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一雙手》教學反思

九年級《一雙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一雙手》教學反思一

九年級《一雙手》教學反思

三月十二日,我講了《一雙手》這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從手的角度寫張迎善的巨大貢獻,讚美普通勞動者勤勞堅韌、敬業的高尚品質。這節課設計的初衷是結合學生認知實際以及四年級考試的要求來解讀文本、訓練能力,一堂課下來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一、激趣導入,迅速把學生引入課堂。本文是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我延續第一課的知識向學生提出了問題,“孩子們,手能傳遞親情,傳遞友愛,手還能做什麼?”學生自由發言,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接着我話鋒一轉說,有一雙與衆不同的手,你想知道主人用它幹了什麼嗎?順理成章的就把學生引進了課文的學習。

二、大膽質疑,本文繼續練習用“是什麼”“怎麼樣”“爲什麼”提問?初讀課文後學生大膽質疑,針對主要人物提出了不同的問題“這是誰的一雙手?這是怎樣的一雙手?他的手爲什麼會似半截老松木?......”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看到孩子能夠大膽質疑我心中竊喜,知道孩子們學會了思考,我們帶着問題學習就有了動力。

三、教學板塊清晰,注重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多維訓練。這篇課文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淺顯,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分了三大板塊:1、整體感知,認識一雙手;2、細讀課文,解讀一雙手;3、情感昇華,讚美一雙手。這一教學設計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另外也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加深對課文內容和主旨的理解。在這三個板塊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緊扣文本進行教學,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開始的整體感知和細讀課文部分,注重聽、讀和說,後面的情感昇華部分,注重讀和寫,這堂課聽說讀寫貫穿始終,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四、解題方法指導到位,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在本堂課教學的三大環節中,每一個訓練點教師都有明確的方法指導,稍微難一點的都有示例配合講解,這樣使學生能有章可循,明確一類題的解答方法。例如,在“細讀課文,解讀一雙手”這一環節中,要求⑴找出具體描寫張迎善的手的特徵的語句,並在書上做出適當的圈點和評註。⑵說說這是一雙怎樣的手?可以用“這是一雙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方法:先運用文中的關鍵詞概括此手的特徵,然後用文中的描寫句印證。)

如:這是一雙天下第一號大手,你看:它長24釐米,寬10釐米,厚2.5釐米。

這裏既有方法的提示,又有例句的參照,指向性特別明確。也便於學生操作,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緊扣文本提煉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表達能力。

五、抓住標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文章最後有一個省略號,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你還看到了什麼?學生續寫的還好,比如“我看到了一座座翠綠的山,藍天白雲,清澈的溪水在林中流淌,小鹿在河邊散步......”本環節昇華了主題,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張迎善植樹的意義,在心裏也更加敬佩這名林業工人了。幫學生確立了真確的價值導向。

以上這些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如能堅持,我想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解題能力必然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一雙手》教學反思二

《一雙手》這篇課文選自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語言細膩,情感真摯。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抓兩點入手,通過反覆地朗讀去品味語言時,先探究修辭手法,想象情景,品味情感三步走;再抓住這雙手中蘊含的情感啓發學生練習寫作,運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去寫一雙手,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通過播放《手影表演》視頻爲導入,以一雙靈巧的手吸引學生,再引入課題,藉助反差讓學生感受文中奇特的手。師生合作配樂朗讀全文,讓學生在齊讀中體會情感,接着自由放聲朗讀,思考探究問題。找出文中描寫這雙手的句子後,再讀,再次感受這雙手的奇特。品味語言時,我做到了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去啓發學生感受這雙手,效果比較好。在探尋這雙奇特的手形成原因時,我以“插”、“磨”兩字入手,讓學生從體會磨損受傷的手轉向聯想這雙手的主人,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品質。再設計“看着這雙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啓發學生大膽想象,明確學習作者藉助一雙手去描寫人物的方法,感受這雙手昇華的情感。最後讓學生帶着這份情感,運用修辭手法,大膽的想象,圍繞“我最熟悉的手”去寫一個不少於50字的小片段,通過練習,讓學生從課文走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手,寫出屬於自己真情實感的一雙手。學生展示作品時,作品語言比較細膩,而且發現學生都留心生活,寫出了自己親人雙手的特點,大家也能感受到這雙手中蘊含的情感。在點評時,我留意學生寫的內容與情感,抓住這兩點去肯定學生,在表揚中去激發學生寫作與表達。但我發現學生在表達時也過於拘謹,如果能夠放輕鬆些,表達的效果會更好,在今後的日子中,我還需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雙手》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