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古詩《石灰吟》教後反思

小學古詩《石灰吟》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彎腰拾夢

小學古詩《石灰吟》教後反思

  ——《石灰吟》教後反思

《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讚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表達自己爲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先是揭示課題,然後學習古詩,最後在這首古詩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學習同類的兩首託物言志詩。學習這首古詩,我按照我們潁川小學的學科模式進行展開,即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背一背)。

讀一讀,目的在於讓學生正確朗誦這首七言絕句詩。這裏我先是範讀,然後帶動學生練習朗讀,在檢查朗讀效果後,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調,詩韻;說一說,于謙的這首詩,本來就通俗易懂,我適當地補充了石灰的簡短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在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字詞理解障礙後,詩的理解順理成章;議一議,此環節裏我以小故事引發學生的感悟,然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背一背,學生在理解與感悟古詩後,背誦應該算是趁熱打鐵,以達到及時積累的目的。

《石灰吟》這節課,我的初衷是不僅僅讓學生學會一首詩,還要教會學生某種能力,即課堂要體現三維目標裏的“知識與能力”。因爲語文不僅具有人文性,更具有工具性。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想讓學生學會朗誦,學會表達,學會感悟,學會學習。在授課以後,我覺得在學會表達和學會學習這兩方面還是有一點成效的。特別是一個女學生在說詩意時,爲了使語言更加流暢﹑清楚,使用了關聯詞“只要……就……”。後面學習兩首拓展的託物言志詩,學生也能做到觸類旁通。所以說,我們做老師的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想法是美好的,但實踐起來難度確實也是存在的。教,然後知不足。在這堂課中,我覺得這一節課中在以下方面做得還不夠有效。

1.指導朗誦。說實話,這節課《石灰吟》無論是兩節試講,還是在金英的正式講,朗誦環節都沒有達到我預期想象的效果。可能正是因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感謝孔老師給我的建議。讀一讀環節中節奏停頓不應直接出現在課件上,而是先讓學生說自己對於停頓的看法,然後教師再適時引出正確的七言絕句的停頓原則,這樣遁序漸進,學生也能及時掌握此類詩的朗誦方法。還有就是朗誦時重點詞的提點,細細想來“若等閒”“全不怕”“清白”這些詞,如果能在說詩意後,再指導抓重點詞朗誦,不僅學生朗誦時效果更好,而且對於詩意的體會更加深刻;還要感謝代老師的這段話“有時候,教師也進行了範讀,但是,學生讀出來,多是拿腔捏調,感覺好假好假。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薛法根老師認爲,是因爲我們語文老師普遍缺乏朗讀學的專業知識,更缺乏朗讀的專業訓練。沒受過專業的朗讀訓練,指導學生朗讀時,憑的是自己的閱讀經驗,是在跟着感覺走。這樣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這就急需我們語文老師補上朗讀這一課,學習朗讀知識,並提高自身朗讀的硬功夫。這樣,再進行朗讀指導時,纔會遊刃有餘。”它使我明白了只有教師自身的朗誦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使學生的朗誦向前邁進!

2.引導感悟。“體會作者志向”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它的突破我依靠資料的啓發,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激發學生感悟。在這方面,學生的'體會還僅是停留在表面上,感悟不夠深刻。我覺得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對於詩人的資料瞭解還不夠。增福廟和坡胡的兩位老師給我的建議讓我有如夢初醒的感覺,雖然我當初不想在課堂上過多地展示于謙的資料,因爲課堂內容畢竟有限。但經過實際授課後,才感覺在學生彙報後我可以適當地口述兩三句于謙的事蹟,如他的“兩袖清風”和惡勢力鬥爭到底,肯定能激發學生對古詩的感悟和對於謙的敬佩;二是沒有抓住關鍵詞,如果學生彙報後,我能再追問一句“你們從哪個詞裏感悟受出來的?”,學生會透過“千錘萬鑿”“清白”這些詞,認識于謙,深切感悟于謙爲國盡忠,不怕犧牲和清白做人的志向!

3.“聽說讀寫”中寫的體現。一節課堂,無非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雖然每節課的側重點可有所不同,但是四項能力,得有所體現。在本節課中,針對《石灰吟》我幾乎沒有讓學生動手寫。如代老師所說,如果能讓學生在古典樂曲裏,認認真真地美美地寫一寫這首詩,學生對古詩文的喜愛肯定會進一步加深!與此同時,學生在書寫時暴露的問題,老師也可適時指點。

于謙的這首十二歲時所作的《石灰吟》,他踐行了一輩子。剛畢業時的我不是豪情萬丈要給學生上出最好的課嗎?是什麼時候我丟失了自己的夢?生活的瑣碎與成績的比壓淹沒了我曾經的夢,今天,我要彎腰拾夢!

我,彎腰,拾起的是我的夢;我,拾夢,拾起的卻是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