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通用12篇)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3K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通用12篇)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爲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繫、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情境,話愛國

1.師:古往今來,愛國都是永恆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着心中的愛國情。而那一首首經過千年歲月積澱的愛國詩篇,更是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2.生交流課前積累的愛國名句:

生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生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生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

二、識作者,解詩題

1.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南宋大詩人陸游的愛國名篇----《示兒》。(板書課題)

2.生交流課前對陸游及《示兒》的瞭解。

生1: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

生2:《示兒》是詩人陸游的臨終留詩。“示兒”就是告訴兒子的意思。

3.師相機補充: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9300餘首,是我國現存詩最多的人,此詩是他的絕筆詩,即遺囑。

4.生交流普通人的遺囑內容:分遺產,安排繼承人……

5.那麼我們來看看被梁啓超譽爲“亙古一放翁”的陸游的遺囑有何與衆不同之處。

三、讀古詩

1、(出示古詩)生自由朗讀。

2、指名讀,正音,齊讀。

3、師:古詩只讀通、讀準是不行的,我們還要讀出它的節奏美、韻律美。

4、播放範讀,生欣賞。

5、生仿讀、練讀、齊讀、賽讀。

四、解詩意

1、出示註釋(重點字詞意思)

元:同“原”,本來。

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

但:只。

九州:全中國。

同:統一。

王師:南宋軍隊。

北定:向北收復失地。

家祭:祭祀祖先。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

2、生藉助註釋,小組合作學習詩意。

3、指名彙報

生1: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生2:只是爲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生3: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

生4:在家裏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4、說說整首詩意

我本來就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5、探究“萬事空”與“但悲”是否矛盾

師:陸游既然認爲死後萬事皆空,那又爲何要悲傷不已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生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彙報。

師小結:這並不矛盾,金錢、權利、地位,對於陸游來說都是過眼雲煙,而他臨終念念不忘的是國家統一大業,這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

6、生帶着理解再讀古詩。

五、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

生交流:悲。(板書:悲)

2.一探“悲”

師:詩人悲什麼?爲誰而悲?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談看法(悲-----國碎)

出示地圖,師解說“靖康恥”。(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爲之一空。北宋滅亡。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和靖康之變。)

師:面對如此奇恥大辱,陸游怎能不悲?

引導生讀出陸游的悲國之情

3、二探“悲”

師:陸游不僅爲國而悲,(出示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生讀一讀,找一找,詩人陸游還在爲誰而悲(悲—--民淚)

在金人的統治下,老百姓肯定會飽受欺凌與壓迫,想象一下生活在淪陷區的遺民會受到哪些欺凌?

生交流:

生1:土地被佔,流落街頭

生2:賣兒賣女,家破人亡

生3:以淚洗面,期盼王師

……

師:看到百姓在受苦,陸游怎能不悲?

讀出陸游的悲民之情

4、探悲因

山河在嗚咽,百姓在流淚,而他們望眼欲穿的王師又在哪裏,在幹什麼呢?讓我們跟隨詩人林升一起到美麗的西湖邊去看一看吧(出示《題臨安邸》)

生讀古詩,說說詩中的遊人指誰?他們在幹什麼?

師:哪個字體現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

生:醉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

生:恨南宋的統治者(板書:恨)

生帶着理解再讀詩句。

5、悟“盼”情

師:儘管金兵入侵恨,儘管山河破碎痛,儘管遺民淚盡哀,盡 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盼-------(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盼望早日揮師北上,收復失地。(板書:盼)

6、是呀,無論是悲、恨還是盼,一切皆源於——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着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着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願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齊讀古詩。

六、拓展

1、小組合作,完成《告慰陸游書》。

2、展示交流

3、師小結

七、板書設計

示 兒

宋 陸游

《示兒》教學案例悲

《示兒》教學案例《示兒》教學案例 恨 愛 盼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爲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七、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元知

臨終所議 但悲 (生)

示兒 渴望統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法:創設情景,以讀促講。

(二)學法:自學討論,合作探究。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麼。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並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暢談陸游。

1.(出示課件,激情導入)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想到金兵蹂躪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2.同學們,關於陸游你知道些什麼呢?(課件出示陸游簡介,看後引導學生交流彙報。)

3.小結:關於陸游,我們的確有太多的話要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陸游,傾聽他感人的心聲,感悟她偉大的人格。(課件出示全詩,齊讀詩題目,指明說題目意思。)

(二)、研讀《示兒》,感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初步體會詩人悲涼心境。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詩的前兩句。

(1)藉助文中註釋,自由朗讀理解詩的前兩句,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引導學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並找出詩人悲傷的原因。(板書:悲不見九州同)

(3)體驗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4、指導朗讀。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詩人一輩子都在期盼祖國的統一,如今,他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但他心中還有那麼多的遺憾,還有那麼多未完成的心願,那你在朗讀的時候,應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來讀呢?(指導學生朗讀)

5、根據以上學法,自學詩的後兩句。

(1)導入:(出示課件)出示詩人臨終絕筆圖,引導學生看圖並展開想象:此時的陸游會對兒子說些什麼?(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意境。)

(2)回憶總結前兩句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詩的後兩句。

(3)彙報交流。

(3)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北定中原日)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小結:同學們,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訴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的時候一定要把收復失地的消息告訴他,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板書:愛國)

三、創設情境,昇華感情。

1、創設情景(點擊進入課件):假如你就是陸游的兒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親,聽到父親發自肺腑的叮嚀,你會對父親說些什麼呢?

2、讓學生放飛想象,展開討論並指名說一說。

3、總結:假如陸游能聽到你們的發言,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課外拓展。

1、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2、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裏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課件揭示網站)(下課)

3、根據你對本節課的學習,放飛想象,對該詩進行擴寫。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遊記寫景的方法。

2、區分散文與詩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二、教學重點:

1、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2、學習遊記寫景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1、學習遊記寫景的方法。

2、區分散文與詩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學時授: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導入:

我們小學時學過陸游的《示兒》,現請一位同學背誦這首詩。陸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南宋,他懷着“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但在政治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這位85歲的老詩人,抱着“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吟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離開人世。今天我們學習這位愛國詩人的兩篇日記。

二、作者簡介:

陸游簡介:(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南

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 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鑽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匪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複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幾年,他才賜進士出身。因爲陸游主張抗金,恢復中原,所以他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仕途不是很順利。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9300餘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一百三十首詞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爲顯著。前期多爲愛國詩,詩風豪邁奔放。後期多爲田園詩,詩風清麗平淡。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爲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遊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

三、寫作背景:

陸游主張抗金,恢復中原,被罷官。至1169年,起用爲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一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途中作者以日記紀行,集成日記體遊記《入蜀記》,以記其勝。《過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過小孤山和大孤山時所寫的兩則日記。

四、解題:

1、小孤山:

位於安徽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山高約一百米,方圓一里,被譽爲“長江絕島”,素有“海門天柱”、“海門第一關”之稱。相傳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記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於石上。

由於山形像一位雲髻高綰的美女,人們又將此山稱爲小姑山。小孤山山體獨特,無處不景,無景不奇,“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似懸鐘,北看嘯天龍”。千百年來,以其秀、奇、險、獨而著稱。主要勝景有:“龍耳洞”“先月樓”“彌陀閣”“天妃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御詩碑”等。

關於小姑山和彭浪磯名稱的由來,還有另一種比較浪漫的說法:民間傳說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澎浪磯”,亦名“彭郎磯”。

2、大孤山:

在鄱陽湖上,其狀如鞋,俗稱鞋山。民間傳說此名爲玉女大姑在雲中落下的繡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五、自由誦讀 。

1、結合註釋,掃除字音、字義障礙,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師講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詞句。

3、本段質疑、釋疑。

A、本段寫何處之景?作者給我們介紹烽火磯戍守情況有何作用?

烽火磯;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寫景記遊具有思想深度。

B、勾畫出本段寫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磯怎樣的特點?

高峻、怪奇等特點。

C、本段寫景採用怎樣的順序?

先寫遠視所見,只不過覺得烽火磯“突兀”罷了,除此之外別無佳處。再寫近觀,近觀之景則異彩紛呈。

D、這種遠近對比的寫法有何作用?

不僅使人的認識一步步真正認識到烽火磯的佳妙之處,而且能收到曲徑通幽的藝術表達效果。

4、鞏固該段詞句。

第二節

一、複習第一課時所學知識點。

二、講解第二自然段詞句。

三、質疑、釋疑。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說明了什麼?

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畫本段景色描寫的語句,說說本段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寫的重點對象是什麼?突出了各自什麼特點?

烽火磯至沙夾一段所見。

小孤山和澎浪磯。

小孤山峭拔秀麗,澎浪磯浪大等特點。

3、文章是怎樣表現小孤山峭拔秀麗這一特點?

運用對比手法。將金山、焦山、落星山這些天下名山與小孤山對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麗這一特點;又用它山與小孤山對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這一特點;用山上有樓觀亭榭的金山與小孤山廟宇的荒涼、殘破對比,襯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廟宇的荒涼、殘破,更是爲了說明小孤山若是以“樓觀亭榭”稍加裝飾,則會“高出金山上矣”。

4、寫小孤山峭拔秀麗這一特點,採用的是什麼寫景順序?

由遠及近。

四、串講第三自然段詞句。

五、質疑、釋疑。

1、引用李白的詩句是爲了說明什麼?

彭蠡口江面的寬闊,四望無際。

2、該段寫景是寫哪一路段的景緻?重點落在哪裏?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見。重點寫大孤山的景色。

3、那麼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濁分明。

4、作者是怎樣表現大孤山這一特點?

先用西梁山類比,使人通過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狀,然後與小孤山相對比,從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六、詞句積累:

然 傑然特起 以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 復以小艇遊廟中

實不然也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

碧峯巉然孤起 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 信造化之尤物 而 突兀而已

自數十里外望之 徙倚久之而歸

徙倚久之而歸 岸土赤而壁立

何功之有哉? 而母立於茲

之二蟲又何知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然(……的樣子;但是;這樣;……的樣子)以(用;用;用;而且;因爲)之(的;它;語音助詞,無義;無義;這)而(罷了;表順接;表並列;錶轉折;你、你的)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5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爲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豐富內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着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澱成爲學生語感的過程。

設計特色:

以讀爲主,積澱語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學流程:

一、《示兒》一詩引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3、想象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悟詩語精煉美。

1、利用手頭資料,採用釋(註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詞語)、調(適當調換語序)的方法,用現代語言表現古詩意思。

2、質疑問難,填空訓練。

作者的遺憾是()。

作者的遺恨是()。

作者的遺願是()。

作者的遺囑是()。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二、拓展閱讀,體會詩語意蘊美。

(一)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閱讀。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裏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

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

④廄(jiu):馬房。

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築。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築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

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爲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臥:躺着不活動。

②輪臺: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嶽:與上句誇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誇張西嶽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爲仞。嶽,高大的山。

(二)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後開展詩歌朗讀比賽。

(三)簡介:

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後50年、65年、66年、67年寫的,從這些具體數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三、延伸課外,激發再研讀的興趣。

陸游生平簡介:(詳見資料)

四、世人評價陸游,紀念陸游。

1、梁啓超《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2、陸游遺址(圖片與文字結合,詳見資料)

3、學生編集電腦小報。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6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示兒》的生字新詞。

2、理解《示兒》,想象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教學過程

第一循環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孩子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板書課題)

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麼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軸之作。

2、簡介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詩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

3、瞭解背景:(出示資料)。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頻仍、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這麼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出示自學指導一:

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3分鐘後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1、自學質疑:自由讀古詩。

2、合作釋疑:小組內互讀,正音。

3、展示評價:指名讀詩句,正音,相機評價引導。

4、鞏固深化:齊讀詩句。

第二循環

過渡: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古詩呢?(回憶學法。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

出示自學自導二:

(1)藉助書後的註釋或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瞭解詩意,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書上批註,圈劃,並認真思考,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合作學習。以小組爲單位,與同學分享你的學習收穫,說說詩句的意思,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纔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5分鐘後我展示)

1、自學質疑:生讀詩,思考。

2、合作釋疑:小組內合作交流,解決疑難,說詩意。

3、展示評價:

(1)指名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並小結每句詩的意思。

(2)結合學生體會的感情指導朗讀。

(指名朗讀,點撥讀詩方法,注意指導讀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板書: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啊!(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爲之奮鬥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呼喊,當他“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爲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含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

詩人盼的是什麼?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25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多麼強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一個“悲”,一個“盼”,組成了這首感人的詩《示兒》。

(4)鞏固深化:

①學生感情誦讀全詩。

②小結: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配樂背誦。)

第三循環

拓展延伸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裏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後》一詩的後幾句:“牀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2、爲什麼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麼!

3、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是的,只有像梁啓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誦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4、總結:

(1)師: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讀。)

(2)課堂小結: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加,真摯感人。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和同學交流課後蒐集到的邊塞詩。

板書設計

示 兒

陸游

不見統一 悲

示兒 愛國之情

渴望統一 盼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能正確讀寫詞語:家祭、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指導

教師教法:談話法、朗讀法。

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三、教學重點

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四、教學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五、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課文

你喜歡古詩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古詩接龍的遊戲;背誦六年來所學的詩(課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書課題,感知寫作背景

1、同學們看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麼理解的?“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幻燈出示作者簡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虜了兩位皇帝及皇親國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權滅亡。1127年農曆五月,宋高宗趙構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爲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對金採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殘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與華北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陸游出身書香門弟,幼年時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飽嘗流離之苦。他的一生作詩甚多,現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示兒》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遺囑。

(三)課件出示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步法)

1、初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品讀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句。

3、細讀 想想詩人描繪的畫面。

4、研讀 由畫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麼?

(四)合作學習古詩

1、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達到正確、流利,並指出“祭”的書寫筆順和“乃”的讀音。

2、品讀 小組合作自悟詩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學生彙報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本來就知道的意思。“萬事空”:什麼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指全國的統一。

詩意: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爲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北師:指南宋軍隊。

定:是平定,這裏指收復。北定:收復北方。

無: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乃翁:你們的父親。

詩意: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細讀

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意所描繪的畫面。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4、研讀

聯繫深化,激發情感。

①交流:你從描繪的畫面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談談你的看法。

如:對國家未統一的悲憤,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期盼,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表現詩人愛國主義情感等。

②在互動交流中,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感情,並背誦。

(五)拓展

古代的詩人在臨終時都能想着國家的統一,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熱情。作爲新時代的少年,爲了愛國你準備做哪些?

學生彙報交流。

多媒體播放《國歌》學生齊唱

(六)小結

同學們學習很主動,我們不僅知道自學古詩的四步法,而且從詩句中展開聯想,感悟到愛國詩人的高尚情懷,今後我們讀書就要注意從內容展開聯想。

(七)佈置作業

課下蒐集有關陸游的詩,讀一讀,再次感受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8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爲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遺恨 不見九州同

示兒

遺願王師北定

教學後記:

《示兒》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一、初讀詩文,介紹背景,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後,教師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陸游生活的時代時局動盪,金人南侵,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導致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詩人陸游無比悲憤。直至他臨終時,已經85歲高齡了,但“北定中原”、“還我河山”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仍有增無減。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勝利和祖國的統一,對光復中原,洗雪國恥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堅定的信念。在此基礎上,確定朗讀基調:要求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讀詩文,琢磨首句,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指導學生再讀詩文後,琢磨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讓學生了解這一句表明作者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着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爲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讀詩文,瞭解遺憾,弄清詩人的“悲愴”心境

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麼?哪句詩寫明瞭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見”字後要停頓長一些,然後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

四、研讀詩文,理解信念,感受詩人的“悲壯”心願

對本詩的最後兩句,應引導學生進行研讀。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應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後的勝利懷着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朗讀此句時,在重音讀了“王師”二字後,即以流暢而充滿信心的語調,以及較快的速度朗讀完全句,句尾的“日”應稍微上揚延長,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應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朗讀時,“無忘”要讀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強力度,適當延長,以表達詩人不忘中原光復的強烈感情。“乃翁”要讀得莊重沉穩。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爲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爲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爲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爲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說說“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爲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說說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說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爲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11

教學要求:

1、 瞭解示兒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 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進行背誦和默寫。

4、 感悟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簡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

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教學準備: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

《滿江紅》一詩及譯文

教學過程:

一、 溫故而知新,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二、 開展文學常識競賽,瞭解作者概況及時代背景。

三、 學習新詩《示兒》

1、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請同學自由讀一讀,說說是什麼意思。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 教師導語過渡,出示《示兒》

4、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熟練。

5、 結合註釋和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

6、 學生逐句理解體會,教師指導朗讀。

7、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然是“萬事空”,爲什麼臨死還要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8、 讀課外短文《示兒》。

9、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10、練習在綜合本上寫一寫。

11、 在聽寫本上默寫,同位互相檢查,統計全對人數。

四、 課外延伸

朗讀岳飛的《滿江紅》

五、 佈置作業

1、 賞讀另外一首陸游的愛國詩,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2、 學習歌曲《滿江紅》。

古詩《示兒》優秀教學案例 篇12

一、 教學內容:

教科版第五冊 35頁。

二、 教材和學情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

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藉助下面的註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範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師: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 你從中讀出什麼?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裏”“五千仞嶽”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師:帶着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着讀着,你終於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麼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啓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 兒

(宋)陸游

悲 盼

不見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愛國 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