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黃紗巾》教學案設計

《黃紗巾》教學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一、學習目標

《黃紗巾》教學案設計

1、瞭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概況。

2、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十幅浮雕中瞭解我國近百年的人民革命鬥爭史,進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偉大意義。

 二、學習重點

1、本文是說明文,寫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間方位的順序介紹事物的同時,又運用了時間順序,使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紹,涉及的歷史知識廣,初一學生尚未系統學過,如何把握講解分寸,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學法指導

1、查閱相關資料,輔助解讀課文。運用課本第一頁插圖“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爲直觀教具。

2、自主閱讀課文,勾畫出表示時間和方位的詞句,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3、積累知識,學做讀書卡片。

 四、學習過程

 第 一 教 時

  (一)預習:

1.認真讀課文。朗讀,默讀。

2.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字音認讀。

②字形辨識。

③詞語補註。

奠基禮 浮雕 鎦金 天塹 挺拔 敬仰 踐踏

3.畫出你認爲好的詞、句、段。

4.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5.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請你查資料後和同學們討論: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是什麼?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些英雄?

5.作者爲了說明紀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數量詞列出數字“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 94米 ”外,還說“有10層樓那麼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 24米 。”加上這兩句後,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學習研討。

  (二)教師導入(看書中的彩圖。)

你們過去看到這幅畫時曾想到些什麼?爲什麼要樹立這座碑?這座碑的造型怎樣?結構如何?怎麼建成的?意義何在?今天,讓我們懷着對用鮮血和生命締造新中國的烈士們的崇敬,隨着周定舫活動的順序,仔細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從中接受深刻的教育。(板書課題。)

  (三)介紹作者

周定舫,生於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縣人。1953年8月從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分配到新華社北京分社擔任記者。現爲北京新聞學會會員。

 (四)反饋交流

1.給劃線的字注音。

鎦金 上溯 重幔 廡殿 挑釁 逾越 天塹

2.解題: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麼作用?

提示:文章的標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標題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築物。(參看單元支配表的要求: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3.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明確:(巍峨、雄偉、莊嚴。)

4.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請你查資料後和同學們討論: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是什麼?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確:(“三年以來”是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後三年的解放戰爭時期;“三十年以來”是指從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整個歷史時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這一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由此標誌着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特別是三年解放戰爭時期,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5.作者爲了說明紀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數量詞列出數字“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 94米 ”外,還說“有10層樓那麼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 24米 。”加上這兩句後,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明確:(這兩句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加上這兩句以後,使人們對“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個具體的感覺。10層樓大家都見到過,天安門就在紀念碑的對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較就可以想見紀念碑有多高了。)

6.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後,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正面的主題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練習三,整理課文已經學過部分的說明順序

3.找出並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特色,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 二 教 時

  一、檢查作業: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重點研討第6—10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本部分的說明結構特點是什麼?

②本部分採用的說明順序是什麼?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①總——分。②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提問:爲什麼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寫是根據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範分析第一幅浮雕:“銷燬鴉片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瞭事件(銷燬鴉片煙)、背景(鴉片戰爭前夕)、時間( 1839年6月3日 )、地點(虎門)、人物(羣衆)──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羣衆的戰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後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瞭這幅浮雕的主題。

指導學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歸納:第二幅浮雕的寫法與第一幅相比稍有變化,三句話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義;接着闡述歷史意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然後形象地再現畫面:“大刀、梭鏢、鋤頭、火把”是農民起義的武器”,“一羣”人民的兒女“衝下來”,旌旗“迎風飄揚”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衆多勢不可當。

借鑑上述方法自讀課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紹浮雕時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時間),再現畫面,揭示畫面表現的意義。填好表格後學生交流。(答案見投影或由學生畫出來)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然後指名口頭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愛國運動”的畫面。教師適當點撥、啓發。

教師小結:作者介紹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銷燬鴉片煙”、“武昌起義”、“抗日敵後游擊戰”);有的從革命鬥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金田起義”、五四愛國運動”)有的從歷史歷史事件的經過介紹談起(如“五卅運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變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正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後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交代清觀察部位,在介紹的順序上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合起來。

 三、作業

1、熟讀課文,課後向學生介紹10幅浮雕的內容。

2、課外閱讀《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可愛的中國》、《南昌起義》等中國現代史叢書,瞭解有關知識。

 四、延伸拓展

①給學生一個熟悉的建築,進行寫作練習,注意行文順序、以及運用準確而富於變化的語言。如介紹我們的校容校貌應用何種順序。

②課文練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瞻仰(  ) 旌旗(  ) 天塹(  ) 挑xìn(  ) 上sù(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

矗立(     )  崇敬(     )

踐踏(     )  峻峭(     )

3.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

A、接近  B、流傳  C、掛下  D、低下

⑵我懷着萬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 )

A、懷着崇敬的心情觀看  B、認真仔細地觀看

C、從近往遠觀看  D、從低往高觀看

4.下列句子的表達方式有一句與其他三句不同,這一句是(  )

A、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

B、浮雕上,號兵吹起衝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射信號彈……

C、我踏着花崗石鋪成的臺階,到了第二層平臺。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

5.對本文說明順序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由遠及近,由外圍到中央的空間順序

B、由上到下,從東到北的方位順序

C、由近代到現代的時間順序

D、紀念碑建築過程順序

6.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是什麼?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些英雄?