‖”標出並概括層意: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 花 源 記

1.爲下列加點字注音。

(1)豁然( ) (2)儼然( ) (3)阡陌( )( )

(4)問津( ) (5)邑人( ) (6)詣太守( )

(7)垂髫( ) (8)髮髻( ) (9)兩鬢( ) 2.按拼音填漢字並解釋所填字的意思。

án( )來問訊 B.便yāo( )還家

án( )溪行 D、xún( )病終

E.欣然ɡuī( )往 F.後suì( )無問津者

3. 寫出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及今義。

A.阡陌交通 古義 今義

B.率妻子邑人 古義 今義

C.來此絕境 古義 今義

D.詣太守,說如此 古義 今義

E.無論魏晉 古義 今義

F.芳草鮮美 古義 今義 4.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詩人 ,名 ,字 ,生活在戰亂頻繁的 朝。文章虛構了一個 的世外桃源,描繪了一幅 的生活圖景,反映了廣大人民 的願望。

(2)《桃花源記》以 爲線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順序來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層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是: ;

文中突出社會生活平靜的句子是: ;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5.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A.問所從來 B.後遂無問津者C.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

6. 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欲窮其林。( ) (2)便扶向路。( )(3)此中人語云( ) (4)處處志之( )(5)芳草鮮美( ) (6)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

二、閱讀 閱讀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後的有關問題。

林盡水源,----------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 )見漁人,乃大驚,問( )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 )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 )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 )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儼然: 屬: 阡陌: 垂髫:

要: 絕境: 遂: 惋:

2.將“漁人”、“村人”兩詞語準確填入文中括號內。

3.用語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現“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見漁人後,“大驚”“問所從來”是因爲他們

3)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4)“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是:

4.從上面語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用簡潔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5.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回答其嘆惋的原因是( )

A.爲漁人費了這麼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嘆惋。

B.爲自己住在這裏消息閉塞,竟不知道外界有這麼大的變化而嘆惋。

C.爲外界社會的動亂、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嘆惋。D.沒有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都已經是晉朝了。

6.作者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爲什麼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評價?寫一段話表明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朱元思書》

一、基礎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水皆縹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軒邈(xüān) 泠泠作響(línɡ)

C.嚶嚶成韻(yīnɡ) 鳶飛戾天(lì)  D.經綸世務(lún) 好鳥相鳴(hǎo)

2.下列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方位名詞作動詞,向東向西)

B.夾岸高山,……互相軒邈(形容詞作動詞,爭向高處和遠處)

C.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動詞,奔跑)

3.根據課文填空。

(1)風煙俱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東西。

(2)水皆縹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視無礙。

(3)負勢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峯。

(4)這篇文章選自______朝樑文學家____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吳興故鄣人。

閱讀下文,完成4~9題。

風煙俱淨,--------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4.解釋加粗的字。

(1)一百許裏:   (2)從流飄蕩:

(3)橫柯上蔽: (4)在晝猶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見底 B.有時見日   C.窺谷忘反 D.泠泠作響

6.下列加點的詞不能解釋爲“全”或“都”的一項是( )。

A.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B、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C、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D、此人----爲具言所聞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4)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8.本文有從視覺方面描寫景物的,也有從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請分別找出兩方面的對偶句各一組,並說說他們的表達效果。

(1),視覺上的對偶句

(2),聽覺上的對偶句

(3),表達效果

9.作者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極有層次。第一段總寫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八個字;第二段承“異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層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二) [甲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0解釋加點的字。

良多趣味( ) 屬引悽異( )泠泠作響( )經綸世務者( )

11甲文先寫山,後寫水,層次井然。寫水是按 (順序)寫的。乙文則是按 順序來寫的。

12兩文在寫景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13甲文總寫三峽的特點是什麼?乙文總寫富陽到桐廬的山水特點是什麼?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

14乙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5假如你是一位投資者,根據兩文介紹的特點,你將如何開發這兩個地方?簡要回答。

  《捕蛇者說》

整體把握

1、《捕蛇者說》的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文學家_________,他的字是_____,他的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__》。

2、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記述蔣氏祖孫三代的遭遇,發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文中寫蔣氏的自述,始終採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以他“捕蛇獨存”和鄉鄰 “___________”相對比;以他“_______________ ”和鄉鄰的“雞狗不得寧”相對比;以他的“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 “____________ ”相對比;以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鄉鄰的“先死”說明捕蛇的不幸。

閱讀語段(一)

①永州之野產異蛇----------------永之人爭奔走焉。

一、 解釋下列字詞

1、產( )2、質( ) 3、章( ) 4、以( )5、齧( ) 6、御之( )7、以爲( )8、可以( ) 9、已( ) 10、賦( )11、當( ) 12、焉( )

二、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3、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回答下列問題

15、補足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 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 )以齧人,( )無御之者。

16、文段從哪三個方面寫出了永州之蛇的“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提到的“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麼?(用文段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試分析“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閱讀語段二 ②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爲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一、 解釋下列字詞

1、專( )2、是( ) 3、嗣( ) 4、戚( )

5、若(毒)( )6、毒( ) 7、役( ) 8、(若)賦( )

二、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9、今吾嗣爲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回答下列問題

11、你是怎樣理解文段中蔣氏“專其利”中的“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文段中作者的語言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人民苦難的態度如何?

_閱讀文段三

④蔣氏大戚,------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一、 解釋下列字詞

1、涕( ) 2、斯( ) 3、病( ) 4、蹙( )5、殫( ) 6、徙( ) 7、食( ) 8、齒( )

9、雖( ) 10、孰( )11、熙熙( )

二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回答下列問題

13、蔣氏悲痛的哭訴中,表明全段落答話核心的一句話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悲慘是充滿同情的,但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這從哪句話可以體現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爲苦,反而“熙熙而樂”。用自己的話說說,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就你的認識談談怎樣才能使《捕蛇者說》的現象不再重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通過合理想象,承接第④段內容續寫百字左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陽樓記

一、基礎練習題

1.加粗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謫守zhé  霪雨 yín  朝暉夕陰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蘭 zhǐtīng

C.騷人 sāo  潛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號 háo  舟楫 jí  心曠神怡 yí

2.解釋下面句中的多義詞。

A.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

B.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   )

C.而或長煙一空 (   ) 一碧萬頃  (   )

D.南極瀟湘  (   )  此樂何極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誰與歸?

D.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譯文有誤的一項是 (  )

A.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文:(這時遷客騷人們)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擡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而十分悲傷。

B.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譯文: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不因外物(好壞)而高興,不因自己(得失)而悲傷。

D.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譯文:(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5.將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處。

(1)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陰風怒號,濁浪排空;________,山嶽潛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嘯猿啼 ② 檣傾楫摧 ③ 連月不開 ④ 日星隱耀

(2)①面對人生中的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應心胸豁達,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所說的那樣:“ ”,唯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業。

② 本文表明作者遠大抱負的千古句子是:

③ 登斯樓也,則有 , , ,感極而悲者矣。

登斯樓也,則有 , , ,其喜洋洋者矣。

④ 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會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

二、閱讀測試題。

閱讀《岳陽樓記》,完成下面練習。

1. 概括一、二兩段的段意。

2讚美滕子京政績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寫作緣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 _______ ,從空間上寫洞庭湖勝境的語句是___________,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氣象萬千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對“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理解正確的項(多項選擇)(     )

A 這句話是設問句,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有什麼不同呢?

B 這句話是反問句,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C 這句話的正面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應該是相同的。

D 這一問引出下文關於“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的描寫。

閱讀《岳陽樓記》的最後一段

1 解釋加點的詞語

或異二者之爲( )是進亦憂,退亦憂( )微斯人,吾誰與歸? ( )

不以物喜( ) 予曾求古仁人中心( )

2 “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用原文回答)

3 “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中的“進“是照應上文的 ,“退”照應上文的 ,這句話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 )

A 做朝官或赴外任官都憂國憂民。 B 當官爲民都憂慮重重。

C 順境逆境都悲觀失望。 D 時時處處都擔驚受怕。

4 “或異二者之爲”中“二者”指什麼?

5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 )

A 指出古仁人沒有樂的時候。 B 借寫古仁人之心抒寫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抱負。

C 指出古仁人之心與“以物喜,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不同。

D 表達了作者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情懷。

6 翻譯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7 對這段話的表達方式判斷正確的是( )

A 記敘、議論 B 描寫、議論 C 描寫、抒情 D 抒情、議論

8 “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指的是 。

9劃出朗讀節奏(用/) 先 天 下 之 憂 而 憂 , 後 天 下 之 樂 而 樂。

10 根據你的理解與積累,請舉出一些中國歷史上具有遠大政治抱負和曠達胸襟的"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1 古往今來,一些名樓往往成爲詩人作家吟詠稱頌的對象,以此來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你還讀過哪些詩人作家寫的樓的作品?請寫出有關作家作品及主要詩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記》

環( ) 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 )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 )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 )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②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 )之酒也。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 )開( ),雲歸( )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④野芳發( )而幽香,⑤佳木秀( )而繁陰,⑥風霜高潔,⑦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 ) 者歌於途( ),行者休於樹,⑧前者呼,後者應,傴僂(這裏)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⑨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清洌( );山餚( )野蔌( ),雜然而前陳( )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樂,非絲( )非竹( ),⑩射者中,弈( )者勝,觥籌( )交錯,坐起而喧譁者,衆賓歡也。蒼顏( )白髮,頹然( )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⑾樹林陰翳( ),鳴聲上下(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⑿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 )誰?廬陵歐陽修也。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飲少輒( )醉林霏( )開巖穴瞑( )

慪僂( )提攜山餚( )野蔌( )觥( )籌交錯

積累實詞

1. 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義。

2.找出與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文言句子,並解釋出來。

A醒能述( )以文者 前人之述備也

B遊人去( )而禽鳥樂也 去國懷鄉

C.人知從( )太守遊而樂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3.解釋加點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1)A.往來而不絕者 ( ) (2)A.雜然而前陳者( )

B.以爲妙絕 ( ) B雜然相許( )

4.解釋詞語的古今義.

古義 今義

A.四時之景不同

B.雲歸而巖穴暝

C.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D.非絲非竹

5.成語積累:解釋在文中和今天的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觥籌交錯:

水落石出:

峯迴路轉:

虛詞積累:

1.寫出“之”的用法和意義。

A.名之者誰( )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C.寡助之至 (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

2.寫出“而”字的用法

A.蔚然而深秀者 ( ) B.而不知人之樂 ( )

C. 水落而石出 ( ) D.朝而往,暮而歸 ( )

3.寫出”於”的用法和意義

A.瀉出於兩峯之間 ( ) B.行者休於樹 ( )

C.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 ) D.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 )

重點語句翻譯,見文中畫線處.

閱讀理解 一、二自然段

1.作者用對偶句 描繪了兩副對比鮮明的畫面 。分別是 和 (時間)的景。

2.自號“醉翁”的原因 (原文)

3.“樂亦無窮”在本段中指的是 原因是

4.前人說這篇記 “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此話的看法。

三.四自然段

1.第三段按什麼順序寫的? ,用三字短語概括各層內容:

2.“太守醉也”的“醉”你是如何理解的?

3.第四段寫了那哪幾種樂?,你知“太守之樂其樂”是什麼嗎?

4.最能表達太守之樂的哪句話?

5.本文語言形式很有特色,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樂語言的美感,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爲上聯,聯繫《岳陽樓記》擬一下聯。

上聯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下聯

6、對第三段文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傴僂提攜”和《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頹然乎其間者”形象地描繪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澆愁的樣子。

C、“至於”一詞把文章推進一層,由寫欣賞美景之樂轉到衆人遊宴之樂。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麗風光爲背景,描繪出一幅與民同樂圖,同時也曲折地寫了太守治滁的政績。

7.聯繫全文,可從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是一種:

A、被貶後的抑鬱心情。 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 D、“醉”與“樂”的統一關係。

8、對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滁人遊”的歡悅情景側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寫“滁人遊”,襯托了“太守醉”。

,  B、“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髮的老人,昏昏欲睡的坐在衆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樂”表現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D、“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意爲:太守說的誰?就是廬陵歐陽修。

9、選出與文段中“野芳發而幽香”所描寫的季節景色不同的一項是( )。

A.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B.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D.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10、《桃花源記》中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記承天寺夜遊》中有“欣然起行”與友人“相與步於中庭”與本文的“太守之樂其樂也”這些“樂”之間有怎樣的區別?

11陽修的《醉翁亭記》中形容衆賓客飲酒的歡樂場面的成語是:______________。

12.美國大唱所謂的“人權”,其實是 ,目的在於干涉他國內政。(用《醉翁亭記》中的一句話填寫

13.《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遊記體散文,雖題爲“醉翁亭記”,但用於正面描寫醉翁亭的只有六個字,這六個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陳涉世家》參考答案

一、 jia3 chuo4 chang4 zeng1 jie1 hu2 lǔ fen4hui4 zhe2 shu4 peng1 jian4 gou1 chi1 wu4 tan3 qi2 xun4 zhi4 cuo2 zhe4 qiao2 fu2 ji4 zhang3

二、1.考慮 2.愛戴 3.處處 4.同樣 5.苦: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苦 6.罾:名詞作動詞,用網捕 7.笞:名詞作動詞,用竹板打 8.法:名詞作狀語,按法律 9.書:名詞作動詞,寫 10.狐:名詞作狀語,學狐狸的聲音

三、“之”:1、到2、助詞,不譯3、助詞,“的”4、代詞,指項燕5、到

“而”:1、表修飾2、表順承3、錶轉折4、表順承 “乃”1、才 2、於是 3、是

四、答案:1古:愛戴 今:憐憫

2、古:到處 今:副詞,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

3 古:集會議事 今:監督和管理財務的工作或從事該種工作的人員。

4、古:逃亡 今:死亡

5、古:暗地裏 今:中間或一定的時間或空間。

五1.起義的準備 發動的過程 起義進攻的路線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六、(一)1.(1)到 (2)湊足音節,無意義 (3)的 2.曾經 停止 一旦 你,人稱代詞 3.反襯了陳涉年輕時就胸懷大志。 4.見識短淺的人;有遠大志向的人。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統治,擺脫受壓迫,受奴役的地位 5.鴻鵠之志

(二)1.(1) 、謫;謫戍,強迫去守邊。 (2)唱、倡;倡導 (3)以、已;已經 (4)指、旨;意旨,意圖。 2.C 3.略 4.D 5.(1)失期,法皆斬 (2)天下苦秦久矣 (3)①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②故作神祕,動搖人心,完成起義的輿論準備 (4)① 魚腹置書 ②篝火狐鳴 (5)寫起義的背景(……法皆斬∥……) ;寫陳勝、吳廣謀劃起義(……吳廣以爲然∥……);威衆之策

《桃花源記》參考答案:一、1.(1)huò (2)yǎn (3)qiān mò (4)jīn(5)yì (6)yì (7)tiáo (8)jì (9)bìn

2.A.鹹 全、都 B.要 同“邀”邀請 C.緣 沿着 D.尋 不久 E.規 計劃 F.遂 於是,就

3.A.交通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B.妻子 妻子和兒女 專指男子的配偶

C.絕境 與人世隔絕的境地    沒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 像這樣 這樣 E.無論 不要說,更不必說 表條件關係的關聯詞,“不管”

F.鮮美 (指色彩)鮮豔美麗 指食物味道好、濃

4.(1)陶淵明 潛 元亮 東晉 安樂寧靜的,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 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 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亂 (2)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 發現 訪問 離開 (3)土地平曠,房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A.問/所從來 B.後遂/無/問津者 C.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

二、(一)1.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阡陌:田間小路 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請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遂:於是、就 惋:驚訝、驚奇

2.村人 漁人 漁人 村人 漁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漁人 漁人

3.(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3)鹹來問訊 (4)先世避秦時亂 (5)與外人間隔

4.發現桃源 訪問桃源 離開桃源 5.C

6.桃花源是一個作者虛構的、和當時生活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這裏的生活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中的社會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廣大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同時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只是一種幻想,在階級社會裏是不可能實現的。

《與朱元思書》答案

一、1.B(xuān)  2.D 動詞作名詞,奔馬  3.略

二(一)4.(1)左右,不定數。(2)跟隨。(3)樹枝。(4)如同。

7.(1)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羣山是同樣的顏色。

(2)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3)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4)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8.“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3)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9.富春江山水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清 急 富春江兩岸羣山

(二)10真,實在 接連不斷 形容水聲的清越 籌劃,治理 11夏、春、冬、秋(或季節);先總後分(或總分) 12兩文都做到了動靜結合,都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去寫景,使人如同身臨其境13甲: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乙: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14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這一句主要寫人們在奇景中的感受。這兒是一個美好、和諧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氣奮發。那些只顧追求個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務纏得暈頭轉向的人,到這裏來看看這雄奇的景象,也會被它吸引,可以冷靜一下頭腦,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暫時的休息,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言之成理即可)

15 三峽修建水利工程,同時搞旅遊開發。在富陽到桐廬一帶搞旅遊開發。(要抓住兩個地方的特點來談。)

《捕蛇者說》練習部分內容參考答案

語段一: 15、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 )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異蛇)以齧人,(人)無御之者。 16、 從蛇的外形、毒性和醫療作用三個方面來寫永州之蛇的“異”。

17、原因是當其租入

18、 結構上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內容上表達出賦斂之毒比蛇之毒還要厲害。

語段二: 11、 所謂的“利”是用蔣氏祖父和父親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換來的。

12、 表達出作者對人民苦難的關心和同情。

語段三: 13、核心的一句話是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14、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15、原因是苛政猛於虎也!(或者: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16、(答案略)17、(答案略)

岳陽樓記  參考答案:

1.C  2.A.取勝 好,美B.散盡 放晴C.全 一片 D.到 窮盡

3.B   4.C  5.(1)③④②① (2)略

二、閱讀測試題。

1.第一段: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盛況,作“記”緣由。

第二段:總寫岳陽樓的大觀及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屬予作文以記之;唐賢今人詩賦;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 B D

閱讀《岳陽樓記》最後一段

1 或許 這樣 沒有 因爲 探求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 A 4 以物喜,以己悲 5 B

6 ○1沒有這樣的人,我追隨投奔誰呢?○2不因爲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7 D 這樣的人 9 先/天 下 之 憂 /而 憂,後/ 天 下 之 樂/ 而 樂

9孟了,屈原,杜甫

10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崔顥《黃鶴樓》

《醉翁亭記》答案

積累實詞 2.並解釋出來。(記述)(離開)(跟隨)

3.解釋加點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1)A. (斷) B(極) (2)A.(亂七八糟) B(紛紛)

4.解釋詞語的古今義.

古義 今義

A.四時之景不同 季節 時間

B.雲歸而巖穴暝 聚集 回家

C.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跟隨 介詞,表時間或處所

D.非絲非竹 管絃樂器 絲綢,竹子

5.成語積累 解釋在文中和今天的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 今天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現在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的熱鬧情景。

水落石出:水位下降了,石頭露出來了。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峯迴路轉:山勢迴環,道路彎轉。形容山勢曲折。

虛詞積累:

1.“之”的用法和意義。A. 指醉翁亭 B. 指山水之樂C. 動詞,到 D. 助詞

2.“而”字的用法A. 並列 B 轉接C. 順接 D. 修飾

3.”於”的用法和意義A. 從 B. 在C. 對 D. 到

閱讀理解一、二自然段

1.作者用對偶句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描繪了兩副對比鮮明的畫面 。分別是 早晨 和傍晚 (時間)的景。

2.原因飲少則醉,而年有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原文)

3.“樂亦無窮”在本段中指的是山水之樂,原因是 山間朝暮、四時之景不同。

4.文章主旨是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通過記亭子,寫山水,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三.四自然段

1.順序由外而內 ,滁人遊、太守宴、 衆賓歡、太守醉。

2.陶醉,表面是酒醉,而爲滁州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樂纔是實質。

3. 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和太守之樂三種。太守自有他的快樂,與民同樂,醉心山水。

4.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5下聯。范仲淹以天下爲憂 6 B 7B 8 C 9 C

10太守之樂是與民同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是生活安寧和平,滿足的樂;“欣然起行”是貶謫生活中暫時的身心解脫的樂。

11觥籌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